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doc_第1页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doc_第2页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doc_第3页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1 感知觉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 2岁前依靠感知认识世界; preyer w (1842-1897)儿童的心理英译本名称为幼儿的感觉与意志,记录的主要是幼小儿童的感觉(对自己小孩的观察日记)。 Piaget 认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3 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占据优势地位;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阶段 1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1) 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从没有分化向分化发展;2) 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3) 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4) 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体现在选择性上。5) 感知过程的效益不断提高;2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1) 原始的感知阶段;2) 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3) 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1 视觉敏度的发展视敏度是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者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简称视力。外国人(MARG E & FREEMAN D , 1976)采用诱发电位测量法,测量婴儿看屏幕上呈现的长方形格栅。结果发现:出生后2个月视力发展迅速,4周的婴儿视力为20/600(即,在20英尺 处才能看清成人600 英尺处看见的物体,1英尺=0.3048米),8周时20/100,5-6月20/20,相当于常用视力表的1.0 。6月以下是视力发展的敏感期,如果出现发育正常,会引起视力丧失。国内研究材料认为:1-2岁视力为0.5-.0.6, 3岁为1.0, 4-5岁后稳定。2 颜色视觉的发展1) 颜色视觉的出现: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为辩色力。3月幼儿,彩色圆盘是灰色圆盘注视时间的2倍()第五章: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儿童感觉的发展一、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涉及两个问题:1)能否察觉当前的客体(刺激源);2)个体能区别物理上不同的刺激源;1 反射行为2 定向反射习惯化新异刺激出现时,可以导致新生儿的定向反射(也称为探究反射)。新异刺激重复多次出现,则定向反射会减少乃至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之为习惯化(habituation)。与此相反的过程称之为去习惯化过程。3 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例如,5-6个月的婴儿看到自己母亲或者熟悉的人,会“说”、笑。4 眼睛注视的时间注视时间长短可以看出对刺激的辨别能力,但问题是注视时间相等并不表示不能区别两种刺激物。二、 视觉的发展1 视觉集中2 光的察觉3 视敏度4 颜色视觉 3-4月开始开始分辨彩色与非彩色。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4-8月的儿童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温暖色,不喜欢波长较短的冷色,如蓝紫色。国外有人采用颜色匹配研究儿童掌握颜色的顺序(按照直接范例正确选择颜色)。黄-红-绿-蓝-紫-橙。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采用配对指认(按照颜色名称选择相应的颜色)命名。三、 听觉的发展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定向反射习惯化。四、 嗅觉Macfarlane J A (1975)发现:出生几天的婴儿能够认识自己母亲的气味。五、 味觉Jensen K (1932)采用吸吮反应研究新生儿的味觉。六、 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感受性有性别差异,女孩比较敏感。第二节:儿童知觉的发展一、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国外心理学者(ELKIND,1964)研究了儿童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研究方法为给出图片,询问儿童看到了什么,分析儿童报告的结果(是图片的部分还是整体)。二、 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当几个客体同时具有色、形两维特征时,儿童对其感知是否有先后?柳步林斯卡亚认为:儿童对色形的感知或者抽象并不随年龄而变化,主要是依据实验条件和对象性质来解释。有的认为:色形抽象有不同年龄阶段,只是阶段的划分有差异,如 D KATZ , F L GOODENOUGHT。GOODENOUGHT研究设计为:给儿童一张大卡片,上面粘贴着各种颜色的几何图形,再给儿童一张小卡片,上面粘贴着这些几何图形中的一个,但不是大卡片图形所涂的那种颜色。要求儿童在大卡片上找到“和这个小卡片上的东西类似的东西”。结果发现:儿童或者是从颜色,或者是从形状考虑,但两者都不可能是正确的。研究发现;3岁前是形状抽象占优势,后转入颜色抽象占优势(4岁半是高峰),6岁后形状又占优势。国内陈立、汪安圣(1965)做过类似研究,将四种基本颜色(红、黄、蓝、绿)和四种基本形状(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结合为16种图形,作为选择对象,实验对象为2岁半-7岁,结果发现:儿童的形象抽象最早,3岁前已达100%,4岁是颜色抽象占优势,6岁是同一抽象占优势。三、 空间知觉1 形状知觉 R L Fanz(1971)在婴儿形状知觉与视觉偏爱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研究对象为1-15周的婴儿,指标为一分钟(测试时间)测验中平均注视时间,刺激图形为线条图、靶心图、棋盘图、正方形图、交叉十字和圆形。(参见刘金花、李丹主编的儿童发展心理学173-175)。Greenberg(1972)做过类似研究,图形由方格、线条和圆点构成。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新生儿更喜欢注视曲线,不喜欢注视直线或者角。有人认为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可以开始识汉字了。幼儿往往把几何图形和具体的事物相联系。2 大小知觉 研究表明;儿童从2岁到3岁,判别平面图形大小的能力急剧发展。T G R Bower 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研究婴儿视觉世界的方法。先让婴儿形成一个看到某个客体就能转头的条件反射,然后改变使婴儿转头的客体。研究假设:如果被婴儿观看的客体改变了,但婴儿对客体反应的频率发生了改变,那就意味着婴儿把两种客体知觉为不同的。他发现:同样的积木放在离婴儿不同的距离时,婴儿的转头反应频率变化不多,作者解释为积木在婴儿视网膜上的映像大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婴儿仍然把它看作是原来那块积木。换言之,映像变化,感知不变。3 深度知觉(立体知觉)对立体物体或者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E J Gibson & R R Walk(1960,1961)精心设计了一种“视崖”实验(visual cliff)。实验装置:一块大的玻璃平台,中间放有一块略高于玻璃的中央板,板的一侧玻璃上铺有一块格子形的图案布她与中央板的高度相差不多,看起来似乎象“浅滩”。在中央板的另外一侧离玻璃几尺深的地面上也铺上同样格子形的图案布,使儿童形成一种错觉,这里似乎是“悬崖”。被试为6.5岁-14月的婴儿,让孩子的母亲分别在“浅滩”和“悬崖”,结果有27名被试愿意从中央板爬过“浅滩”来到母亲身边。只有3名“冒险者”爬过“悬崖”。结论:婴儿早就具有了深度知觉。但深度知觉是先天的还是出生后学来的?J J Campos & A Langer (1970)采用更加灵敏的技术研究幼儿的深度知觉。被试更小。指标为心率变化。4 方位知觉 朱智贤(1964)研究过左右概念的掌握情况。1)5-7岁:自己的左右;2)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概念。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