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歌子教学设计 郭佳妮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同学们,会背有关春天的诗吗? 大家课前背诵了这么多有关春天的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拿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渔歌子)二、简介词牌。1. “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先前我们还学过哪些词牌?(忆江南、清平乐)。2. 词牌就是这首词曲调的名称,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也就是说,以后按照这种形式写的词,都可以叫“渔歌子”。可见,词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而张志和的这首词,内容与词牌十分吻合,猜猜看渔歌子会写什么?“渔歌子”又叫“渔父”。就是打渔人或者垂钓者唱的歌。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渔歌子吧!三、初读诗词,把握节奏。1. 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10页,在读书之前老师提出几点要求:课件出示:自读三遍:一遍读准字音,二遍读通顺2.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展示之前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西塞山 白鹭 鳜鱼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 不须归(个别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3. 这首词中有两个词语不太常见,谁来说说?一个是箬笠。(指名读)知道“箬笠”是什么吗?你很会观察。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4.还有一个词,他读得也很准(蓑衣)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图片)5.读会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这首词,就容易多了。请同学来展示一下。(指2名读、齐读)6.大家把词读通顺了,不过古人读词还讲求节奏和韵味。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缩短一些。比如:“不须归一”字音拉长一些。试试看,谁愿意来试一试?7.把掌声送给她。一起来一遍,好不好?真好,词的节奏和韵味就这样被我们读出来了。四、赏析词句 ,感悟诗境。1.同学们,每首诗或词中都会有一个关键的词叫做这首词的词眼,那么,你能找出这首词的词眼吗?(板书:不须归)说一说你的理由。2.“不须归”是什么意思?(不必回去,不愿意回去)3.张志和为什么不愿意回去?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数数,有多少景物?整首词仅仅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4. 有人说诗词是语言的贵族,说的就是诗词的简洁。正是应为简洁,这些景物的颜色呀、姿态呀都没有写进去,这也是诗词的高明之处,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我们闭上双眼,展开我们的想象,看看我们的眼前会出现哪些美丽的景象呢?(引导想象)你一定会看到西塞山,它有着怎样的颜色?有多高?白鹭飞翔的姿态你看到了吗?白露的声音你听到了吗?桃花的颜色又是怎样的?花开得怎么样?流水的声音你听到了吗?水底的鳜鱼你看到了吗?还有坐在船头的渔翁!斜风!细雨!这么多的景象,这么丰富的色彩,我相信你一定看到了!慢慢地睁开眼睛,来,把刚才你看到的最美的景象,或者听到的最美的声音告诉大家吧。首先,让我们抬头向前看,你一定会看见-怎样的西塞山?(翠绿的西塞山,危峰兀立的西塞山,陡峭的西塞山,山清水秀的西塞山)而在西塞山前,我们一定还发现了(白鹭)它们在干什么?接着我们往近处看(桃花)一阵微风出来花瓣会春天来了,江里的水也涨起来了,我们一看,在江里有请你来读读这两句,齐读。我们的目光再近些,就会注意到江面那条小船上而天空中是啊,多美啊,指名读,齐读后两句。在同学们的描绘中,种种美景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但是,只有把它们集中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画面。谁能结合诗词的顺序把画面完整地描述一遍?师小结:张志和就像一个画家一样,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烟波垂钓图”,来让我们一起美美地品读这图画一样的词。6.简单的27个字、9个景物被同学们读成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幅画吗?(如诗如画,诗情画意,栩栩如生)(板书:景色迷人)想必现在大家知道作者“不须归”的原因了。五、入境如情,体悟心情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悠然自得的渔夫,渔夫在斜风细雨中迟迟不想回家,好像沉浸在这美丽的意境中)(板书:悠然自得)2猜想一下此时渔夫的表情?。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高兴,有鳜鱼钓,舒畅,兴奋,他想,今天的晚餐有着落的,平和,笑眯眯的。)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补充:我们再来看另一首我们没学过的词天净沙 秋思你再看看,这个作者的心情如何?(悲哀、忧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虽然没有学过这首词,但是聪明的孩子,你们能从作者笔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这首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时的美丽景色,还通过景物感受到诗人悠闲自得、兴奋舒畅的心情。谁能读出这种心情?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心情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那就是因为西塞山风光迷人,所以词人(生)“不须归”,仅仅是因为迷人的风光吗?听听老师对词人作简单介绍。4.(出示课件)(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自幼聪慧,深得唐肃宗欣赏,赐名志和。但后来因为得罪了权贵,贬了官。后来他没有上任,从此不再做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并写了一首自叙诗表明心迹。 自 叙 唐张志和 世事艰难如意少, 功名荣耀误人多。 浮云富贵非吾愿, 且买扁舟理钓蓑。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却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的“归”是指回哪里?正如这首自叙中说“浮云富贵非吾愿”,更反映了张志和(板书)淡泊名利,悠然脱俗的志向。就连他的大哥张松龄看到了弟弟写的这首词,非常担心弟弟在外受苦,特地和了一首词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生:(齐读)不须归。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师:据张志和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那他钓的是什么?没错,张志和钓的就是这悠然自得、清闲自在的心情,这就是他的垂钓之乐。(板书:垂钓之乐)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读音乐响起能不能和同桌商量合奏一曲?5.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据说,大书法家颜真卿在湖州的时候,有一天大宴宾客,张志和也在座。酒酣耳热之际,颜真卿吟唱了张志和的渔歌子。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录音)后来,张志和又即兴连吟四曲渔歌子,当众表演他的书画才艺。从此以后渔歌子风靡全国。6.直到今天这千古流传的名句,在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常常被用到。如果朋友看见我在雨中散步,问我,咦,你怎么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诗回答他斜风细雨不须归如果有一个人遇到了困难,经历了艰难,他也可以用一句诗安慰自己斜风细雨不须归。看来斜风细雨不仅指自然界的斜风细雨,还可以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