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堪忧我国计算机软件人员水平考试于1984年从上海开始,以后由部分省市自治区联考发展到全国统一考试。国家根据全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1989年又在软考学院中增设了系统分析员级考试。 回顾1989年以来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的7年历程,可以容易得出结论: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堪忧!(一)截止到1995年,在7年时间里,全国共有多少人报名参加系统分析员考试,由于查不到资料而无法知道,合格人数从计算机世界报上一篇文章中得知是270人。7年270人,7年只有270人!平均每年只有39人!我国除台湾省外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个省还平均不到2人!我国是一个有十二亿人口的大国,是一个在大搞信息化建设发展中的大国,平均每年只有39人,实在是少得可怜!再让我们看看国外的情况,由于当前国内所有报刊杂志很少登载有关系统分析员的文章,因而资料十分匮乏。根据我手头仅有的一份资料,日本从1969年开始举行软件人员水平考试,于1971年开设特级软件人员(相当于我国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截止1988年共18年,报考特级水平考试人数为156878人,共合格8821人,合格率为5.6%,平均每年合格490人。与我国相比,日本每年合格的特级人数将近是我国7年总和的2倍。这是多么令人吃惊的数字!这里还想讲一个令人吃惊的系统分析员考试被零落的情况。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出于对发展中国家软件事业的责任感,于1992年年初开始,连续在一些计算机专业报刊上刊登广告,发布将在北京举办程序员、高级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员三个级别考前辅导班的消息。可从冬到春,从春到夏,从夏到秋,终因报名寥寥该系统分析员辅导班未能办成。到了1993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做了半年多的广告,发出了无数封信,同时联合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单位好不容易在暑假期间办起了系统分析员考前辅导班,可学员总共才有9人,而这9人来自三省二市。学员竟没有突破一位数!学员如此之少,是否因辅导班教学质量差?恰恰相反,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辅导班,深感该辅导班是笔者参加所有辅导班中教学质量最高的。讲课的老师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有的还是国内著名学者。他们讲课深入浅出,一丝不苟,使笔者获益匪浅。自此以后,全国再也没有哪个单位举办过系统分析员辅导班。(二)既然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如此被冷落,那么是否说明我国当前没有对系统分析员的需求呢?答案正好相反,我国当前不但对系统分析员有需求,而且有强烈的需求。当前,一场席卷全球的信息化建设热潮正方兴未艾。我国政府也正在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1994年,国务院正式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统筹规划全国经济信息化建设。在这一进程中,中央以实施三金工程(金桥、金关、金卡)为突破口,为全国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大力推广计算机应用,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强通讯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单位开始着手建设本部门、本企业的MIS 。建设大型MIS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有大量的物质、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又存在诸多的技术问题需要攻克,更有许多诸如组织、行政、管理、人际关系等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因而建设MIS,需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技术和开发队伍,而在这支队伍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就是系统分析员。对系统分析员素质要求是很高的。系统分析员首先是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他们应该是既对计算机、通讯等专业有较深入的、全面的理论知识,又有较长时间软硬件开发的实践经验;同时,他们还应该是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他们不但应该熟悉并掌握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应该有深入扎实的企业管理的实践。另外,系统分析员还应该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们应该具有组织和管理才能,会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团结各方面人员一道工作。由于系统分析员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因而他们理所当然地应成为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又应是系统实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系统分析员应该是企业管理层特别是高层决策者与系统开发人员间的联络员和信息沟通者。这里需要指出,当前这种完全靠企业自己培养建设开发队伍来开发本企业MIS的情况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普华资深顾问贝奕指出,目前,西方国家自己开发管理系统的企业已经很少,因为他们都明白,建立信息系统并不是企业的核心任务,专门培养一支信息技术开发队伍费用很高,即使这支队伍建立起来了,他们从掌握最新技术的能力到开发经验都不如专业公司,开发出来的产品投资不会少,而软件健壮程度都低于商品化软件。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开发MIS的任务委托给专门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拥有自己合格的系统分析员尤为重要,因为这时,企业要与专业公司打交道,不但有企业内外信息的沟通,而且要协调企业与专业公司的关系,有时甚至可能在经济利益上与专业公司发生冲突。这时,系统分析员应该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由于他们具有专业上的优势,因而由他们来与专业公司打交道,会显得得心应手,从而可以更好地维护企业利益,大大地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率,增强信息系统的健壮性和适用性。至于专业公司,需要合格的系统分析员更不待言了。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社会正急需一批合格的高水平的系统分析员。(三)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竟遭如此冷落呢?笔者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有:1、缺少舆论宣传由于我国计算机应用起步比较晚,因而普及程度比较低。近几年,由于不断地宣传,更由于一些企业成功的开发实践,逐步使MIS的概念被政府部门和企事业的管理人员所了解和认识。至于系统分析员,时至今日,仍无有任何报刊杂志,任何会议作过介绍和宣传。2、考试目的模糊关于考试目的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参加考试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国家举行考试的目的。 这里首先谈谈有关个人参加考试的目的问题。我国现行软件考试是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水平考试合并进行,其中除系统分析员级无资格考试外,其他级别(初级程序员、程序员、高级程序员)都有资格考试。有资格考试,一个人参加考试的目的是显然的,就是要取得相应级别的任职资格。这当然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系统分析员考试就无此吸引力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合格可以做为评聘高级工程师的条件之一。然而,这里的可以和条件之一无疑包含可以评,也可以不评之意,而 条件之一更是很虚的内容,根本无法用来去 评聘高级工程师。再说国家举行考试的目的。按着暂行规定所说,是跟踪国际水平。对的几点说明中说,水平考试是一种业务、学术水平的测定考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追踪国际水平,便于国际间的人才交流与技术合作。笔者不明白是出题水平跟踪国际水平呢,还是合格人员在专业上跟踪国际水平?如果是前者,是做到了;如果是后者,则远没有达到。可以说,从上到下在这方面所做工作甚少。3、缺少配套政策我国软考学院如同一个孤岛,与其他社会和企业活动都缺少联系,特别是系统分析员更是这样。因而无法形成一个有利于合格人员发展提高的氛围。总起来可以概括成一句话:缺少配套政策。当前我国除了暂行规定和考试大纲外,没有别的政策文件涉及水平考试。我于1993年获得了系统分析员水平证书。3年多时间已经证明,此证书根本没用,只好藏之箱底。目前,我国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要经常填表,评职称填表、提职填表、调动工作也要填表,但所有这些表都没有填系统分析员的地方,因它不是学历、不是荣誉、不是科技成果、也不是职称。在讲文凭不讲水平的今天,哪会有填水平证书的地方呢? 而在日本,就是另一种情形。计算机软件人员考试已成为日本国家考试中规模最大的考试。1988年参考人员竟多达43万。日本社会非常重视一年一度的这个考试。各个软件公司也相互炫耀各自各级的人数,以显示本公司的技术实力和企业教育水平。因此在考前争相采取措施,如组织模拟考试和辅导等。考后对合格者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4、国家考试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1990年成立了在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资格和水平考试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资格和水平考试中心。应该说,为了提高软件考试的知名度,扩大其影响,每年考试中心应该把各级别当年和累计的报考人数、合格人数等数据在有关报刊上公布,对于系统分析员由于合格人数较少,应该公布名单。做为专职机构的考试中心,做到这点应该是不算难事,但却没有做到。至于考试中心 对考试合格人员再培训,提高软件专业水平,促进国际间人才交流更是缺乏。(四)为了改变系统分析员考试被冷落的局面,笔者建议:1、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利用各种传媒,特别是利用专业报刊杂志大力宣传软考学院,不断提高水平考试的知名度,扩大考试的影响,鼓励有志的业务人员积极报考,鼓励和奖励考试合格者,造成人人立志成才的社会氛围。2、 修改暂行规定把现行暂行规定中的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合格可以做为评聘高级工程师的条件之一修改为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合格者即具有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3、 给考试合格者以进修提高的机会水平考试合格只说明一个人业务、学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由于信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知识需要掌握,因而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给应试合格者以进修提高的机会,给他们以参加国内培训和出国培训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系统分析员,由于他们在信息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因而更应优先地给他们参加国内培训和出国培训的机会,多渠道开展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我国系统分析员队伍健康成长。4、 建立系统分析员注册制度为了使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应制定政策,建立系统分析员注册制度,规定凡是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合格者都可以经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上报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注册,纳入统一管理,真正实现暂行规定中的开展国际间人才交流与技术合作的目标。5、 在大中型企业中设立系统分析员职位本文前面在论述系统分析员作用时指出,系统分析员应该是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企业高层决策者与系统开发人员间的联络人员和信息沟通者。如果系统分析员在企业中一点地位也没有,要他们发挥重要作用是根本不可能的。为了保证企业决策层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正确的、强有力的领导,在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设立系统分析员的职位是非常必要的。6、 建立系统分析员学会为了适应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当前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突出学术特点,有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合格人员参加的全国系统分析员学会。国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学会指导全国信息化建设,组织国内和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系统分析员考试下午试题I的应试方法最近有不少读者来邮件向笔者请教下午试题I的应试方法,说下午I部分的试题题量大,综合性强,时间短,而相应的辅导材料又是凤毛麟角,实在很难应付。的确,系统分析员考试最大的拦路虎是下午试题I,笔者当年也曾对此做过不少的准备,回想一下,还是有一些东西-至少有一些个人见解与众不同。为此,笔者再次翻阅了最近7年的考试试题,归纳出一些精华,结集成文,与大家分享吧。 下午试题主要考察应试者计算机应用综合知识、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对应试者经验、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察。笔者认为,从出题的角度和题目考察的目的来看,系分下午试题I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一、 综合知识类大家知道,系统分析员必须有广泛的知识积累和工作经验。下午试题I中有不少题目就是直接考察某方面的知识或经验的。这种题目,全在于平时积累和见多识广,基本上无技巧可言,知道就很简单,不知道急也急不来。应试者唯一能做的是,回避那些自己没有涉猎过的知识领域的题目。例11998年试题二之问题和问题2问题请用字以内文字,以提纲方式列出采用三层软件设计方式可能带来的主要优点。对于三层软件设计方式的优点,即使没有题干部分的背景描述,应试者也应该知道。那就是:表示层简单(瘦客户机),版本发布容易,维护方便;中间逻辑集中在功能层,升级时只需改动中间逻辑即可;数据层和表示层隔离,更安全易管。如果应试者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只好从提干中分析提炼了。 问题2请你列出某一种能支持三层软件开发的工具,并以字以内文字简要说明其功能实现的方式。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很简单,支持三层次C/S软件开发的工具很多,但四年前,肯定有不少人列举不出来。例22000年试题一之问题2请你用100字以内文字简要说明,采用这类构件方式进行企业应用集成的好处是什么?问用COM方式进行企业应用集成的好处,平时善于积累的朋友肯定早就注意到了:实现整个企业的业务逻辑和应用服务的构件级共享;消除重复逻辑,优化处理过程;适应环境变化灵活方便,开发集成的成本低周期短;应用服务易于管理。实际上构件化是软件开发人员一直的梦想,希望软件开发像堆积木一样方便、快速,重复利用以前的劳动成果,应试者知道这一点,自然不难回答构件化的好处。 例31999年试题三之问题3根据你开发OA或MIS系统工作的经验,请你为本题的网络列举出一类比较适合于开发基于工作流的OA系统的流行平台及其相关的软件或工具,包括对关系数据库的存取要求。 这是一道典型的知识经验问答题目,用过LOTUS NOTES/DOMINO的朋友不难回答此问题。二、 辨别分析类正确辨别是非是系统分析员的必备素质,这是因为系统分析员往往会被人认为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家,作为专家,当然应该清楚哪些说法立不住足,哪些意见应当积极采纳。辨别分析题就是考察应试者这种能力。辨别分析类题目几乎每年都有,典型的出法就是给出十多个关于某一领域或某一技术的不同论述,请你找出其中几条不恰当的描述,并说明理由。从近几年的题型发展情况看,这类题目已经演变成为必答题,应试者想回避也不行。回答这类题目,首先需要应试者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依据,能够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技术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其次,需要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第三,简明扼要指出某条描述的不恰当之处,还需要较深的语言表达努力。临场时,如果一时找不到不合适的描述时,可以采用逐条排除的办法,先将你认为绝对正确的描述找出来,然后对有疑点的描述逐一进行原因分析,列举出你怀疑它不对的原因,自己说服自己,找出其中疑点更大的或可以认定就是错误的描述来。例41999年试题一之问题1题干部分对某集团近年来软件项目成本超过预算和工期严重拖延的现象进行分析,集团老总主持了软件工程管理问题的讨论,归纳出十一条意见。要求找出三条是不正确的或不恰当的,请你指出其序号,并各用50字以内文字简要说明理由。这是一道软件项目管理的问题。用逐条排除法很快会找到一些疑点。比如:()尽可能采用更加先进的操作系统、工作平台和开发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软件开发效率,从根本上防止和解决李总在总结中所发现的软件开发问题。从根本上防止和解决这一提法,肯定是偏激的,过分强调工具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的素质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显然是荒诞不经的。就好比鼓吹电脑可以替代人脑一样。我们坐飞机可以缩短旅行时间,可是没有很好的航班调度与控制,您恐怕连性命都很难保。同样的道理:()面向对象(OO)技术的使用,可以保证在跨平台的复杂环境下团队开发的需要,从而可从根本上免除软件工程管理上的烦恼,也能从根本上缓解李总所发现的软件开发问题。说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可从根本上免除软件工程管理的烦恼自然不对。所以,描述中带有绝对化的表述,一般都应格外关注,往往是不对的。()软件开发项目未能完成而被迫取消,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两大类:一是用户需求变更过于频繁或要求过高,另一是软件开发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项目要求。 又用到无非这一字眼,只强调了需求变更和人员素质的重要,把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忽略了。实际上,有权威调查表明软件项目的失败可归结为四个原因:项目组织管理原因、缺乏需求管理、缺乏计划与控制和估算错误。例52000年试题一之问题1近年来,基于面向对象的构件(Component,也称组件)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分布式网络应用环境下企业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程序的集成已开始广泛的运用构件技术。某企业的信息部门提出以下一些看法: (共11条)问题在上述11条叙述中有三条是不正确的或不恰当的,请你指出其序号,并各用50字以内文字简要说明理由。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是题目对各个厂商、不同标准的COM技术进行了一次大盘点,要求应试者对COM技术有全面了解和一定的使用经验。但仔细推敲,也不可怕,凭一些基本经验和知识,还是不难找出错误叙述的。()微软公司推出的COM/DCOM/COM+在当前有着数量最多的用户,这是由于其开发工具容易使用,可以用多种语言开发,并且广泛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平台。经验告诉我们,微软的产品一般不容易兼容UNIX平台,而别的厂商的产品,一般会见容微软的平台,有NT版或Windows版。()Sun公司推出的EJB(Enterprise JavaBeans)基本上建立在Java语言基础之上,使用相对简便,能支持多种平台,并且已经有了最为丰富的第三方开发工具和产品的支持。EJB很好,为什么我们用的并不多呢?还是因为缺乏第三方开发工具和产品支持。()构件库或者构件系统作为产品,具有通用性和可复用性。通用性指的是其中的每一个构件都应当有广泛的适用性,即不需要任何客户化的工作就可以立即使用于各类应用软件中。如果你在的Delphi下用过微软的一些ActiveX,你不会认同上述观点。组件在不同的环境下应用是需进行专门化和客户化的。三、 比较分析类有比较才有鉴别,不同的解决方案经过比较才能分出优劣来,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多种解决方案的折中。比较分析法是系统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方法。系统分析员考试下午I试题中这类试题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例61995年试题1之问题1和问题2对某C/S结构的信息系统中批处理作业的实现方案有两种:集中式处理方案和分散式处理方案。问题1请各用80字分别简要说明集中式处理方案和分散式处理方案的缺点。回答这类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仔细阅读题目的背景以及题目中对两种不同方案的叙述。找出两种方案各自鲜明的特征和彼此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最好是列举出来,考虑两种方案的极端情形。经比较可以简明列出:集中式处理是各客户端将作业请求集中到信息管理员处,由信息管理员统一处理;分散式处理是由各个客户端随时自行提交处理作业。不难看出,集中式的缺点在于信息管理员处理时任务太多,形成瓶颈,网络负荷重;分散式的缺点是所有用户都对数据库直接操作,任一用户的失误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问题2夏高工提出了一种分散-集中式处理的组合方案,可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请简要说明该方案的思路。很显然是两种方案的折中,部分集中(如按部门),由多个管理员分时段提交是个较好的方案。集中到域控制器,由域控制器定时触发也是一个好办法。例71999年试题二之问题1要求简要说明基于瘦客户机的三层C/S与原来的二层C/S系统相比,处理流程功能划分上存在的显著区别。不考虑题目背景,我们知道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三层比原来的二层多抽象出来一个中间层,再和题目中给出的图结合起来,正确答案是不难的出的。例81998年试题一题干部分叙述了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代表国际上发展方向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特点。问题看上去新颖的比传统的有着远为吸引人的许多特点与长处。可是,在讨论中绝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仍是目前电厂工程中应用选型的主流。请你简单说明理由。 很显然,题目要求指出在电厂这一特定的环境下,FCS比DCS的不足是什么。仔细阅读提干,列出FCS和DCS的突出特点,你会注意到:系统中把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和显示等技术集成在一起,而FCS是采用网络通信技术,把分布在现场各处的仪表仪器、测量控制设备有机地连接在一起。那么,在电厂这种温度高、震动大、电磁干扰严重的环境下采用FCS,各类仪表、设备能否正常工作就成了问题。问题2问远程智能I O方案与与传统的相比,哪些主要优点?自然,又是FCS和DCS方案的折中,既有FCS的优点,又解决了电厂环境对各类仪表、设备的干扰问题。四、 学习应用类温故而知新,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以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由彼推此,了解差异是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运用的学习方法。我们学会了MS SQL,再学ORACLE时就不自觉地比较二者的异同。各大巨头争霸的今天,由于竞争的需要,软件开发工具和应用平台层出不穷,各大厂商都有和竞争对手相类似的同类产品,让我们迎接不暇,要IT行业站稳脚跟,更需要学习应用能力过人。跟上形势的最好办法是比较异同,快速学习、跟进并投入应用。 这一类题目和前面的比较分析类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对学习效果的考察上,要求应试者对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新的理论或方法。例91996年试题五提干部分介绍了软件公司倡导的一种软件开发过程-瑞理模式。问题在传统讨论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把软件项目开发过程描述为研究与开发时期()、生产时期和维持时期,这与瑞理模式的管理观点中的各个阶段有什么大体上的对应关系?瑞理模式是一个全新的软件开发过程,但我们可以将她与我们熟知的传统软件开发过程相比较。得出结论:开始阶段加上规划阶段相当于研究开发时期;构建阶段加上移交阶段相当于生产时期;进化阶段相当于维护时期。该问题的第二问就属于学习应用类型:问题2根据你的开发经验,在一个中等规模软件项目中,在管理观点的最初开发期中的哪一阶段所花的精力和时间最多,用什么主要措施可以减少该阶段所占的比重?通过比较学习,我们知道构建阶段相当于传统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设计开发过程,传统软件开发过程中设计和开发是工作量较大,所以瑞理模式中构建阶段所占比重也应该较大。例101995年试题三题干部分先用需求语言处理机(RLP)描述了一次本地电话通话事件的外部行为。然后介绍CCITT开发的SDL语言(规范与描述语言),并给出了同一本地电话通话事件相应的SDL语言描述图。问题一和问题二都是学习应用类型的。问题一要求推测SDL记号的含义,问题二要求补充SDL语言描述中空缺的内容。应试者根据RLP的完整描述,比较学习SDL语言,找出二者的共性(或者说结合点),回答问题就很容易。五、 情景推断类这类题目要求应试者将题目描述的情景和自己的实际开发经验结合起来,来推测题目描述的情景下某一功能模块或某一部分的详细功能。应付这类题目,既要细心归纳题目所描述的情景本身的特点以及题目中透露出的各种信息,又要根据自己以前类似的项目开发经验来补充一些题目中并没透露,但常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功能。实际上,我们在需求调研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这类题目同时考察了应试者软件分析设计经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以及从归纳字面需求的能力。例112000年试题三之问题3题干部分描述了某企业筹划本企业的Intranet时的一些规划和设想。问题3在上述服务器软件中所列举的Proxy服务器软件有什么基本功能,请你用100字以内文字简要说明。应试者就需要经验和题目要求来回答:应具备内部用户访问因特网网的关口、使外部用户和内部用户隔离、安全防范、流量记账等功能。例121995年试题2之问题1要求应试者对磁盘空间和用户文件管理流程中管理措施1和管理措施2的内容进行推断。而题干可得到的信息是:磁盘空间和用户文件管理:包括保证有足够的磁盘空间,能保护用户文件等。这些信息告诉我们,管理措施1和管理措施2是为了保证磁盘空间和保护文件,但这还是太不具体,仍然离需要应试者的平常积累的经验做支撑。例131999年试题4之问题2题干部分描述了一个中型的化工原料产品的生产企业在全企业范围内以这种方式实现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相关背景。 问题2王科长为自己的化工企业初步规划了以下的应用方案:(应用方案模块图略)请你用100字以内文字,以提纲方式简要列出系统初始化模块的主要功能。通过对题目情景的分析,可知初始化部分的功能大致有以下几点:对采集前端的地址、通道、信号进行组态与初化。设置测量通道的工作模式。主机网络、地址、通讯接口中断方式与工作方式设定。网络时钟校正或报表初化等。需要注意的是,1994年试题2之问题1也要求简述初始化模块 的基本内容,可见初始化的重要地位。例142000年试题五之问题2你认为在这个成本结算与管理系统?quot;查询成本数据可以提供哪些需要的查询功能?请用100字以内文字简要列出。实际上是问可能的数据检索手段,应当包括:按产品、按年度、按月、按车间、按工序、按零件(材料)查询。六、 因果分析类系统分析员还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对一个系统出现的复杂问题(或疑难症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或对某一解决方案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前者是针对某一症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后者是根据现有状况分析可能会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或风险分析的能力是突击不来的,一定来源于见多识广。丰富的经历在关键时候自然可以派上用场,经历不够的多看看别人的体会也会大有裨益。 例151995年试题5题干叙述了某单位人事部门开发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时关于信息安全性设计的一些对策(包括6条)。在讨论设计原则时提了两个例子。问例1和例2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如何避免。这就是一道典型的设计方法潜在风险分析题,读者查阅当年的考题仔细分析一下。例161995年试题2之问题2谈到设计用户的锁定和释放功能时,提到一种方法:不论用户已否设置口令,都可以在相应的口令字段中有意识地再增加若干为LOCK标志码,便可以使相应的口令无法匹配。对锁定后的用户的释放则可通过删除这些附加上去的LOCK标志码进行。王高工在仔细审阅这一方案时,发现有一个潜伏的危险性,请用100字以内文字说明。有UNIX使用经验的读者会发现:这种一刀切的方法很可能导致超级用户的密码也可能被锁定。例171997年试题1之问题2对于一个有着超过1000台以上客户端工作站点的民航联机事务处理系统来说,除了服务器有可能成为瓶颈口、配置管理与版本控制相对十分困难以外,还会存在着其它一些困难。请用80字以内文字以提纲形式简要列举基于C/S平台的民航联机事务大型系统的这些可能的困难。这道题要求分析基于C/S平台的民航联机事务大型系统的这些可能的困难,实际还是在问传统C/S结构的缺点。对超过1000台以上客户端工作站点软件安装、升级、维护和版本分发自然是C/S结构存在的困难。七、 归纳抽象类把现实的、自然语言描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一种数学模型需要很深的功底;把纷纭复杂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归纳和分类也是一种功夫。系统分析员考试题目中也不乏这样的考题。这种题目需要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笔者回答这类问题的一点体会是:将抽象的理论实例化,和你做过的一些项目结合起来,举例子能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例181999年试题3之问题1廖处长及其工作小组为了比较原来的OA系统与将来可能实现的基于工作流的系统,把原来基于功能模块的OA系统简要的表示为:SF=FM1,FM2,FMk;FMi=Ti1,Ti2,Tis;TFM= Tij。其中:SF为基于功能模块的系统,FMi为功能模块,Tij为功能模块FMi中的子任务。TFM为原系统中全体子任务的集合。如果在分解子任务时,尽可能地做到两个子系统中的相应子任务的基本功能大体相同,最终发现子任务的集合TWF相同于TFM。这时,廖处长认为基于工作流的系统SW的功能包含了基于功能模块的系统SF,并且SW还包含有SF中所没有能提供的许多信息。请你用100字以内的文字,简要列出在SW系统中可能会增加有哪些方面的信息。题目中廖处长就是对原来的OA(基于功能的)系统进行了模型抽象,要求应试者将基于工作流的OA和基于功能的OA模型进行分析比较。这道题目并不复杂,但有不少人觉得把具体的问题抽象化后就找不到北了。例191997年试题六之问题2请回答上述规律成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以字以内文字简要说明)。 这道题给出了软件故障率的统计模型,将软件缺陷抽象化了。但对软件测试理论清楚、理解力强的人还是不难看出正确答案。(t)呈现为一条阶梯式下降折线。规律成立的基本条件是假设软件的缺陷数一定且排除缺陷的过程中不引入新的缺陷。后记笔者发现近七年的考试题中,决大多数试题总能归结为以上七种类型之一。文中对问题的分析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其中难免有不足和错误,仅供参考。从内容上看: 工业控制、办公自动化、MIS和数据库、软件工程管理、软件测试等几个方面出题的概率较高,应试者应当高度重视。系统分析员考试试题结构分析一、上午试题结构分析从近几年系统分析员考试上午试题的考试题型来看,主要考查一些基本知识,考试难度不大,对考生掌握知识的深度要求不高,几乎都停留在了解级别。从考试范围来看,着重考查软件工程、英语和数学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占的比重很大。从题目内容来看,注重考查新而热门的知识,例如,网络试题主要考宽带和无线的基本知识,软件工程中突出了UML、ISO与CMM的比较等。二、下午试题I结构分析历年下午试题I分必答题和选答题两部分,其中必答题1题,选答题2题(四道题中选二道回答)。每道试题分为3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的回答不得超过100个字(50字),从考试中心给出的标准答案来看,绝大部分问题的标准答案小于50个字。所以,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简单,切中要害,这样,既节省答卷时间,又能简明扼要,赢得阅卷官的芳心。从试题结构来看,必答题属于软件工程一般性问题,考查的知识点也相对较浅。在每年的四道被选题中,都有一道关于实时系统的试题。其余部分试题紧跟软件技术发展趋势,例如1999年的三层C/S、OA、远程教学;2000年的Intranet、数据和应用集成;2001年的OA与电子邮件、应用服务器和企业信息集成。因此,考生可仔细地归纳,2001年软件界流行了哪些新技术,这就可能是2002年的试题内容。三、下午试题II结构分析历年下午试题II要求在四道题中选择一道题,撰写论文,虽说是论文,其实是经验总结。每道试题结构都是一样的,分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简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系统概要和你所担任的具体工作;第二个问题是采用了哪些技术、措施、原则,解决了哪些主要问题和矛盾;第三个问题是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正是这种千篇一律的问题,使某些根本毫无项目经验的人和在校大学生通过了系统分析员考试。因下午考试II的形式和大纲一直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把1992-1998年的下午II的试题结构也一并列举出来,供大家比较和参考。1997年-2000年的试题结构是相同的,两道软件工程试题、一道网络试题、一道数据库试题。但2001年的试题结构又发生了变化,所以,很难推测2002年的试题结构。系统分析员考试报名与参加考试办法一、政府渠道报名办法 1:查询报名机构信息:报考人员可向软考学院中心设立的热线服务电话、168自动声讯服务台查询居住所在省市的考试实施机构信息,同时,本网站也设有考试机构名录供报考人员查询。 2:领取报名信息卡:在规定时间内,到各报名点领取报名信息卡填写报名信息。报名时,考生需要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和两张2寸免冠近照。对于未满16周岁或军人、警官等无居民身份证的报考人员,请携带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办理报名手续,如学生证、军官证、士兵证、警官证等,但必须保证所携带证件在参加考试时必须有效。对于参加资格考试的报考人员,还需要携带有关学历证明和技术资格证明文件以便进行资格审查,所有参加资格考试的报考人员必须到当地由软考学院中心组织的报名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3:完成报名信息填涂并向报名机关交纳考试管理费用:报考人员在领取报名信息卡的同时需向报名机构交纳考试报名管理费,在仔细阅读报名信息卡填涂说明后填写报名卡上所规定的所有信息,然后交回考试报名机构备案完成考试报名手续。报考人员在领取报名信息卡后将从报名信息卡上获取一个考生档案号,请考生在填写完报名信息卡后将报名卡下方的报名卡回执小心撕下,并妥善保存,牢记自己的考生档案号以便参加考试和进行各类考试信息查询。 二、电话报名渠道报名办法 1电话报名: 拨打软考学院中心设立的人工服务电话,在信息服务人员的引导下准确报送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报考专业、级别、模块以及个人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工作单位信息。信息服务人员将告诉报考人员一个考生档案号信息,报考人员记录下该信息后,即可完成报名的初步工作。 2邮寄报名费用和相片: 通过电话完成报名后,报考人员应立即准备好相应的考试报名费、身份证复印件和两张2寸免冠黑白近照按照如下地址寄送考试中心,最终完成报名注册工作。 汇款及身份证与照片的邮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6号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中心邮政编码:100036 注意: (1)考生在邮寄照片时请务必在照片背面填写本人姓名、档案号和身份证号。 (2)考生在汇款时,请务必在汇款单的相关栏目填写如下信息: 汇款金额:请按照报考模块的数量和各省的考试收费标准填写需交纳的汇款总金额。 收款人详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6号收款人姓名: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中心汇款人简短附言身份证号:110107931220133考生档案号:991006899参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级水平模块一、二、三的考试。 汇款人详细地址:请填写确实可靠并可与报考人员通过邮政渠道直接联系的详细通信地址。 汇款人姓名:请务必填写参加考试的报考人员的真实姓名,考试中心将以此作为报考人员身份验证之一与原电话记录核对认证报名人员的报名是否生效。 汇款人简短附言:请务必在此栏目内填写以下信息: 身份证号码、考生档案号、参加考试的专业、级别和模块代码。 具体格式如图所示: 3通过网络报名的考生,考试中心在未收其照片并确认汇款的有效性之前,其报名信息暂不注册,属无效报名。三、网络报名渠道报名办法 1网络报名信息登录: 本网站设置的网络报名页面,提供考试报名的标准信息界面,需要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请在此登录个人的报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报考专业、级别、模块以及个人的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工作单位等必要信息,然后通过网络提交到软考学院网络中心。 报名信息提交成功后,网络中心将向考生发送一个考生档案号。请考生牢记此档案号,它将成为考生在软考学院中身份识别的关键标志。 2:邮寄报名费用和相片: 报考人员在完成报名信息提交并获取考生档案号后,应立即准备好相应的考试报名费、身份证复印件和两张2寸免冠黑白近照按照如下地址寄送考试中心,最终完成报名注册工作。 汇款及身份证与照片的邮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6号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中心邮政编码:100036 注意: (1)考生在邮寄照片时请务必在照片背面填写本人姓名、档案号和身份证号。 (2)考生在汇款时,请务必在汇款单的相关栏目填写如下信息: 汇款金额:请按照报考模块的数量和各省的考试收费标准填写需交纳的汇款总金额。 收款人详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6号收款人姓名: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中心汇款人简短附言身份证号:110107931220133考生档案号:991006899参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级水平模块一、二、三的考试。 汇款人详细地址:请填写确实可靠并可与报考人员通过邮政渠道直接联系的详细通信地址。 汇款人姓名:请务必填写参加考试的报考人员的真实姓名,考试中心将以此作为报考人员身份验证之一与原电话记录核对认证报名人员的报名是否生效。 汇款人简短附言:请务必在此栏目内填写以下信息: 身份证号码、考生档案号、参加考试的专业、级别和模块代码。 3:通过网络报名的考生,考试中心在未收其照片并确认汇款的有效性之前,其报名信息暂不注册,属无效报名。 系统分析员级下午试题II论文写作的要点1. 论文主题的回顾与分析 回顾近几年的系统分析员的论文试题,论文的主题大体上分为三个大类: (1)软件工程方面; (2)数据库应用系统; (3)网络应用系统。 软件工程方面的主题有 1998年:软件可重用性设计;项目管理软件的选用。 1999年:软件开发环境的选用和建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配置管理技术。 2000年:软件测试的策略与环境;软件维护的组织与实施。 2001年:需求分析方法与工具的选用。 数据库方面的主题有 1998年:数据库安全性设计。 1999年:改进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 2000年: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 2001年:改进Web服务器性能的技术;实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集成技术。 网络应用方面的主题: 1998年:建立企业内部网的策略。 1999年;企业内部网的系统集成技术。 2000年:企业网络计算的组成与特性。 2001年:Java技术在因特网平台的应用。 2. 论文试题特征的分析 (1)十分重视软件工程方面的题目,几乎每年度有两道题。 (2)重视当前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几乎每年都可能有一道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论文,比如改进性能、基于 Web的数据库应用等。 (3)重视企业网络应用系统,几乎每年可能会有一道。比如系统集成、网络计算。 (4)论文的题目相对较大,应试者有发挥和选择具体内容的余地。 (5)试题中的论述很短,但是给出了符合题意的启发性要求。 事实上这是给出了如何切合题意的重要的提示。比如:数据库的优化以响应时间和吞吐能力为目标,可以从应用程序、数据库和操作系统三个角度加以优化。 (6)试题中三个问题的模式大体上是相对固定的,提供了应试者自己加以训练和练习的机会,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难度要求。 3. 时间分配的建议 写作论文共有两个小时(120分钟)。 (1)选择题目5分钟; (2)列出提纲10分钟; (3)写摘要15分钟,可在正文之前或者之后进行; (4)写正文80分钟; (5)对论文进行检查与修改10分钟。 4. 论文的写作技巧 (1)要有充实的具体内容,不能泛泛而谈,又要给人以可信任的感觉。 (2)要突出是你自己亲身经历完成的,语气要自信,要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3)内容要切题,紧紧环绕着试题指定的范围写作,不要离题发挥,写过多无关的内容,不要给人以拼凑出来的感觉。 (4)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有事实作为依据,力求要有说服力,条理清晰,前后呼应,不能够出现有自相矛盾的情况。 (5)论文要有结构化的安排。正文要适当地分段落,每个段落不要太长,问题二大约要占一半左右的篇幅。 (6)要善于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体现你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5论文写作的几个注意事项 (1)字数要加以控制,正文要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 (2)要写好摘要,字数在200400字之间。摘要应当概括地反映了正文的全貌,吸引人去阅读,体现了概括、归纳和抽象的能力。 (3)卷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晰,在正文中要减少条目方式叙述和不必要的图画。 6论文解答的基本方法 (1)选择论文的题目。4题选一个,尽量选自己熟悉的并且有实践内容的,选定后不要犹豫。 (2)抓住要点进行论述,看清题目中给出的要点。 (3)项目的背景、特点和完成概况。应当实事求是地说明,你本人在其中担任过的工作,千万不要过分夸大。 (4)工作的具体内容、技术方案、项目的主要用途或者主要特点。要有血有肉,力求有一定深度。 (5)遇到过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或者策略。应当具体化,是很现实可信的。 (6)采取措施的效果,要求比较突出,切实可行。 (7)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和如何进行改进。要求写得比较明确,不能很含糊。系统分析员级下午试题II(论文)的解答方法1.论文试题的目的论文试题是系统分析员级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1)检查应试者是否具有参加软件项目工作的实践经验。原则上,不具备实践经验的人达不到系统分析员级水平,不能取得系统分析员级的资格。(2)检查应试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持别是应试者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情况千变万化,作为系统分析员应能把握项目进展情况,发现和分析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废旧船舶拆解作业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方案
-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案
- 城市道路照明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牛群健康管理与监控方案
- 中药煎服中药煎服煎药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52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户外广告创意策划与执行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自动化项目承建劳务承包合同
- 2025版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与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 二零二五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合同承包标准
- 二零二五年度代购服务安全协议
- 安全顾问聘请协议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课件
- 设备材料进场报验单
- 班组长计划管理能力考试题库-上(选择题)
-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题(每页60道直接打印).文档
- 诱思探究理论
- 铣床日常点检保养记录表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教案
- 04某污水处理厂630kW柔性支架光伏发电项目建议书
- 202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限公司招聘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