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去采风之《我们的特色节日:三月十六》.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去采风之《我们的特色节日:三月十六》.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去采风之《我们的特色节日:三月十六》.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民间去采风之 家乡特色节日:三月十六教学设计 莫倩活动目的: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展现家乡的风貌风姿风采,继承并将这些丰富多姿、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发扬光大,让它们成为珍贵的活化石,镌刻在家乡人民的生活中,给我们以多种多样的启示和精神鼓励。课前准备:分小组用两周时间收集相关材料:第一小组负责调查节日的起源变迁,第二小组负责调查节日的庆祝形式及其背后的含义,第三小组负责收集庆祝节日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第四小组负责整合资料。教师给与适当的提示和建议。活动过程:1、 导入(多媒体展示节日的图片) 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熟悉吗?没错,这就是我们那马最有特色,最热闹的节日“三月十六”。为了很好的裂解家乡的特色节日,前两星期就布置了同学们分小组进行了调查,听说大有收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调查结果汇报吧!2、 节日的起源和变迁(第一小组负责,小组代表介绍,内容在多媒体展示)根据史料记载,那马圩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因圩建在那马村而得名。后因该地交通不便,清道光十八年(1837年)迁移至八尺江岸创建新圩,仍沿用那马圩名,三日成一圩,至今已有300多年。圩行成立当天,正值农历三月十五,为了纪念圩行成立,每逢此节日,群众都自发组织举行庆祝活动,历时三百多年,从而形成了固定的节日。后来,原有的圩行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交易需求,在原有的基础扩大了规模,形成了那马新街,新街成立日正值农历三月十六,因此,庆祝的节日从原来的三月十五改为三月十六。为了减轻负担,也为了更有特色,镇里原来每年举办一次的开圩纪念日庆祝活动变更为每三年举办一次。2008的开圩节是最为隆重的一年,借着“321”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启动仪式的东风, 我们那马镇隆重举办第一届民俗文化旅游节,纪念那马开圩323周年,进一步弘扬民俗文化,打造本地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提升对外形象,民间自发成立的那马龙狮队、那马山歌队、那马镇业余文艺队、那马街粤剧队等共计100多人的业余文艺队伍,他们利用农闲时节和传统节日、圩日等上街演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本镇的新农村建设鼓劲加油。其中那马龙狮队、那马山歌的影响力遍及周边区市,成为了那马文化事业的一张名片,带动了那马民间文化事业的发展。2、 节日的内容(第二小组负责,调查成果在多媒体展示)我们那马镇人们庆祝“三月十六”的形式多种多样,看看第二小组的调查结果如何? 庆祝形式时间节目描述文化内涵祭祀早上九点左右早上九点,随着一声鼓响,等待已久的人们站在街道的两旁,就会看到有锣鼓手瞧着锣鼓震天而来,中间是穿着统一服饰的壮汉们,扛着戴着红花的猪、羊等祭祀用品,从街头出发绕着那马街一圈,前往那马土地庙进行祭拜仪式。后面跟着的是前往祈福的人们,以妇女居多,远远看去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祭拜上苍和先人,祈望来年全镇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盛装游行早上十点后所有参与演出的队伍,盛装而行,有龙狮队、山歌队、镇业余文艺队、镇粤剧团、采茶团、八音队、学生仪仗队等,演出队伍绕那马街一圈,最终前往那马旧政府集合。向四面八方的客人展示那马的人文魅力,推动那马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龙狮表演中午龙狮表演集中在八尺江河岸广阔的草坪,舞狮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龙主要为香火龙,舞龙者多为妇女,每个人举着插满香火的火把,随着鼓点节奏,整齐划一的动作,快速地奔跑,龙如波浪一般连绵起伏,忽上忽下忽高忽低随着舞龙的人敏捷地穿梭在狮群中,引起围观人们的阵阵喝彩。舞狮被赋予为民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功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意愿。“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祈年”的意思。山歌对唱下午表演地点在旧政府内,男女歌手身着节日的盛装,或席地而坐,或站立,或牵着手引歌高亢,有合唱、对唱等形式多样,时间有时长达一天一夜。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为人们精神生活重要来源宴请亲朋傍晚节日当天,镇上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宴请来观看表演的亲朋。宴会一般在傍晚时分开始,看完白天节目累了的客人手上领着时令的水果,三五成群结伴到亲戚好友家做客。不久就传出了热情招呼客人的声音、划拳猜码行令、干杯的声音。象征着那马人们热情好客,也是联系亲朋好友联系情感的方式。现代歌舞表演白天或晚上酒足饭饱后,前往八尺江边上的舞台观看歌舞表演。观看者以年轻人居多。表演的是来自那马镇上和各村自发组织的文艺队共30多支队伍同台竞演。精致的妆容、绚丽的服饰、妙曼的歌声、婀娜的舞姿、多样的节目博得人们阵阵的掌声。丰富了那马人民的业余生活,反映了那马人民不再满足于物质文化的需求,而是倾向于精神文明的追求,是人民生活幸福的象征。粤剧、采茶小调表演晚上歌舞表演结束后,粤剧、采茶小调表演开始了。前来表演的有本地的戏曲团,也有外来的兄弟剧团参演。只见台上锣鼓喧响、旦角们咿咿呀呀的唱着调,台下清一色几乎坐着老年人,合着拍子,晃着脑袋应和着,唱到极致,就会有人拿着托盆到台下走一圈,回来就会看到慢慢的一盆打赏。整个表演一直持续到天亮,人们才会拎着凳子、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的离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丰富了那马人民的业余生活。 3、 我来献计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美好,眼界也更广阔了,而外国的一些习惯也渐渐取代了本地传统习俗,在家乡的民俗还未完全消失时,你觉得应该怎样并号召人们重拾民俗,将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