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共20题;共60分)1. (3分)下图相关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 . 图甲的纱布要持续滴加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小鱼的正常生理活动B . 图乙血涂片推片时,推片与载片成3040角,按图示方法一次推成C . 图丙的实验过程中,若燃烧的食物熄灭,可再次点燃继续实验D . 图丁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在唾液和淀粉溶液充分混合后再滴加稀盐酸2. (3分)某同学设计了四种实验方案,其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的是( ) A . CuO+稀盐酸 CuCl2 溶液+FeCuB . Fe 点燃 Fe2O3+稀H2SO4Fe2(SO4)3 溶液C . Zn+稀H2SO4H2+Cu(OH)2CuD . CaCO3(块状)+稀硫酸CO2+NaOH 溶液Na2CO3 溶液3. (3分)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实验目的的是验目的( )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操作方法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各成分的溶解性差异蒸发B分离水与酒精的混合物各成分的密度差异蒸馏C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酸根离子的化学性质差异加碳酸钠溶液,观察产生气泡快慢D除去FeSO4、CuSO4混合溶液中的CuSO4金属活动性差异加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 . AB . BC . CD . D4. (3分)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 . KCl溶液B . K2CO3溶液C . NaNO3溶液D . 稀盐酸5. (3分)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同学们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0.15米B . 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35立方米C .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600毫升D . 我们的课桌高度约为750毫米6. (3分)如图所示,小车沿斜面匀速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小车的动能( ). A . 增加B . 减小C . 不变D . 无法确定7. (3分)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 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 . 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C .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到稀NaOH溶液中D . 从20s到40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8. (3分)下列路杯中分别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或紫色石蕊试液后,四只烧杯中液体的颜色如图所示。则甲溶液是( ) A . 澄清石灰水B . 稀盐酸C . 氯化钠溶液D . 碳酸钠溶液9. (3分)如图所示,是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景,当他挥拍把羽毛球击回到对方场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羽毛球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变大B . 羽毛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变大C . 羽毛球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大D . 羽毛球下落过程中动能变小10. (3分)往下列溶液中通入(或加入)括号中的物质,溶液的pH值无明显变化的是( ) A . 饱和石灰水(二氧化碳)B . 稀硫酸(氯化钡)C . 硫酸溶液(氧化钠)D . 稀盐酸(石灰石)11. (3分)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设计,能够实现的是( ) A . S SO3 H2SO4B . CuO Cu (OH)2 CuSO4C . Fe Fe2O3 Fe2(SO4)3D . CaO Ca(OH)2 NaOH12. (3分)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如图所示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为NaMg=Zn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质量比为232465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比为211A . B . C . D . 13. (3分)一包混合均匀的不纯碳酸钠固体,杂质可能是CuSO4、KNO3、CaCl2、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另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 4.2g。(已知 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样品中一定没有 CuSO4、CaCl2B . 样品中一定含有 KNO3 , 可能含有 NaHCO3C . 样品中一定含有 NaHCO3 , 可能含有 KNO3D . 所加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9.8%14. (3分)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 正确的是( ) A . 用NaOH固体干燥CO2气体B . 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C . 用C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D . 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NaOH15. (3分)超期服役的“天宫一号”空间站于2018年4月2日在大气层中坠落烧毁,走完了它辉煌的一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天宫一号”坠毁时将依次通过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B . “天宫一号”坠落时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且机械能守恒C . “天宫一号”燃烧所得产物的总质量和“天宫一号”的总质量相同D . 4月2日昼长夜短16. (3分)化学反应有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属于阴影“A”范围内的是( ) A . Fe2O3 + 3CO 2Fe + 3CO2B . 2H2O2 2H2O + O2C . 2CuO + C 2Cu + CO2D . 2Cu + O2 2CuO17. (3分)爷爷与小丽进行爬楼比赛,他们都从1楼上到6楼。爷爷的体重大于小丽体重的2倍,爷爷所用的时间比小丽所用的时间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爷爷做的功一定比小丽做的功少B . 爷爷做功的功率一定比小丽大C . 爷爷做的功一定比小丽多D . 爷爷做功的功率一定比小丽小18. (3分)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甲、乙两种元素组成,且分子中甲、乙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B . A不一定是含 或 的盐C . 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D . 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19. (3分)2018年2月13日,刘佳宇在平昌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形场地赛首获该项目奥运奖牌。场地为半圆形轨道,她以一定的速度从A点向下俯冲,经轨道达到最高点E,图中“”代表刘佳宇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不计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则( )。 A . A点的机械能小于E点的机械能B . B点的动能等于D点的动能C . A点到C点重力做功,动能增加D . C点到E点机械能都转化为内能20. (3分)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B . 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C . 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 . 催化剂在这个转化中参与了化学反应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共6题;共26分)21. (4分)下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_(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填序号)。 2类 3类 4类 5类22. (4.0分)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遵医嘱服用复方氢氧化镁片,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Mg(OH)2 , 其中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_(填微粒符号);镁原子和镁离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_(合理即可)。 23. (4.0分)如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1)实验1: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_(填“上升”或“下沉”) (2)实验2: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_发生反应。 24. (4分)据福建省环保厅发布的消息,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调查发现,污水池中酸性废水(主要含铜离子、硫酸根离子)外渗,通过排洪涵洞排入汀江。已知该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CuSO4 , 少量的Ag+、Hg2+以及部分污泥,通过下述过程可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铜晶体及其他物质。 (1)步骤1的操作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 (2)步骤2中需加入某种试剂后再将混合物分离,则分离后的固体残渣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 (3)步骤3中涉及的操作是蒸发浓缩、_、过滤、烘干。 (4)步骤2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原因是 _。 25. (4分)操场上的旗杆,高度为10米,其顶端有一个滑轮,升旗手只要站在地面上用20N的竖直向下拉力就可以将重为15N的国旗匀速升至顶端。(旗帜的高度不计) (1)旗杆顶端的滑轮属于_滑轮。 (2)国旗匀速上升过程中(不考虑风和抖动造成的影响),机械能_(选填“减少”、“不变”、“增加”) 26. (6分)新能源汽车因节能、环保等优点深受广大家庭的喜爱。小明爸爸驾驶电动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2km,用时10min。已知该车的总质量为1.6103kg,行驶中阻力为车重的0.05倍,此过程中该车牵引力做功_,功率为_。 三、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共6题;共42分)27. (8.0分)某电镀厂在对金属镀件表面除锈、除污过程中,使用了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该厂经处理后排放的废水含有H+、OH-、Na+、Fe3+、Cu2+、CO32-、Cl-中的几种离子,某中学生环保志愿者小组对该废水中部分成分进行检测,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及现象取废水样品观察,呈无色测所取废水样品的pH,pH=13向废水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根据以上信息综合分析:(1)你推测该废水中除H2O外,还含有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下同); (2)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 (3)为了确定可能的物质是否有,应加入的试剂是_。 28. (6分)实验题。 (1)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生成CO2、SO2和H2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已知SO2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CO2不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SO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而除去,而CO2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试用下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套实验来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反应所得到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法)是_(填写装置的编号)(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溶液不褪色 则A瓶的作用是_;B瓶的作用是_;C瓶的作用是_(4)装置中所加固体药品是_,可验证的产物是_ (5)装置中所盛放溶液是_,可验证的产物是_29. (6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猜想一:含有_;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三错误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_猜想二正确(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_(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_(写出操作和现象)。 30. (8分)目前在我国,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杀手”,为了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龙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实验。将A、B、C三个小球(mA=mB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 (1)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还能达到探究目的吗?并说明理由:_。 (2)本实验中通过观察_来比较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大小。 (3)选择_两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是用来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 (4)甲、丙两图所示实验中hA=hC是为了控制_相同; 31. (8分)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选用长度和粗细分别相同,但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小球、木块等器材,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序号弹簧被压缩后弹簧长度/cm木块移动距离s/cm弹簧A5S1弹簧A10S2弹簧B5S3弹簧B10S4(1)小明的实验基于的猜想是_。 (2)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可直接测量,本实验弹性势能大小可以通过_体现。 (3)若S1S2 , S3S4 , 比较实验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32. (6分)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 (2)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和氢氧化镁,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 Mg3N2【实验探究】请在设计实验中完成实验现象,验证猜想是正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湿润的红色湿润试纸放在试管口_证明猜想正确(3)【反思与交流】 空气中N2 的含量远大于 O2 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四、 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共5题;共30分)33. (4分)如图所示是某小区的公益广告,请从能量的角度解释高空落下的物体能砸伤人的原因。 34. (4分)为方便出行,大型商场、高楼都需安装电梯。如图甲是某种升降电梯工作原理图,它由轿厢、配重、缆绳、滑轮和电动机等部件组成,连接轿厢的两根缆绳非常靠近,轿厢不载货物时的重力是2000N,配重为1800N。如图乙是其超载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0恒为6V,R0是阻值为100的定值电阻,压敏电阻R的阻值与所受压力大小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不计缆绳重力、摩擦阻力及电磁铁线圈阻值)。某次运载时,电梯载有3000N的货物,在10s内匀速上升了10m。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过程中,配重重力做的功是多少焦?(2)在此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至少为多少瓦?(3)为确保安全,当电梯“超载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超过0.04安时,压力传感器开关k自动断开。该电梯最多能乘坐质量为50kg的人多少个?35. (6分)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 份质量不同的样品;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150150150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4812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m155.8158.7(1)分析表中教据,写出判断实验1(填实验组别)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 (2)表中的m 值为1。 (3)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6. (7.0分)小明同学学习了有关金属的知识后,做了以下设计和实验。 (1)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他她设计了四个方案,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反应Cu + 2AgNO3 = Cu(NO3)2 + 2Ag发生在方案_中。A. Fe、Ag、CuSO4溶液 B. Fe、Cu、AgNO3溶液、稀盐酸C. 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D. Cu、Ag、Fe、稀盐酸(2)将铁粉加入盛有Zn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