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洲际赛事对区域经济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基于广州亚运会的预测与综合评价研究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摘要 2004 年 7 月 1 日 ,亚奥理事会宣布广州获得第 16 届亚运会主办权,这对广州市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拉动广州经济的进一步腾飞意义重大,不仅极好地彰显了广州雄 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综合竞争力,而且为广州未来的发展带来许多新 机遇。 亚运会是亚洲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 , 亚运会的举办不但对举办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 而且由于参加主体的广泛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 其作用力将波及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 。 而亚运 举办地则是受其影响最深远 ,获益最直接、最持久的主体。因此,它被誉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广州将由于亚运会这项盛事带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居民消费的增长和进出口贸易额的扩大等 , 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本文以 2010 亚运会对广州区域经济影响力为视角,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建设投资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旅游业总收入、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这 8 项代表性指标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搜集这 8 项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移动自回归预测模型和客观赋权 法准则下的非线性规划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评估 2010 年广州亚运会对广州区域经济的影响力 为 广州如何在“后亚运时代”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广州亚运会;区域经济 ; 型;综合评价方法 2 目录 摘要 . 1 1 问题提出 . 3 2 文献综述 . 3 3 模型应用 . 4 动自回归模型的建立 . 4 数理论的建立 . 6 线性规划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6 4 模型求解 . 7 间序列平稳化 . 7 数确定 . 8 合评价模型求解 . 12 5 对策建议 . 14 确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 15 化产业布局 . 15 拓市场新机制 . 15 建产业结构 . 15 确产业体系 . 15 参考文献 . 17 附录 . 18 附录 1: . 18 附录 2: . 18 3 1 问题提出 第 16 届 广州 亚运会 于 2010 年 11 月 12 日至 11 月 27 日期间 顺利 举行。此次亚运 会是中国 继 1990 年成功举 办北京第 11 届亚运会后举办的第二次亚运会 ,广州亚运会共有 45 个国家和地区参赛,参赛运动员 9704 人 , 这个数字是历届亚运会参赛运动员最多的一次 。此次, 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 1454 人,运动员 977人,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亚运体育代表团 。 赛事经济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的重要因素 , 尤其是国际水平的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会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 如在 19972000年这四年中 ,悉尼因举办 2000 年奥运会而带来的海外投资达到了 87 亿美元 , 同时悉尼奥运会使澳大利亚 长了 65 亿美元。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范围 体育赛事的亚运会对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广州亚运会 2004 年开始筹备直至 2010 年开幕,时逢美国次贷危机引 起 的经济危机,次贷危机 的 影响从房地产、金融行业蔓延至实体经济,从美国延至欧洲、中国等全球大部分地区。在经济 不佳的 大环境下, 2010 年亚运会筹办难度增大。而 这次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能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旅游、文化及艺术交流等方面的发展,提升广州市的城市形象,而且对举办城市广州以及所在区域的经济腾飞有着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 本文 以 广州亚运会对经济的影响作为分析面,利用 统计年鉴 数据进行相关经济数据指标资料的收集 、 整理及分析,建立亚运会对经济影响的 统计 模型,定量评估 2010 年广州亚运会 对区域经济 的影响力 。 这对于广州如何利用好亚运会这一契机, 减轻 国际金融危机 的冲击 , 把握 “后亚运 时代”重塑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具有一定的 实际 意义。 2 文献综述 与奥运会相比,亚运会的国际影响力 虽然 较为逊色,但是作为一项洲际 盛大活动,其对主办城市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在广州举办第 16 届亚运会 前 后 ,国内对广州亚运的研究逐渐升温 。 目前对亚运会的研究涉及经济、社会、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新闻传播、物流等领域, 但是绝大多数集中于亚运会场馆建筑和亚运会影响 的研究 。在亚运研究中,虽然也有研究经济影响的,但都是从理论上分析亚运会对经济的积极效应,在具体影响研究方面 较欠缺,尤其缺乏具有坚固理论支撑的定量研究,因此也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 靠 性。 4 在对亚运会经济影响研究的论文中 , 方达儿( 2005) 运用产业经济学原理 ,阐述了亚运产业是广州未来 6 年最具影响力、具有龙头作用和地位的先导产业 ,采用两种计量方法对 广州 亚运会 的 经济拉动进行测算,推测亚运会在未来 6 年平均每年可拉动广州市 长 百分点,并进一步推算广州亚运会 将 在未 来 6 年每年拉动我国 长 百分点 。 分析了其对广州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并提出了搞好亚运产业开发 , 推进广州经济全面提速的若干对策。 张新萍( 200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内容分析法 , 对广州亚运相关研究文献65 篇进行深度分析 , 概括了广州亚运研究在经济、旅游、场馆建设取得的成果 。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研究重点有失偏颇、研究方法上重定性轻定量研究和研究结果实用性 及 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 , 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屈韬 ( 2010)对广州亚运 基于定性和定量研究 , 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层 次分析亚运经济对广东经济增长的拉动 , 认为当前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何利用亚运的场馆资源和绿色亚运的城市形象 上。 通过品牌营销推动物流、体育、零售、旅游、会展等产业的发展 , 以调整、优化广东产业结构 , 推动低碳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焦峪平 ( 2011) 本着 “ 人文亚运、科技亚运、绿色亚运 ” 的精神 , 指出 在 解决 亚运会场馆 问题上, 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 、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 注重场馆规划的远见性 , 场馆建设的先进性和科技性以及赛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 , 以防止 “ 后亚运效应 ” 的产生。 并 借鉴国外或国内重大赛事 体育场馆 赛后的经验教训 , 提出 了 后继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国内对亚运会的影响研究绝大多数都局限在规范研究,多属于定 性 研究,分析方法较为单一,很少有从预测方面 进行亚运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 研究。 与以往的分析不同, 本文 以定量分析,运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 移动 自回归 模型和客观赋权法准则下的非线性规划综合评价模型对 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建设投资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旅游业总收入、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这 8 项代表性指标 ,进行对 亚运申办成功前的 1987 2003年的数据和亚运申办成功后的 20042010 年的数据做比较,推断亚运会的举办是否对广州地区的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展开 2010 年亚运会对广州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 3 模型应用 动自回归模型的建立 型是研究时间序列的重要方法 , 由 型与 型为基础 , 引 5 入差分方法整合构成 。 型仅比 型 少一个用于平稳化处理的差分过程 , 因此 为 分平稳后的特殊情况。 型的基本思想是:某些时间序列是依赖于时间 t 的一族随机变量,构成该时序的 单个序列值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整个序列的变化却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近似描述,在市场研究中常用于长期追踪资料的研究。 型用于处理时序数据,用于反映一般的变化方向,其时序图是在较长时间间隔上的数据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为一种趋势线或趋势曲线。 采用适当的阶数的 型,可以消除数据中的循环、周期性和非规则的模式,只保留趋势变化。该模型利用变量自身的历史资料,寻求观测数据演变所遵从的动态规律性,以预测变量的未来数值。 型预测认为,预测指标的历史数据正是在各种相关因素的宏观作用下形成的 。因此,只考虑预测序列本身历史数据反映和 所包含 的信息,几乎不直接考虑其他相关指标的信息,仅仅依靠样本数据本身来实现建模。借助历史数据发掘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延伸到未来, 从而对该现象的未来做出预测,其拟合模型是一种预测精度相当高的 预测模型。 ()AR p 模型与 ()型的一般形式分别为 : 0 1pt i t i a a Y 及0 1pt i t i a b 式中 :0 p、 q 为滞后期数,系数 ;的系数 ; t 是白噪 声 。 ()AR p 模型描述出自回归过程,是指一个过程的当前值是过去值的线性函数。 ()型描述出移动平均过程,是指模型值可以表示为过去残差项的线性函数。 因此 由 ()AR p 与 ()以得 p,q)模型可记为 0 1pt i t i i a a Y b p、 q 为滞后期数,系数;系数; t 是白噪声。 6 数理论的建立 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当中的 型可以预测出无亚运会情况下的各项经济指标的数据,将预测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相比较,就可以推断出亚运会的举办是否对广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了研究亚运会对各项指标影响作用的大小,引用了乘数理论中的乘数指数 K。 设总效益为0R,直接效益为1R,间接效益为2R,0 1 2R R R,则 : 0 1 2 21 1 11R R R R R 式中21间接效益占总体效益的比重。 由此可认为亚运会的举办将对广州市的经济带来一定的间接效益2R,所以K 的值可以代表 亚运会的乘数 效应。可以运用下述表达式对 K 值进行计算: 11K ( )式中 S 代表总量值, S 代表增加值。 线性规划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根据 客观赋权法 准则建立一个 非线性规划 模型,从而确定多个年份的各项经济指标的最优权数。 设有 n 个时期,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L ,对于目标评价 D 用m 个定量评价指标 12, , , X 来进行综合评价,即 12( , , . . . , ) X X ,再设( 1 , 2 , . . . , , 1 , 2 , . . . , )i n j m是第 i 时期的第 j 个经济指标的乘数值。 确定对应于12, , , ,., mb b b,求出综合评价值1mi j b x ,根据m 个经济指标的排序与分类,确定 m 个定量评价指标为12, , , X,且已取得了观测数据了尽可能反应实际情况,排除由于各个定量指标不同量纲所带来的困难,以及各个指标数据大小悬殊对计算程度的影响,对以上数据按如下方式进行无量纲化与标准化处理,即: 7 式中 211nn i j j , 第 j 个经济指标的综合评价值为: 1 1 2 2 .j j j m m jY b x b x b x 令 权重系数 12, , ., b b b,则按最大离差原理,可有如下的非线性规划: 2211m a x /. . 1y ns t b式中1mi j b x 从而得到一个有约束的非线性规划模型,解出权系数向量1 , 2( , ., ) b b b。 4 模型求解 间序列平稳化 时间序列,指变量数据按照时间顺序变动排列而成的一种数列,反映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过程,揭示未来变化规律,并对未来状态进行预测。本文以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建设投资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旅游业总收入、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解释 变量,预测 20012010年广州市经济的发展状况。 型的处理对象必须是平稳的,即短期来看,分析的时间序列的统计特征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长期来看,时间序列趋于常量或线性函数。 以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例, 在 件中利用 1978图 4以看出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具有不稳定性,说明 时间序列并非平稳序列,因此需要对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变量按一定的结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时间序列变量。 8 图 4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的线性图 在 对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差分分析,并导出一阶差分图, 由图 4 相关 图 衰减的很慢,所以是一阶的自回归过程,可以确定一阶差分后的地区生产总值序列成为稳定的时间序列,此时可以对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图 4一阶差分 自相关函数与 偏 自相关函数 图 数确定 赤池弘次提出 则,应用 则建立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等价,该准则计算量小,为模型选择样本的 ,) 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参考。比较各模型 9 值的大小,则最小 的模型就是最佳模型,用 则 可以提高试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提供依据在样本数据不够大的情况下,因此在一阶差分后用 则确定 ,) 值。 表 4型的 值表 MA q( ) 0 1 2 AR p( ) 0 - 表 4以看出 1, 2时 最小,数值为 此确定预测模型为 (1, 2) 将 (1, 2)型所 产生的残差和拟合的预测值做散点图,从图 4可以看出残差与预测值之间无相关性,呈现出无规律性、无预测性、无序列性,说明残差呈现独立性,验证所建立的 (1, 2)型合理,具有经济分析的意义。 图 4差散点图 数估计 运用 件进行 (1, 2)型参数的参数检验得出下表,从表 4时,参数显著。采用 (1, 2)型进行平稳时间序列分析, 10 求得广州市 型如下: 119 1 1 5 4 9 7 1 3 5 3 1 0 3 0 . 8 6 9 9 2 . 5 3 1 2 . 9 2 2 2 1 9 7 8 1t t t ty t y t ( , ),其中 t 为时间变量。 表 41, 2)数 C 0763435 978) 1353103 R(1) A(1) A(2) 871057 798606 of um 1 og 用以上模型对广州亚运会影响下的 行预测, 由预测图(图 4以得知拟合效果优良,并求出 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 2001预测值与真实值对比表 4 4区生产总值 2001预测图 11 表 4区生产总值 2001预测值与真实值对比表 年份 预测值 实际值 2001 28746807 28416511 2002 32924158 32039616 2003 36838690 37586166 2004 40517456 44505503 2005 43984729 51542283 2006 47262279 60818614 2007 50369636 71403223 2008 53324322 82873816 2009 56142053 91382135 2010 58836926 106044800 从表 4以看出,运用 型对 2001数据进行预测的结果与真实值的误差均在 3%以内,因此预测误差较小,预测方法较合理。根据预测值可得如果没有广州亚运会,广州在 2004是将 2004的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发现广州亚运会对地区生产总值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为了研究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这里引入乘数指数1j 年的真实值与预测值:1ij ij C , (i=1,2);于是 11C 将历年数值进行运算得出如下表 4 表 4区生产总值 20042010 年 乘数指数 对比表 年份 预测值 实际值 两者差值 2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用表 4得 2004测值均值为 际值均值为 两者差值 均值为 时用广州亚运会申办成功后 7 年的 实际 值 均 值和预测 值 均值 代表整个亚运会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的 乘数 指 12 数,用两者差值 均值 作为亚运会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的 乘数 指数的拉动效应。可以得出 亚运会对广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推动作用为 。 因此,运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剩余的 7 个经济指标在广州亚运会申办成功后 7年的平均的实际值和预测值并得到的亚运效应的影响程度值如下表 4 4运效应对各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 经济指标 预测均值 实际均值 两者差值 地区生产总值 本建设投资额 地产开发投资额 三产业生产总值 游业总收入 口总额 口总额 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合评价 模型 求解 为了解出有约束的非线性规划模型的权系数向量,对模型中的式子进行系列变换,以便于求出权系数向量 b。 设1 2 ,( , , . . . , ) , ( )n i j n Y Y T X X 则评价目标的综合评价函数可以表示为 b 变量 Y 按 n 个时期取值构成的样本均为方差为 2221/n n Y Y n Y 由于 0Y ,故 2 / n b W b n 其中 X 。 令 2, 上式可以成如下形式: TJ b 非线性规划进一步改写成如下形式: 13 m a t X式中1 , 2( , ., ) b b b因此经过一定的数学变换,就变成一个无约束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 对于上式,根据定理(见附录 2),可以求出权系数1 , 2( , ., ) b b b。由此可以建立一个 7行 8 列的矩阵78(),i 年的第 j 种指标的 增长率来求解权系数。令 X , 1P ,通过 件运算得到矩阵 Y 的一组对角矩阵,然后找出对角矩阵中最大的特征值和其对应的最大的一组特征向量 1 2 8, , ., Tb b b,每个特征向量的平方即为我们所要求的权重系数 2 2 21 2 8, , ., Tb b b b 0 . 0 6 8 9 0 6 0 . 1 1 8 9 5 6 0 . 0 7 7 8 9 7 0 . 0 6 7 9 1 2 0 . 1 1 3 4 3 4 0 . 3 5 8 6 8 1 0 . 1 4 3 6 4 1 0 . 0 5 0 6 2 5 T( )因此,可 以得亚运会对广州区域经济的总拉动效益 0 . 0 9 0 6 8 3 0 . 1 3 9 2 2 1 0 . 0 8 7 3 0 . 0 9 4 8 4 6 0 . 1 0 6 7 3 6 0 . 1 4 6 2 4 5 0 . 1 0 3 2 5 4 0 . 0 8 0 6 8 50 . 0 6 8 9 0 6 0 . 1 1 8 9 5 6 0 . 0 7 7 8 9 7 0 . 0 6 7 9 1 2 0 . 1 1 3 4 3 4 0 . 3 5 8 6 8 1 0 . 1 4 3 6 4 1 0 . 0 5 0 6 2 50 . 1 1 9 5即 2010 年亚运会对广州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系数可以定量为 由表 4知 ,广州亚运会的成功申办 拉动了 广州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其增长额为 主要是 由于 广州“穿衣戴帽”工程、场馆建设、道路整修等 项目 促进了各相关行业工作人员的就业, 以及 相关原材料的大量消耗 等。从深层方面来说 , 各基层行业人员的消费、支出和投资的综合作用使广州地区的生产总值呈现增长现象。 亚运的成功申办拉动基本建设投资额增长了 主要 原因 是 政府 为了 保障亚运的成功申办,加大 了 对体育场馆的修建与改造; 同时政府为了应对亚运期间广州较大的人口流动压力, 在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方面加大投资以保证交通流畅;再者政府 为了在世界面前展示广州 的 美好 文明形象,加大了城市环境、生态环境等 基本建设的投入 程度。政府这一序列工作很大 程度上拉动了广州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 , 大量 观光旅游 游客大幅度增加了 交通、食宿、购物、娱乐 、餐饮、通讯、纪念品、吉祥物等方面的 消费 , 从总体上 刺 激 了 广州旅游业总收入 14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对 广州房地产的发展也 起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 促使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加了 是因为 在亚运 举行 之前,广州政府花费 较大 的 资本去建设 亚运会场馆、亚运村 以及加强 其周边 环境,而 亚运会场馆以及亚运村周围良好 的环境以及体育设施,吸引了大量居民的注意力。 房地产开发商瞄准亚运会这个契机,加大 资本投资额进行 亚运会场馆附近以及亚运村附近房地产的开发 。 第三产业是 广州亚运会的最直接受益行业 ,特别是与亚运 经济关系密切的商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会展业、文化产业、金融保险业、媒体传播业 等。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 促进了广州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优化和质量增 长,传统服务行业在 营销方式、服务技术、经营理念、经营业态等方面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加快了 信息咨询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壮大了地上产业的行业规模,进而拉动 广州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加了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 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且 加大 了 广州与世界各国之间的 经济合作 。 以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为背景的出口贸易 使广州更深程度 地 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亚运会给 广州 体育用品行业提供 了一个很好的 展示平台 , 促进了体育用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款式 交流 和发展 。 同时 亚运会所衍生 出来的 具 有亚运题材、亚运概念的金条、银条和金银币等纪念 产品 , 也成为了外宾们追逐的热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广州的出口总额,使广州的出口总额增加 广州 为了 举办 高质量、高水平、国际化、现代化的 亚运会, 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和采用了优质的建筑原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广州的进口总额。此后,亚运会的成功举办 增强 了海内外投资者对 广州经济 发展前景的信心,广州政府借此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招商引资,开发广州 市场,带动国内投资和外商投资双升温。 而外商对于广州投资的增加 , 放大 了 亚运的投资效应 。促使 广州 进口总额 增加 了 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同时, 广州市民的消费结构 也 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教育、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娱乐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比重不断增加,促使广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加 成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5 对策建议 历届亚运会的经验都证明亚运会在展示举办城市形象、强化周边经济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2010 年亚运会对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 同样 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就广州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以举 办亚运会为契机,利用亚运效应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广州 的 综合城市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期望广州在 提升 城市综合 15 竞争力 过程 中实现 质的飞跃 。 确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给广州的发展带来新的 发展机遇。广州应该适时把握 这个 难得的机会,明确 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 在稳 定第一产业规模的基础上,以创新为动力,大幅提高第一产业的效益。同时结合亚运契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再者应该 加大力度促进教育、医疗卫生、体育、邮电通讯、金融、旅游、餐饮、文化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开辟产业相互融合的新空间,促进 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和增加就业机会。 化 产业布局 在成功举办亚运会后,广州应加快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和支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形成并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在广州“后亚运时代”,充分结合“绿色亚运”和“科技亚运”的理念,提升城市经济。 拓市场新机制 广州在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 应结合中国国情和广州市情进行创新,充分利用亚运资源、打造亚运品牌、开发亚运市场,加强与国内外体育产业集团的合作 ,进一步拓宽营销或融资渠道,探索具有中国 特色及广州模式的市场开发新机制。 建产业结构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加快广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进而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整合与分工,进一步拉动广州产业的发展。 为了 改变 广州当前 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同构现象, 广州可以借 亚运会 之机遇 ,协同整合产业优势, 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落,如会展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成套设备制造等。 确 产业体系 “后亚运时代 ” ,广州应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为目标,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 希望广州以 16 2010 亚运为契机 ,进一步着眼于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 ,推进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希望在不久 的将来,是广州与北京、上海的竞争中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企业之都” 。 17 参考文献 1方达儿 J2005, (09). 2王武生 ,曾小武 ,黄为根 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 J 2007, (01) . 3刘飞 ,杨建梅 ,关欣 影响 J 2005, (02). 4张保华 . 2010 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的影响 J 2005, (02) . 5陈子锐 ,林少娜 “后亚运效应 ”对广州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J 2008, (02) . 6屈韬 ,徐印州 J 2010, (03) . 7胡艳芳 . 利用亚运经济发展广州旅游业的研究 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8 8吴荷 ,何香容 .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 的影响与探索 J. 珠江经济 , 2006, (. 9刘可夫 . 2010 年亚运会是推动广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J 2006, 10李旺华 ,关文明 ,冯宁 .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6) . 11于红霞 ,李瑜 010 年亚运会对广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J 2006, (04) . 12王润平 会与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J , 2004, (06) . 13张赛飞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影响分析 J 2008, (23) . 18 附录 附录 1: 年份 地区生产 总值 基本建设 投资额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 旅游业总收入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987 1732050 216249 70031 781129 172862 988 2400818 315144 140091 1031440 248131 989 2878733 381911 152359 1339237 260211 990 3195952 422295 117419 1575689 322159 991 3866741 439017 156349 1785841 423161 992 5107027 724234 397420 2337499 557709 993 7443455 1059634 1252387 3454888 748373 994 9853082 1569781 1894520 4690582 964591 995 1259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产品经理职业考试试卷及答案的关键概念
- 汽修厂服务顾问首问负责制执行制度
- 物业品质管理表格
- 班务日志模板
- 汽修厂节日礼品发放标准与登记制度
- 寒假春节随笔范例资料
- 家长代表致辞15篇
- 土地的协议书范本
- 安徽淮南图书馆招聘试题带答案分析2024年
- 绿山墙的安妮-练习答案(完整版)资料
- IBM AIX认证试题及答案
- 2022年小学美术教师进城(选调)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共五套)
- 贵阳小升初分班全真模拟测A卷
- 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 GB/T 77-2007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
- GB/T 5330.1-2012工业用金属丝筛网和金属丝编织网网孔尺寸与金属丝直径组合选择指南第1部分:通则
- GB/T 3672.1-2002橡胶制品的公差第1部分:尺寸公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 参考手册-ondemand3dapp操作手册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