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婚姻家庭法 保过笔记小抄-自考压题包过题库-自考押题预测试卷.doc_第1页
自考婚姻家庭法 保过笔记小抄-自考压题包过题库-自考押题预测试卷.doc_第2页
自考婚姻家庭法 保过笔记小抄-自考压题包过题库-自考押题预测试卷.doc_第3页
自考婚姻家庭法 保过笔记小抄-自考压题包过题库-自考押题预测试卷.doc_第4页
自考婚姻家庭法 保过笔记小抄-自考压题包过题库-自考押题预测试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婚姻家庭法概述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本章第一节婚姻家庭概述、第三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特征及渊源、第五节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第六节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是重点。本章第二节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发展和第四节婚姻家庭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次重点。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婚姻家庭观,正确认识婚姻家庭的社会本质,掌握婚姻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内在联系,了解婚姻家庭制度的各种历史类型及其演进过程。粗知我国古代的婚礼、嘉礼和户婚律以及罗马亲属法和欧洲中世纪婚姻家庭法的概况。粗知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家庭法的概况。了解近现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改革的对象,婚姻家庭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从总体上掌握百年来婚姻家庭立法的概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婚姻家庭法制建设的成果。了解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婚姻家庭法的各种法律渊源。正确认识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以及婚姻家庭法的主要特点。了解婚姻家庭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理解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等原则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认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和优越性;了解这些原则在贯彻执行中的情况和问题;掌握保障原则实施的各种禁止性规定;正确认识夫妻双方和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掌握我国婚姻家庭法有关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的规定,了解对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行为受害人的各种救助措施,了解有关婚姻家庭的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重点:第一节婚姻家庭概述、第三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特征及渊源、第五节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第六节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难点: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第六节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考点:第五节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第六节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第一节婚姻家庭概述一、婚姻家庭的概念(名词解释)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人类的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婚姻家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存在于婚姻双方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适应着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一)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1.婚姻:(名词解释)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特征:婚姻为异性的结合;具有配偶身份的结合;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2.家庭:(名词解释)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和共同生活单位。特征: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家庭需有共同的经济;家庭既是亲属团体,又是生活单位;注:广义上家庭关系的概念本身就可涵盖婚姻关系。(二)婚姻家庭的法律概念1.婚姻:(名词解释)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2.家庭:(名词解释)共同生活,其成员间互享法定权利、互负法定义务的亲属团体。 二、婚姻家庭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婚姻家庭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婚姻家庭关系具有双重属性,社会性和自然性。社会属性具有决定作用。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本身固有的属性,但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只能取决于它的社会属性。 (一)自然属性1.概念:(名词解释)指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性的本能,以及通过生育而实现的种族繁衍等。婚龄:考虑到人的生理发育程度;(立法时有所考虑)优生:排斥一定范围内的血亲结婚;(二)社会属性1.概念:(名词解释)婚姻家庭本身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总和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社会关系具有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客观要求。2.为什么决定婚姻家庭的是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人类满足其自然需求的形式存在多种可能性,但最终婚姻家庭获得社会制度的认可,成为两性结合并繁衍后代的主导形式,这体现出婚姻家庭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归根结底,婚姻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这与人的社会性本质是一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关系形成的前提;社会属性是决定婚姻家庭关系性质的因素,是婚姻家庭的根本属性; 不能夸大自然属性对婚姻家庭的作用;(名词解释)婚姻家庭制度是一定社会中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对婚姻家庭的要求在上层建筑领域的集中表现;它是由各种有关婚姻家庭的社会规范构成的,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习惯。【例题单选题】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是()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结合D.人类固有的性本能【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婚姻家庭的属性。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三、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一)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功能;(二)组织经济生活的功能;(三)文化教育功能。四、婚姻家庭形态的历史发展(多出选择题和名词解释)人类婚姻家庭制度大约经历了三种历史类型:群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多项选择题)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群婚制和对偶婚制1.群婚制。指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与杂乱性交关系的区别是:两性关系因血缘而受到了初步限制。(1)提出:摩尔根古代社会(知识拓展)(2)论述: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国家起源(知识拓展)(3)群婚制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低级形态:血缘群婚制。指同辈份男女之间可以互为夫妻,排斥了不同辈份的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 高级形态:亚血缘群婚制,又称之为伙婚制或普那路亚家庭。同辈份男女之间的集团婚,但排除同胞兄弟姐妹间的通婚,之后又排除了血缘较远的兄弟姐妹的两性关系。【例题单选题】群婚制的高级形式是()A.血缘群婚 B.普那路亚群婚C.杂婚 D.交换婚【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群婚制。群婚制的高级形式是普那路亚群婚。2.对偶婚制。指成对的男女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过着相对稳定的配偶生活的婚姻形式。人类婚姻家庭形态从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演变,直接的原因是两性结合的禁忌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在这背后,则是自然选择的强大力量在起作用。(二)阶级社会时期的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私有制确立的必然结果。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两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和男尊女卑制度的形成等便是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出现的历史前奏。私有制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婚姻家庭制度都是它的具体历史形态。特征:婚姻不自由男女不平等夫权统治家长专制近代资本主义婚姻家庭制度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婚姻家庭主体法律地位已渐趋于平等。 第五节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重点节)我国目前以婚姻家庭法或民法婚姻家庭编为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着婚姻家庭基本法的作用。现行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此外,婚姻法第四条指出了婚姻双方和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全面体现了婚姻家庭立法的宗旨;该条按其性质亦属原则性规定。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婚姻法(2001年修正案)第2、3、4条从正反两个方面规定了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性质。 一、婚姻自由原则 学习要点:婚姻自由的含义。法律的具体规定。(一)婚姻自由的由来和发展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缔结婚姻、维系婚姻主要是为了实现家族利益,满足传宗接代的要求。父母、家长对子女的婚事享有特权,实行包办、强迫婚姻,当事人根本没有缔结和解除婚姻的自由。 2.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意义的婚姻自由资产阶级打出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旗帜,把婚姻自由宣布为天赋人权,但仍不能摆脱私有制的影响,资产阶级的婚姻自由带有一定的虚伪性和不彻底性。特征:(1)本质上反映了商品交换的自由(2)用形式自由掩盖事实不自由(3)导致婚姻自由的滥用一些人用两性关系的放荡去代替婚姻自由,非婚同居现象普遍,离婚率日益上升,不断加剧西方社会的婚姻危机。3.社会主义社会婚姻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婚姻问题上的必然要求,婚姻自由受到法律的切实保障。(二)婚姻自由原则的基本要求婚姻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依法缔结和解除婚姻关系,有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自由,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巩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为了保障婚姻自由,婚姻法增补了保障父母实现晚年再婚自由权利的内容,并且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婚姻法在确立婚姻自由的同时,还规定了的实质条件和结婚的形式条件,规定了离婚的原则和程序,这些约束对实现婚姻自由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1.内容:结婚自由、离婚自由2.本质:男女双方基于爱情的结合,是社会主义新型婚姻关系;3.婚姻自由不是绝对的,毫无限制的结婚规定了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必须履行的程序;离婚规定了程序和处理原则;4.同目前社会条件相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为缔结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出来,仍存在旧制度、旧思想的残余;【例题多选题】按照我国婚姻家庭法的规定,婚姻自由包括() A.重婚自由 B.结婚自由C.离婚自由 D.订婚自由【答案】BC【解析】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选项BC正确。(三)保障婚姻自由原则实施的禁止性规定1.包办婚姻,是指包括父母在内的第三者,违背婚姻自由原则,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行为。2.买卖婚姻,是指包括父母在内的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行为。【例题单选题】依据有关司法解释,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称为()A.包办婚姻B.买卖婚姻C.交换婚姻D.借婚姻索取财物【答案】B【解析】买卖婚姻,是指包括父母在内的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行为,故选项B正确。*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的关系包办婚姻是指第三者违反婚姻自由的原则,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违法行为。买卖婚姻,是指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违法行为。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愿,对婚事实行包办强迫。不同之处在于:买卖婚姻是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而买卖婚姻则必定是包办婚姻。在认定婚姻的性质时,要注意区分包办和自主、包办者索取大量财物和当事人自愿赠与某些财物的界限,不应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作扩大的解释。3.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是指第三者阻挠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案例:甲家女儿被要求与乙家儿子换婚,甲家女儿不愿意换,但为了哥哥同意了,当时甲的女儿17岁,不满法定婚龄,乙家同意甲的女儿满婚龄后嫁到乙家,3年后甲家女儿不愿意嫁,被迫嫁到乙家,办了结婚登记,婚后一个月离婚。4.借婚姻索取财物,是指婚姻当事人一方向对方索要一定的财物作为结婚的先决条件的行为。(1)*买卖婚姻与借婚姻索取财物有何区别?买卖婚姻与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共同特征是索要财物,但是二者有着严格的区别。一,买卖婚姻根本违背婚姻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包办强迫婚姻,目的是借婚姻索取财物,而借婚姻索取财物的情形下,婚姻本身是双方当事人自愿的,不违背他们的意愿。二,买卖婚姻中的财物是第三者索要的,借婚姻索取财物主要是当事人一方索要,是以满足某种物质欲望作为结婚的代价,不是正当行使婚姻自由的权利,而是借自由之名滥用这种权利。(2)在处理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时应划清的界限是什么?在处理借婚姻索取财物问题,应注意借婚姻索取财物同买卖婚姻的区别,同男女双方自愿馈赠的区别。一方对他方或其父母馈赠某些财物是完全合法的。此外,还应划清借婚姻索取财物和借婚姻从事诈骗的界限,以结婚为名骗取钱财的,应视其情节依法制裁。 (考试重点)最高法司法解释彩礼返还的规定根据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在适用上述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时,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例题案例分析题】1998年8月,介绍人为赵某某介绍对象。赵的父亲对介绍人说,女儿曾订过婚,收过彩礼,现在已退婚了,但收人家1300元的彩礼还没退。如果对方肯出这笔彩礼,女儿就可以同他相识,搞对象。介绍人将这一情况向李某某及其父亲讲了,李某某之父为了急于给儿子成亲,满口答应被告家提出的条件,当下就带着钱和儿子随介绍人去相亲。双方见过后都表示满意,原告之父当即给赵某某1300元。双方于一个月后登记结婚。结婚之后,被告迟迟不迁户口,且三天两头回娘家,后干脆不回婆家居住,并直言相告,其同意与原告结婚,完全是为了让原告替其偿还彩礼钱。原告出于无奈,于2000年2月向县法院起诉离婚,并要求女方归还过去索要的全部彩礼。李某某诉赵某某离婚案离婚时,赵某某所收彩礼是否应当返还?【答案】我国婚姻法第3条规定: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当事人实施此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范,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借婚姻索取财物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二、一夫一妻制原则 学习要点:一夫一妻原则的含义。一夫一妻的历史条件。现实状况。法律具体规定。 (一)一夫一妻制的含义: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永久共同生活的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妇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其含义是:任何人,无论其地位高低,财产多寡,都不得同时有两个以上的配偶;已婚者在配偶死亡或双方离婚之前,不得再行结婚;一切公开、隐蔽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两性关系都是非法的。 (二)基本要求1.任何人不得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偶;2.有配偶者在婚姻终止之前不得再行结婚;3.不符合一夫一妻原则的不予办理结婚登记;4.重婚不具有法律的效力;5.一切公开的或隐蔽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两性关系都是非法的。(三)保障一夫一妻原则实施的禁止性条款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1.重婚(1)概念:重婚,是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与重婚罪区别、法律上重婚与事实上重婚区别。(2)重婚行为的民事和刑事法律后果是什么?按照我国现行法的规定,重婚行为发生下列民事法律后果和刑事后果:首先,重婚是结婚的禁止条件。其次,经查明为重婚的,其婚姻无效。再次,构成重婚罪的,依我国刑法第180条处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例题案例分析题】1972年,被告刘某某与翟某某结婚,并生养两子。1990年,被告李某某与王某某登记结婚,并生养一女。两被告是同村邻居,平时关系较好。1992年,刘某某自己办了个电套厂,聘用李某某为采购员。后,两人关系暧昧,1993年中旬经密谋后,刘某某带李某某背井离乡到朋友家,并谎称自己已与原妻离婚,李某某是新娶之妻。从此以后,两被告便公开以夫妻名义借住在刘某某朋友家,共同生活2年零4个月,且生养一子。1996年3月,刘某某原妻翟某某得知两被告下落,便向人民法院起诉。翟某某诉刘某某、李某某重婚案两被告之间的同居关系构成事实婚姻吗?两被告之间的关系违反婚姻法的何项原则?【答案】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五条的规定:“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本案两被告在1993年中旬之后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而且其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时,双方都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且,他们以夫妻名义同居的事实发生在前述民政部条例实施以前,所以,两被告的同居关系构成事实婚姻。两被告之间的事实婚姻关系违反了一夫一妻的婚姻法基本原则。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名词解释)(1)概念: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2)结合夫妻忠实、尊重。【例题单选题】周某老家山东,已婚,因长期一人在京,倍感孤单、寂寞。 2003年7月开始与单位赵某(不以夫妻名义)同居,其行为是婚姻家庭法所禁止的()A.重婚B.事实婚姻C.家庭暴力D.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答案】D 【解析】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共同的居住,本题选项D正确。三、男女平等原则 学习要点:男女平等的含义,以及在婚姻法条文中的体现。(一)含义男女平等,即男女双方在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各方面处于平等地位,权利、义务都是平等的,不许有性别歧视。男女平等也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在婚姻法中,男女平等的原则贯穿在各章各条之中,并且突出了对实际生活中女性地位不平等的某些状况加以特别的规定。(二)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原则的内容有哪些?男女平等原则表现在婚姻家庭领域内的具体内容有:(简答题)(1)男女双方同等适用法律规定的结婚或离婚条件及程序,同等享有法律规定的配偶权利,同等承担法律规定的配偶义务;(2)父和母、子和女同等适用那些规范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3)兄弟与姐妹、(外)祖父与(外)祖母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同等条件下同等适用相关法律规范。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学习要点: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及法律规定。家庭暴力含义与特点。虐待和遗弃。 (一)本原则和男女平等原则的关系为什么说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对男女平等原则的必要补充?1.中国几千年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经济发展不平衡,尽管国家从法律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倡男女平等,并为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某些妨碍妇女行使平等权利的消极因素,男女平等并没有真正实现,性别歧视仍然存在于社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在强调男女平等的同时,对妇女的合法权益进行特殊保护。2.我国法律赋予广大妇女与男子同等的权利。但由于妇女在生理上具有特殊性,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在某些方面必须给他们以特殊保护。总之,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不仅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的客观要求。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同实行男女平等是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必要补充。为此,婚姻法在离婚程序方面、离婚共同财产分割方面、离婚时,一方生活有困难,另一方应给予适当补助等规定中,对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合法权益的保护更加具体和完善。(二)原则的含义:1.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同时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切实保障,我国婚姻法中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对未成年奶管教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子女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父母对子女的义务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和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抚养的义务;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继子女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2.老年人曾经为社会作出贡献,尊敬、赡养和爱护老人,保护老人合法权益是一个健康社会应当担负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日显重要。为此,婚姻法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这方面的规定。 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中有关保护老人合法权益的规定有哪些?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父母有继承子女遗产的权利;养父母有继承子女遗产的权利;养父母、符合该法第27条第一款规定的继父母的权利和生父母相同,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三)保障原则实施的禁止性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为了保障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婚姻法特别强调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法律对此将予以追究。1.禁止家庭暴力(名词解释)家庭暴力含义是指施暴人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2.禁止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虐待是指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精神上、肉体上遭受损害的违法行为。最高法院婚姻法解释(一)规定,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遗弃是指负有法定抚养、扶养、赡养义务的家庭成员,拒不履行法定义务,致使需要抚养、扶养、赡养的家庭成员不能得到法定供养,损害其合法利益的违法行为。 这里的抚养主要是指长辈对晚辈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供养义务,扶养主要是指配偶之间即夫妻之间的法定供养义务,赡养主要是指晚辈对长辈如成年子女对父母的法定供养义务。五、计划生育原则 学习要点:计划生育的含义与历史条件。生育权的性质内容及其行使。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其目的是通过生育机制有计划地调节,实现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其内容包括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已于2001年12月颁布,是指导计划生育的基本法律。计划生育法是通过法律规范生育权的行使。婚姻法把计划生育作为夫妻的共同义务,这与宪法的精神是一致的。(一)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在宪法中规定:“国家提倡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基本法的形式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二)计划生育原则的主要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可见,除了宪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收养法等法律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法规也是指导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法律文件。综合上述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原则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国家提倡和奖励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凡响应国家号召,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国家给予奖励;(2)对有特殊情况需要生育第二胎的,国家实行严格控制的政策,符合法定条件的允许生育第二胎;(3)凡是未经指定主管部门批准生育二胎或多胎的,均为违法行为,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六、倡导性法律规范我国婚姻法除了明确规定以上原则外,也积极倡导平等、和睦和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提倡夫妻之间相互忠实,相互尊重,家庭成员之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婚姻法总则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但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一)第3条规定:“当事人仅以婚姻法第4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第六节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对于严重违反婚姻家庭法的违法行为,我国现行婚姻法第5章较为系统地规定了相应的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一)关于救助措施的规定救助措施,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负有救助义务的机构应婚姻家庭违法行为受害人的请求为其提供的救援和帮助措施。救助措施的特征:其一,救助措施的主体应为法律规定具有救助义务的机构,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当事人所在单位等。其二,救助措施的适用一般以婚姻家庭违法行为的受害人提出请求为前提,但如果受害人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无法求助或由于精神状态处于极度的恐惧、胆怯而不敢求助,社会干预机构亦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救助。其三,救助措施的目的和功用主要在于及时阻止婚姻家庭违法行为,及时保护受害人的生命健康,及时疏导婚姻家庭纠纷。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的救助措施主要有劝阻、调解和制止等,有关救助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采取适当的措施为婚姻家庭违法行为受害人提供救助。1.劝阻 根据婚姻法第43条和第44条的规定,有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以及遗弃家庭成员情形的,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该法第43条第2款强调,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劝阻是指有关机构通过劝说、阻止等方式使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遗弃家庭成员的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也包括通过耐心和深入的思想工作使当事入明了其行为的违法性、危害性,从而杜绝以后再次实施此类行为。2.调解对于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以及遗弃家庭成员的,受害人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在予以劝阻之后,往往还需对婚姻家庭纠纷进行调解,从而使不良婚姻家庭关系得以调适和矫正,从根本上维护婚姻家庭秩序的稳定。目前,我国调解机制可分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专业调解,这里所说的调解主要指人民调解。3.制止婚姻法第43条第2款规定, 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制止是公安机关特有的法定职权,也是公安机关的法定救助义务,是指公安机关基于受害人的请求,采取有效措施强迫正在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停止违法行为。(二)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婚姻法第43条至第48条分别针对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婚姻家庭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并通过第49条的规定将其他法律有关婚姻家庭的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引入婚姻家庭法律体系,使婚姻法责任认定规则更加趋于系统化。 1.民事法律责任(1)遗弃家庭成员的,应依法支付扶养费、抚养费和赡养费。(2)因重大婚姻家庭违法行为导致离婚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3)妨害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承担不利法律后果。我国婚姻法第47条第1款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一)进一步规定,离婚后,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2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妨害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当事人除了承担上述不利后果外,还有可能因为妨害民事诉讼而被法院施以制裁,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可根据情节轻重对当事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婚姻家庭违法行为对监护法律关系、收养法律关系、继承法律关系的影响。2.行政法律责任结合我国婚姻法、收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来看,婚姻家庭领域的行政法律责任可分为两大类,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1)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对于婚姻家庭违法行为,较常用的行政处罚主要是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对于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这些较为突出的婚姻家庭违法行为,我国婚姻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专门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婚姻法第43条第3款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2)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依照有关规章制度对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给予的处理和制裁,主要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婚姻家庭领域的行政处分,可分为针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处分和针对违法行为人的行政处分。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