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苯冷却器设计.doc_第1页
纯苯冷却器设计.doc_第2页
纯苯冷却器设计.doc_第3页
纯苯冷却器设计.doc_第4页
纯苯冷却器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题目 纯苯冷却器设计 系系 部 部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专专 业 业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 学学 生生 姓姓 名 名 全君全君 班班 级 级 化化 B051B051 学号学号 2626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职称 职称职称 设计完成时间设计完成时间 20132013 年年 7 7 月月 1010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系 部 学生姓名学 号班 级 专 业指导教师姓名 设计题目 评语 包括以下方面 学习态度 工作完成情况 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检索和利用文献能力 计 算机应用能力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设计表现 20 分 分值 规范性 25 分 分值 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25 分 分值 答辩 30 分 分值 合 计 分值 评定成绩分值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一 设计题目 纯苯冷却器设计 二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 设计任务 处理能力 20000kg h 设备型式 列管式 2 操作条件 纯苯液 入口温度 80 进口温度为 55 1 C 0 C 0 冷却介质 35 入口 循环水 2 C 0 允许压强降 管 壳程压强降不超过 10Kpa 3 3 物性参数 物 性 流体 温度 kg m mPa s Cp kJ kg C 0 W m C 0 kJ kg 苯 67828 60 3521 8410 129394 水 3910000 674 1740 6322258 3 设计计算内容 1 传热面积 换热管根数 2 确定管束的排列方式 程数 折流板等 3 壳体的内径 4 冷热流体进出口管径 5 核算总传热系数 6 管壳程流体阻力校核 4 设计成果 1 设计说明书一份 2 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三 设计内容及时间安排 设计动员 0 5 天 1 概述 2 设计方案的选择 3 确定物理性质数据 0 5 天 4 设计计算内容 计算总传热系数 计算传热面积 1 5 天 5 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 管径尺寸和管内流速的确定 2 传热面积 管程数 管数和壳程数的确定 3 接管尺寸的确定 1 天 6 设计结果汇总 7 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1 天 8 设计评述 答辩 0 5 天 四 图纸要求 列管式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五 参考资料 1 上海医药设计院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上 下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6 目录 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II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3 第 1 章 概述 7 第 2 章 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 7 2 1 设计条件 8 2 2 物性参数 8 第 3 章 确定设计方案 8 3 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8 3 2 流体空间选择 8 第 4 章 工艺计算 9 4 1 确定物性数据 9 4 2 估算传热面积 9 4 2 1 计算热负荷 忽略热损失 9 4 2 3 平均温度差 m t 的计算 9 4 2 4 估算传热面积 9 4 3 工艺结构尺寸 10 4 3 1 选管子规格 10 4 3 2 总管数和管程数 10 4 3 3 确定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 10 4 4 4 壳体内径的确定 10 4 3 5 确定实际管子数 11 4 3 6 折流板的确定及绘管板布置图 12 4 3 7 接管口径计算 12 4 3 8 拉杆设置 12 第 5 章 传热器校核 13 5 1 传热面积校核 13 5 1 1 传热温差校正 13 5 1 2 总传热系数 K 的计算 13 5 2 2 1 管内传热膜系数 13 5 2 2 2 管外传热膜系数 13 5 2 2 3 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14 5 2 2 4 总传热系数 K 14 5 1 3 传热面积校核 15 5 2 核算管 壳程流动阻力 15 5 2 1 管程 15 5 2 2 壳程 15 5 3 壁温的计算 16 第 6 章 设计结果汇总表 17 设计评述设计评述 18 设备图设备图 1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8 附录附录 A A 19 附录 B 20 第 1 章 概述 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纯苯液冷却器设计 处理能力为 20000kg h 纯 苯液的入口温度 80 进口温度为 55 冷却介质为 35 入口 循环水 C 0 C 0 C 0 允许压强降为管 壳程压强降不超过 10Kpa 根据苯和水的物性参数 假设水的 出口温度为 43 根据这些条件选择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主要有四 C 0 种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U 型管式换热器和填料函式换热器 在这个设计中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特点 两端管板和壳体连接成一体 结构简单 紧凑 布管多 更换 造价低 管内便于清洗 应用广泛 壳程不易清洗 因此壳方流体应是较洁净且不易结垢的物料 所以纯苯液 走壳程 循环水走管程 适合在管壳壁温差不大于50的情况下使用 当温差相差较大时可设置膨 C 0 胀节 由于此设计的温差小于50 所以可以不用考虑热补偿 C 0 第 2 章 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 2 1 设计条件 1 处理能力 20000kg 纯苯液 h 2 设备类型 列管换热器 3 操作条件 纯苯液 入口温度 80 进口温度为 55 1 冷却介质 35 入口 循环水 2 允许压强降 管 壳程压强降不超过 10Kpa 3 2 2 物性参数 物 性 流体 温度 kg m mPa s Cp kJ kg W m kJ kg 苯 67828 60 3521 8410 129394 水 3910000 674 1740 6322258 第第 3 章章 确定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方案 3 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 热流体进口温度 80 出口温度 55 冷流体进口温度 35 假设出口温度为 43 从两流体的温度看 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差不大 因此初步采用固定 管板换热器 3 2 流体空间选择 因为热流体为苯 冷流体为水 为了使苯通过壳体壁面向空气中散热 提 高冷却效果 故使苯走壳程 另外 水也较易结垢 为便于提高流速减少污垢 生成 以及便于清洗 故使水走管程 第 4 章 工艺计算 4 1 确定物性数据 苯的定性温度 C TT 021 5 67 2 5580 2 水的定性温度 C tt 021 39 2 4335 2 4 2 估算传热面积 4 2 1 计算热负荷 忽略热损失 Q 1 841 80 55 2 56 J 公式 2111 TTcq pm 20000 3600 3 10 5 10 1 参见附录 下同 4 2 2 冷却水用量 忽略热损失 s kg ttc Q q p m 67 7 35431017 4 1056 2 3 5 122 2 4 2 3 平均温度差的计算 m t 选取逆流流向 27 64 公式 2 m t 12 21 1221 ln tT tT tTtT 3555 4380 ln 3555 4380 4 2 4 估算传热面积 参照传热系数 K 的大致范围 取 K 500 W 18 52 公式 3 估 A m tK Q 6 27500 10 2 56 5 取实际面积为估算面积的 1 15 倍 则实际估算面积为 18 52 1 15 21 30 实 A 4 3 工艺结构尺寸 4 3 1 选管子规格 选取 25 2 5 无缝钢管 管长 l 3m 4 3 2 总管数和管程数 总管数 n 90 4 90 根 ld A 0 实 3025 0 14 3 3 21 单程流速 u 0 55m s nd qv 2 4 9002 0 4 14 3 6 992 67 7 2 单程流速可以达到传热效果 故采用单管程 4 3 3 确定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 采用正三角形排列 管子与管板用焊接结构 4 4 4 壳体内径的确定 壳体内径为 公式 4 bntD c 21 管心距 t 1 25 1 25 25 32 0 d 1 1 1 1 10 4 11 根 c nn90 管束中心线上最外层管的中心至壳体内壁的距离 b 1 5 0 038 0 d 所以 D m396 0 03820111032 0 按壳体标准圆整取 D 400mm 4 3 5 确定实际管子数 管板布置图见设备图 1 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 A n l 0 1 90 3 14 0 025 3 0 1 20 49 0 d 2 m 452 W 估 K m tA Q 64 2749 20 10 2 56 5 计算得的与之前设的值有较大差异 所以要重新进行上述计算 估 K 总管数 n 87 根 ld A 0 实 3025 0 14 3 49 20 单程流速 u 0 57m s nd qv 2 4 8702 0 4 14 3 6 992 67 7 2 壳体内径为 bntD c 21 管心距 t 1 25 1 25 25 32 0 d 1 1 1 1 10 3 11 根 c nn87 管束中心线上最外层管的中心至壳体内壁的距离 b 1 5 0 038 0 d 所以 D m396 0 03820111032 0 按壳体标准圆整取 D 400mm 4 3 6 折流板的确定及绘管板布置图 折流板与壳体间隙 3 5mm 折流板直径 D 400 2 3 5 393mm 采用弓形折流挡板 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 25 则切去圆 缺高度 10040025 0 25 0 Dh 折流板数 1 1 13 5 14 B N 0 1 0 h l 20 1 03000 折流板间距 200mm 0 2D D 0 h 0 h 4 3 7 接管口径计算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管内流速 u 1 8m s 则接管内径 m u q d v 074 0 8 114 3 6 992 67 7 4 4 1 按管子标准取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规格为 81 3 5 无缝钢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管内流速 u 1 8m s 折接管内径 0 0689m 2 d u qv 4 8 114 3 6 8283600 20000 4 按管子标准圆整 取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规格为 75 3 无缝钢管 4 3 8 拉杆设置 选拉杆直径为 16 拉杆数量为 4 根 第第 5 5 章章 传热器校核传热器校核 5 1 传热面积校核 5 1 1 传热温差校正 0 178 3 125 公式 5P 11 12 tT tt 3580 3543 R 12 21 tt TT 3343 5580 根据 P R 值 查温差校正系数图 0 96 因 0 8 所 t t 以选用单壳程可行 5 1 2 总传热系数 K 的计算 5 2 2 1 管内传热膜系数 16889 公式 6 e R du 3 1067 0 6 99257 0 02 0 4 42 公式 7 r P p c 632 0 1067 0 10174 4 33 流体被加热 取 n 0 4 0 023 3171W i 4 08 04 0 8 0 42 4 16889 02 0 632 0 023 0 re i PR d 公式 8 5 2 2 2 管外传热膜系数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 则传热当量直径为 m d dt de02 0 025 0 14 3 025 0 4 14 3 032 0 2 3 4 42 3 4 22 0 2 0 2 公式 9 壳程流通截面积 S D 1 0 2 0 4 1 0 0176 公式 10 0 h t d0 032 0 025 0 壳程流体流速 i usm s qv 38 0 0176 0 6 8283600 20000 R 26835 e ude 3 10352 0 6 82857 0 02 0 P 5 02 r p c 129 0 10352 0 10841 1 33 壳程中苯被冷却 取 0 95 w 14 0 0 36 公式 11 0 14 0 3 155 0 w re e PR d 0 36 26835 5 02 0 95 1077W 0 02 0 129 0 0553 1 5 2 2 3 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查表管内 外侧热阻分别 R 2 0 10 W R 1 72 10 i 4 0 4 W 已知管壁厚度 0 0025m 导热系数 45 4W m 5 2 2 4 总传热系数 K K 公式 12 0 0 000 1 1 R d d d d R d d mi i ii 1077 1 000172 0 5 22 4 45 250025 0 20 25 0002 0 203171 25 1 564W 5 1 3 传热面积校核 所需的传热面 A 16 4 m tK Q 64 27564 1056 2 5 所以 1 25 A A 4 16 49 20 即换热器有 25 的面积裕度 在 10 25 范围内 能完成生产任务 5 2 核算管 壳程流动阻力 5 5 2 2 1 1 管程 管程 P P P FN N 公式 13 i12t sp 已知 F 1 4 N 1 N 1 u 0 57m s R 16889 湍流 tsp iei 查表得 0 036 P 0 036 870 7 Pa 公式 14 1 i d l 2 2 i u 02 0 3 2 57 0 6 992 2 p 1 5 3 241 9 Pa 公式 15 2 2 2 i u 2 57 0 6 992 2 P 870 7 241 9 1 4 1 1557 6 Pa 10kpa i 5 2 2 壳程 已知 1 15 N 1 s F s P P P FsNs 公式 16 0 1 2 P Fb N 1 公式 17 1 0 f B 2 2 0 u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 F 0 5 b 1 1 1 1 10 3n87 折流挡板间距 0 2m 0 h 折流挡板数 N 14 B 壳程流通截面积 S D bd 0 2 0 4 10 3 0 025 0 0285 0 h 0 壳程流速 u 0 235m s 0 S qv 0285 0 6 8283600 20000 Re 1 38 10 500 0 00u d 3 10352 0 6 828235 0 025 0 4 5 0Re 5 0 1 38 10 0 569 公式 18 0 f 228 0 0 4228 0 所以 P 0 5 0 569 10 3 14 1 1767Pa 1 2 235 0 6 828 2 P N 3 5 公式 19 2B D B2 2 2 0 u 19 3 5 801Pa 4 0 15 0 2 2 383 0 6 828 2 P 1767 801 1 15 1 2953Pa 10kPa 0 计算结果表明 管程和壳程的压力降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5 3 壁温的计算 换热器的壁温可由下式计算 公式 20 21 21 mm w tT t 已知1077W 3171W 2 i2 m TCTT 0 21 65556 0804 06 04 0 Ctttm 0 12 2 38356 0434 06 04 0 换热管平均壁温 Ctw 0 45 31711077 2 383171651077 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 即 壳体壁温与传热 w TC 0 65 管壁温之差为 Ct 0 204565 该温差小于 所以不需要设置温差补偿装置 C 0 50 第第 6 章章 设计结果汇总设计结果汇总 温度进 出C 0 80 5535 43 压力 Mpa kpa10 kpa10 定性温度 C67 539 密度 kg m3 828 6 992 6 热容 kJ kg C 0 1 8414 174 物性 黏度 MPa s 0 129 0 632 型式列管式台数 1 壳体内径 mm 400 壳程数 1 管径 mm 5 225 管心距 mm 32 管长 mm 3000 管子排列 管数目 根 87 拆流板数 个 14 传热面积 m2 21 3 拆流板距 mm 200 设备结构参数 管程数 1 材质不锈钢 主要计算结果管程壳程 污垢热阻 m2 C w 0 0001740 0002 热负荷 Kw 256 传热温差 C 20 传热系数 w m2 C 564 裕度 25 设计评述设计评述 这项试验设计综合性比较强 设计的进行是在兼顾技术上先进行 可行性 经济合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此次设计涉及的工艺计算和结构设计比较全面 从多方面考察了我们的知识 从工艺计算到结构设计 每一个环节都集中考察 了我们的综合性应用能力 设备图设备图 设备图 1 设备图 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陈敏恒 丛德滋 方图南 齐鸣斋 编 化工原理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 李功详 陈兰英 崔英德 编 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 广州 华南理工出版 社 2003 3 明辉编 化工单元过程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附录附录 A A 符号意义与单位符 号 意义与单位 Q热负荷 KJ NB 折流板数 i 管程给热系数 w dm 传热管平均直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