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测试卷.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测试卷.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测试卷.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测试卷.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测试卷一、默写(14分,每空1分)(一)、北国风光, , 。()望长城内外, , , 。()惜秦皇汉武, , 。(4)沁园春雪的作者是 体裁是 ,其中“沁园春”是 ,题目是 。(5)俱往矣, , 。(6)江山如此多娇, 。(二)、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请你给小说中以下人物做一个标注,以便记忆:(8分)例:宋江(绰号:及时雨):仗义疏财、多谋善断;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鲁智深(绰号: )性格: 林 冲(绰号: )性格: 根据典型情节写出相应的人物名:酒醉题反诗( )拳打镇关西、倒拨垂杨柳( ) 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 )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二、课内文段阅读(38分) (一)(15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填空。(3分)(1)选段出自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和家。(2)表现陈涉胸怀大志的句子是 。(三)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2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分别是 (2分) 3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 (1分) 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B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 (1分)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C书非借不能读也 D。陈胜者,阳城人也。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1分)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1分)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2分)(1)度已失期 ( ) (2)等死,死国可乎 ( )(3)为天下唱 ( ) (4)陈胜王 ( ) 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译: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译: (二)(15分)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释义。(3分)(1) 通 ,意为 (2) 通 ,意为 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请广于君 ( )()秦王谓唐雎曰 ( ) ()天下缟素 ( ) ()长跪而谢之曰 ( )3翻译下面句子(2分)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 4“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答: 5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的性格特点。(3分)6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1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C唐雎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雎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7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布衣之怒 B、天子之怒 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 (三)(8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 。(2分)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1分)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遂许先帝以驱驰5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1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7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1分)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测试答案一 (1)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婉约 李清照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一)1 (1)天下苦秦久矣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2 置书鱼腹 篝火狐鸣 3 C 4 D 5 A 6 C 7 (1)推测,估计 (2)同样 (3)通“倡”,首发 (4)称王 8(1)有的以为他死了,有的以为他逃亡在外。 (2)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二)1(1)错 措 安放,安排 (2)仓 苍 灰白 2(1)扩充 (2)对说 (3)这里指穿丧服 (4)道歉 3 即使是千里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方圆五百里呢?4 指唐雎。 他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表现他不畏强暴,勇于献身以及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5 怫然怒 色挠,长跪而谢之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6 D 7 D(三)1出师表 诸葛亮 2C 3D 4B 5A 6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