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乞巧》.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乞巧》.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乞巧》.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乞巧》.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乞巧》.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乞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乞、霄、”2个生字,2.读好古诗,读懂古诗、背诵、默写古诗。3.知道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揭题质疑1.同学们,我们已经读了很多神话传说故事了,有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这个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谁会讲?2.学生讲故事。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就跟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学生读题)(指导“乞”的变调,多指名学生读)认真看这个“乞”字,来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我一起写。看,“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多像一个人诚心乞愿双膝跪地的样子啊;再看,“巧”的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多像我们灵巧的双手啊。2.师提示学生注意字音变调。生齐读。3.简介作者并质疑课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板书林杰)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非常聪明,他六岁时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乞巧。4.请同学们借助诗歌中的拼音,自由的把古诗读几次,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把诗句读顺。(学生练读)指名读。师评价:你读得很流利。谁再来?(读出了古诗的节奏。)5.读出停顿:师:我们一起再读一读?预设:1)学生如能读出一定的节奏。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还读出了诗歌特有的节奏美。是的像这样七个字的古诗,我们一般可以这样来读出节奏。(出示),试着读出节奏,谁再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2)如没有读出节奏。师:同学们能把字音读准了,但要把诗歌读得更好听,还要读出特有的节奏美。像这样七个字的古诗,首先大家看这首诗每一行都是几个字这称为“七言”,一共有几行四行的诗叫绝句。所以这首诗就是七言绝句。再请大家读读一、二、四行诗的最后一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他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点?是的,每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这就叫押韵。怪不得古诗读起来那么有韵味呢!我们一般可以这样来读出节奏。(出示),试着读出节奏,谁再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指名男女生分句)上台展示读,抑扬顿挫谁能上台给我们展示一下,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评价: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有声有色)三、提出疑问,熟读成诵你读得那么好,能说说你都读懂什么吗? 1.学古诗不仅要读通顺,还得知道古诗说的是什么?请大家再读古诗,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或者不明白什么?比如说你不明白“乞巧”,就可以画横线,在旁边打上一个问号,等会我们交流解决!(交流时先说读懂的,不要求学生能将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大概知道就可以)2.交流:谁来说说你不懂的地方?预设:七夕、渡河桥、乞巧、望秋月、为什么要穿红丝?3.有这么多的疑问,那我们该用哪些办法来解决呢?预设:A、看注释、查资料、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把它们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B、遇到不懂的,可以向别人请教,和同桌之间讨论讨论C、还可以结合插图、想象画面4.这些都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好方法,那么我们先用第一种方法,要求:结合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说说你解决了哪些刚才不懂的问题。5.理解诗意(随机理解)理解“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1)理解“宵”、 “霄”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你能用选字天空的方式理解绳子的意思吗?正月十五是元( )节。听了她的歌声,我的烦恼抛到了九( )云外。为了完成设计,王师傅熬了个通( )。宵:夜晚 霄:天空 云彩 那么七夕今宵指的是哪天的晚上?那么“碧霄”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碧霄图,碧霄指的是浩瀚无际的天空(出示浩瀚无际的天空)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写了什么吗?师补充: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织女有这么灵巧的双手,怪不得七月初七晚上,“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理解“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读了资料袋,你知道乞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吗?谁向谁乞巧?乞求什么?师:乞求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2)师:在古时候,女孩子能有一双巧手,就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呢,所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两句诗连起来就是?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的人们,对月穿针,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所穿的红线都用了无数条。 3)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读出了什么?(穿了很多),是啊少女们追求心灵手巧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谁能读好这句话。4.三读古诗:知道了意思,大家再读古诗,感觉肯定不同了。哪位再来读读?(我听出了牛郎织女相会的喜悦心情,少女们的美好心愿) 5. 是啊,在这样一个弯弯月儿高高挂在天空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诗人林杰看到姑娘少女们穿着红丝线,乞求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让我们把这首诗记在自己的心里吧。请你背一背。 6.古时候,诗和歌总是一起出现的,我们来听一听,古人是怎么吟唱的,等下啊,我们也来吟唱一番吧!(播放吟诗,第一遍聆听;第二遍跟诵。)7.感觉是不是很有趣?如果感兴趣,以后可以多上网找找听听吟唱的古诗呢!四.光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这首诗积累下来,请大家把这首古诗默下来。(一分钟准备,播放音乐)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人们不光乞求有一双巧手,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而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之前我们学习了秦观的鹊桥仙,一起来背背看,真不错!其中杜牧写的这首七夕是比较有名的,请大家根据注释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绘的画面,读出七绝的味道来。2指名读3. 今天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复习了以往积累的古诗,还学习了一首新诗,知道了一则民间古诗,聆听了古人是怎样吟唱古诗,同时还诵读了一首和七夕有关的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充分地感受了诗歌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你们能做到吗?2.说神话故事1)为什么“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呢?这里还有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呢?牛郎织女的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预设1)(指名说)是啊,这是千古流传,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淳朴的牛郎和善良的织女被这无情的天河阻隔在天地两头,然而却阻隔不了他们追求人间真爱的决心,王母见此情此景,也被他们所感动,最终便同意让牛郎织女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渡河桥。2)师讲述(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穷小伙子,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人们都叫他牛郎。一天,天上的织女和她的姐妹们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认识了织女。 两个人结婚之后,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王母娘娘知道,王母娘娘很愤怒,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 牛郎上天无路,老牛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