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图解.doc_第1页
热力环流图解.doc_第2页
热力环流图解.doc_第3页
热力环流图解.doc_第4页
热力环流图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受热-气温高-气流上升受冷-气温低-气流下沉最基本的:热力环流大规模有规律的运动:季风环流热力因素:赤道受热、两极受冷夏季:陆地升温快冬季:海洋降温慢气压不均:水平运动高压-数值高-等压面上凸低压-数值低-等压面下凹气流-始终从高压流向低压动力因素:地转偏向力、极锋夏季:陆地气压低冬季:海洋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的影响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6个风带东亚和南亚季风大规模有规律的运动:三圈环流太阳辐射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下垫面性质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锋面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其分布热力环流图解:如右图所示,ABCD四点气压高低排序为:BACD;气温高低排序为ABCD;近地面A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B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而高空C 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D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等压面气压带和风带 风带风向 气压带 属性(影响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成因 特征 气流 极地高气压带(2个)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极地东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中纬西风带(2个)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低纬信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亚洲大陆上形成太平洋上形成 大西洋上形成 夏季(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冬季(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项目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南亚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风 低温干燥 赤道附近印度洋 西南风 温暖湿润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成因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空气受地形阻挡而上升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热带、副热带洋面上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典型地区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雷阵雨山地迎风坡中纬地区;我国夏季东部地区的降水夏秋季节我国东部沿海9、六大洲气候分布图大洲气候类型1、热带沙漠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亚热带草原气候4、热带雨林气候5、亚热带湿润气候6、温带海洋性气候7、地中海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地中海气候5、温带海洋性气候6、温带大陆性气候7、亚热带湿润气候8、高山气候1、温带大陆性气候2、亚热带湿润气候3、极地气候4、温带海洋性气候5、地中海气候6、热带沙漠气候7、热带草原气候8、热带雨林气候9、高山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地中海气候5、高山气候1、温带大陆性气候2、温带海洋性气候3、地中海气候4、极地气候5、高山气候1、温带大陆性气候2、温带季风气候3、亚热带季风气候4、热带季风气候5、热带雨林气候6、热带沙漠气候7、地中海气候8、高山高原气候9、极地气候形成因子作用机制影响结果太阳辐射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分布不均纬度分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形成不同热量带季节变化冬夏季节太阳高度、昼长产生热量的差异大气环流调节热量和水分的分布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多阴雨天气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下垫面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影响大气水热状况大陆性温差大,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海洋性温差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洋流影响沿岸大气的热量水分暖流为沿岸增温增湿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地形海拔、地形起伏和坡向等如迎风坡湿润的上升气流带来降水如背风坡下沉气流带来干燥的天气其它岩石、植被、水面、冰雪等如绿洲温差较小,湿度较大等如荒漠温差较大,空气干燥等人类活动排放废热,影响下垫面,改变大气成分等积极影响植树造林、兴修水库等,改善局部小气候消极影响破坏植被,排放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等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数值特征(气温、降水)成 因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最冷月均温15以上;年均温26左右;年降雨量 mm以上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终年高温,干湿季交替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7501000mm 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 大陆东岸终年高温,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15002000mm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和西岸终年高温少雨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200mm以下副高和信风交替控制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mm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3001000mm 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大陆东岸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最冷月均温0以下 年降水量500600mm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凉爽湿润最冷月均温0以上, 最热月均温20以下,年降水量7001000mm全年受西风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夏季最冷月均温0以下年降水量400mm以下大陆气团控制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北纬5070 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少,集中夏季最热月均温10 左右,年降水量300600mm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寒带苔原气候北冰洋沿岸全年严寒最热月均温5以下极地气团控制冰原气候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全年酷寒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高山高原气候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垂直差异显著气温 -0.6/100m气温随高度变化;山地降水多集中在迎风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主要“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雨定型”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定半球(定位)气温6、7、8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型)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型)南半球判定所属温度带(定带)最低月气温与最高月气温最冷月气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 015最热月均温大于25亚热带气候最热月均温1020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 0以下最热月均温20以上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气候最热月均温102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最热月均温010苔原气候寒带(极地)最热月均温0以下冰原气候确定气候类型(定型)降水季节分配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夏雨型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热带草原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六大洲气候分布图大洲气候类型1、热带沙漠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亚热带草原气候4、热带雨林气候5、亚热带湿润气候6、温带海洋性气候7、地中海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地中海气候5、温带海洋性气候6、温带大陆性气候7、亚热带湿润气候8、高山气候1、温带大陆性气候2、亚热带湿润气候3、极地气候4、温带海洋性气候5、地中海气候6、热带沙漠气候7、热带草原气候8、热带雨林气候9、高山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地中海气候5、高山气候1、温带大陆性气候2、温带海洋性气候3、地中海气候4、极地气候5、高山气候1、温带大陆性气候2、温带季风气候3、亚热带季风气候4、热带季风气候5、热带雨林气候6、热带沙漠气候7、地中海气候8、高山高原气候9、极地气候 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生长边界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