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 审批: 审核: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师评价:课题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型 自学验收五、导学内容:(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1)发现地点:(2)发现时间:(3)距今年代:(4)生产生活情况:(5)社会组织:说明: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2、北京人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和遗迹最大丰富的遗址(1)发现地点:(2)发现时间:(3)距今年代:(4)生产生活情况:(5)体质特征:(6)社会组织:3、山顶洞人(1)发现地点:(2)距今年代:(3)生产生活情况:(4)体质特征:(5)社会组织(社会阶段):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知识超市氏族社会定义:社会学名称,称氏族公社。即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亦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一个氏族有十几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之间可以相互通婚。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一、情景导入:二、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2、依据学案内容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3、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上备集体讨论、突破。4、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四、学习程序:1、独学(10分钟)检查点评学习效果,达标率75%。2、对学(5分钟)了解学习效果,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85%。3、组学(5分钟)了解学习效果解决学习效果,解决对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90%。4、展示(15分钟)展示学习成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点拨解释、共同提高)1: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火的使用有何重大意义?2: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4:观察第6页图分析:这是北京人使用过的一件石器,假如让你来使用,你怎样来操作?用它来干什么最方便?七、训练验收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外,你还能( )A.参观山顶洞人洞穴 B.参观半坡遗址 C.参观大汶口遗址 D.参观元谋人遗址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工取火 B.制造工具 C.使用工具 D.从事劳动3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煤人已经知道用火 B. 北京人已会人工取火C.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D. 北京人已会保存火种4骨针是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曾使用过的工具( )A.元煤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5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人是( )A. 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 元煤人 D.蓝田人6下列有关氏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 B.氏族成员多劳多得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D.氏族内部没有贫富差别六、小结八、检查学案九、教与学反思洮南市向阳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 审批: 审核: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师评价:课题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型 自学验收五、导学内容:(一)独立试航: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大汶口原始居民 时间 地区 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年代地区(地点)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器、种植 用磨光的石器、种植 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制造 ,制作简单的 和 。制造色彩鲜丽的 ,会纺线、 、 。原始手工业比以前有更大进步,陶器有 、 。知识超市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 我国气候差异很大,不同气候使我国南北原始居民的房屋建筑形成不同特点。“巢居”和“穴居”是南北原始居民最早的居住形式。半坡聚落房屋建筑的形式,具有从半地穴式房屋向地上房屋过渡这一阶段的特点。所谓的半地穴式,即一部分在地下,一部分在地上的土木合构建筑。它以坑壁作为墙基,在居住面和墙面涂抹草筋泥,抹平后烘烤使其变硬。在立柱和围墙上架设屋顶,房顶用草木搭成,并且抹一层草筋泥,以抵御风雨。半坡聚落的房屋有圆形,也有方形。其晚期房屋内部用木骨泥墙隔成几间,形成分室建筑。河姆渡遗址的房屋多为长方形,是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所谓“干栏式”,就是竖立木桩为底架,在木桩上铺梁搭板,在木板上建造长脊短檐的房屋,最后在房顶上覆盖茅草。梁间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拼成。说明河姆渡居民已掌握较高的木结构建筑技术。今天,我国云南、广西、台湾一些少数民族的住房,仍保留着“干栏式”建筑的样式。 一、情景导入:二、学习目标: 1.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以他们为例说出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认识到他们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通过对河姆渡、半坡远古居民的了解,认识到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意识。 3.知道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新石器的含义。学习难点: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2、依据学案内容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3、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上备集体讨论、突破。4、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四、学习程序:1、独学(10分钟)检查点评学习效果,达标率75%。2、对学(5分钟)了解学习效果,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85%。3、组学(5分钟)了解学习效果解决学习效果,解决对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90%。4、展示(15分钟)教师点评学习效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点拨解释、共同提高)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2、想象一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3、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不同?4、仔细观察教材P7农耕图,结合出土的农具,想一想,半坡人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七、训练验收1.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传说中的哪位人物有关( )A.女娲 B.伏羲氏 C.神农氏 D.黄帝2.“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粟 B.水稻和小麦 C.水稻和玉米 D.粟和小麦3.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右图是我国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它位于(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整河山待后生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人音版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说课稿 新人教版
- 5《观测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 2025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全国)声现象(第1期)解析版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框《在社会中成长》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分式(7大考点50题) (第1期)解析版
-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蓄电池厂消防安全课件
- 第九课 我是情绪的小主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辽大版
- 2025年1月资产核算与物料核算模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 六年级家长会课件
- 2025年安徽省淮南市【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党建党史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废气处理活性炭吸附操作规范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临床基于ERAS理念下医护患一体化疼痛管理实践探索
- 2025年农业农村科技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河北交警三力测试题及答案
- 合同第三方见证人范本
- 2025贵州贵阳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