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伊宁市二十二中田甜.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伊宁市二十二中田甜.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伊宁市二十二中田甜.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伊宁市二十二中田甜.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记叙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难点: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四、教学准备:1、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2、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 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同学们,你了解南极吗?南极气候: 科学家曾测得-88.3的平均最低气温。 (酷寒) 世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烈风)可见南极的环境很恶劣,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里还建立了一个空间站,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那就是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阿蒙森-斯科特站1、讲到这里,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老师今天要讲的是:伟大的悲剧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书题目。2、 作者简介:茨威格,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他们的影响。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作品有三位大师、最初的经历等。(2) 整体感知,速读课文,了解大意。1、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用红笔划出来;(2) 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划出来,用自己的话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3) 扫清字词障碍。 读一读,写一写:拽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毋宁吞噬 羸弱 告罄 癫狂 凛冽 步履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4) 解词:这个词在文中哪个句中,文中是怎么没说的?(5)找2名同学复述课文,再找1人按照路线图复述。小结:课文写的事件发生在1911年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三)品析课文,研读课文。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2、 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1)失败之悲 “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你认为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呢?(2)作证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的。”(3)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4)世人之悲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3、 斯科特他们的探险之悲,你认为是“悲 哀” 之悲,还是“悲壮” 之悲?4、 速读,从中找出让你感到钦佩的描写语句,分析一下它体现了斯科特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5、 根据以上认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课文题目“伟大的悲剧”的?(四)拓展延伸。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其他探险家的故事。(5) 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 第三题,阅读斯科特的绝命书,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阅读笔记。板书设计: 21、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抵达极点 角逐失败 探索未知伟大的悲剧 全体覆没 崇高品质 亲历死亡课后反思: 本堂课在设计上有较大开放性,提供给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学生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例如:学生问“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这个问题我当时措手不及。其实这也是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常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极力追求的。 本课堂中与作者对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