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1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2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3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4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聪颖(yng) 簇(c)新 引喻(y)失义 取义成仁(rn)B . 真挚(z) 坎(kn)肩 铢(zh)两悉称 味同嚼(jio)蜡C . 鼎(dng)盛 荤(hn)菜 无精打采(ci) 战战兢(jn)兢D . 飞窜(cun) 瘦削(xio) 如坐针毡(zhn) 蹑(ni)手蹑脚2. (2分)下列形近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A . 虑:深思熟虑 虚:谦虚B . 资:资本 姿:姿势C . 鳞:波光鳞鳞 嶙:嶙峋D . 维:维护 惟:惟一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3. (2分)选词填空。于是,怀着一种_(隐秘 神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_(诱骗 诱惑)着我的山顶。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4. (10分)名句积累与运用: (1)庭中有奇树,_。(庭中有奇树) (2)树树皆秋色,_(野望) (3)衰老的骏马,还有奔驰千里的志向;年迈的志士,尚有未曾泯灭的雄心,曹操的“_,_;_,_”把此意表达的淋漓尽致。(龟虽寿) (4)黄鹤楼抒发乡愁的句子_?_。 (5)赠从弟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借此表明对堂弟寄寓无限希望的诗句_?_。 四、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1分)5. (5分)中国民间乐器丰富多彩、性能良好、历史悠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请选择一种乐器为写作对象,仿照例句写上一个句子。例句: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6. (16分)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出“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节选自茅盾论“入迷”)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摘自3月8日今日早报)(3)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4)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示例:栏目名称:栏目内容简介:介绍、游览名著佳作栏目名称:栏目内容简介:_五、 外国名著 (共1题;共13分)7. (13分)阅读名著片段后答题。他离群索居,自我封闭,唯有大自然能给他些安慰。特雷泽德布伦瑞克说,“大自然是他唯一的知已”,是他的庇护所。1851年认识他的卡尔纳特说,从未见过一个人像他那样热爱花草、云霞和大自然,他似乎是靠这些活着。他自己写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爱田野我爱一株树甚于爱一个人”在维也纳时,他每天都要围着城墙转一圈。从黎明到黑夜,在田野里,独自散步,帽子也不戴,顶着太阳,或者冒着雨(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1)选文出自_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_的名人传。本书包括_、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三部传记。(2)文段中的“他”是谁?结合作品我们可知这一时期“他”的最大痛苦是什么?(3)从这位名人的经历中你获得了何种启示?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6分)8. (19分)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问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1)第段中划线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3)第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_。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9. (27分)阅读洪素丽的散文苦瓜,会是一段 美好的旅程。“认识作者”“知识卡片”“相关言论”“作者心语”,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苦瓜。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之旅。【认识作者】洪素丽,女,作家、画家。1947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赴美习画。现定居美国。专事绘画与文学创作。擅长国画、油画、木刻画,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绘画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在文学创作领域,她亦诗亦文,创作颇丰。诗集有十年诗草盛夏的南台湾流亡等,散文集有十年散记守望的鱼海岸线芳草天涯梦与旅行等。1982年获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1994年获联合报文学奖散文奖。【知识卡片】石涛石涛,明末清初画家,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幼年遭变,后出家,半世云游,以卖画为生。号苦瓜和尚、瞎尊者等。他餐餐不离苦瓜,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木刻画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像,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相关言论】她(洪素丽)以画家对空间、光线、色彩的审美感受来取景状物。江南大学教授 庄若江 杨大中对绘画而言,静物写生一般较容易,画动态则较难。文章恰恰相反,写具体的事件通常比较生动,单纯写物而不空洞死板就很难。洪素丽既是作家也是画家,想必深谙此理,却还是选了“苦瓜”这个题目,把绘画的技巧融入行文中,别具一格。英国剑桥大学硕士 丁理感觉上,洪素丽总像定时返乡的鲑鱼,每当我不经意地在心里叨念 着:“该是回来的时候了吧?”很奇异地,就会适时接到她的信或电话,告诉我,“我就要返乡了!”言辞句中洋溢着兴奋难掩的情绪,信纸上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像在跳舞一般。台湾作家 吴锦发【作者心语】伟大的作品都是 扣紧当时的土地脉搏与时代脉搏。所幸,我还有一个信仰那就是文学与艺术,多年来,我拿笔来写,拿刀来刻,并且也以此二工具,试图刻画和我相同血色的岛屿面目。我上了幼 稚园,永远穿姊姊们穿小了的衣裳,褪色的印花,给祖母补绽过的;鞋子不是过大,就是过小而我们家的饭桌上,老是咸鱼干,与咸鱼干我们家遇到一桩又一桩的灾难了一个人长大了,走出童年阴暗局促的角落。【文章呈现】苦瓜洪素丽齐白石在一幅白菜画上题字,言白菜是蔬菜之王,可见齐老是偏爱白菜了。我呢?我偏爱苦瓜。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本草纲目上记载:“苦瓜花为末,霉疮,胃气痛,滚汤下;目痛,灯草汤下;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叶晒干为末,治一切丹火毒气,金疮结毒,脂麻疔,大疔疼不可忍,酒下三钱;子苦甘无毒,益气,壮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气大的人吃了特别受用,可以“清心明目”;夏天喝了苦瓜汤,可以消热恼, 解劳乏。苦瓜鲜叶捣烂了,可敷肿伤。鲜苦瓜破开,去种子及瓤,纳入茶叶,用线绑扎 固定后,挂于通风处,阴干,每次用茶叶六至 九克,水煎或开水泡服,可以治中暑。倘若去了种子与瓤的鲜苦瓜,均匀涂上芒硝,挂于阴凉处,待苦瓜干 后,表层有结晶的白色霜状物,叫苦瓜霜,加冰片少许,研匀,吹喉,可治咽喉炎。这都是书上记的土法妙方。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小时候,夏天时,家里饭桌上常见一道苦瓜妙品:把苦瓜切成一截一截圆筒状,去子挖瓤;塞进肉末拌芡粉,加上盐、香料,塞实了,炖成汤,十分入味。几年前,我替一个在联合国做事的日本朋友恶补 中文(他同时亦在联合国办的中文班上课),有一回,他的中文老师出一道题给他作文:“我最吃苦的一天”。他拿回来,我作他的枪手,大笔一挥,文曰:“我最吃苦的一天,是我吃苦瓜最多的一天,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苦瓜红烧肉,红烧肉苦瓜我从早吃到晚,非常地吃苦”他照抄一遍,拿去给先生看,先生看了皱皱眉,又哈哈大笑,夸奖了他一顿,说:“有进步,你的中文有进步!”他十分得意,要请客,于是我们师徒俩绕遍了华埠(唐人街)餐馆,问不到一家有苦瓜这一道菜,失望至极,只好随便进了一个广东馆子。大概在异地里,苦味既不是味,苦瓜这道菜是不能上台盘的。【注】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苦”亦可以是美味,可见人生的矛盾,不可理喻。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来,是至乐,与至美。而这苦是自找的,不是胁迫,或外加的。因此,可以细细品味,慢慢浸淫,其美无涯,其乐无边;喜欢研究人生真谛的人,可以在苦瓜里吃出道理来,“佛法无边”之类的顿悟,可以在箪食瓢饮、苦瓜酱菜中摸到。道在高山、道在流水、道在瓦罐、道在尿溺、道在苦瓜,此所以石涛自称为“苦瓜和尚”也。大学时,曾和友人去狮头山的庙里小住,美其名曰“闭门深造”。某日逛到尼姑庵后面山坡上,看到一排围筑起来低低的苦瓜藤架,两人躺进纠缠的架下,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 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苦瓜一个个挂下来,直抵额头、眼皮,饱满滚圆的瓜身,是碧青加乳白色,发出瓷器的光泽,表皮上一个个圆珠般的疙瘩,正如凝结的烛泪,造型多美呀,有哪一种瓜菜比得上呢?然而里面滋滋流着苦液去年初夏,在山村田垄间漫步,尺来宽的灌溉渠道上,架了一个越空的苦瓜棚,苦瓜就由田垄边,水田侧,一段狭小的泥洼地里种出来,瓜藤对爬在架上,苦瓜一个个垂挂在山溪引下来的奔流不息的渠沟水上。深黑的水,因为流速大,偶尔翻出一点浪花,水是冰凉洁净的,苦瓜的影子和筛在叶间的阳光,一动一颤;抬头一看,是一梯一级上去的漠漠水田,苍绿的纱帽山,小瓦屋,以及悠悠之云影。一切的争夺苦战,暂时地脱略而遥远,只有眼前之一景,是那么平和,峥嵘,可感谢。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但见五爪叶子日日吃力地攀在窗外围起的铁栏杆上,小小的绿叶十分争气,又把触须无孔不入地伸延。于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凉梦来。【注】我后来才知道,华埠的饭店菜单上,苦瓜叫“凉瓜”,不叫“苦瓜”。(选自芳草天涯,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苦瓜一文有对苦瓜的说明,如第段说明了苦瓜的_、_;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第段“我”替日本朋友_,第段“我”和友人躺在藤架下看苦瓜;有对苦瓜的描写;有对苦瓜的议论(2)作者写苦瓜,为什么要从齐白石的题字写起? (3)洪素丽擅长木刻画,下列语句最有木刻画味道的一项是( ) A . 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B . 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C . 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D . 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4)根据“相关言论”,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 (5)以下推测最不可能的一项是( ) A . 洪素丽可能非常崇拜“苦瓜和尚”。B . 洪素丽可能会回台湾定居。C . 洪素丽可能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D . 洪素丽写苦瓜可能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6)有人认为第段中“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这句话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7)通读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品出洪素丽笔下的苦瓜之“味”,展现你的研读成果。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10. (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 , 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节选自广阳杂记)【注】高邮:地名。旬:十天。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泛指药物。(1)解释下列子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笑不止_子宜急归_惧之以死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以书示其人A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公输)B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两章)C . 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D . 屠惧,投以骨 (狼)(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其 人 至 镇 江 而 疾 已 愈(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5)袁体庵医治发疯举子的办法独特之处在于“_”(用文中的话回答);同时他医术的神奇之处还在于_(用自己的话回答)。 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 (7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故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小题1】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小题2】根据诗意,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词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阕抒情言志。这首词上阕写什么景?有什么特点?下阕抒发的感情是:。(1)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 . “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 . 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