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doc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doc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doc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doc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 新添加的题型 (共4题;共23分)1. (7分)默写 (1)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怀) (2)此中有真意,_。(陶渊明饮酒) (3)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我们都称之为“用典”。如行路难一诗中,作者引用姜太公和伊尹的故事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_,_;又如渔家傲 秋思一词中,作者引用窦宪的故事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决心:_;在你学过的诗词中,你还学习过的“用典”的句子是:_,_。 2. (6分)名著阅读。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1)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_,作者是_,本段讲述的故事是_。 (2)“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痞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描写的人物是_,写出两个与该人物相关的故事_、_。 3. (5分)【写法借鉴】本文语言生动准确,还表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上,第2段中四个“讲究”构成了排比句,突出了布局的特色,也加强了语势。【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介绍某种事物几个方面的特点。(80字左右)4. (5分)写作能力考查。(1)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看重自己,“万紫千红总是春”;激励自己,“直挂云帆济沧海”;超越自己,“无限风光在险峰”请以“_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相关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2)生活中,有的人因善小而不屑为,有的人因为善要常为而不能为,有的人因善要付出而不愿为。殊不知,行善就在身边,贵在坚持。对人常保持微笑,是善行;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是善行;发一条给人力量的短信,也是善行。请以“让善行成为一种习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字数600字左右;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0分)5. (10分)根据拼音写汉字chu chbnjichh_临_问_立干_jibjnzhzh慰_长途_涉_若寒蝉鳞次_比卷_浩繁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6. (5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益:_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_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及:_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索:_桓侯遂死 遂:_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7. (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A它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就如同是孤寂的黑夜中点燃的一盏灯火。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洌透骨的空气。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B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1)阅读全文,请将作者思想感情前后变化的过程补充完整。担心不已_感动_(2)文章第4段划线句“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中,作者为什么会说这朵鲜花“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请仔细阅读文章第6段,用原文语句回答。(3)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从文中A,B两句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A它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就如同是孤寂的黑夜中点燃的一盏灯火。B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最后一节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5)阅读文章后,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8.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背影(节选)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第一次流泪,是悲哀。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 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第二次流泪,是_。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凄切动人。(1)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2)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所订做的“皮大衣”,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文中写到了“我”的三次流泪,其实这三次流泪的含义有所不同,老师为处加了批注,请仿照处的写法,在处也加上恰当的批注。第二次流泪,是 (4)结合下面两段文字,就你读了背影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9月1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由于多数学生反对,背影可能落选鄂教版语文教材。学生的理由是:背影中“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和“父亲形象不够潇洒”。9月14日“搜狐网”:听到这个消息,台湾的年轻学子反应却是相当不以为然,而国文老师更是直呼不可思议。他们认为这样做太无聊,背影所传递的人性美、人情美是经久不变的“善与美”。(5)生活中,你有过为父亲而流泪的经历吗?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在空白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把雨伞,为父亲遮住外面的风雨。让这泪化作_ _。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故患有所不辟也_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是亦不可以已乎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说服力。B .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C . 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D .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 (10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1)有人认为,温诗“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赏析。(2)两首诗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