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运城市临猗县里寺小学 陆星霞学习目标 1、从字里行间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读中想象,感受其春节“分外热闹”的特点,体会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2、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描写北京春节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如谋篇布局的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等。感受作者俗白风趣的语言风格,进一步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的能力。3、通过比较性阅读,获得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启发。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民俗特点的表达方法,感受老舍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使学生懂得可以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和表达生活。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阅读了课文,了解到课文以时间为线,把老北京春节的各种民俗活动如串珍珠般地连接起来,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突出老北京春节民俗的独特之处,使人印象深刻。老北京春节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过得分外热闹)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读好课题,通过你的读,让别人清楚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也通过读课题,感受到北京春节习俗的独特魅力。3.北京的春节过得分外热闹!让我们读读下面词语,感受那热闹隆重、喜庆祥和的春节气氛。把词串读出节奏。(出示词语)色味双美 又甜又黏 万象更新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截然不同张灯结彩 有声有光 各形各色 (设计意图:描述性词语的画面感很强,通过朗读词语,整合声音感知、视觉形象与情绪感受,激活学生相关生活场景的内心视像与情绪记忆,带着对春节的整体印象走进课文。)二、感知想象,品读感悟(一)走进“除夕”,感受“热闹”的独特内涵。1.认识除夕。我们一起走进老北京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夕。(出示课件)根据你对春节的认识,“除夕”是个什么样的日子?(除夕,又叫团圆夜,是旧年的最后一个节日,与新年的第一天连接在一起,是全家团聚、辞旧迎新的时刻。)2.感受除夕。结合书中的插图,自由读“除夕”片段,一边读一边展开画面想象。你感受到除夕特有的气氛了吗?(真热闹) 热闹(鼓励添词,板书:家家热闹) 老北京春节的除夕,真热闹!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除夕的“热闹”?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观察力了。(展开你的想象:从香味、色彩、声音等三个方面体会)(“面”) 师生互动,全情品悟。(“点”) 互动之一:姑娘(小伙子),现在正是除夕,你家里热闹吗?家里人都在忙些什么呢?(师推波助澜:对联早就贴好了,父母正在做年夜饭,小孩子们在比试着新衣裳开饭了,一家老小开怀畅饮,吃大块的肉,拌着色味双全的腊八蒜吃元宝似的饺子,举杯庆贺团圆除夕真热闹!) 指导朗读:假如你是记者,请你为大家报道一下家家热闹过除夕的盛况,如何?(师提示:融进自己的体验)(评价,指导朗读:报道得真好,突出“家家”“红红”等词语,就把除夕的热闹气氛传达出来了!)我们大家都来感受一下这一盛况。(齐读文段,掀起情感的高潮) 互动之二:吃过年夜饭,蜡烛或油灯点起来了,一家人围坐炉旁,共聚家常,满怀欢喜地等待那辞旧迎新的时刻老爷爷,您这么晚了也不睡觉,是在守岁吗?您为何守岁?小伙子,你为什么也守岁?(师推波助澜:是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老爷爷年岁大了,懂得时光的珍贵呀,为了表达对时光的珍惜,古人还有“秉烛夜游”之说呢小伙子,你真有孝心,我相信,你的父母一定为你感到自豪与欣慰!) 探究:同学们知道“守岁”习俗的来历吗?(补充课外资料,促进学生品悟)(出示文字资料: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创设情境,朗读品味:在这阖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我们不能忘记了这些人出示句子“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把握关键词,体会心情:反复读读句子,感觉到哪个词语触动了你的心?想看看他们吗?(出示)在拥挤的车站里在寒风呼啸的码头边在大雪纷飞的公路上师:你看到了谁? 激情朗读句子。(出示图片)他们是何等的归心似箭!(指名读)读出你的感受。 小结: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啊!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亲情和团圆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春节亘古不变的主题。相信同学们对春节这个家家团圆的日子,有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理解,对“一家人”剪不断、割不舍的亲情会倍加珍惜!(设计意图:对于文本的浓墨重彩之处,教者应该不遗余力,或亲身体验,或旁观感受,使学生情随文动,言随情发,做到力透纸背。)(2)过渡:与家家热闹的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又是怎样的光景呢? (二)走进“初一”,感悟休闲中的热闹1. 什么叫“光景”?自由朗读,结合你过春节的经历,体会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光景?2. 学生自由读,想象品味;3.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4. 小组汇报:(随机引导:写了那几种人的活动?有什么感受?男人、女人、小孩)(引导学生寻找恰当的关键词,板书:人人休闲)5. 对比感悟写法:对比除夕的热闹,正月初一则是另一番光景,这与“分外热闹”是否矛盾?(这是视角的问题。对于大人们过年的忙乱,初一是休闲的;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则又是另外一番的热闹!)6. 相机引思:既然是比赛,为什么不赛个谁第一第二呢?(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的体验释疑的过程中,感受老北京人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突出北京春节习俗的独特魅力。)(三)走进“元宵”,读写体验情景。1. 读中体验:元宵上市,老北京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让我们用读的方法走进老北京的元宵灯市。自由读。 互动之三:当我们合上书本,灯市的热闹景象留在你脑海中了吗?你留下了什么?你呢?(方法同上板书:处处红火)3. 写中体验:(出示花灯图片):看着处处张灯结彩的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新奇有趣的花灯,你一定有身临其境之感!动笔写出你此刻的快乐体验吧。我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 (在学生写小练笔的过程中,师作巡视并根据需要作一对一的指导,促进学生想象的丰富性、广阔性与灵动性,以及叙述的条理性、用语的准确性。)小结: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真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三、总结全文,对比感悟表达方法1.老舍先生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给我们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的全景图,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作者的用心和用情。(1)浏览课文,思考发现:你特别欣赏作者什么呢?提示:(可以选一个角度交流)构思: 语言: 视角: 情感: (2)小结写法,回环审题,升华情感。正是这样,老舍先生写出了老北京春节民俗的独特之处。让我们再次读题,通过我们的读,传达出这种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2. 对比阅读,启发习作:同样是写春节,不同的人会写出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对比阅读梁实秋先生的过年、斯妤的除夕,你从中会得到什么启发?四、作业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地关于春节的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