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同步练习 04.doc_第1页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同步练习 04.doc_第2页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同步练习 04.doc_第3页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同步练习 04.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同步练习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3济宁高二月考)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豪强地主隐瞒赋税农民负担沉重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 BC D解析:选D。北魏改革的原因主要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既不是阶级矛盾的反映,也不是民族矛盾的反映,故排除含的选项。2.透过右图(北魏骑马武士陶俑)能获知()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A BC D解析:选D。骑马武士陶俑直接反映出北魏借武力统一北方,同时也映射北魏时较高的陶瓷艺术,正确。至于统治者实行什么统治政策在图中是无从得知的,排除。3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恢复和发展经济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选D。A项是孝文帝实施的汉化政策;B项是孝文帝改革的影响;C项是均田制实施的结果,这三项都不符合题目的要求。4(2013青岛一中月考)北魏时期,“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这反映了下列哪一城市的商业繁荣()A杭州 B苏州C无锡 D洛阳解析:选D。四个城市只有洛阳处在北魏的统治之下。5(2013菏泽一中月考)鲜卑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C民族战争 D阶级斗争解析:选B。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大潮的推动下进行的,而其改革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6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革除旧俗的主要措施有()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A BC D解析:选A。革除旧俗即学习汉族习俗,结合所学可知均正确。7(2013威海高二模块测试)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解析:选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衰落。8(2013日照高二月考)北魏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联姻()A笼络汉族地主B稳定鲜卑社会C巩固北魏统治D学习汉族文化解析:选C。孝文帝通过政治联姻,把汉族和鲜卑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2: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1)材料1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有何积极作用?(2)材料2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通过时间和 “授露田”得出结论。第(2)问从“定都洛阳”可知是孝文帝迁都。答案:(1)改革措施:推行均田制。作用:有利于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历史事件: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策略:以南征为借口。反映的实质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教材答疑一、学习思考1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教材P29)提示:均田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也不能买卖,死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称桑田,百姓可传之子孙,可买卖。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均田制的实行可以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统治者对农民的控制,保证统治者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北魏官员的收入在孝文帝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教材P30)提示:改革前,把战争中掠夺的人畜等财富,按照功劳的大小和品爵的高低划分,作为获得官俸的主要手段。改革后,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教材P31)提示:为了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改革鲜卑落后的文化习俗,摆脱旧势力的阻碍;旧都经济、军事环境都不尽如人意,也是孝文帝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二、自我测评(教材P33)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义?提示:政治制度上的吏治、禄制改革,整肃了秩序,遏制了贪污,加速了拓跋鲜卑的封建化进程,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经济上的均田制改革,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习俗上包括语言、服饰、姓氏、婚俗等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加速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大融合。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33)根据北魏疆域及迁都示意图,结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历史等因素,分析北魏孝文帝为何选择洛阳为新都?提示:平城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燥,土地贫瘠,黄土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