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2).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2).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2).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2).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2)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归省(shng) 羁(j)绊 蓦(m)然 船橹(l)B . 行(hng)辈 斡(w)旋 闭塞(s) 恬(tin)静C . 撺掇(du) 亢(kng)奋 晦(hu)暗 糜(m)子D . 凫(f)水 连翘(qio) 褶(zh)皱 幽悄(qio)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鹤立鸡群 见义思迁 锐不可当B . 开卷有益 喃喃自语 袖手傍观C . 抑扬顿挫 各得其所 如坐针毡D . 鞠躬尽萃 挑拨离间 怀古伤今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现在有些手机经常会收到一些垃圾信息,甚至黄色读物,殊不知这会侵蚀青少年的尚未成熟的心智。B . 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形象地展览在读者面前。C . 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D . 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在座位上夸夸其谈 , 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4. (6分)名句默写。 (1)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 (3)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 (4)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其五) (7)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 (8)富贵不能淫,_,威武不能屈。(二章富贵不能淫) (9)在春望中,诗人移情于物,用“_,_”一句,将眼前景和胸中情融为一体。 三、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3分)5. (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偷懒是最麻烦的人生。人生是一团乱麻,需要解开一个个结,最后才能织成自己想要的画卷。偷懒的人一次次跳过解开结的机会。偷懒_是人性的弱点,_是一种心理问题。我观察了很多喜欢偷懒的人,发现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往往都有一位或两位刀子嘴豆腐心的家长。(1)请提取第句主干,并写在下面。 (2)请给第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 偷懒_是人性的弱点,_是一种心理问题。(3)第句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6. (1分)名著填空。 (1)水浒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好汉形象,他们的命运大都坎坷。宋江也不例外,他先是因为杀死阎婆惜而充军江州,后来因为_而获罪问斩。 (2)“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是水浒中的回目,其中“花和尚”和“青面兽”分别指的是_和_;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两厢情愿的意思,该歇后语是从名著_中的故事演绎而来的;课文香菱学诗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从香菱苦心学诗的经历中你能得到的启发是_。 (3)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辑录的书信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其中的一点是_。(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7. (4分)宁波市图书馆在小明家附近安装了一个自助取书柜,小明妈妈因为没有该图书馆的有效证件而不知如何使用。请你根据下图,帮助小明向他妈妈介绍使用该装置的便利。字数不超过150字。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6分)8. (2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一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给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一次欠,我用打老枣树的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有删改)(1)阅读第段,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第二次第三次打枣的原因。 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第二次:_。第三次:_。(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3)第段作者说“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联系全文说说母亲和老枣树有哪些共同之处。 (4)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9.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诚”与“成”肖凌之“诚”与“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字,我们仔细想过他们的因果关系吗?“诚”,乃真实、真挚、真情、真意,是一种优良的态度、作风和品质;“成”,则是成绩、成果、成效、成就,是一种符合预期的结局、结果和状态。“诚”是“成”的必备和基础,“成”是“诚”的投入与结局。可以说,若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需以真诚待之。孔子在多个场合提到“人无信不立”;韩非子说林上讲到“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礼记中庸谈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些古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诚”既是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人应秉承的行为操守,“诚”能助人走向“成”、接近“成”、实现“成”,人要有所“成”,就不能忽略“诚”的存在与作用。常人都有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但是,无“诚”则不“成”是铁的定律。在现实具体的求“成”实践中,总有人把“诚”束之高阁,要么投机取巧,要么瞒天过海,要么出尔反尔,要么掺杂使假凡此种种,都是以“欺”和“诈”的手段盗取功名。这种“成”,是不踏实的“成”,以不“诚”而求“成”,其结果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是丢失信誉,断送根本。一个人拥有了“诚”,就有了待人处事的真,就能获得理解、信赖和尊重,得到配合、支持与帮助,得来成事的各种条件和基础。“诚”能帮愚者变聪、弱者变强。现实中,以“诚”为人做事,也可能有一时无“成”的现象。但是,有了“诚”的投入,人们的心灵便有了纯洁与高尚、坦然与无悔,也就收获了精神上的“成”。“诚”者终究能“成”,在具体的行业与领域,以“诚”待学而成学、以“诚”待艺而成艺、以“诚”待业而成业的事例举不胜举。“诚”不仅最能打动人心,而且永远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人与人相处,无处、无时、无事不需“诚”。“成”,是每个奋发进取者的良好心愿,社会发展需要每个成员都有“成”。作为个人,要心想事成,就要先以“诚”的要求做人,做到不自欺、不欺人,真诚待人、真实操业。国家和社会不仅要旗帜鲜明地推崇“诚”、褒扬“诚”,而且要构筑好科学的诚信体系。(1)本文中心论点的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思路。 (3)通读、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文章第段说“以诚待学而成学”,你同意这点吗?请结合自己的为学经验,具体谈谈理由。 七、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6分)10. (16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核舟记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乙】口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甲】文与【乙】文都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_一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B . 【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C . 【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D . 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题目:慢下来的时光要求:文体自选;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