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改革原则与目标一、课改原则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师生共同的活动场所是课堂。怎样处理好教师、学生、课堂三者之间的关系呢?打个比方来说,这好比举办一台晚会,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幕后操作者,在晚会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主要体现在教师要指导学生该怎样去表演,必要时可以示范,但不能代替。学生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是表演的主体,其主要体现在,要在导演的组织指导下,通过独自、合作等形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含义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教师总结出来的学习策略去独自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教师不能由幕后走上台前,独自占据课堂。显然,学习策略是关键。如何解决这个关键?这就需要教师遵循第二个课改原则。2、认真研究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程度。很多时候,学生听老师分析讲解得头头是道,但是,一旦让学生自学一篇课文或数学上的一节内容,学生往往会束手无策。所谓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或方法,独自完成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就一篇课文来说,要解决哪些问题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如果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没有学习策略,学生就不可能形成自学能力。故此,认真研究学习过程的含义就是:研究并明确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概括成问题图式,即:从哪些方面入手提出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程序。3、分年级、分学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即: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要站在学生一学期、一学年、一学段,乃至学生整个人身发展的高度去进行;同时,还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4、不要给课改贴标签,要从全局的高度看课堂,要从“怎样做更好”的角度切入思考问题现在,我们要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切不可陷入思考道路上的泥沼。一到讲公开课,总会有人说“讲不好”之类的话。我以为这是陷入了思路的泥沼。正确的思路应该是:我的课堂问题在哪?怎样改革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以这种思维方式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才是坦途。所以,听课、评课切不可只说优点、缺点,甚至不应该有优缺点的标签。一堂课不可能只有几点,它是有很多的点聚集、联缀而成的。只有站在整堂课的高度,从“问题在哪”“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的角度切入去听课、评课,才能真正对己、对人有所增益。传统教学未必全“非”,新课堂改革一定不是全“是”。如何判断孰是孰非?这就需要我们善加思考,慎加选择,不断探寻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正在于此。二、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以问题图式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需资金购买房屋借款合同5篇
- 新解读《GB-T 30959-2014河西绒山羊》
- 范本代理记账合同范文2篇
- 解除租房合同范本
- 房屋倒塌租赁合同范本
- 退休聘用保洁合同范本
- 解除洗衣厂合同范本
- 护理个人年度计划书模板(5篇)
- 职高入团考试题目及答案
- 控烟工作心得体会怎么写(例文10篇)
- GB/T 45859-2025耐磨铸铁分类
- 临床基于ERAS理念下医护患一体化疼痛管理实践探索
- 2025年河北交警三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贵州贵阳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2024)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1.2 观察物体(2)课件
-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的护理
- 华为海外税务管理办法
- 2025秋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年成人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腱鞘炎个人护理
- 高渗盐水治疗脑水肿及颅内高压专家共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