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徐应莺.doc_第1页
优化教学设计徐应莺.doc_第2页
优化教学设计徐应莺.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徐应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课堂要做到合理、有效,教学设计必须激励、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方法的选择须以学生的基本特征为前提。如果忽视学生的特征分析,那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优雅的请假条,本文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本课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音乐王国奥地利的故事:圣诞节来临,乐师们想要回家团聚的愿望被公爵无情地拒绝了。幸好,正当大家失望难过之时,大作曲家海顿用他非凡的才华和智慧创作并组织大家成功试演了告别交响曲,终于使公爵理解到了乐师的心情,接受了大家的请假。本课教学我通过抓关键词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引领学生在充满情感色彩的课堂上,扎实而愉悦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丰富情感,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一是教师要真心创设利于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和学生对话交流的“时间”、“空间”和“平等氛围”;二是教师要巧于捕捉并善于激发学生能“激情演绎文本”的“美点”。 还记得以前上时,我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对本课进行了设计,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教后,感觉气氛较沉闷,学生情感难以激起。我感到非常疑惑:课件制作精美,音乐美轮美奂,教学环节都到位了,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呢?同组的老师在听完后,共同探讨,得出两个需要改进之处:1、老师在课堂上激情不足,这样的课文是需要老师的情感引领的。2、如果调整几个教学环节的前后位置,效果可能会更好。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啊!于是在今年教学时重新制定了新的教学目标,把“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以及“有感情地品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小节。”作为了教学的重点,紧紧围绕“为什么说请假条是优雅的?”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著名作曲家海顿是运用了智慧和才能为乐师们请假成功的”这个难点,并且调整了几个教学环节的前后位置,学生情感激发,突破了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教学过程: 课伊始,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现出奥地利的优美风景和各处与音乐有关的雕塑、剧院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请假条上为什么要加引号? 2、为什么要写这张请假条? 3、为什么说请假条是优雅的? 前两个问题,学生在初次阅读过程中能独立理解,第三个问题就有些难度了,而它恰恰又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还是课文第五小节的教学。这一节共三句话,第一句是定调思乡。强烈的思乡之情弥漫在空间。第二句写乐师逐个离开。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蜡烛”、“提着乐曲”“起身离去”。这是无声的告别。第三句表示乐师一个不留。最后,在缠绵的思乡曲中,最后一位乐师也起身离去表现手法让人感到有些悲壮,又是那么新颖独特。 在第一教时:先由教师解释“舒缓”、“凄婉”、“美妙绝伦”的词义,再让学生轻轻读一读第五小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仿佛听到或者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的预设非常明显,就是想先让学生理解词义,再通过想象,身临其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悟这与众不同的请假条的“优雅”。可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词语理解不透彻,激发不了情感,显得有些被动而茫然。 于是我们调整了词语理解这一环节,先播放奥地利美丽风景,同时配上优美舒缓的音乐,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听了音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生:听起来心情舒畅。 生;我感到很舒服,很高兴。 生: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真想去游览一番。 生:真是人间仙境啊! 生:奥地利景色真美! 接着再播放一个哀伤凄婉的小提琴独奏曲的片断,问学生:“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有些沉闷,压抑。 生:觉得很孤独,很悲惨。 生:我觉得心口揪起来了,很悲伤,很无奈。 生:老师,我听了之后要流泪了。 生:我想乐师一定在演奏时想起了自己的孩子,父母。 师:同学们,你听了音乐后是不是已经理解这些词的含义? 生齐声回答:理解了 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钱正权说:语文要有两种趣味情趣与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全面提升。 课堂环节改进之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舒缓”、“美妙绝伦”、 “凄婉”的词义,有了初步的感悟。文章的精华在字句之中,只有感悟了,投入情感地读,让字句在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孩子们的心里活起来。随着音乐情感的急剧变化,当小提琴曲响起的时候,那凄婉的弦音马上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孩子们饱含着深情的朗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他们的情感与作者文字间流淌的情感达成了共鸣,他们在语言文字中深切地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强烈忧伤之情。水到渠成,所有同学都激发了情感,沉浸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实现和文本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智的启迪和能力的迁移。 同时出示填空题: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想要告诉大家_ ,然后,他_ 起身离去。他们通过动作再次告诉人们_。有几个孩子甚至大声呼喊:“我要回家!”此时所有的孩子大声呼喊“我们要回家!” 瞧,这请假条“优雅”之处就在于作曲家用新颖的艺术形式和颇富内涵的音乐语言委婉表达了乐师们强烈的思乡之情。孩子们完全能感悟出那份情感,从而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说请假条是优雅的?”这个问题, 二、反思: 同样的一堂课,只是调整了几个教学环节的顺序,适当运用了多媒体,效果却截然不同,我们从中总结出三点经验: 1、感情朗读,品味“优雅” 本课文学性较强,语言感染力强。教学时,始终重视朗读的训练。教学伊始,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悟。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如第五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告别交响曲所表达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感悟告别交响曲的独特的演奏方式及艺术魅力,再次通过想象,利用说话训练的手段,帮助学生读出语言的“味道”来,从而更深地理解文中请假条的“优雅”。发挥想象,感悟“优雅”。 2、质疑问难,培养能力。 读,而能问,是良好的阅读意识的体现,是从理解性阅读迈向创造阅读发展的重要过程。因为,提问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还能产生巨大的读的能动性,促进孩子主动探索和深入发现。本单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备“读课文,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教案中,我多次引导学生能在阅读后提出问题,同时教会了学生从课题提问、在句子中提问等多种方式,为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3、借助媒体,激发趣味。 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钱正权说:语文要有两种趣味情趣与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