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水文站测验方案.doc_第1页
郎溪水文站测验方案.doc_第2页
郎溪水文站测验方案.doc_第3页
郎溪水文站测验方案.doc_第4页
郎溪水文站测验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郎溪水文站测验方案分析一、郎川河流域概况1、河流水系概况郎川河是水阳江的最大支流,流域总面积2552 km2。郎川河发源于广德县境内,有桐川河(又称无量溪)和汭水河(又称桐汭河)两条支流,集水面积分别为1121 km2和909km2,两条支流进入郎溪县境后,在合溪口形成主干,始称郎川河。为防治洪灾,减轻郎溪县的防洪压力,1970年始建新郎川河工程(包括连接河工程)。新郎川河是人工河道,上接汭水河,下通南漪湖,即对经合溪口汇入郎川河的汭水河水在梨园村进行了封堵截流,改由沿南部丘陵边缘至磨盘山直接注入南漪湖。连接河在白茅岭水文站下游2.5km处与桐川河相通,在梨园村与汭水河相连,河底高程为15.50m,全长5.5km。为充分发挥连接河在汭水河和桐川河间的分洪错峰能力,1994年在桐川河(连接河入口下游1 km处)建成中斗闸,对桐川河入老郎川河的洪水进行控制。郎川河流域共有三个出口进入南漪湖,即老郎河、新郎川河和钟桥河。钟桥河在郎溪县下游,直接注入南漪湖。老郎河和新郎川河分别承接桐川河和汭水河的来水,在连接河不过水的条件下,老郎河和新郎川河为两个独立的子流域。郎川河流域水量经南漪湖调蓄后,通过北山河在新河庄汇入水阳江。2、水文站网变迁1957年在郎川河设立合溪口水文站,流域面积2030 km2,1967年合溪口水文站上迁桐川河,改名白茅岭水文站,流域面积1059km2。1971年在汭水河设立杨山岭水文站,流域面积848 km2,1987年杨山岭水文站上迁誓节,改名誓节水文站,集水面积678km2。郎溪水位1951年设立,2008年白茅岭水文站下迁郎溪,将郎溪水位站升级为水文站。二、郎溪水文站流量测验方案分析白茅岭水文站下迁郎溪,郎溪水位站升级为水文站后,如何开展测验工作,我局技术人员对该站的设站目的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一种情况是继续发挥白茅岭水文站的作用,作为老郎川流域的控制站和皖南山区的区域代表站开展工作;另一种情况是作为新、老郎川河流域的控制站,以水资源管理为主,兼做区域代表站开展工作。目前该站尚未开展流量测验,如何布置测流断面,依椐该站不同的设站目的,我局提出以下四套流量测验方案。1、郎溪水文站设站目的为皖南山区10002000km2面积级区域代表站,仅负责收集老郎川河流域的水文资料。流量测验方案有两种: 方案一: 老郎川河常年开展流量测验,监测连接河串水过程。在老郎川河郎溪站断面用水文缆道施测流量,按新设站要求布置测速垂线和测点,积累精简分析资料。当连接河过水时,用浮标法施测连接河的串水过程。方案优点:保持了白茅岭水文站的站网功能,本站不需要经济投入。连按河过水机率较小,管理上相对比较方便,实际工作主要是围绕郎溪水文站老郎川河断面开展。方案缺点:一旦连接河过水,其串水过程只能用人工投掷浮标的办法进行流量测验,浮标系数只能借用,资料精度不高。方案二: 老郎川河常年开展流量测验,在连接河发生串水时,监测新郎川河洪水过程。在老郎川河郎溪站断面用水文缆道施测流量,按新设站要求布置测速垂线和测点,积累精简分析资料。当连接河过水时,在新郎川河大侨上用悬吊流速仪的办法施测新郎川河的洪水过程。方案优点:基本能保持白茅岭水文站的站网功能,本站需要的经济投入不多。连按河过水机率较小,管理上很方便,实际工作主要是围绕郎溪水文站老郎川河断面开展。方案缺点:一旦连接河过水,从实测的新郎川河洪水过程中很难分割出连接河的串水过程,不能完全掌握老郎川河流域与新郎川河流域的水量交换,给资料整编有关统计工作带来困难。2、老郎川河郎溪站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1263km2,新郎川河郎溪站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946km2,设站目的为皖南山区5001000km2面积级、10002000km2面积级和20003000km2(两断面合并流域面积为2209km2)面积级区域代表站,负责收集新、老郎川河流域的水文资料,作为郎川河流域的总控制站,为郎溪县水资源管理服务。流量测验方案也有两种:方案三: 新、老郎川河常年开展流量测验。在老郎川河郎溪断面用水文缆道施测流量,按新设站要求布置测速垂线和测点,积累精简分析资料。经实地踏勘,新郎川河在县城附近的河宽超过200m,两岸滩地和主槽各占河宽的三分之一左右,不适宜建水文缆道,宜采用桥测。新郎川河断面与老郎川河断面相距3.5km,从测站管理上考虑,水位宜采用遥测方式。在新郎川河建立水位遥测,购置桥测设备,按新设站要求布置测速垂线和测点,积累精简分析资料。方案优点:实现了20003000km2面积级区域代表站的站网功能,完全掌握了新、老郎川河的入湖洪水过程,对郎溪县的水资源管理有重要支撑作用。方案缺点:需要再投资,遥测水位和桥测设备需要投资40万元左右。新、老郎川河测验断面相距约3.5km,管理不方便,测验工作量大为增加。当连接河串水时,新、老郎川河流域的流量资料不方便独立使用。方案四: 新、老郎川河常年开展流量测验,并监测连接河串水过程。在老郎川河郎溪断面用水文缆道施测流量,按新设站要求布置测速垂线和测点,积累精简分析资料。在新郎川河建立水位遥测,购置桥测设备。按新设站要求布置测速垂线和测点,积累精简分析资料。当连接河过水时,用浮标法施测连接河的串水过程。方案优点:实现了一个5001000km2面积级、一个10002000km2面积级和一个20003000km2面积级区域代表站的功能,新、老郎川河断面监测的资料可以单独刊印和合并刊印。一个站三个断面,实现了三个不同面积级的区域代表站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站网效益。完全掌握了新、老郎川河的入湖洪水过程及新、老郎川河的水量交换,对郎溪县的水资源管理有重要支撑作用。方案缺点:需要再投资,遥测水位和桥测设备需要投资40万元左右。新、老郎川河测验断面相距约3.5km,管理不方便,测验工作量大为增加。根据测验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现状情况,我局建议郎溪站目前按方案一开展测验工作,等条件成熟时,再按方案四开展工作。测站任务书暂按方案一下达。三、其他测验项目1、水位郎溪水位站1951年设立,白茅岭水文站1967年设立,中斗闸1994年建成。建闸前后,两站水位有较长时间的同步观测资料,保留白茅岭站水位进行比测意义也不大。郎溪站投产后,白茅岭站职工随迁郎溪,站附近没有群众,保留白茅岭站水位寻找委托观测员有一定难度。考虑资料的完整性,白茅岭站水位、流量测验项目于2009年1月1日起撤消。为掌握连接河的过水情况,便于中斗闸的调度运用,保留中斗闸(闸上)水位。2、雨量白茅岭雨量站在区域内权重较大,代表面积超过200 km2,作为郎川河流域配套雨量站,必须保留。为观测和管理方便,拟将白茅岭站雨量迁至中斗闸管理处,与闸上水位一道,建水位雨量一体化遥测系统。3、蒸发白茅岭站蒸发项目如随迁郎溪,郎川河流域蒸发站网空白区为2000 多km2,基本符合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92的规定。根据安徽省水文水资源站网规划,白茅岭站蒸发项目应保留。考虑到郎溪站地形,如建蒸发观测场,也只能建在大堤上,且观测场地狭小,代表性难以保证;同时,如果白茅岭站的蒸发迁郎溪,白茅岭站现有蒸发也应与郎溪新设蒸发站进行一段时间的对比观测。无论哪种情况,白茅岭站的蒸发项目都要继续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