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散步者的暇思.doc_第1页
孤独散步者的暇思.doc_第2页
孤独散步者的暇思.doc_第3页
孤独散步者的暇思.doc_第4页
孤独散步者的暇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孤独散步者的暇思 试论电信运营商的发展LI Hai-hua(李海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北京 100045)(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of MII,Beijing,100045,China)摘要:针对全球电信运营商未来发展和转型的问题,给出了未来电信运营商的两个主要角色定位,即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和业务提供参与者,详细分析了电信运营商通过建设两个平台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和业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参与业务提供的方式。另外从对电信运营商和用户关系的分析入手,结合对电信运营商两个角色定位的分析,简要给出了未来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关系。关键词:电信运营商 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NIP) 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IISP) 业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SISP) 综述 互联网 绑定作者简介:李海花(1975-9-27),女,籍贯河北省唐山市,2001年毕业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获工学硕士学位,现工作于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通信标准研究所网络与交换研究部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通信网信令、软交换、下一代网(NGN)、IPTV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当前转型已经成为全球电信业发展的潮流,对我国电信业而言,技术与市场的变化,已使转型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须推行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战略,实际上通过仔细分析我国四大运营商的最新发展,网络转型的号角在我国已经悄然吹响。促使电信运营商转型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应该是市场竞争,电信运营商面对各种横向竞争(来自其他运营商)和纵向竞争(来自互联网)、来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的竞争,使运营商需要直面业务分离、用户离网和用户AUPR值的下降;其次是分组技术的发展、分组承载话音技术的成熟、基于分组的面向电信网络的相关技术的发展(软交换、NGN(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IMS(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电信运营商不仅可以采用分组技术来提供话音业务,而且可以用来提供多媒体业务、流媒体业务等等,电信运营商可以超越传统电信业务的束缚,拓展相应的业务领域和运营空间;再次是运营角色的不断细化和分离,如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的涌现,使得一个业务将由多方参与提供(最典型的场景如图1所示),传统电信运营商不再是唯一参与业务提供的经营实体。用户终端设备网络运营商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图1 运营角色的分化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传统电信运营商将产生角色转变,未来基于分组技术的电信网络主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可能有两个:n 电信运营商未来角色之一:电信运营商继续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未来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角色之一应该仍然是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即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NIPNetwork Infrastructure Provider),这也是为了保证和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电信运营商作为网络运营商的首要责任。由NIP建设、管理和维护的网络资源主要包括网络传输资源(承载层以下)、网络存储资源等,以及其拥有的接入资源,作为网络资源这些资源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对这些资源的调度应该相对容易,通过物理方式或简单静态配置方式即可实现对这些资源的调度和隔离。NIP能够根据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调配,利用这些资源,NIP可以提供三类服务(如图2所示):电信运营商的第一个角色:NIP网络接入各部门或经济实体各部门或经济实体IISP/SISP提供给IISP/SISP各部门或经济实体各部门或经济实体各部门或经济实体租用资源电信运营商的第二个角色互联网 互联网图2 NIP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的三类服务1)向相关的部门和经济实体提供资源租用服务如向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提供网络资源,在IPTV中通过虚拟内容分发网络(VCDN,Virtual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向业务提供商或内容提供商提供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向企业提供租用线路等等。将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部分网络资源有可能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如现在有些国家由政府主导在部分城市建设的“无线城市”,典型的有西欧、北美、印度、新加坡等,政府有可能参与直接或间接地向国民提供网络接入服务,此时政府有可能成为NIP网络资源的一个大的租用者。当NIP提供网络资源租用服务时,将直接向这些被服务者收取相关的费用,包括政府,以满足网络建设、更新、管理和维护的需要。2)服务于未来电信运营商的第二个角色未来电信运营商将继续参与到面向用户的业务提供中,主要通过两个平台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IISP, Operators Internet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和业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SISP,Service Infrastructure Service Platform),参见对电信运营商“角色之二”的分析。目前电信运营商的这一角色在移动领域已经有所展现,如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主要是向移动用户提供一些数据业务,通常采用按照流量进行计费的方式。未来电信运营商同时作为业务提供参与者和NIP,两个角色将紧密藕合在一起,NIP此时主要为IISP/SISP提供支撑,以便使电信运营商作为业务提供参加者更好的向上下游提供服务和业务,这种场景下NIP将不存在单独收费的问题。随着接入宽带化、业务宽带化以及接入可能的免费化(如:免费的“无线城市”),流量计费将不再适用,即Bit不再具有价值,有价值的是业务和服务。电信运营商作为业务提供的参与者,随着两个平台IISP/SISP的发展、完善和成熟,将主要采用业务和服务分成的方式获得收益,因为电信运营商已经能够吸引大量的用户使用其提供的业务和服务。此时电信运营商应充分借助所掌握的网络资源,吸引用户接入到IISP/SISP,提供用户永远在线的便利,方便用户获取业务和服务的信息。3)为互联网提供网络接入电信运营商作为NIP的另外一个角色就是为大众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这是目前典型一个应用场景,未来这种服务还将存在并保持,并且将继续保持面向用户的收费模式。电信运营商作为NIP的责任和义务:电信网络资源作为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需要满足国家管制方面的一些需求,如安全需求、对用户的定位需求等等。另外,NIP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特别是存在多家NIP竞争的情况下,NIP作为网络建设、管理和维护的承担者,将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来改造这一基础设施,并且能够借助这些网络技术,为被服务者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特别是具有不同资源属性、QOS保证需求的被服务者,如在接入网和核心网实施服务质量保证、采用资源隔离技术等等。n 电信运营商未来角色之二:业务提供参与者,IISP和SISP电信运营商不可能也不甘于只作为NIP的角色存在,但是由于运营角色的细化和分离,未来电信运营商不再是业务的完全控制者,而是和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一起实现业务的提供。基于对电信运营商现状、发展策略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根据电信运营商对业务控制力的不同,电信运营商将基于分组技术建设两大服务平台:IISP(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和SISP(业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1)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IISP, Operators Internet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IISP主要是面向用户提供互联网业务,或和现有互联网业务/应用相结合的业务。面向下游,IISP为用户提供接入到互联网ISP(互联网业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的入口;面向上游,向ISP/ICP提供统一的认证、授权、计费等服务,并且还可以使签约ISP/ICP共享其庞大的用户资源、收费系统、营销网络和宣传渠道、统一客服等等。电信运营商建设IISP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利用运营商的BSS/OSS的能力,同时结合已有的资源或增加一些基本能力提供互联网性质的增值业务和服务。因为IISP除了直接和ISP/ICP交互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基本能力、利用作为NIP所拥有的网络资源和能力、以及作为SISP所拥有的网络资源和能力,和这些ISP/ICP的应用和业务相结合,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特性,如IISP可以向ISP/ICP提供从NIP或SISP获得的用户位置信息,结合ISP/ICP的业务和应用向用户提供本地化的服务,还如当用户不在线或用户不可及时,将来自ISP/ICP的信息进行存储或转送到用户的其他接收设备上。当然对IISP还有一些其他能力要求,如由于不同的接入具有不同的带宽等方面的能力限制,该服务平台应包含针对不同接入方式的能力所提供的适配功能,如针对移动无线接入,可能对内容进行压缩/解压缩等等。这对于SISP同样适用。电信运营商IISP在网络中的位置如图3所示:NIP签约ISP/ICP(具有法人资格)网络接入IISP提供给IISP/SISP各部门经济实部门经济实各部门或经济实体租用资源其他ISP/ICP(寄生) 互联网SISP图3 电信运营商IISP在未来网络中的位置为了获得收益,电信运营商将和这些ISP/ICP签署协定,并根据具体服务的业务类型和业务种类获得利益分成。电信运营商的IISP仍然需要具有一定的业务控制能力,以便获得预期的收益,这样对于有些电信运营商难以控制的互联网技术和业务/应用,将不会引入到IISP所支撑的范畴之内,如终端会参与控制的P2P(对等技术,Peer to Peer)技术,当终端有可能和网络中的服务器成为对等节点时,将变得难以控制,并将严重损害电信运营商和签约ISP/ICP的利益。其他对于通过IISP可以提供的业务应该没有太多的限制,主要依赖于电信运营商和ISP/ICP双方的意向,当然这些ISP/ICP需要具有法人资格,个人性质的网站、单纯企业性质的网站和非签约ISP/ICP等将具有寄生性,只能通过或依托签约ISP/ICP来向用户展示相关的内容和服务。IISP是电信运营商参与互联网业务竞争、重视后台收益的一种必然发展。2)业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SISP,Service Infrastructure Service Platform)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SISP除了集成运营商的BSS/OSS,还将集成一些基本业务能力,SISP将提供了较强的业务智能。这些业务智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开放业务功能模块和业务嵌套能力。开放的业务功能块不仅可以作为电信运营商直接运营的业务,而且通过对这些业务功能块特征的抽象和接口的开放,使业务提供商能够向搭积木一样,拼出丰富多彩的业务和应用。业务嵌套能力使电信运营商可以进一步整合业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进一步拼装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业务和应用,恰似开放业务功能模块的一个逆转,此时业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内容、资源、应用变成了一块块的积木。SISP提供的业务智能涉及的逻辑关系如图4所示:SISP开放业务功能模块开放业务功能模块开放业务功能模块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业务嵌套能力图4 SISP提供的业务智能逻辑关系示例电信运营商现有的基础网络(如:PSTN、PLMN等),或将来构架在分组网络之上的基础核心控制网络(如IMS),只要能够通过上行接口开放给业务提供商,也可以看作一种开放业务功能模块,而且是所有开放业务功能模块中最底层和最基础的开放业务功能模块,可以为SISP中其他开放业务功能模块所调用。从目前技术发展趋势也可以看出电信运营商在业务智能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展现的优势,业务嵌套方面有IMS的iFC(初始过滤规则,initial Filter Criteria)和Service Broker;开放业务功能模块方面,除了各种开放接口的定义之外,OMA(开放移动联盟,Open Mobile Alliance)还提出了Service Enabler(业务引擎)的概念,不但给出了对应的体系架构,而且已经实现了一些Service Enabler的标准化,如Presence、DRM(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 Management)、游戏等等。对于开放业务功能模块,从目前下一代网方面的标准化情况来看,好像只有涉及多媒体业务的一些功能模块才会纳入到SISP中,但是流媒体的标准化研究正在逐步打破这种认识,业务功能模块完全具备以下特征就应该有可能引入到SISP中:a)业务基本特征明确,并容易和其他开放业务功能模块一起生成新的业务b)业务逻辑相对简单,所提供的业务基本特征稳定c)和电信运营商已有基础网络耦合度高,容易引入到SISP中d)标准成熟。电信运营商考虑在SISP中引入这些开放业务功能模块时,需要考虑CAPEX(资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和OPEX(运营支出,Operating Expenditure),面向大量用户,规模化是运营商首要考虑的条件和因素。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业务可以细分,但是开放业务功能模块是电信运营商直接建设、管理、维护和运营的实体,已经成为支撑各种五花八门业务和应用的基础设施,应该是相对粗旷的、相对稳定的、支持多种业务的。IISP和SISP的异同:a)IISP作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互联网业务接入门户,并不参与大部分业务的业务控制;而SISP参与业务提供并提供一定的业务控制。b)SISP掌握着最基本的业务特征,在向用户提供业务时,SISP应该能够提供较精细的服务质量保证;而IISP可能只需要提供粗放型的服务质量保证。c)IISP平台也可以提供业务智能,包括开放业务功能模块和业务嵌套能力,而且很多新的开放业务功能模块可能首先会在IISP平台实现。一旦适宜引入到SISP中(通常是实现了和电信运营商已有基础网络的藕合),电信运营商会毫不迟疑,以便提升业务的控制能力。最典型的就是Presence业务,最先出现在互联网中,现在中国移动在分组域已经开始提供类似业务,将来这一业务会过渡到IMS中提供。但仍然会有很多开放业务功能模块驻留在IISP中。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关系电信网和互联网并不是完全的割裂关系。虽然从目前来看好像是相对分离的,特别是从固定来看,而且负责提供业务的实体好像也不相同,电信网是大型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是各种ISP和ICP,但是这种情况在将来会发生变化。电信运营商和用户需要建立紧绑定关系,使用户具有运营商归属性。这种紧绑定关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1)内置卡的终端(卡中保存了用户信息和归属运营商信息)2)接入线(针对线配置了用户信息和归属运营商信息)这种紧绑定关系的本质在于:当这种紧绑定关系存在时,运营商可以控制用户使用业务时必须先经由自己的门户。电信运营商可能并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本质,如中国电信推出的“互联星空”业务并不如想象中的成功,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现实中固定上网用户没有被打上过紧绑定的烙印,这道门户不是用户的必经之路。但是对于移动运营商幸运的是,由于无线接入带宽的限制,使移动运营商利用WAP等技术天然地实现了对移动互联网的控制,并获得了巨大收益。现在电信运营商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这一本质,中国移动利用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SMP, Data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增加了分组域门户的控制力,其他运营商也在积极研究如何实施和怎样实施门户控制。移动终端和移动运营商的紧绑定关系无容质疑,对于固定运营商来讲,除了现有的铜线用户,固定运营商未来命运和如何发展这种具有紧绑定关系的用户息息相关,从目前来看IPTV说是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契机,即STB(机顶盒,Set Top Box)和家庭网关的部署。另一个契机就是发展与电信运营商具有紧绑定关系的软终端,这样可以将计算机用户的部分业务和应用纳入电信运营商的控制范畴,但是由于计算机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