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检测试题.doc_第1页
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检测试题.doc_第2页
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检测试题.doc_第3页
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检测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4淄博联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2(2014武汉四调)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就没有再铸过钱了。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民间发行交子B铁钱数量充足 C白银资源丰富D战乱后经济萧条3(2014潍坊调研)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分别是A荷兰、意大利B葡萄牙、英国 C西班牙、意大利D意大利、法国4(2014合肥联考)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5(2014济南模拟)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明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6(2014黄山质检)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现象。”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有所改变是在()A“一五”计划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8(2014北京测试)根据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中国19521956年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1952年41.53.2430.720.61956年54.517.127.20.041.2A.1952年全民所有制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以上B1956年公私合营企业占据相当比例,意味着改造尚未成功C对农业的改造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所占比例提高的重要原因D三大改造是19521956年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9(2014济宁一模)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10(2014中山期末)“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C“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经济建设中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11(2014杭州一模)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12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1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14(2013宜昌二模)下图是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颁发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张执照成为新时期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此举()A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终结B意味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开始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改革D揭开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序幕15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162012年9月,经历了百年沉浮的河北省“泊头火柴”最终破产,资产被处置拍卖。整整100 年,作为亚洲最大的火柴厂演绎了一个企业的百年兴衰史。下列有关该企业历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创立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B“一战”期间可能得到了较快发展 C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了优先发展的契机D其破产体现了市场经济原则与要求17(2014河南一模)右图是我国商务部于2012年11月公布的当年19月世界主要贸易体对外贸易情况,该图表明()A中国已成世界第一贸易大国B世界经济危机已经过去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D在此期间主要贸易体中中国增速第一18(2014北京期末)北京建国饭店初营业时,专为接待外国友人。时值法国总统举办答谢宴会,不巧遇上天花板漏水,外方经理遂吩咐一位领班站在漏水处,引导往来宾客。据此推断,建国饭店是A尼克松访华时的驻地B苏联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样板C中国对外开放的见证D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峰会的会场19(2014乌鲁木齐一模)“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脉搏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近年来,有关全国各大城市中交通堵塞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种状况开始于()A20世纪初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20(2014滨州一模)“XX Style”“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检测试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历经曲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产值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 286.51 387.9材料二材料三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试从经济方面分析原因。(8分)(2)材料二中19581960年工农业国民收入各呈现什么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差距变化的原因。为改变城乡差距拉大的状况,你有何建议?(6分)22(2013汕头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501938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175018001830186018801900191319281938英国1.94.39.519.922.918.513.69.910.7美国0.10.82.47.214.723.632.039.331.4法国4.04.25.27.97.86.86.16.04.4俄国5.05.65.67.07.68.88.25.39.0材料二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中国的人口每年以数以千万计的高速度增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农民,其人均产值低得可怕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中国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18601938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001953年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哪些干扰?(3分)(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结果怎样?(5分)(4)“中国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1978年后,中国为了解决巨额的投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请概括对外开放采取的措施。(5分)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检测试题1解析:B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C、D两项错误;商品经济下人员的流动不利于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成,故排除A项,答案为B项。2解析:A宋代,成都的铁钱监停止铸钱,意味着该地区金属货币的流通会减少,但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这主要是由于四川地区民间发行交子,纸币流通的缘故。故选A项。B项不符合逻辑,铁钱数量充足与停止铸钱没有必然关系。C项与史实不符,宋代四川地区的主要流通货币是铁钱而非白银。D项不符合逻辑,尽管四川地区经历战乱,但这与停止铸钱没有必然关系。3解析:A荷兰在新航路开辟后迅速崛起,创立了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而意大利则在新航路开辟后丧失了欧洲商业中心地位,逐渐衰落。4解析:D题干中“蒸汽机”“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世界市场”等信息提示这一著作主要研究的是工业文明下的世界。5解析:A据材料时间“1906年”可以排除B项;C项“三纲五常思想”与材料无关;D项“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在材料中并未体现;由“下跪”变为“长揖”、废除“卑职”可知,这是平等观念的体现,并在湖北、江苏、河南等省得到效仿。6解析:B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后,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粮食,同时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征购的数量逐年增加。这种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于是造成题干所反映现象的出现。7解析:A题干中“不合理的现象有所改变”是指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有所改变,这一改变始于“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8解析:DA项偷换概念,其“占国民生产总值”说法错误;B项“意味着改造尚未成功”说法与史实不符;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不仅是对农业进行的改造,C项说法错误;表中数据表明1956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与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有关,D项正确。9解析:B观察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可知,这一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第二年”“第三年”重工业过于突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造成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10解析:A材料反映了人民公社期间我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增加了农业灌溉面积,说明人民公社化对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故选A项。11解析:B据材料信息“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判断,材料所述的“新的社会组织”指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实行集体劳动,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违背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12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时间看,我国正处于从三年经济困难中逐渐恢复过来的时候,A、C、D三项均属于从材料中反映出来的现实状况,但不符合题目要求。通过携带粮票的现象,可以认识到其反映的实质是我国正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答案为B项。13解析:D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14解析:D观察图片开业日期是1979年,发证时间是1980年。人民公社是农业方面的内容,温州市工商局颁发的是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属于城市工商业方面,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B项错误。C项材料无体现。个体工商业经济与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等共同构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故D项正确。15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改革开始,题干材料中把企业工资总额与企业效益相挂钩,目的正是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不符。16解析:C新中国成立初,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行合理调整,而不是优先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17解析:D图中明确反映了2012年19月中国外贸增速在主要贸易体中位列第一,D项正确。增速第一不代表是第一贸易大国,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无关。18解析:C由题干中的“专为接待外国友人”“外方经理”可知,建国饭店是中外合资企业,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没有反映。19解析:C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汽车日益进入百姓家庭,因此造成了全国各大城市不断出现交通拥堵现象。20解析:B网络热词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创造出的文化,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题不符。21答案:(1)趋势:经济迅速增长;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2分)原因:国家重视经济调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五”计划的制订,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提前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经济政策;苏联的援助。(答出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