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中华书局版.ppt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中华书局版.ppt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中华书局版.ppt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中华书局版.ppt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中华书局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明治维新 第一课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首先 让我们来了解日本的社会状况当时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分为士 农 工 商四个等级 武士阶级是统治阶级 身份等级世代相继 不能逾越 天皇 将军 藩主 大名 中下级武士 农民 手工业者 商人 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实际统治者 封建割据势力 封建统治的军事支柱 领主经济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经济基础 封建 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 1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并发展 1 原因 2 表现 a 形成江户 大阪 京都三个中心 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b 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c 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 农村商人 农民组织d 新兴地主的产生 生产力的提高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3 影响 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 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 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 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新兴的阶层出现了 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 不满幕府统治 天皇 将军 藩主 大名 中下级武士 农民 手工业者 商人 天皇 将军 藩主 大名 中下级武士 农民 手工业者 商人 新兴地主 高利贷商人 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实际统治者 封建割据势力 封建统治的军事支柱 反幕府的领导力量 封建领主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发展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经济基础 要求改变幕府统治 结论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 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 1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并发展2 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 封建落后的统治 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表现 1 农民起义 大盐平八郎起义2 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 3 大名也开始挑战幕府权威4 天皇力图利用反幕府力量恢复统治权 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 1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并发展2 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 封建落后的统治 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3 严重的民族危机 佩里叩关 1853年 浦贺港 日美亲善条约 民族危机 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 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 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 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 黑船事件 惊破太平梦 几只蒸汽船 佩里登陆图 1853年 日美亲善条约 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1 政治上 日本的国家主权受损害 内政遭干涉 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民族危机加深 2 经济上 日本成为列强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中下级武士生活恶化 幕府大名财政更困难 社会关系上 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 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思想上 先进思想的传入 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名义首脑 没有实权 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反抗斗争 将军的政厅称为 一直希望能重掌大权 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 1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并发展2 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 封建落后的统治 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3 严重的民族危机 佩里叩关4 倒幕运动的成功 1 倒幕力量 中下级武士 商人 资本家 新兴地主2 倒幕经过 王政复古 鸟羽 伏见战役 迁都江户 东京 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 1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并发展2 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 封建落后的统治 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3 严重的民族危机 佩里叩关4 倒幕运动的成功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 必然性 腐朽的幕府统治下内忧外患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 可能性 倒幕运动的胜利为维新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巩固 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有 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受到幕府统治的阻碍 闭关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武士阶层不满幕府统治 英国首先打开了日本大门a b c d d 巩固 19世纪中期 日本 锁国政策 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日本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 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幕府为摆脱危机改变了政策巩固 19世纪中期 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 日本实行闭关锁国 农民反幕府斗争 资本主义兴起 西方列强入侵 二 明治维新的过程 1 时间 人物 文件1868年 明治天皇 五条誓文 明治维新的施政纲领 明治天皇睦仁 1852 1912 明治天皇名睦仁 1867年继承皇位 1868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 在位时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日本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五条誓文 一 广兴会议 万机决于公论 二 上下一心 大展经纶 三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 各遂其志 务使人心不倦 四 破例来之陋习 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 求知识于世界 大力振兴皇基 发展资本主义 改革封建制度 向西方学习 富国强兵 日本 殖产兴业 中央集权 文明开化 世界強國 废除不平等条约 明治政府目标 二 明治维新的过程 1 时间 人物 文件2 措施政治方面 1 废藩置县 建立中央集权 实现国家统一 2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实行四民平等 取消武士特权 3 派使节团出访欧美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过去的 四民 现在的四民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皇族 华族 士族 平民 自由通婚 就业居住自由 兵役 纳税平等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不能逾越 主从关系 从属关系明确 限制人民自由 农民对领主的从属关系打破 提供自由劳动力 四民形式上平等 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士 从日本人的姓看历史变迁明治政府废除身份制 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 因时间仓促 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据所处环境给自己起姓 因此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 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 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 山下 河上等姓很多 盐田 鸟饲 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废除武士特权 带刀者斩 27 1871年日本使节赴欧美进行了为期1年10个月的考察 二 明治维新的过程 1 时间 人物 文件2 措施政治方面 1 废藩置县 建立中央集权 实现国家统一 2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实行四民平等 取消武士特权 3 派使节团出访欧美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4 制定 大日本帝国宪法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日本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1 标志1889年 大日本帝国宪法 2 内容 1 天皇 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 集行政 立法 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2 民权 臣民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 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方可享有 3 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 贵族院 议员主要是皇族 华族及天皇任命的高额纳税人和有特殊功勋的人 众议院 众议员根据选举法选举产生 任期为四年 4 内阁和法官 内阁只对天皇负责 法官由天皇任免 日本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1 标志1889年 大日本帝国宪法 2 内容3 特点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 实质上天皇专制4 影响 1 性质 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政治体制 2 局限性 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2 进步性 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联系英国君主立宪制回答 统而不治 至高无上 议会权力大于君主 天皇可以解散议会 内阁对议会负责 内阁对天皇负责 资产阶级 天皇为代表的官僚军阀集团 32 巩固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 废藩置县 的 藩 师指a 天皇的领地b 将军的领地c 大名的领地d 武士的领地 巩固 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是a 调整国家行政建制b 加强中央集权c 完善政府管理职能d 确立土地私有制 b 二 明治维新的过程 1 时间 人物 文件2 措施政治方面经济方面 1 殖产兴业 大力创办官营企业 模范工厂和扶植发展私人资本主义 巩固 大凡国之强弱 决定于人民之贫富 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 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思考 材料认为国家富强的途径是什么 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明治政府出售国营企业价格极其低廉 有时近乎无偿赠与 政府投资兵库造船所81万日元 财产估价32万元 出售价格18万元 政府投资釜石铁矿237万元 财产估价73万元 出售价格仅1万多元 政府官营企业主要转让给哪些人 政商和少数新型资本家 如三井 三菱 住友等以及少数新型资本家 明治维新时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特点 2 主要靠国家的大力扶植和保护 1 发展迅速 初步实现工业化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二 明治维新的过程 1 时间 人物 文件2 措施政治方面经济方面 1 殖产兴业 大力创办官营企业 模范工厂和扶植发展私人资本主义2 土地改革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 二 明治维新的过程 1 时间 人物 文件2 措施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 1 实行义务兵役制 建立常备军 进行武士道教育2 建立军事院校 改革军事机构 扶植军事工业 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材料 苟有国则有兵备 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材料 1868年4月6日 明治天皇在 御笔信 中郑重宣布 经营天下 安抚汝等亿兆 欲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或教材 资料卡片 请思考 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军事的内外目的分别是什么 对内镇压 对外扩张 二 明治维新的过程 1 时间 人物 文件2 措施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文化教育方面 1 文明开化 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传统文化习俗2 国民皆学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3 改变旧的社会习俗 提倡社会习俗欧洲化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普及率 教育经费 国家教育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 地方教育经费占地方总预算的 国家教育经费其中 都用于九年义务教育 明治时期 日本确立了 和魂洋才 的教育原则 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 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天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 明治维新的影响 1 性质 天皇为首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2 积极 摆脱了民族危机 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成为亚洲强国 三 明治维新的影响 3 局限 1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如天皇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2 推行军国主义 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步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 1 原因 2 表现 1 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2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 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 1 1910年 日本强迫朝鲜国王签订 日韩合并条约 正式吞并朝鲜 2 中日甲午战争后 迫使清政府签订了 马关条约 3 1905年 日俄双方签订了 朴次茅斯和约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经济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政治 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 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文化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 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外交 摆脱了民族危机 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是日本走上近代化 资本主义 道路的标志 体现在 视觉二 日本近代化道路独特性 在英 俄等国家比较中的独特性 后发优势 用50年走完了西方200年的路程 全面改革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等 政府主导 岩仓使团 扶植工业 政府示范 教育强国 发展义务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 到1910年的时候 日本95 以上的男子 90 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 独特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如 文明开化 和魂洋才 帝国宪法 战争崛起 发展新经济 确立宪法 对外扩张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使得倒幕派掌握较大的实力 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 经济基础力量对比政策措施国际环境 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 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 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 客观上使日本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