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知识点-绪论.doc_第1页
自然灾害知识点-绪论.doc_第2页
自然灾害知识点-绪论.doc_第3页
自然灾害知识点-绪论.doc_第4页
自然灾害知识点-绪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概论知识点汇编自然灾害概论前言1、 为什么要学习自然灾害概论?(掌握)上世纪85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灾害损失越来越大,人员伤亡巨大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防灾科技学院对每一位入校新生的要求, 校训“崇德博智,扶危定倾” 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防灾和环保素质的必然要求2.自然灾害学概论课程知识体系(了解)1 地球系统和自然灾害1.1地球系统1 相比于其他星球,地球具有哪些特点使得她适合人类居住?(熟悉)(1)地球有土壤、大气中有氮和氧气、平均温度15、与太阳距离适中、有大量的水地球的天文环境条件适合生命存在(2)地球拥有其他行星所没有的独特圈层结构,这些圈层的相对运动和变化,构成了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气圈氧气占15;水圈存在液、气、固三态;生物圈独一无二;岩石圈板块运动2、地球圈层结构系统及特点(1)地球圈层结构系统(了解)(2)地球圈层结构的显著特点:(了解)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基本上下平行分布;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互相渗透、重叠、影响。3、地球系统由哪些圈层构成,他们对地球有什么重要作用?(熟悉)(1) 分别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构成(2) 大气圈的作用:温室效应;阻挡紫外线;大气循环水圈的作用:生命之源;水循环岩石圈的作用:承载物;物质交换能量循环的场所生物圈的作用:适应自然,改变自然,影响自然。(3) 各圈层(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又相互协调与发展,构成了我们这个蔚蓝色星球蓬勃的生机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摇篮。4、水循环意义(熟悉):a.可以不断更新水体,断塑造地表 ;b.调节地球各圈层的能量,避免出现极端气候和天气。由于海陆之间、地表与地下之间,高纬与低纬之间水循环的存在,使得水分布的微小变化,都可以产生巨大的自然灾害,地球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讨论自然灾害时,一定要有地球的整体观。5.软流层与岩石圈(熟悉)a.上地幔顶部存在着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形成,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b.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6 为什么说人类是影响地球的重要力量?(掌握) 作业(1)生物圈中最重要的是人类活动。(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的空间和规模在迅速增大,今天的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最为活跃的因素。(3)人对岩石圈表层环境的影响与改造日益剧增,成为与自然地质作用并驾齐驱的营力,某些方面甚至已超过自然地质作用的速度和强度。(4)人在当今全球变化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成为影响地球的重要力量。7 举例说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熟悉)地壳运动地表起伏气候变化影响生态系统1.2活动的地球1、大气和洋流产生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了解)讨论(1)地球表面过程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太阳每天向地球的大气层辐射太阳能,在赤道辐射的能量多,因此,赤道大气层的温度也高。整个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温度的差别,再加上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大气层运动,可能形成台风、风暴潮等灾害,这决定了天气和气候。(2)同样的原因,赤道和地球极区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了热的不平衡,在海洋中产生了洋流。这种大气运动和洋流,就象一部巨大的热机,把热由地球上的这一部分传到地球的另一部分。2、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什么?(了解)(1)主要来自地震波和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物理化学实验。(2)地震波是唯一能穿透地球内部的波动,迄今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和演化的知识主要来自天然地震波。3 目前对地球内部比较公认的研究结果是什么?(了解)地球像一部热机。其内部的许多放射性元素不断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地球的中心的温度达4500之高。4.地球内部大量的热量通过哪些方式扩散至地表?(熟悉)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过程传至地面。5什么是板块运动?(掌握)a.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b.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c.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d.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6地球表面岩石圈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 作业(1)海底扩张学说(了解)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海底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海底岩石年龄。发现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相当于中生代侏罗纪(大陆最老岩石年龄在30亿年以上),而且离海岭(又叫大洋中脊)愈近,岩石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岩石年龄愈老,而且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1962年,美国赫斯教授发表著名的论文大洋盆地的历史。提出 “海底扩张学说”,对大陆漂移说做了进一步发展。海底扩张学说触发了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为板块构造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2)板块构造学说(掌握)板块构造学说是法国科学家勒比逊于1968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称为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三部曲。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 学说主要内容:a.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b.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c.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d.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e.板块运动的基本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地幔对流是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b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大洋、地震和火山的形成与分布板块相对运动的边界类型、特征和示例(掌握)7、请举出一些证据来证实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了解)作业大陆漂移的主要证据: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大西洋两岸的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石炭纪二叠纪时在南美洲、非洲中部和南部、印度、澳大利亚都发生过广泛的冰川作用。这表明上列出现古冰川的诸大陆在当时曾相连接,为一个统一的大陆。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大陆漂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海底扩张的证据:洋中脊区的磁异常呈条带状、正负相间、平行于中脊两侧,对称延伸,其顺序与地磁反向年表一致。证明洋底是从洋中脊向外扩展而成。1965年加拿大学者威尔逊提出转换断层的概念,证明岩石圈板块可以做大规模的水平位移。目前太平洋的扩张速率为每年57厘米,大西洋的扩张速率为每年12厘米。8、 为什么其他类地行星没有像地球一样存在板块运动?(了解)其他类地行星内部物质没有分化、没于相对运动9、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板块运动的行星,简述板块运动的意义(了解)讨论(1)塑造地表起伏;(2)影响气候进而影响局部生态系统;(3)使得地球内部的元素得以富集形成矿产资源;(4)促进各圈层相互作用。10、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解释全球地震、火山的分布?(掌握)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俯冲和拉张是形成地震火山的主要原因,因此地震、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带上。11、20世纪地球科学最伟大的发现是(板块构造)。(掌握)A 大陆漂移 B海底扩张 C板块构造 D 断层的弹性回跳12、20世纪90年代以后,绝大部分学者倾向于(地幔对流)是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了解)A 地热传导 B地幔对流 C地球自转 D月球的引力13、板块运动的基本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掌握)A 地球外部 B 地球内部 14、欧亚板块南缘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是典型的(板块碰撞边界)(掌握)A板块俯冲边界 B板块碰撞边界 C板块转换边界 D发散边界15、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属于哪一种板块边界(了解)A 俯冲边界 B发散边界 C 碰撞边界 D 转换边界16、两侧板块做平行于边界的走滑运动,岩石圈既不增生也不消亡。这种板块边界被称为(转换边界)(了解)A 碰撞边界 B发散边界 C 转换边界 D 汇聚边界 17、现代俯冲边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缘(了解)A 大西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 太平洋18、东非裂谷是索马里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分离形成的,这种板块边界被称为(发散边界生长)(了解)A 俯冲边界 B发散生长边界 C 汇聚边界 D 转换边界19、加拿大地质学家应用板块构造成功地解释了大洋从张开到闭合的整个过程,从而被称为威尔逊旋回 (了解)20、地球内部的运动地磁场及其变化 (1)地磁场(了解)a.地球的磁极是怎么分布的? 地球磁场的北极大体上对着南极,但并不与地理上的南北极重合,存在磁偏角。b.地球的磁场是如何形成的?在地球内部的高温状态下,由铁组成的固态内核,在由铁、硫等元素组成的液态外核中旋转,组成了一台巨大的“发电机”,地核导电的铁产生电流,感应出地球的磁场。没有地球内部的相对运动,就不会有地球磁场。 (2)地磁场的偏移和倒转:(地球环境的灾变)(了解)a.地磁场的偏移指的是什么?磁极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动,而是发生着微小的运移。地磁场的偏移是地核不稳定运动的表现。b.什么是地磁的倒转?在78万年以前,地球的磁极和今天完全相反。地磁场的反转,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它反映了地核发电机的运动是一种不稳定的运动。地磁场反转的记录为比较全球不同地点的地质事件出现的次序提供了有用的时间标尺。 (3)地磁场对地球的保护作用(熟悉)地球磁场拦截了太阳辐射来的带电粒子,还有来自宇宙的射线,使它们未能冲到地面,而是留在高空,环绕地球流动,这对于生物的生存与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4)极光是怎样产生的?(了解)极光是由来自地球外的高能粒子撞击地球高层大气中的原子产生的.太阳风的一部分荷电粒子在到达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磁场俘获,并使其朝向磁极下落。它们与氧和氮的原子碰撞,击走电子,使之成为激发态的离子,这些离子发射不同波长的辐射,产生出红、绿或蓝等色的极光。21.地球的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了解)A 南极 B北极 C赤道 D 北回归线22、19461947年期间,科学家提出了地磁场来源的发电机学说,认为是地球内部的导电物质在运动时产生了稳恒的电流,由这种稳恒电流感应出了地球磁场。(了解)23、在78万年以前,地球的磁极是和今天完全相反的,今天的北极是那时侯的南极,这种现象被称作地磁场的反转,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它反映了地磁发电机的运动是一种不稳定的运动。(了解)24、判断一个星体是活的还是死的重要标志是是否具有自己的磁场。(了解)1.3地球活动的能量来源1、地球活动的能量来源(见图)(掌握)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掌握)(1)地球内部能量来源a. 由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热是地球内部热量的主要来源。估算可以达到每年2.141021焦耳。b. 地球自身的重力作用转化的大量热能,总热量接近于放射性热能。 c. 地球自转的动能和地球物质的化学作用产生的热能。 (2)地球与外部进行热量交换的方式:a.热传导 b. 热对流3、什么是地热资源?(了解)在地表附近,热的岩石中储存的热能,会被岩石中断层和裂隙中的流体带到地面,这些热能会以热蒸汽、热水等形式向地面的某一范围聚集,如果达到可开发利用的条件,便成了具有开发意义的地热资源。4、地球内部的能量是驱动板块运动的动力源。地震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在不断运动,然后随着能量的积累,最终通过地震释放。火山的能量也主要来自于地球的内部的能量。掌握)5、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太阳能(了解)(1)太阳辐射地球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地球大约每秒钟从太阳接受到40万亿卡的能量.太阳辐射:太阳向宇宙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表面温度高,辐射出去的能量的波长短,我们称之为短波辐射。而地球温度低,辐射的波长较长,我们叫长波辐射。(2)太阳辐射能量波段太阳向地球辐射的能量中:43%集中在可见光频段,大约7%集中在紫外辐射。 对生物有害,另有49%的集中在红外频段,对地面起到加热作用。(3)太阳能的分布全球太阳辐射吸收量约为236W/m2 ,赤道较多,向两极逐渐减少。6、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短波能量等于地球反射(短波)能量和地球长波能量之和,这就是太阳辐射的能量平衡关系。(了解)7、绘出整个地球表面的太阳能量分配关系图(了解)8、太阳能利用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熟悉)讨论(1)优点:太阳能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2)缺点有两个:一是能流密度低;二是其辐射强度受各种因素(季节、地点、气候等)的影响不能维持常量。9、地球内部的热提供了地震和火山的能量,来自太阳的能量导致了飓风灾害的产生,而重力是产生泥石流和滑坡灾害的主要原因。(掌握)1.4自然灾害及其分类1、什么是灾害、什么是自然灾害?(掌握)灾害:是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或现象的总称。 一般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现象或一系列自然事件。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掌握)(1)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3、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掌握)(1)自然灾害在地球上不是均匀分布的,特定种类的灾害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地区,它们和地球的能量过程有密切的关系。(2)突发性是所有自然灾害的共同特性。(3)灾害的大小和灾害发生的频度(或灾害的平均发生周期)之间存在着定量的幂指数关系4、如何定量地描述自然灾害的突发特性?(了解)自学(1)要给灾害一个可以测量的大小。(2)对于给定的地区,在足够长的时间段中统计出各种大小的灾害发生的平均重复发生时间(即重复发生周期)。(3)灾害大小和重复周期的统计关系,就描述了自然灾害的突发特性。5、材料分析题(掌握)自学对于A地区,3级地震的平均重复周期是1天,5级地震的平均重复周期是1年;7级地震的平均重复周期是300年。对于另一个地区B,3级地震的平均重复周期是1年,5级地震的平均重复周期是300年,7级地震的平均重复周期是10,000年。从两个地区的地震大小和复发周期关系的比较,可以知道,A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比B地区高,地震危险性大,而B地区地震发生的突发性比A地区要高。6、什么是灾害的复发周期、灾害的频度?它们与灾害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掌握)自学(1)对于给定的地区,在足够长的时间段中统计出各种大小的灾害发生的平均重复发生时间,就是灾害的复发周期。(2)复发周期的倒数叫做频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一定大小灾害事件的数目。(3)对于所有的自然灾害而言,灾害越大,发生的频度越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