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N104814170A基于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连续化生产线及方法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xx10113364.5 (22)申请日xx.03.16A23F3/06(xx.01) (71)申请人杭州千岛湖丰凯实业有限公司地址311700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镇鼓山工业园区鼓山大道156号 (72)发明人苏鸿赵和涛吴利方洪勇苏和生 (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代理人尉伟敏 (54)发明名称基于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连续化生产线及方法 (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连续化生产线及方法,包括茶叶炒制设备及连接在茶叶炒制设备之间的茶叶输送设备,贮青萎凋二用机通过茶叶分配机分别与滚筒杀青机及茶叶揉捻机组相连接,滚筒杀青机与理条杀青二用机相连,理条杀青二用机通过茶叶分配机分别与茶叶揉捻机组及摊叶平台相连接,茶叶揉捻机组与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相连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与回潮发酵二用机相连接,回潮发酵二用机分别与摊叶平台及烘干提香机相连接。 它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茶叶生产线及茶叶加工工艺只能加工单一茶叶品种、无法满足茶农多品种茶叶加工的问题,设备通用性高、产品质量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2页附图6页 (10)申请公布号104814170A (43)申请公布日xx.08.05104814170A1/4页21.一种基于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连续化生产线,包括茶叶炒制设备及连接在茶叶炒制设备之间的茶叶输送设备,茶叶炒制设备及茶叶输送设备均连接中央控制柜 (9),其特征是茶叶提升机 (10)与贮青萎凋二用机 (1)相连接,贮青萎凋二用机的茶叶出口与茶叶分配机 (11)、茶叶提升机分别与滚筒杀青机 (2)及茶叶揉捻机组 (4)相连接,滚筒杀青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及与理条杀青二用机 (3)相连,理条杀青二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分配机、茶叶提升机分别与茶叶揉捻机组 (4)及摊叶平台 (7)相连接,所述茶叶揉捻机组上设有四台茶叶揉捻机,茶叶揉捻机组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与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 (5)相连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与回潮发酵二用机 (6)相连接,回潮发酵二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分别与摊叶平台及烘干提香机 (8)相连接,摊叶平台与烘干提香机之间设有茶叶传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贮青萎凋二用机与茶叶揉捻机组之间及理条杀青二用机与摊叶平台之间均设有茶叶平移输送机 (12),贮青萎凋二用机通过茶叶分配机、茶叶平移输送机及茶叶提升机连接茶叶揉捻机组,理条杀青二用机通过茶叶分配机及茶叶平移输送机连接摊叶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的贮青萎凋二用机包括封闭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多层茶叶输送带 (13),茶叶输送带横向设置且其两端部呈交错状,相邻层的茶叶输送带其茶叶传送方向相反,壳体顶部的一侧设有进料口,壳体顶部的另一侧设有吹风装置 (14)及与吹风装置连接的加热装置 (15),吹风装置的出风口位于最上层茶叶输送带的上方,最下层茶叶输送带的一端下方设有出料口,相邻层的茶叶输送带之间均设有多个光照装置 (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的光照装置靠近上层茶叶输送带设置,每个光照装置均包括若干卤素灯,卤素灯的色温为3000至4000开尔文,且该色温从上到下逐层线性递减,卤素灯与上层茶叶输送带之间设有反光装置,卤素灯下方的茶叶输送带上表面的平均光照度为1000至1500勒克斯,且该光照度从上到下逐层线性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的贮青萎凋二用机置于一恒温箱 (17)内,恒温箱上设有箱内温度调节器 (18),恒温箱的温度控制范围为5至40度,恒温箱上设有茶叶进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筒杀青机为两台,贮青萎凋二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分配机与两台滚筒杀青机相连接,两台滚筒杀青机的输出合并后连接理条杀青二用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理条杀青二用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可以横向摆动的多条槽锅,槽锅下侧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为滚筒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烘干提香机由热风炉供热,所述热风炉包括一热交换器 (19)及一颗粒燃料燃烧机 (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的颗粒燃料燃烧机包括壳体、输料系统、燃烧器及主风机 (22),所述输料系统包括料斗 (23)及与料斗出口连接的均料绞龙 (24),均料绞龙的输出端通过竖直设置的落料通道 (25)与设置在均料绞龙下方的推料绞龙 (26)连接,推料绞龙的输出端与燃烧器 (27)相连,所述燃烧器设置在壳体外侧,包括权利要求书104814170A22/4页3一水平设置的双层结构圆筒,所述圆筒的内筒 (28)与外筒 (29)同轴布置,内筒的后端设有后端板 (30),后端板的上部设有进料孔 (31),推料绞龙的输出端与进料孔连接,后端板的下部设有点火口 (32),点火口的后侧设有点火装置,内筒的前端设有喷火口 (33),内筒的内腔构成颗粒燃料燃烧室 (34),内筒与外筒之间空腔构成送风腔 (35),所述送风腔靠近内筒喷火口的前端封闭,送风腔的后端通过一进风盒 (36)与所述主风机连接,内筒的筒壁上设有连通燃烧室与送风腔的送风孔 (37),所述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机还包括控制装置及燃烧室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燃烧室温度传感器、均料绞龙、推料绞龙、点火装置及主风机。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的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加工方法,通过中央控制柜对茶叶炒制设备及茶叶输送设备进行控制,其特征是将茶叶放入茶叶提升机,茶叶提升机工作将茶叶送入贮青萎凋二用机;其中a.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冷风萎凋3-4小时,控制冷风的温度为8-12度;开启光照装置及加热装置,热风萎凋时间2-3小时,控制热风的温度34-36度; (2)揉捻工序完成萎凋工序的茶叶进入茶叶揉捻机组,揉捻总时间50-65分钟,其中轻揉捻10-15分钟、加压揉捻30-35分钟、松压揉捻10-15分钟; (3)解块发酵工序完成揉捻工序的茶叶进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振动解块3-5分钟,发酵10-15分钟,温度为36-39度; (4)回潮发酵工序完成解块发酵工序的茶叶进入回潮发酵二用机,回潮发酵机发酵时间1-1.5小时,温度为37-40度; (5)摊叶工序完成回潮发酵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8-12度摊叶2-3小时; (6)初烘工序完成摊叶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20-130度,时间8-10分钟; (7)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8-12度摊叶2-3小时; (8)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10-15分钟、烘干温度100-110度;b.毛峰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摊青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摊青4-6小时,温度为12-15度; (2)杀青工序完成摊青工序的茶叶进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160-180度,杀青时间4-6分钟; (3)理条工序完成杀青工序的茶叶进入理条杀青二用机,理条时间3-5分钟,温度为110-120度; (4)摊凉工序完成理条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间0.5-1小时; (5)初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10-120度,时间6-8分钟; (6)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4-6小时; (7)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5-6分钟、烘干温度95-105度;c.大宗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权利要求书104814170A33/4页4 (1)贮青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吹冷风贮青1-2小时,冷风温度为5-8度; (2)杀青工序完成贮青工序的茶叶进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180-200度,杀青时间4-6分钟; (3)杀二青工序完成杀青工序的茶叶进入理条杀青二用机,杀二青时间3-5分钟,温度为120-130度; (4)揉捻工序完成杀二青工序的茶叶进入茶叶揉捻机组,揉捻总时间30-45分钟,其中轻揉捻10-15分钟、加压揉捻15-20分钟、松压揉捻5-10分钟; (5)解块滚形工序完成揉捻工序的茶叶进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振动解块3-5分钟,解块后对茶叶进行滚形操作,滚形操作由解块发酵理条机进行,温度为80-90度,时间5-6分钟; (6)回潮工序完成滚形工序的茶叶进入回潮发酵二用机,室温回潮0.8-1.2小时; (7)初烘工序完成回潮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10-120度,时间6-7分钟; (8)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4-6小时; (9)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5-6分钟、烘干温度90-100度;d.黄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贮青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贮青4-6小时,温度为12-15度; (2)杀青工序完成贮青工序的茶叶进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180-190度,杀青时间4-5分钟; (3)杀二青工序完成杀青工序的茶叶进入理条杀青二用机,杀二青时间3-5分钟,温度为110-120度; (4)闷黄工序完成杀二青工序的茶叶进入茶叶揉捻机组,由揉捻机对茶叶进行闷黄操作,闷黄时间30-40分钟; (5)揉捻工序完成闷黄工序的茶叶进行揉捻操作,揉捻总时间30-45分钟,其中轻揉捻10-15分钟、加压揉捻15-20分钟、松压揉捻5-10分钟; (6)解块理条工序完成揉捻工序的茶叶进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振动解块3-5分钟,解块后对茶叶进行理条操作,理条操作由解块发酵理条机进行,温度为90-100度,时间6-8分钟; (7)初烘工序完成理条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00-105度,时间6-8分钟; (8)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3-5小时; (9)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6-8分钟、烘干温度105-120度;e.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冷风萎凋2-3小时,冷风温度为6-8度;开启光照装置及加热装置,热风萎凋时间1-2小时,控制热风的温度35-38度; (2)杀青工序完成萎凋工序的茶叶进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170-180度,杀青时间4-6分钟;权利要求书104814170A44/4页5 (3)理条工序完成杀青工序的茶叶进入理条杀青二用机,理条时间3-4分钟,温度为70-80度; (4)揉捻工序完成杀二青工序的茶叶进入茶叶揉捻机组,揉捻总时间30-45分钟,其中轻揉捻5-10分钟、加压揉捻20-25分钟、松压揉捻5-10分钟; (5)解块滚形工序完成揉捻工序的茶叶进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振动解块3-5分钟,解块后对茶叶进行滚形操作,滚形操作由解块发酵理条机进行,温度为85-90度,时间4-5分钟; (6)回潮工序完成滚形工序的茶叶进入回潮发酵二用机,室温回潮50-60分钟; (7)初烘工序完成回潮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20-130度,时间6-7分钟; (8)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4-6小时; (9)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5-6分钟、烘干温度95-105度。 权利要求书104814170A51/12页6基于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连续化生产线及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多功能连续化生产线设备及茶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0002我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目前我国生产加工的茶类主要有红茶、绿茶、黄茶等六大茶类。 这些年来,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变化及多茶类产销影响。 那种传统的一个茶区生产一种茶类的格局,逐渐发生了变革,演变成一茶区加工销售多茶类的新趋势。 然而,当前制茶机械设备及生产线已不适应这种新格局和新形势变化。 现行的制茶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最多两种茶类,例如绿茶生产线仅能加工制作名优绿茶或大宗绿茶,不能生产其它品种的茶叶,然而广大茶区的茶农、茶区,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加工制作多种茶类的多功能连续化生产设备。 公开日为xx年1月7日、公开号为204070373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茶叶加工一体机,包括箱体以及控制该多功能茶叶加工一体机运行的控制装置,箱体内设有旋转架,旋转架上至少装设有一用以放置茶叶的筛盘,在箱体顶部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分别装设有进气扇和排气扇,箱体内设有用于调节箱体内温度的加热装置、用于调节箱体内湿度的电加热蒸汽发生装置和超声波雾化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加热装置、电加热蒸汽发生装置和超声波雾化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萎凋、发酵和烘干功能,能根据不同茶类、不同工艺等生产要求进行选择性加工,实现茶叶智能化、高效化生产,有效提高茶叶加工能力和茶叶品质,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力成本,但该设备只能完成茶叶加工的几个步骤,不能完成茶叶的完整加工过程。 公开日为xx年1月19日、公开号为101946831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扁形茶全自动流水生产线,包括茶叶炒制设备与连接输送设备,茶叶炒制设备与连接输送设备均连接中央控制柜,茶叶炒制设备包括鲜叶自动定量均衡投料机、连续式滚筒杀青机、快速冷却提升输送机、茶叶回潮机、茶叶自动理条机、茶叶自动定量投料分配系统及3至10台扁形茶联炒机,扁形茶联炒机通过槽式茶叶振动筛选平移输送机连接茶叶辉锅提香机及茶叶平面分筛机。 公开日为xx年7月15日、公开号为101480207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扁形茶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由茶叶的脱水、分级、杀青、理条、炒制、微波回潮、压扁成形、辉锅提香及筛选等设备通过茶叶输送装置、投料装置连接而成,整个生产线均由中央控制柜自动控制。 但上述两种茶叶生产设备只能用于单一的绿茶生产,不能满足多品种茶叶的生产问题。 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为解决目前茶叶生产线及茶叶加工工艺只能加工单一茶叶品种、无法满足茶农多品种茶叶加工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连续化生产线及其茶叶加工方法。 0004本发明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连续化生产线,包括茶叶炒制设备及连接在茶叶炒制设备之间的茶叶输送设说明书104814170A62/12页7备,茶叶炒制设备及茶叶输送设备均连接中央控制柜,茶叶提升机与贮青萎凋二用机相连接,贮青萎凋二用机的茶叶出口与茶叶分配机、茶叶提升机分别与滚筒杀青机及茶叶揉捻机组相连接,滚筒杀青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及与理条杀青二用机相连,理条杀青二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分配机、茶叶提升机分别与茶叶揉捻机组及摊叶平台相连接,所述茶叶揉捻机组上设有四台茶叶揉捻机,茶叶揉捻机组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与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相连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与回潮发酵二用机相连接,回潮发酵二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分别与摊叶平台及烘干提香机相连接,摊叶平台与烘干提香机之间设有茶叶传送装置。 0005本发明的生产线,可以适用于多品种茶叶生产,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采用不同的工艺完成茶叶加工,可以加工红茶、毛峰绿茶、大宗绿茶、黄茶及白茶,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工艺及茶机配置方案如下 1、红茶鲜叶萎凋(贮青萎凋二用机)揉捻(揉捻机组)一次发酵、(解块、发酵、整形机三用机)二次发酵(回潮发酵二用机)摊放发酵(摊叶平台)初烘(烘干提香机)复烘(烘干提香机)。 0006 2、毛峰绿茶鲜叶摊青(贮青萎凋二用机)杀青(滚筒杀青机)理条(理条杀青二用机)摊凉(摊叶平台)初烘(烘干提香机)冷却(摊叶平台)复烘(烘干提香机)。 0007 3、大宗绿茶鲜叶摊青(贮青萎凋二用机)杀青(滚筒杀青机)杀二青(理条杀青二用机)揉捻(揉捻机组)理条(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摊凉(回潮发酵二用机)初烘(烘干提香机)摊凉(摊叶平台)复烘(烘干提香机)。 0008 4、黄茶鲜叶摊青(贮青萎凋二用机)杀青(滚筒杀青机)理条(理条杀青二用机)闷黄及揉捻(揉捻机组,配备4台55型揉捻机;首先由第一台揉捻机上叶当上完叶后立刻盖上揉桶盖进行闷黄工艺,由第二台揉捻机上叶,上完后盖上揉桶盖闷黄,由第三台揉捻机上叶,上完叶后,盖揉桶盖闷黄,由第四台揉捻机上叶。 此时第一台揉捻机由闷黄工序改为揉捻工序。 当第四台揉捻机上完叶后,第二台揉捻机由闷黄工序改为揉捻工序,而第一台揉捻机停止揉捻出叶、后重新上叶。 当第一台揉捻机上完叶后、第二台揉捻机停止揉捻出叶,并由此类推,循环进行闷黄、揉捻作业)理条(解块、理条、发酵三用机)回潮(回潮发酵二用机)初烘(烘干提香机)摊凉(摊叶平台)复烘(烘干提香机)。 0009 5、白茶鲜叶萎凋(贮青萎凋二用机)杀青(滚筒杀青机)理条(理条杀青二用机)揉捻(揉捻机组)理条(解块发酵理条机三用机)回潮(回潮发酵机)初烘(烘干提香机)摊凉(摊叶平台)复烘(烘干提香机)。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在于 1、将贮青萎凋二用机,做红茶、白茶萎凋作业、做绿茶黄茶的贮青作业,这里的贮青及萎凋作业均是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缓慢流动中进行。 2、将理条杀青二用机作毛峰茶、黄茶、白茶理条作业并且还用于大宗绿茶的杀二青作业。 3、将连续揉捻机组,作红茶、大宗绿茶、白茶的揉捻作业、还用于黄茶的闷黄及揉捻作业。 4、将解块、发酵、理条、滚筒三用机、作红茶发酵以及大宗绿茶的、黄茶、白茶的解快作业。 5、将摊叶平台作红茶后发酵,以及毛峰茶、大宗绿茶、黄茶、白茶初烘后的摊凉作业,实际是一种调节装置。 6、将回潮发酵二用机做红茶发酵及大宗绿茶、白茶、黄茶的冷却回潮作业。 另外,初烘工序和复烘工序可以在一台烘干提香机上通过与摊叶平台之间的茶叶来回流转完成,也可以采用两台烘干提香机通过茶叶输送设备连接完成。 这样,通过优化的茶叶加工工艺说明书104814170A73/12页8及流动线路设置,可以使一条生产线同时满足多种茶叶的生产需要,解决了目前茶叶生产线只能加工单一茶叶品种、无法满足茶农多品种茶叶加工的问题,减少了茶农的设备和场地投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1作为优选,贮青萎凋二用机与茶叶揉捻机组之间及理条杀青二用机与摊叶平台之间均设有茶叶平移输送机,贮青萎凋二用机通过茶叶分配机、茶叶平移输送机及茶叶提升机连接茶叶揉捻机组,理条杀青二用机通过茶叶分配机及茶叶平移输送机连接摊叶平台。 茶叶平移输送机可以唱距离输送茶叶,设备成本低,可以满足不同品种茶叶的不同流动线路要求。 0012作为优选,贮青萎凋二用机包括封闭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多层茶叶输送带,茶叶输送带横向设置且其两端部呈交错状,相邻层的茶叶输送带其茶叶传送方向相反,壳体顶部的一侧设有进料口,壳体顶部的另一侧设有吹风装置及与吹风装置连接的加热装置,吹风装置的出风口位于最上层茶叶输送带的上方,最下层茶叶输送带的一端下方设有出料口,相邻层的茶叶输送带之间均设有多个光照装置。 吹风装置用于给茶叶输送带上的茶叶吹风,并通过控制茶叶流动时间及吹风温度,达到不同的茶叶贮青或萎凋目的;加热装置可以为吹风装置提供一定的热量,使其吹出的风具有合适的温度。 光照装置用于对茶叶输送带上的茶叶进行光照处理,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0013作为优选,光照装置靠近上层茶叶输送带设置,每个光照装置均包括若干卤素灯,卤素灯的色温为3000至4000开尔文,且该色温从上到下逐层线性递减,卤素灯与上层茶叶输送带之间设有反光装置,卤素灯下方的茶叶输送带上表面的平均光照度为1000至1500勒克斯,且该光照度从上到下逐层线性递减。 本发明的光照装置采用色温及光照度均从上往下自第二层开始每层线性递减的形式处理茶叶(最上层由于设置吹风口,不设置光照装置),茶叶先通过一个较高色温及光照度的层,往下移动时每层的色温及光照度逐步降低,同时光源具有热辐射,对茶叶起到一定的加热作用。 茶叶热萎凋主要针对红茶与白茶,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热、光同时对茶叶进行萎凋处理,对提高红茶、白茶的品质十分有利。 0014作为优选,贮青萎凋二用机置于一恒温箱内,恒温箱上设有箱内温度调节器,恒温箱的温度控制范围为5至40度,恒温箱上设有茶叶进出口。 由于贮青萎凋二用机的工作温度通常在5至40度之间,而茶叶生产时的环境温度也在这一温度区域内,受环境温度影响,单一贮青萎凋二用机很难实现5至40度之间的温度控制,虽然在环境温度相对较低时,本发明的贮青萎凋二用机完全可以正常工作,但在环境温度较高时,贮青萎凋二用机内的温度很难控制在环境温度以下,使贮青萎凋二用机的工作参数出现较大偏差,影响了贮青萎凋二用机的工艺效果。 本发明通过专门设置恒温箱,将贮青萎凋二用机置于恒温箱内,通过对恒温箱内的温度控制,即先控制贮青萎凋二用机的环境温度,从而实现有效控制贮青萎凋二用机5至40度之间的工作温度,大大提高了茶叶质量。 0015作为优选,滚筒杀青机为两台,贮青萎凋二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分配机与两台滚筒杀青机相连接,两台滚筒杀青机的输出合并后连接理条杀青二用机。 0016作为优选,理条杀青二用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可以横向摆动的多条槽锅,槽锅下侧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为滚筒式结构。 0017作为优选,烘干提香机由热风炉供热,所述热风炉包括一热交换器及一颗粒燃料燃烧机。 本发明采用粒燃料燃烧机通过热交换器为烘干提香机提供热风,可以有效解决现说明书104814170A84/12页9有技术的电热烘干装置耗电量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0018作为优选,颗粒燃料燃烧机包括壳体、输料系统、燃烧器及主风机,所述输料系统包括料斗及与料斗出口连接的均料绞龙,均料绞龙的输出端通过竖直设置的落料通道与设置在均料绞龙下方的推料绞龙连接,推料绞龙的输出端与燃烧器相连,所述燃烧器设置在壳体外侧,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双层结构圆筒,所述圆筒的内筒与外筒同轴布置,内筒的后端设有后端板,后端板的上部设有进料孔,推料绞龙的输出端与进料孔连接,后端板的下部设有点火口,点火口的后侧设有点火装置,内筒的前端设有喷火口,内筒的内腔构成颗粒燃料燃烧室,内筒与外筒之间空腔构成送风腔,所述送风腔靠近内筒喷火口的前端封闭,送风腔的后端通过一进风盒与所述主风机连接,内筒的筒壁上设有连通燃烧室与送风腔的送风孔,所述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机还包括控制装置及燃烧室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燃烧室温度传感器、均料绞龙、推料绞龙、点火装置及主风机。 本发明的燃烧机工作时,颗粒燃料从料斗落入均料绞龙,均料绞龙将结成块状的颗粒燃料挤压分散后送出,进入垂直设置的落料通道内。 落料通道在均料绞龙与推料绞龙之间起到缓冲作用,颗粒燃料经过落料通道进入推料绞龙时,推料绞龙得到的是相对分散、均匀的颗粒燃料,因此推料绞龙可以为燃烧室提供均衡的颗粒燃料。 在初始状态下,颗粒燃料进入燃烧室后,点火装置工作将其引燃,其后燃烧机正常工作,颗粒燃料被源源不断地送入燃烧室,主风机吹出的风经过风管、进风盒到达送风腔,并通过内筒壁上设置的送风孔为燃烧室提供足够的空气,而颗粒燃料燃烧产生的火焰从喷火口喷出,控制装置通过燃烧室温度传感器来监控燃烧室的工作状态,并根据燃烧室的工作状况控制均料绞龙、推料绞龙及主风机等相关设备的工作参数,使燃烧室保持某一稳定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采用上下设置的两条绞龙共同完成颗粒燃料的输送工作,从料斗落下的颗粒燃料进入均料绞龙后,在均料绞龙的搅拌作用及垂直设置的落料通道的缓冲作用下,因为颗粒燃料结块等导致进料不均匀的问题得到解决,均料绞龙下方的推料绞龙可以为燃烧器提供均衡的燃料,使燃烧器的燃烧得以均衡、连续地进行。 0019作为优选,均料绞龙由同一绞龙轴驱动的输入段、均料段及输出段依次连接构成,所述均料段的长度小于输入段及输出段的长度,输入段与输出段的绞龙片旋向一致,均料段的绞龙片旋向与输入段及输出段的绞龙片旋向相反;输出段的绞龙轴上固定有拨料杆,拨料杆上设有可绕拨料杆转动的转轮,转轮的外周延伸有与转轮径向面倾斜且其末端远离拨料杆的拨料片,所述拨料片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拨料杆的轴线异面,所述的拨料片为两个,两个拨料片的起始端对称设置在转轮直径的两端,两个拨料片的延伸方向相反。 将均料绞龙分为三段,中间段的绞龙叶片旋向与另外两段相反,这样,当颗粒燃料推送到该段时,该段会对颗粒燃料起到反向推动作用,当颗粒燃料的流量较大时,这种反向推动形成的阻碍力较大,使得颗粒燃料通过难度增加;相反,当颗粒燃料的流量较小时,反向绞龙对颗粒燃料阻碍力较小,颗粒燃料容易通过。 这样,均料绞龙起到了均衡传送的作用。 另外,在输出段的绞龙轴上固定拨料杆,绞龙轴转动时拨料杆对颗粒燃料有拨动作用,这样可以将通过均料段反向绞龙受到挤压后可能结块的颗粒燃料拨散,有利于颗粒燃料顺利进入推料绞龙得以均衡输送。 此外,在拨料杆上设置可绕拨料杆转动的转轮,转轮的外周设置与转轮径向面倾斜且其末端远离拨料杆的拨料片,这样,绞龙轴转动时两个拨料片可以多方位搅动颗粒燃料,从而进一步起到分散颗粒燃料,均衡输送的目的。 这里的拨料片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拨料杆的轴线异面,是指拨料片长度方向与拨料杆既有径向上的偏移,又有周向(切线说明书104814170A95/12页10方向)上的偏移。 两个拨料片的延伸方向相反,是指一个拨料片向绞龙的外壁方向延伸,另一个拨料片向绞龙轴的方向延伸。 0020作为优选,茶叶提升机包括倾斜设置的传送带,传送带的低端为进料端,高端为出料端,传送带的中部设有限料装置,所述限料装置为设置在传送带上方回送轮,回送轮的宽度与传送带的宽度相适配,回送轮上设有弹性刷针;所述出料端下方设有接料斗,接料斗下方设有称重机构。 传送带将茶叶输送到较高位置的出料端,限料装置的作用是保证茶叶均衡地输送,防止传送带上出现茶叶堆积的情形,传送带传送茶叶时出现的堆积会使茶叶在同一时间进入接料斗,从而可能使接料斗内的茶叶超重;回送轮上的弹性刷针将堆积过高的茶叶向后回拨,从而达到防止传送带上出现茶叶堆积的情形。 0021一种基于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连续化生产线的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加工方法,通过中央控制柜对茶叶炒制设备及茶叶输送设备进行控制,首先将茶叶放入茶叶提升机,茶叶提升机工作将茶叶送入贮青萎凋二用机;其中a.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冷风萎凋3-4小时,控制冷风的温度为8-12度;开启光照装置及加热装置,热风萎凋时间2-3小时,控制热风的温度34-36度; (2)揉捻工序完成萎凋工序的茶叶进入茶叶揉捻机组,揉捻总时间50-65分钟,其中轻揉捻10-15分钟、加压揉捻30-35分钟、松压揉捻10-15分钟;这里的轻揉捻、加压揉捻及松压揉捻是茶叶揉捻工序中的三种常规揉捻方法,茶叶质量控制主要取决于三种揉捻方法的时长及比例关系。 0022 (3)解块发酵工序完成揉捻工序的茶叶进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振动解块3-5分钟,发酵10-15分钟,温度为36-39度; (4)回潮发酵工序完成解块发酵工序的茶叶进入回潮发酵二用机,回潮发酵机发酵时间1-1.5小时,温度为37-40度; (5)摊叶工序完成回潮发酵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8-12度摊叶2-3小时; (6)初烘工序完成摊叶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20-130度,时间8-10分钟; (7)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8-12度摊叶2-3小时; (8)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10-15分钟、烘干温度100-110度。 0023b.毛峰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摊青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摊青4-6小时,温度为12-15度; (2)杀青工序完成摊青工序的茶叶进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160-180度,杀青时间4-6分钟; (3)理条工序完成杀青工序的茶叶进入理条杀青二用机,理条时间3-5分钟,温度为110-120度; (4)摊凉工序完成理条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间0.5-1小时; (5)初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10-120度,时间6-8分钟; (6)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4-6小时;说明书104814170A106/12页11 (7)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5-6分钟、烘干温度95-105度。 0024c.大宗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贮青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吹冷风贮青1-2小时,冷风温度为5-8度; (2)杀青工序完成贮青工序的茶叶进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180-200度,杀青时间4-6分钟; (3)杀二青工序完成杀青工序的茶叶进入理条杀青二用机,杀二青时间3-5分钟,温度为120-130度; (4)揉捻工序完成杀二青工序的茶叶进入茶叶揉捻机组,揉捻总时间30-45分钟,其中轻揉捻10-15分钟、加压揉捻15-20分钟、松压揉捻5-10分钟; (5)解块滚形工序完成揉捻工序的茶叶进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振动解块3-5分钟,解块后对茶叶进行滚形操作,滚形操作由解块发酵理条机进行,温度为80-90度,时间5-6分钟;滚形操作是利用滚筒的滚动使茶叶形成颗粒状结构,滚形操作是大宗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常规工艺步骤。 0025 (6)回潮工序完成滚形工序的茶叶进入回潮发酵二用机,室温回潮0.8-1.2小时; (7)初烘工序完成回潮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10-120度,时间6-7分钟; (8)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4-6小时; (9)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5-6分钟、烘干温度90-100度。 0026d.黄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贮青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贮青4-6小时,温度为12-15度; (2)杀青工序完成贮青工序的茶叶进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180-190度,杀青时间4-5分钟; (3)杀二青工序完成杀青工序的茶叶进入理条杀青二用机,杀二青时间3-5分钟,温度为110-120度; (4)闷黄工序完成杀二青工序的茶叶进入茶叶揉捻机组,由揉捻机对茶叶进行闷黄操作,闷黄时间30-40分钟; (5)揉捻工序完成闷黄工序的茶叶进行揉捻操作,揉捻总时间30-45分钟,其中轻揉捻10-15分钟、加压揉捻15-20分钟、松压揉捻5-10分钟; (6)解块理条工序完成揉捻工序的茶叶进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振动解块3-5分钟,解块后对茶叶进行理条操作,理条操作由解块发酵理条机进行,温度为90-100度,时间6-8分钟;解块后的理条操作与滚形操作类似,由解块发酵理条机进行。 0027 (7)初烘工序完成理条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00-105度,时间6-8分钟; (8)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3-5小时; (9)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6-8分钟、烘干温度105-120度。 说明书104814170A117/12页120028e.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冷风萎凋2-3小时,冷风温度为6-8度;开启光照装置及加热装置,热风萎凋时间1-2小时,控制热风的温度35-38度; (2)杀青工序完成萎凋工序的茶叶进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170-180度,杀青时间4-6分钟; (3)理条工序完成杀青工序的茶叶进入理条杀青二用机,理条时间3-4分钟,温度为70-80度; (4)揉捻工序完成杀二青工序的茶叶进入茶叶揉捻机组,揉捻总时间30-45分钟,其中轻揉捻5-10分钟、加压揉捻20-25分钟、松压揉捻5-10分钟; (5)解块滚形工序完成揉捻工序的茶叶进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振动解块3-5分钟,解块后对茶叶进行滚形操作,滚形操作由解块发酵理条机进行,温度为85-90度,时间4-5分钟; (6)回潮工序完成滚形工序的茶叶进入回潮发酵二用机,室温回潮50-60分钟; (7)初烘工序完成回潮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20-130度,时间6-7分钟; (8)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4-6小时; (9)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5-6分钟、烘干温度95-105度。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未清楚表述连接在茶叶炒制设备之间的茶叶输送设备,茶叶输送设备为茶叶提升设备、茶叶平移设备或其他可以将茶叶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茶叶输送设备,因生产场地的不同,茶叶生产线的排列也可能发生改变,通常这些茶叶输送设备会根据茶叶生产线的不同排列而发生改变,两个流程上相邻的两台茶叶炒制设备之间也可能设置一个以上的茶叶输送设备,这些都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并不一定是机械结构上的直接连接,如果茶叶可以通过某些设备进行流畅的输送,则我们也认为这些设备之间存在一种连接关系。 此外,本发明未详细说明的茶叶炒制设备或输送设备均为现有技术的茶叶生产设备,本发明未详细解释的茶叶炒制方法均为现有技术的茶叶炒制方法。 00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茶叶生产线及茶叶加工工艺只能加工单一茶叶品种、无法满足茶农多品种茶叶加工的问题,本发明的茶叶生产线及配套加工方法可以加工红茶、绿茶、黄茶及白茶,设备通用性高、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减少了茶农的设备和场地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0031图1是本发明连续化生产线的一种炒制设备连接框图;图2是本发明茶叶提升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连续化生产线的一种设备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连续化生产线的另一种设备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贮青萎凋二用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贮青萎凋二用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说明书104814170A128/12页13图7是本发明滚筒杀青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理条杀青二用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颗粒燃料燃烧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颗粒燃料燃烧机燃烧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颗粒燃料燃烧机均料绞龙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贮青萎凋二用机,2.滚筒杀青机,3.理条杀青二用机,4.茶叶揉捻机组,5.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6.回潮发酵二用机,7.摊叶平台,8.烘干提香机,9.中央控制柜,10.茶叶提升机,11.茶叶分配机,12.茶叶平移输送机,13.茶叶输送带,14.吹风装置,15.加热装置,16.光照装置,17.恒温箱,18.箱内温度调节器,19.热交换器,20.颗粒燃料燃烧机,22.主风机,23.料斗,24.均料绞龙,25.落料通道,26.推料绞龙,27.燃烧器,28.内筒,29.外筒,30.后端板,31.进料孔,32.点火口,33.喷火口,34.颗粒燃料燃烧室,35.送风腔,36.进风盒,37.送风孔,38.输入段,39.均料段,40.输出段,41.拨料杆,42.转轮,43.拨料片。 具体实施方式003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4实施例1图1是本发明基于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连续化生产线的一种炒制设备连接关系框图,其中图中的箭头表示茶叶的流动方向,本实施例包括茶叶炒制设备及连接在茶叶炒制设备之间的茶叶输送设备,所有的茶叶炒制设备及茶叶输送设备均连接中央控制柜9,茶叶提升机10与贮青萎凋二用机1相连接,贮青萎凋二用机的茶叶出口与茶叶分配机 11、茶叶提升机分别与滚筒杀青机2(见图7)及茶叶揉捻机组4相连接,滚筒杀青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及与理条杀青二用机3相连,理条杀青二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分配机、茶叶提升机分别与茶叶揉捻机组4及摊叶平台7相连接,所述茶叶揉捻机组上设有茶叶揉捻机,茶叶揉捻机组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与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5相连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与回潮发酵二用机6相连接,本发明的回潮发酵二用机与贮青萎凋二用机的结构相同,回潮发酵二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分别与摊叶平台及烘干提香机8相连接,摊叶平台与烘干提香机之间设有茶叶传送装置。 0035图3与图4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设备连接结构示意图,除上述基本结构外,贮青萎凋二用机与茶叶揉捻机组之间及理条杀青二用机与摊叶平台之间均设有茶叶平移输送机12,贮青萎凋二用机通过茶叶分配机、茶叶平移输送机及茶叶提升机连接茶叶揉捻机组,理条杀青二用机通过茶叶分配机及茶叶平移输送机连接摊叶平台。 贮青萎凋二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与茶叶分配机连接,茶叶分配机为二分配结构,其中一个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与滚筒杀青机相连接,另一茶叶出口通过茶叶提升机茶叶揉捻机组相连接,茶叶揉捻机组上设有四台55型茶叶揉捻机。 0036贮青萎凋二用机包括封闭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五层茶叶输送带13,茶叶输送带横向设置且其两端部呈交错状,相邻层的茶叶输送带其茶叶传送方向相反,壳体顶部的一侧设有进料口,壳体顶部的另一侧设有吹风装置14及与吹风装置连接的加热装置15,吹风说明书104814170A139/12页14装置的出风口位于最上层茶叶输送带的上方,最下层茶叶输送带的一端下方设有出料口,相邻层的茶叶输送带之间均设有多个光照装置16(见图5)。 0037理条杀青二用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可以横向摆动的多条槽锅(见图8),槽锅下侧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为滚筒式结构;烘干提香机由热风炉供热,所述热风炉包括一热交换器19及一颗粒燃料燃烧机20。 0038茶叶提升机包括倾斜设置的传送带(见图2),传送带的低端为进料端,高端为出料端,传送带的中部设有限料装置,所述限料装置为设置在传送带上方回送轮,回送轮的宽度与传送带的宽度相适配,回送轮上设有弹性刷针;所述出料端下方设有接料斗,接料斗下方设有称重机构。 传送带将茶叶输送到较高位置的出料端,限料装置的作用是保证茶叶均衡地输送,防止传送带上出现茶叶堆积的情形,传送带传送茶叶时出现的堆积会使茶叶在同一时间进入接料斗,从而可能使接料斗内的茶叶超重;回送轮上的弹性刷针将堆积过高的茶叶向后回拨,从而达到防止传送带上出现茶叶堆积的情形。 0039实施例2实施例2的滚筒杀青机为两台,贮青萎凋二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分配机与两台滚筒杀青机相连接,两台滚筒杀青机的输出合并后连接理条杀青二用机。 本实施例的贮青萎凋二用机置于一恒温箱17内(见图6),恒温箱上设有箱内温度调节器18,恒温箱的温度控制范围为5至40度,恒温箱上设有茶叶进出口。 光照装置靠近上层茶叶输送带设置,每个光照装置均包括若干卤素灯,卤素灯的色温为3000至4000开尔文,且该色温从上到下逐层线性递减,卤素灯与上层茶叶输送带之间设有反光装置,卤素灯下方的茶叶输送带上表面的平均光照度为1000至1500勒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