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社会中定位幸福.doc_第1页
在消费社会中定位幸福.doc_第2页
在消费社会中定位幸福.doc_第3页
在消费社会中定位幸福.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文化哲学 指导老师:杨升平 院 系:政法学院 专 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姓 名:王丽娟 学 号:2110302003 年 级:2011级 在消费社会中定位幸福 对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现实反思 2011级 马哲 王丽娟2110302003摘要 获得幸福是任何时代的人的理想,它来自于人性本身的内在需求。在传统社会由于物质财富匮乏人们的幸福感更多的来自对自身生存层面的基本需求的满足。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带来了物质财富的丰富和社会生活选择的多样化,这就使得人们的消费需要已不仅仅是对物本身的消费,而且包含了隐藏在消费本身背后的人的更深层次的追求。作为西方批判学派的主要人物,鲍德里亚对现代消费社会进行了研究, 并从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物或商品对人的本性的支配与异化,看到了实际蕴涵的更深层的符号消费。鲍德里亚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想要世人从虚幻的消费中醒来,摆脱温柔的富裕的陷阱,在享受物质的同时,不要丧失精神的自由和创造力。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启示我们:幸福从本质上看,是人在生命过程中不断突破现实,使人性自身得以向外实现。我们应该从人性真实需求的合理满足上定位幸福,从而定位我们的理想和追求的奋斗目标,避免消费时代的人的异化 。关键词消费社会、幸福、消费异化、人性的需求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理想。何为幸福?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但幸福的基本内涵在于对人性的内在需求的合理满足。人性的需求层次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演变呈现出低到高、由偏物质到重精神的变化趋势。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生理和安全需求侧重于物质性价值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侧重于精神性价值需求。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分为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精神需要三个方面。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人性的内在需求相应的提升到更深层面。然而,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出发,奔波、忙碌于工作、生活、家庭的方方面面,追逐于财富、知识、生活品质、精神享受的消费,最终却迷失在追逐之中,为物背后的符号所累。不容置疑,消费社会人的消费发生了异化。一、 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人性需求异化的分析作为西方批判学派的主要人物,鲍德里亚对现代消费社会进行了研究, 并从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物或商品对人的本性的支配与异化,看到了实际蕴涵的更深层的符号消费。鲍德里亚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想要世人从虚幻的消费中醒来,摆脱温柔的富裕的陷阱,在享受物质的同时,不要丧失精神的自由和创造力。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是指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物的极大丰富与系统化而兴起的一种会形态。消费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正在以其不可抗拒的魔力,向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渗透,它潜藏着控制力量,它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一定的后果。鲍德里亚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鲍德里亚发现,在消费社会中,商品及其形象成为一个巨大的能指,不断地刺激人的欲望,进而使消费成为非理性的狂欢。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行为,它所起的也不仅仅是一种享受功能。在鲍德里亚看来,它是一个系统,是一种道德,是一种沟通体系,是一种交换结构,它起到一种社会组织的功能。在消费社会,消费品也构成了一个符号体系,消费品不再是人们需要的反映,消费品可以永无止境地刺激人们的欲望。鲍德里亚提出“符号价值”,从“物的形式礼拜仪式”、“消费理论”、“大众传媒、性与休闲”三个方面,揭示了消费神话的产生原因与过程,分析了消费社会的深层结构。鲍德里亚的独到之处在于“符号价值”的提出,他特别关注商品的符号性质。所消费的不仅是一个物质的产品,而且也是一个象征的符号。大众传媒在消费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贯穿消费社会的一个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消费社会前言所指出的“砸烂这个如果算上是猥亵的,但算得上物品丰盛的、并由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竭力支持着的恶魔般的世界,这个时时威胁着我们每一位的世界。”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5页在消费社会,消费品也构成了一个符号体系,消费品不再是人们需要的反映,消费品可以永无止境地刺激人们的欲望。大众媒介作为一种诱惑工具,促成了消费的全面和深化,使消费的范围无处不在,个体凝固为媒介的终端接受器。正如鲍德里亚所言:消费社会也是进行消费培训、进行面向消费的社会驯化的社会。当大众传媒推波助澜,把消费当作人类的一种根本存在的目的时,消费所起作用,必定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毁灭。 通过以上鲍德里亚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不合理的消费即被市场、大众媒体、广告、流行趋势等诱惑力的需要,在当今社会中的产生了巨大的消极作用。人们背负着如此沉重、无止境的虚假需求又怎么能幸福?二、 人自身幸福的源泉人性真实需求的合理满足 在消费社会如何实现如鲍德里亚所说的“从虚幻的消费中醒来,摆脱温柔的富裕的陷阱,在享受物质的同时,不要丧失精神的自由和创造力”,从而实现人对真正需求的满足,获得文明带给人的幸福?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人的需要或进一步说是人性的真实的、合理的需求问题。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方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同样,人性也是非常复杂的、由多方面的内容构成的多面体。人们是什么,人们的关系是什么,这种情况反映在意识中就是关于人自身、关于人的生存方式或关于人的最切近的逻辑规定的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第200页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分为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精神需要三个方面。大致说来,人的自然需要产生于并体现着人的自然生命本性的存在和发展,人的社会需要产生于并体现着人的社会生命本性的存在和发展,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则产生于并体现着人的精神文化生命本性的存在和发展。但这几个方面又不是平行地各自发展着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综合地发展着的。人的需要就是人性的现实,人性的丰富性表现为需要的丰富性,人性发展到什么程度,需要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手段、满足需要的能力是一起发展的,是与人的现实生活一起发展的,人的需要发展到什么程度,他的本性也就达到什么程度,人的需要丰富到什么程度,他的本质力量也就丰富到什么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从现实的人出发,也就是从人的现实的需要出发,是用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动,而不是如以往哲学家们所做的那样,用他们的思维来解释他们的行动。“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在这样的人身上,他自己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第86页当然,人的需要本身就充满了辩证法。这不仅意味着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个别需要与整体需要、功利需要与超功利需要、需要与满足需要的能力和手段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意味着需要本身就包含了否定性和超越性。需要总是基于一定生活现状而产生的需要,总是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需要的产生和存在就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和否定,意味着超越现状的一种冲动或意向,由此形成了行为的动机,发动了一定的行动。需要的满足即是目标的实现,或是创造出了某个对象,或是获得了某种对象,或是占有了某个对象,使得对象与主体二者之间原有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得到了满足的需要又否定了自身,因为它已不再作为需要而存在,满足了的需要连同满足需要的工具于是又产生出了新的需要,如此循环不已。人的活动、人的实践,就是在这种需要的不断否定、不断产生的过程中连续发生的,不断以一种扬弃的方式而存在,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和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如此看来,幸福不是对各种物和由之产生的符号的占有和消费,而是人在生命过程中不断突破现实,使人性自身得以向外实现。人自身幸福的源泉来自人性真实需求的合理满足.。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启示我们:我们应该从人性真实需求的合理满足上定位幸福,从而定位我们的理想和追求的奋斗目标,避免消费时代的人的异化 。 另外,从方法论角度,在消费社会避免异化,把握人性的真实内在需求需要发挥人类理性的作用。面对无限杂多的物质和精神,只有理智能辨别什么是来自内心的真实需求。幸福不是僵死的标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