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天津市六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其根本目的是()A. 维护统治稳定B. 监督周王权力C. 巩固宗法制度D. 扩大统治疆域2.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3. 汉朝的选官制度是()A. 世官制B. 科举制C. 皇帝任命D. 察举制4. 如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 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 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C. 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 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5. 明初废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繁忙。后经不断完善,明宣宗时建立()A. “中外朝”制B. 内阁制C. 军机处D. 票拟制度6.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B.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7. 如图是雅典古剧场遗址,当时进入剧场观赏戏剧的公民可以领取“观剧津贴”。做出这一规定的是()A. 克里斯提尼改革B. 梭伦改革C. 屋大维改革D. 伯利克里改革8. 公元前一世纪末,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时,罗马已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拥有三十多个行省。面对如此巨大的版图,屋大维的顾问和官员们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下列的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这一困难的是()A. 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B. 开始实施公民法C. 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D. 自然法取代公民法9. 关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A. 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B.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C. 更多英国民众获得选民资格D. 议会最终取得了征税的权力10. 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在众议院遭到提案弹劾。其中1974年7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弹劾总统尼克松的三条罪状,即阻碍司法工作、滥用总统职权和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这表明()A. 总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B. 众议院具有普遍的民主性C. 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的权力D. 分权制衡有利于权力监督11. 有位政治家这样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在这里,“得益于美国”体现在()A. 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B. 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C. 国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D. 行政权领导立法权12.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我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A. 对华贸易合法化B. 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C. 打开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的大门D. 获得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13. 中国近代史上将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14.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A. B. C. D. 15.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16. 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 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B. 意味着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完成C. 反映辛亥革命彻底胜利D.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7. 如图是民国八年新申报刊登的号外,请问,当时街头游行的学生手上应持的标语是()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 打土豪除列强D.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回东北去18.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不包括()A. 城市暴动B. 土地革命C. 武装斗争D. 根据地建设19.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说法,错误的是()A.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B.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D.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20. 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这说明抗日战争()A.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 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D. 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21. 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如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A.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 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C. 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22. 全球通史写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哲学最终战胜了欧洲其他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他那里程碑式的著作直到今天依然引来了各式各样的解释、批评以及修正。”关于文中“里程碑式的著作”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著作指的是共产党宣言B.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C. 指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D. 促使欧洲工人阶级开始觉醒23. 1917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提出“推翻沙皇专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A.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 开展反帝斗争,争取独立自主C.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24. 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A.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25. 以下是少儿读物新三字经中的片段,“为大计,方针活,制度,存国。九年,香港归,九年,澳门回”。依次补全该片段应该填入()A. 两、一、七、九B. 一、两、九、七C. 两、一、九、七D. 一、两、七、九26.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会议是()A. 日内瓦会议B. 万隆会议C. 26届联合国大会D. 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27. 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促进了()A. “求同存异”的提出B.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8. 下列对90年代的世界政治局势表述,不准确的是()A. 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B. 两极格局瓦解C. 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D.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29. 如果要给如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A.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 从欧共体到欧盟C. 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 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30. 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A. 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B. 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冷战”对手C. 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有利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D.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材料一材料二政体形势直接民主最高权力归属皇帝材料三: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反映了英美两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其形成的相关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立并完善了哪些制度?(请写明制度全称)32.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24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一位中国人-吴佩孚。吴佩孚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材料三:蒋介石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四: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内战前争取和平民主的内容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4人物为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所提出的交往准则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3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美国苏联政治A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B军事CD上表中A、B、C、D分别指什么事件?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 材料三: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摘自赵可金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答案】D【解析】A材料中涉及的是秦统一之后的政治制度,而禅让制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故排除; B宗法制是周朝的政治制度,故排除; C分封制也是周朝的政治制度,故排除; D郡县制是秦统一六国之后,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且有利于“法令由一统”,故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侧重于考查的是郡县制的影响。本题考查对郡县制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主要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主要标准是品德,故D正确。 A强调的是血缘世袭,排除。 B在隋唐时期出现,排除。 C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古代相关制度的相关知识,关键现象是:汉朝。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低。4.【答案】B【解析】从材料图片中可知,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较大,而唐朝三省制下,三省共同行使原有一个宰相的权利,并且相互之间相互制衡,宰相日渐增多,丞相的权力被分割,从而加强了皇权,所以唐朝是以分“丞相”权力而得以集“皇帝”权力。所以唐代中央官制的特点就是为避免权臣独揽大权,加强皇权而分割相权。故B正确; A与题意无关,C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故ACD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从秦朝到唐朝中央官制的演进。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和分析、比较能力。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5.【答案】D【解析】A汉武帝时形成中外朝制,排除。 B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排除。 C清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排除。 D明宣宗时内阁有了票拟权,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明朝内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明宣宗时”。本题考查了明朝内阁制的发展,考查学生知识再现与运用的能力。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西周分封制,地方有相对的独立性,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符合题意,正确。 C项是唐太宗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是清朝军机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强化中央集权。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选项设置有一定难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7.【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执政期间,为鼓励公民参政议政,给进入剧场观赏戏剧的公民发放“观剧津贴”,故D正确。 AB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屋大维是古罗马的政治家,排除C。 故选:D。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演进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观剧津贴。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8.【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罗马帝国”、“麻烦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版图扩大,人口增加,社会矛盾凸显,原来的公民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制定万民法,故符合题意,C项正确。 AB两项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 自然法是法律观念,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万民法产生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罗马帝国”、“麻烦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结合万民法产生背景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万民法产生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答案】B【解析】题目给出的时间是1832年,责任内阁制度确立是在18世纪中叶,故A排除; 由于工业革命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参与政治,获得更多的议会席位,故B正确;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降低了议员选举的财产标准,但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参政机会,而广大的工人和下层人民并没有获得选举权利,故C不准确,排除; 英国议会在13世纪大宪章通过后就已经获得了征税的权利,故D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相关知识,1832年议会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导致阶级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的改革。本题实际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和发现问题的能力。10.【答案】D【解析】美国众议院对总统的多次弹劾说明国会对总统行政权具有巨大的约束力,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三权分立”能够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衡,故D正确; A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美国政治特征的史实,排除; 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行使,这三权之间分立的状态十分明显,同时又保持着一种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1.【答案】B【解析】A美国没有军国主义传统,故A项与设问不符,错误。 B材料强调德国宪法借鉴了美国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这点和美国相同,故B项正确。 C美国没有国王,故C项与设问不符,排除。 D是德国宪法的特点,而美国则是实行三权分立,D项错误。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联邦制国家结构,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国家结构的特点来分析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熟悉德意志帝国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二是紧扣设问要求“得益于美国”,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2.【答案】D【解析】材料中明确说明战争是为“商务”服务的,这就表明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拓展在中国的商务,打开中国的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都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但不是材料观点的本质,故排除。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本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3.【答案】C【解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近代史上将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1860年北京条约,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识记能力。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14.【答案】B【解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资政新篇,故B正确; A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要求,排除; CD均晚于资政新篇,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本题为基础题,考查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15.【答案】A【解析】中日双方之所以对丰岛海战的记述各异,是由研究者的立场决定的。故本题应选A项;B项中“模糊不清”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日方的记录很明显与史实不符,故C、D两项的表述错误。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对史料的正确运用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对史料的正确运用分析的能力。16.【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表明清政府统治结束,也表明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据此依据材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可知D正确。 中华民国在清帝退位前已经确立。故排除A。 BC说法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史实,故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17.【答案】B【解析】“民国八年”是1919年,此时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街头游行的学生手上应持的标语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故B正确; A是辛亥革命,排除; C是土地革命,排除; D是共产党的标语,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民国八年”。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包括的内容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以及根据地建设,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城市暴动是城市中心论的内容,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的识记。本题考查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也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是八七会议的内容。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要求学生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遵义会议的内容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0.【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1937-1941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21.【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图片可以看出,这是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插向敌人的心脏地区。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反攻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解放战争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和影响,结合所学可知,ABC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欧洲工人阶级开始觉醒是在19世纪30、40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分析,结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和影响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和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和平法令的颁布旨在使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实现不割地也不赔款的和平,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和平法令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和平法令的目的识记。本题考查对和平法令的目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24.【答案】C【解析】A最早出现在1949年,故排除。 B属于经济建设方面的内容,故排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C正确。 D出现在1998年。故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政治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这是学生必须明确的。2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香港归”、“澳门回”可知后面两个空缺部位应填写七和九,因为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1999年回归,由此可知,与一国两制有关,因此此前面两空为“两、一”,故A项正确。 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九年,香港归,九年,澳门回。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新颖,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26.【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新中国初期,在外交上的重大活动中,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故A项正确。 故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活动。根据材料中“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会议”联系所学知可判断。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注意掌握新中国外交的重大活动内容。本题难度较小,根据记忆即可回答。2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是尼克松访华的重要行程之一,尼克松访华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故B正确。 “求同存异”在1955年由周恩来提出,排除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由周恩来首次提出,排除C。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排除D。 故选:B。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2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故A说法不准确,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D均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格局演进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不准确的是。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29.【答案】C【解析】依据图片中文字“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反映了欧洲的复兴和走向联合的道路,而欧洲的复兴是通过马歇尔计划,而“”(美元)与“镰刀斧头”(共产主义)则代表了美苏在欧洲的冷战对峙,由此可知,图片整体反映的是二战后欧洲的格局,故C项正确。ABD三项图片信息不能直接显示,应排除。 故选:C。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二战后欧洲的复兴与欧洲的格局。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解读图片、抓住文字“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和“”(美元)与“镰刀斧头”(共产主义)符号,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答即可。此题是图片题,图片题一般由图片和设问两部分组成。解答图片题要先读懂图片,一般解答时要做到:1 审设问:首先,围绕图片审读设问,只有把图片内容与设问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目的解答所设问题;其次,审设问要咬文嚼字,把握时间、范围、程度和本质。2 审要求。题目的要求规定了答题范围,先理清图片与教材内容的联系,这是解图片题时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要找准、找全图片信息,一方面要看图片内容,通过内容折射教材知识,另一方面要根据设问要求,确定图片与某部分知识是否相关,对号入座。30.【答案】D【解析】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题的关键是“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31.【答案】【小题1】(1)本题主要考察中西文明之间的差异对比,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东西方文明的最大差异所在,以此表格中的具体比较项为出发点填写出这两种制度的各种特征即可。 (2)第一问由图片信息“君主”、“内阁”、“统而不治”可知第一幅图反映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为权利法案;依据第二幅图中总统、国会、法院可知其反映的是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业务办理管理办法
- 营销员培训管理办法
- 衣服陈列摆放管理办法
- 装修样式管理办法细则
- 中信证券授权管理办法
- 电机原材料管理办法
- 营地建设安全管理办法
- 胭脂虫生态管理办法
- 聘用教练员管理办法
- 管理办法里管理原则
- 废铁拆除安全合同协议书
- 点胶正式员工考试及答案
- 外研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This is me 教案(共6课时)
- 2025年GCP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 消保化解案例课件
- 2025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编外招聘12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东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卷及答案
- 医院门诊急救体系构建
- 用浪浪山正确打开开学第一课~课件
- 2025年幼儿园膳食工作计划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