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条.doc_第1页
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条.doc_第2页
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条.doc_第3页
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条.doc_第4页
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條 研析:變態心理 90.3.1一年十班八號:李宛玲九號:李昕芝三十八號:黃馨儀一、 篇名:研析-變態心理二、 撰稿人:( 一年十班 )李昕芝、李宛玲、黃馨儀三、 基本資料:1. 作品名稱:2. 導演:森田芳光3. 人物介紹:A、 工藤啟輔:男主角,國二時因在叢林中找到被姦殺後棄屍的妹妹,而造成心靈上永遠無法抹滅的創傷,導致了日後的人格異常,產生多重人格,並企圖將自己轉換為另一個身份柴田真樹B、 小川香深:女主角,精神鑑定師,為藤代醫師的助手,此案正是因為小川香深敏銳的洞察力與鍥而不捨的探討事實的真相,而得以展開這場人格糾結的追逐戰 C、 實可子:因為愛工藤啟輔而寧願犧牲自己的幸福。D、 佃田夫婦:佃田修15歲時殺了工藤啟輔9歲的妹妹,卻因刑法第39條而判無罪。婚後又犯下一起殘忍的兇殺案,親手殺死自己的老婆佃田惠,與佃田惠腹中的胎兒。E、 長村律師:國家指派給被告工藤啟輔的辯護律師,卻一意為了打贏官司,斷定被告適用刑法第39條,而未深入了解被告真正的內心世界。F、 名越先生:警察,最早知道事實真相的人。卻也是默默觀察整件案子的智者。4. 出版項:A、 類別:劇情類B、 級別:輔導級C、 台灣上映日期: 2000年1月15日D、 發行:春輝國際E、 原著:永井泰宇F、 導演:森田芳光(Morita Yoshimitsu)G、 演員:鈴木京香堤真一山本未來5. 片長:133分鐘四、 前言:其實一開始我們並沒有為小論文下特定範圍的題目限制,只是很隨性地去租了這支因片名而引起我們好奇的影片。沒想到在看的過程中,居然引發了我們對心理的濃厚興趣。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早已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我們常聽見有人說:我們的社會病了!然而,究竟病的根源是什麼呢?不外乎是人們的心理。應此我們以本片被告者(男主角) 的心理,作為主要的研析題材。五、 原文摘要比起失樂園的煽情無力令人失望,森田芳光的新片刑法第39條可說是一部充滿驚喜的片子。 從黑暗的螢幕浮出字樣:心神喪失人之行為,不罰。精神耗弱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刑法第三十九條。以為一開始會是殺人或法庭審理,卻在大雨中,一個女人匆匆過街。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敘事手法。從一件好像不相干的事講起,但是你又不知道隱藏著什麼關係。猜測著女人是誰?為何在大雨中過街?和殺人案件有什麼關係?最後揭露了,女人是精神鑑定師小川香深,擔任藤代教授的助手,受理一件棘手的案子。 接下來,從舞台劇開始。演員以異端的姿態講述吃人與被吃,警察出現了。原來男人涉嫌殺害一對夫婦,也認了罪,但在律師審詢時,兇惡地說:殺人還需要動機嗎?根本沒有動機! 法庭上法官審判時,那個原本溫文的男人卻朗讀莎士比亞,律師要求鑑定當事人的精神狀態。 本片十分精彩的地方就是抽絲撥繭的過程。原本以為犯人是雙重人格,因為童年痛苦的記憶而犯罪。但是兩件看似完全無關的事實牽扯在一起,被殺害的男人曾犯罪,因刑法第三十九條獲釋,兩件事慢慢有了交集,逐漸織成真實之網,解開最大的身份迷團。到底真實為何在此先不提,以免減損觀片樂趣。總之你越來越緊張,好像覺得自己抓住什麼,又即將失落;一大堆矛盾、疑點到最後終有結果。 敘事手法,是本片突出的地方。剪成碎片一樣的記憶,真實或者虛構,重覆出現的意象,到最後越來越逼近真實。有一種新浪潮電影的感覺,把支離破碎的片段拼貼累積,鬥智的不只劇中人,也屬於導演與觀眾;觀眾可享受自由拼貼聯想的樂趣。海鷗、被埋在沙堆的小孩、天真的小女孩、屍體與狂叫的少年 生活化,是本片另一個特色。也可說是人物塑型貼近真實人生。片中經常帶到小川與她母親之間,母親的異常行為,做一桌子菜或買一堆點心慢慢吃著,重覆講述:我瞞著妳一件事漸漸拉出小川父親曾經殺人的支線,非常自然,且會令人感覺:啊!她是一個真實平凡的人。不只小川,藤代教授一邊詢問犯人,一邊用紙杯折小動物,顫抖的語氣說話的方式,讓你覺得他也是個人,也有自己的癖好。甚至殺人者關於過往的回憶也十分生活化,就是一些很平凡的東西。較可惜的是關於被殺的夫婦那個曾經犯殺人罪的男人為何殺人,還有關於他的生活、他這個人的描述很缺乏,使這部片的觀點減少。 影像也是值得稱讚的地方,簡單俐落的畫面,深色色澤使全片增添深沉的氛圍。演員的演技相當精湛,整體感覺都很好。 關於人權觀察部份,到底殺人者有沒有人權?刑法第三十九條的作用是保護亦或供犯罪者鑽漏洞?心神喪失者該減刑嗎?凡事是否要有仇報仇有冤報冤?我想這部片不能提供答案,甚至所有的文學作品或電影都不能。因為它們做的是呈現,至於思考,則是全人類的事。但其實復仇是矛盾的,因為它會造成循環不止的傷害。這部片成功之處在於它把受害家庭的心境傳達得很好,那種永遠無法彌補的痛。被告最後說道:我拿著凶器想刺殺的就是這不公平的法律!最後的審判結果,因為被告是精神領域的一種詐病,而這種分離性障礙的詐病,犯罪時對善惡區分的能力以及意志行為的精神能力都沒有喪失,所以被告-工藤啟輔有完全責任能力,不適用刑法第三十九條。六、 正文在研析方面,我們以變態心理學的角度探究男主角工藤啟輔的心理,研析的每個層面也正是如今社會上較常見的問題。藉此,希望大家都能更進一步瞭解社會犯罪問題的根源,並知其影響與解決之道。要醫治這個病了的社會無疑是從每個人的心理建設做起,希望這篇小論文能對社會有一點貢獻。1. 為什麼要研究變態心理對精神分析學持否定態度的人所依據的反對理由是這種學說是從研究病態的心理症狀中得出的結論,因此,它不適用於人們的常態心理。這種乍看起來似乎有理,其實認真思索一下就可以看出這種意見的片面性。這種片面性表現在兩個方面:A. 世界上的事物本來就是充滿矛盾的。只有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才不斷地促使事物本身的發展。人類心理生活也和一切事物一樣是在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中發展。因此,科學的任務就是要揭示人類心理生活的內在矛盾本身。對於這一矛盾的揭發和說明越深刻心理活動的規律就越能更深刻地被把握到。弗洛伊德認為正常心理生活乃是矛盾的隻方得到合理的協調的結果,因此,那些反常的、變態的心理是暴露矛盾的一個側面。所以,揭示變態心理的內幕和本質將直接有助於認識人心理的深刻規律。B. 弗洛伊德研究變態心理並不是最後目的和全部目的。如前所述,弗洛伊德研究變態心理的直接目的是治療變態心理患者的疾病。其次,他把這看作是深入心理王國一條通道,研究變態心理的結果導致對一般心理活動規律更深入、更廣泛的認識。弗洛伊德說:當我們分析一個歇斯底里的病人時,我們不久便會相信這病症的發作只不過是潛在的幻想經外射與翻譯而成為由運動系統的動作所組成的啞劇罷了,歇斯底里症的癹作有一些規律可循。這就表明,對變態心理的研究確實是有助於了解人類潛在心理活動規律的。因此,研究變態心理不僅具有迫切實踐意義,而且也有深刻的理論意義。2. 正常和反常的意義正常與反常,或常態與變態,實為整個行為之兩面,有了這一面,才可以顯出另一面。如果沒有反常的行為,我們便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正常的;反之亦然。從心理學來說,正常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一種實體。但此概念的意義可有種種。在心理學上,此概念之最普遍的意義,是一種量的界說,換言之,即以統計的結果,來定正常與反常之分別。在實際應用上,往往將在平均數或中數之兩邊的某一範圍內稱為正常,至於超過或不及此範圍的可稱之為反常。但現今反常一詞通常指不及此範圍的而言;而超越此範圍的則稱為超常。正常與反常行為之分最好以時鐘之擺錘作譬喻:當它向左右擺動時,本是一種離中之動作,是反常的。但因為左右向之時間頗暫,又彼此相銷,故此我們不能說這種動作是反常,只有當它擺到任何一方面,停留在此方面頗久或不能復反中央時,我們才說它是反常的。3. 正常和反常的判別標準:企圖找出一種絕對的劃分標準應用於一切異常行為則是行不通的。下面是前人論述的判別行為正常和異常的具體標準。A. 以經驗作為標準所謂經驗的標準有兩重意義:其一是指病人自己的主觀經驗,他們自己感覺到憂鬱、不愉快、或自己不能控制某些行為,從而尋找醫生的幫助。其二是指研究者根據自身的活動體驗來判別正常和異常。這是以一般人對常態的已有經驗作為出發點或參照點。B. 社會常模和社會適應的標準這一標準以社會常模為體組織,以社會適應為用行為準則,也就是說在社會常模的基礎上來衡量行為順應是否完善。C. 病因與症狀存在與否的標準有些反常心理現象或致病因素再常態人身上是一定不存在的。若在某人身上發現這些致病因素或疾病的症狀,則被判別為反常。這一標準多為變態心理學醫學模式觀點的支持者所採用。這一標準也比較客觀,但運用的範圍比較狹窄。D. 統計學標準這一標準來源於對正常心理特徵的心理測量,它是以全體人群中具有這種特徵的人數的分配為依據的。在取大樣統計中,一般心理特徵的人數頻率,多為常態分配,居中間的大多數人為正常,居兩端者為反常。因此,確定一個人的行為正常或反常就是以其心理特徵是否偏離平均值為依據。與統計學標準相聯繫的是心理測驗的判別標準,這種方法所提供的數據較為客觀,而且作為一種規範化的檢查方法也容易為大家所理解。4. 病態人格病態人格是一種人格發展的內在不協調,是在沒有認知過程障礙或没有智力障礙的情形下出現的情緒反應、動機和行為活動的異常。病態人格並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因為它缺乏病因、發病日期、病程和轉歸等作為一種疾病單元所具有的特徵;實際上,病態人格有時很難與正常人格明確劃分界線,但是這種人確實有不正常的表現,不能算是正常人。就像病態人格其中之-反常或異常人格之性格遠遠超出了常軌,但並不一定是為社會所難容。A. 病態人格的類型-分裂型人格主要表現為退縮、孤僻、膽怯、沉默和怪僻,對現實的認識能力並未喪失,常做白日夢、沉溺於幻想之中;迴僻競爭性處境,保持漠不關心。B. 病態人格的特點認識與行為脫節;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對人缺乏感情;沒有責任感,缺乏後悔之心。5. 記憶病理學-記憶障礙片中男主角的戲劇式健忘也就是突然喪失記憶,有時甚至會有假象的全部忘記,這是精神領域的一種詐病。另一部同樣也是探討病態心理的影片-驚悚中的犯罪人會因受刺激而引發出多重人格,待人格交替回來後便完全不記得曾發生過的事,即是記憶障礙精神疾病患者;此外,著名的影視名人宮雪花亦是此種疾病的患者。記憶障礙是精神病患中較常見的心理異常現象。病人一般不認為自己的情緒、行為與思維有缺陷或變態。他們往往訴說自己的記憶發生了障礙。記憶障礙主要的表現可分為以下三種:A. 記憶增強例如有系統妄想的精神分裂病人,由於對周圍事物特別警覺和專心注意,明顯地表現出記憶增強,就連正常人都注意不到的小細節也能毫無遺漏的回憶出來。B. 記憶減退是指病人識記、保持、回憶和壐現這四個環節的能力比一般人或比本人發病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減退。而記憶減退的極端表現是遺忘症;遺忘,是正常現象,任何人都不可能對曾發生過的事毫無遺漏的回憶出來。但是,若對體驗過的重大事件或某一段時間內的經歷完全性的遺忘則表示記憶有嚴重障礙,稱之為遺忘症。C. 記憶錯亂主要表現為回憶和再認過程的錯誤混亂。表現為回憶過程錯亂的有錯構症、虛構症。當病人同時出現記憶力減退及錯構、虛構和定向力障礙等,則稱為柯薩可夫氏症候群。6. 神經病我們常罵人神經病但相信很多人並不知道神經病和精神病有什麼差別。神經病和精神病都屬於功能的心理病,功能的心理錯亂常與生理的原因無關。此種疾病常因個人對環境之不能適而起,尤其在兒童期的遭遇最容易導致心理之錯亂。神經病原意即謂心理的與神經的錯亂,於是有心理神經病一詞,此是一種功能的心理紛亂,包括一部分的人格崩潰。因它的生質不甚厲害,故患者不用禁固於病院中。患此病者並不與現實脫離,只是行為有些奇怪、孤僻。心理神經病之病徵極多,我們以本片男主角的病徵分別討論以下兩部分:A. 癔病癔病為一切神經病中最明顯起源於心理的病徵。它的目的時常是想利用所呈現之病徵以逹到某種目的,但此種企圖為患者本人所永遠不能知,且完全是屬於無意識的。癔病有種種形式,它採取何種形式出現端視它的各種因子之結合。在各種因子當中,最重要而且具有決定性的是那些病者所遭受而欲求擺脫之心理痛苦,針對片中男主角的病徵討論癔病中的一種形式:(a.) 多重人格患此病者正如其名稱所說,其整個人格分裂成為兩個以上之人格,而每一個人格各有自己的思想、行為、觀點、啫好、習慣等等。且大多數的病例中甲人格往往不知自己同時存在兩種人格,而其出現大都為相互交替的形式發生。如同劇中小川所分析筆跡和貫用手法完全不同是交替人格最大的特徵。她還說交替人格並不是人。雖然他們有行動,但不是人,是支離破碎的記憶、感情糾葛、衝動所衍生出來的,只是人格的一部分。精神分裂的幻聽由外界而來,多重人格的幻聽則從裡面產生分離性精神障礙又稱多重人格也就是一時性意識統合力失調,和失神症的狀況很頪似,易被誤診。B. 精神衰弱其意義為精神能力低減,人格有部分潰崩。主要診斷病徵可分為三類型:(a.) 焦慮性神經症:在弗洛伊德看來,幼時疲壓抑到潛意識中的痛苦經驗可以構成焦慮心理的原始基礎。一般來說該創痛事件會以各種方式再度體驗;譬如患者會痛苦而無法自制地反覆回憶該事件或反覆於夢魘中再度經歷該事件,而患者的行為好像正處於該事件發生時。片中男主角幼時目睹慘死的創傷導致他日後無法抺滅的記憶,更造成了多重人格的產生。據國外文獻資料報導,焦慮性神經症十分多見,估計患病率為2 4.7%,發病多為成年人且女性多於男性。(b.) 恐怖性神經症:此症之病人對一些很平凡的事情也會產生恐懼心理。例如;怕廣場、樹;怕站高處等。它的心理變態與焦慮性神經症有相似之處,即導源於以往經歷中的痛苦經驗。患者自知其恐怖反應是不正常的,卻無法控制。(c.) 強迫性神經症:弗洛伊德的學生容格曾說:強迫性神經症是精神衰弱的一種。實際上。它也和焦慮性和恐怖性神經症一樣,歸根到底來源為幼時的痛苦經驗。患此病的人常有一種具強迫性的思想或觀念闖入他的意識領域中,此種思想是不愉快的,但患者卻沒有能力阻止它走入意識之領域中。C. 神經衰弱此病為精神科和內科門診的常見病,絕大多數病例發生在16 40歳之間,以腦力工作者居多。其特徵是易興奮、易激怒同時又易疲勞、衰竭,常有失眠、頭痛、抑鬱,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和感情脆弱等。此疾病可以緩解或痊癒。7. 精神病患者對其環境之性質及其反應發生錯亂。精神病者生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而與現實脫節,與神經病者之生活於現實世界不同。精神病者因對己對人均有危險,故須入精神病院。神經病人因能與現實接觸及了解其環境,故其人格具有一部分之變態;但精神病者則完全脫離現實,故其人格往往整個改變。我們就本片討論精神病中的精神分裂症:A.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最常見的重性精神病其發病率在精神病中居首位;佔精神病院住院病人的一半以上,發病年齡多在青壯年時期。病人聯想散漫、情感冷淡言行怪異脫離現實,少數病人可自行緩解,如不經治療部分病人會在晚期呈現慢情精神衰退。且男子患此疾者較女子多50%。此種病人具衝動的破壞性與自殺或殺人傾向,故須常防範。而此疾的心理異常現可分為三類:(a.) 思維障礙-妄想思維障礙為精神分裂最具有特徵性之一。就本片我們只探討其一的妄想。這是種突如其來的病理體驗或直接感受,也就是說,是一種憑空出現與患者以前的想法和情感毫無關聯的一些病理性觀念。例如,有妄想的患者可能會說:我總覺得有穿隠身衣的人在監視我好像人人都在說我等。而這種原發性妄想幾乎也只見於精神分裂症。片中男主角曾在劇本中寫出一個吃同胞肉的軍人接受審判時所說的話並演出,他說:我吃著他的肉,的確覺得很幸福,我什麼人都吃過,用我的指甲、用我的骨頭、用我的牙齒,冷靜的吃人和被吃的人之間有愛存在嗎?有幸福的感覺嗎?是的,當然有,有意義不需要懷疑你們的耳朵,就算我改變吃人的說法也無法改變吃人的事實,你們有的是想像力,我有的則是記憶力這就是一種妄想!(b.) 情感障礙在疾病的急刻發作期,患者的情感可出現不明原因的劇烈變化,多是由幻覺和妄想產生的強烈反應。可能伴有傷人,毀物,或自殺行為。有的病人會出現情感倒錯的現象,以無所謂的心情敘述自己最痛苦的遭遇;或者談到高興的事時反而傷心落淚。隨著病情逐漸發展,情感遲鈍和情感淡漠會成為病人長期的主要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對任何刺激均無動於衷。(c.) 感知覺障礙精神分裂症的幻覺常在病人意識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出現,像是聽幻覺中的言語性幻覺,可能是對患者下達某一種指令或對患者的行為加以評論,也可能是譏笑、謾罵或威脅。這類幻覺多為真性幻覺、聲音清晰,患者往往信以為真,因而可支配患者的行為或影響其情緒。片中男主角與驚悚犯罪人皆是如此。8. 心理治療法心理治療法的目的是透過心理學的技巧來治療患者的情緒困擾,使其能夠重新適應社會環境的生活。心理治療法多達數十種,以下我們略舉比較重要的四種:A. 心理分析治療:是採取自由理想、夢的分析、移轉作用和釋義與領悟四大步驟。B. 患者中心治療(非直接輔導):必須遵守下列三大精神:深入瞭解,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以及真誠一致。C. 行為治療(行為矯正)D. 團體治療:可以破除患者的孤立幽閉感,並進而發展出良好的人際關係。其中較重要的有遊戲治療、心理劇和家庭治療法等,均極有價值。片中精神鑑定師還向被告使用繪畫療法。楊格曾說:畫出我們內心所示與眼前所見者乃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我想,也許繪畫就是心靈的外射吧!幻覺是精神病人常有的一個症狀,譬如幻視,病人說他看到某某東西,一般人沒有這種經驗很難瞭解或想像病人所看的的那個東西,而繪畫卻能跨越這道鴻溝。七、結論承辦案件的老練刑警就表達了這樣的看法:不找個地方結束的話,事件將永遠沒有終點。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也就是在女主角所扮演的鑑定人的堅持,及這位刑警的鍥而不捨的努力之下,真相最後才得以大白。精神鑑定雖然靠的是繁瑣的數據但是終歸是精神鑑定人的主觀。以精神鑑定結果,刑法第39條讓被告無罪這不是保護人權,相反的可說是剝奪人權!日本也因為這件案子揭發了一處從不曾被人察覺的法律漏洞。於是乎,司法院副院長城仲模先生就曾明白闡述審判的真實面,那就是理未易明,善未易察。台大法律系刑事法教授蔡墩銘先生亦發人深省地指出:人不可以殺人,代表正義的司法更不可以殺人。而美國總統雷根也一再的說道:殺人的不是槍,而是人。對於病態的精神病殺手,醫生想再加上的也許會是:殺人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病。這也正是我們之所以研析變態心理的原因!此外,我們更發現了要避免變態心理的一項重要關鍵生命教育!文明的內涵,就是會為對方的處境作一番思考,能體諒別人、約束自己的人才是一個文明人;只有當我們了解每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會為別人造成影響,才會了解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也才能學會體諒別人、尊重別人。懷德海認為,教育除了獲得理性知識外,更重要的事學習做人語尊敬他人,並讓人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安頓心中不安的心靈。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彌補現行教育制度中,偏重知識教育與理性教育,卻忽略知識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德性、藝術、人文之教育。使學生在受教過程中,不僅學習到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了生命教育的涵養後,知識技能可以成為社會的用處,而不是拿來戕害社會的工具。八、附註:本篇內容為日本最駭人真實事件改編。被告人工藤啟輔不適用刑法第39條,他終於成為一個正常人,本案現在仍在審判,將會是一場長長的審判 九、參考資料:變態心理學/強贛生/文笙/民76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卡倫霍妮/遠流/民79心靈衝突/何志培/水牛/民77心理學/譚維漢/台灣商務/民73淺意識的告白-精神病人繪畫選/王溢嘉/野鵝/民76進入精神分析的世界-弗洛依德 學說概論/高宣揚/洞察/民76http:/life.ascc.n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