01第一章声现象_第1页
01第一章声现象_第2页
01第一章声现象_第3页
01第一章声现象_第4页
01第一章声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声现象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归纳总结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是人耳都能听到的 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振动发声 有介质传播声音 声波能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 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例1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 感觉喉头振动了 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 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 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 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解析 喉头振动 水花溅起这些发声体体现的共同特征是振动 即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有些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小 不容易观察 可以采用转换法 如在敲击的桌上放一杯水 撒部分细沙等轻小物体 通过水面的波动 小物体的跳动反映出发声的桌面在振动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放一些纸屑或轻小物体 第一章声现象考点2声音的特性误区警示 音调和响度没有联系 音调高 响度不一定大 如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 男低音 女高音 低 是指男人音调低 但响度可能大 高 是指女人音调高 但响度可能小 例2接听电话时 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 往往需要增大音量 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 选填 音调 响度 或 音色 解析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或特色 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来区分不同的声音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在噪杂的环境中 可以通过增大声音的大小 响度 来使人听得更清楚 音色 响度 状元笔记 状元秘笈超群绝伦 第一章声现象考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鼓膜的振动听到声音 因此控制噪声也应从噪声的产生 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进行 例3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 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B 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C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D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解析 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和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故D选项正确 D 名师助学 方法技巧一网打尽 第一章声现象考点4声的利用物因振动而发声 振动停止停发声 固比液气传声快 真空不能传播声 感知声音两途径 双耳效应方向明 规则振动叫乐音 无规振动生噪声 分贝强弱要注意 乐音也能变噪声 防噪产生阻传声 严防噪声入耳中 声音大小叫响度 响度大小看振幅 距离太远响度小 减少分散增大声 声音高低叫音调 频率高低调不同 长松粗低短紧高 发声物体要分清 同一音调乐器多 想要区分靠音色 只闻其声知其人 音色不同传信息 超声次声听不到 回声测距定位妙 B超查病信息传 超声碎石声传能 例4 声波既传递 信息 也传递 能量 下面事例中 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 能量 的是 A 用超声波碎石B 用声纳探海深C 利用B超做体检D 利用回声定位 解析 用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故A选项正确 其他三项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方法点拨 利用声传递信息是利用声了解物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