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住区绿地系统植物配置与设计_以合肥新华学府花园小区为例.docx_第1页
浅谈居住区绿地系统植物配置与设计_以合肥新华学府花园小区为例.docx_第2页
浅谈居住区绿地系统植物配置与设计_以合肥新华学府花园小区为例.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居住区绿地系统植物配置与设计 以合肥新华学府花园小区为例袁留斌 ( 丽水学院园林系 ,浙江丽水 323000)摘要 通过对新华学府花园小区( 东区) 景观设计与绿地系统植物配置等方面的分析 ,阐述了居住区绿地系统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 ,提出居住区绿地系统在满足居住区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强调创造风景优美的生活环境 ,营造宁静幽雅、安全舒 适、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花园式小区氛围。注重植物配置的生态效果及景观营造。针对当代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现状和缺陷,提出一些改进小区绿化质量的建议。关键词 居住区 ;绿地系统 ;植物配置与设计中图分类号 S731. 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 - 6611 (2006) 21 - 5538 - 02新华学府花园小区地处合肥市西南 ,分为东、西两区 ,以石台 路 为 分 界 线。东 区 总 用 地 13. 64 hm2 , 建 筑 密 度 为23. 5 % ,绿地率约为 40 % ,周边环境优美。新华学府花园小 区绿地系统具备了生态环境、休闲活动、景观文化 3 个功能。1 居住区绿地系统植物配置原则1. 1 路旁绿化配置原则 根据居住区道路的主次、走向、住 宅建筑群的排列形式与绿地面积等情况 ,采取不同的配置手 法。南北走向的主路两旁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置手法 ,配置12 行高大的乔木 ,如杨树、槐树等 ,遮挡东、西面的太阳辐 射以形成高大的绿色竖向背景。可疏密相间地配置黄杨、水 蜡、丁香、枫树等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和增加绿色空间层 次。东西走向的入口主路 ,因直接与入口相通 ,可采取规则 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绿乔木如白皮松、龙柏、洒金柏。用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用于林下遮阴条件下的植物如小花溲疏、天目琼花、锈线菊、 丁香、龟背竹等 ;适合于林下半阴或全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如 紫荆、紫叶小檗、毛杜鹃、鱼尾葵等; 用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 植的植物如西府海棠、紫薇、丰花月季、八角金盘、锦带花、迎 春、牡丹等。用于作下层栽植的植物。金银花、常春藤、鸢 尾、黄菖蒲等。2. 2 线形变化 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 ,如 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 ,因此 ,植物配置时利用植物林缘线 的曲折变化 ,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 ,在平行的直线条中 融入曲线。在设计中突出林缘曲线变化的手法有: 在溪流 岸旁的植物配置上 ,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叶茂的植物如龟 背竹、金钟花、红花继木、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等密植 ,使之形 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在宅间绿地中孤植球形植物 , 以增加林缘线曲折变化。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龙柏、蜀 桧等 ,此类植物构成林冠线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利 用地形变化 ,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相应的林冠线起伏变 化 ,这种变化较柔和 ,节奏感较慢 ;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树 冠构成的林冠线起伏变化 ,一般节奏感适中。2. 3 季相变化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 , 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 ,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 活规律同步。在庭院的设计中紧扣四季主题 ,四季皆有景 ,景景有不同。做到一个庭院一个季相 ,如由迎春、碧桃、丁香等组成春景 ;由紫薇、合欢、紫竹等组成夏景; 由金桂、红枫、 银杏等组成秋景 ;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冬景。3 植物配置设计3. 1 主要景观空间绿化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小区绿 地系统以溪流水体景观为绿轴 ,开辟主要景观空间。贯穿整个小区的水体是绿地系统与景观空间相结合的最佳处 ,亦是小区宜人环境的精华所在。该景观轴线为三段式空间序列 形式 ,以入口广场大面积水体为起景 ,以狭长溪流为过渡 ,最 后到达高潮部分 栈桥亲水空间。从主入口进入广场后 , 一池清水开阔在眼前 ,打破以往居住区一贯的郁闭氛围 ,创 造自然活泼的景观。水面植以荷花 ,睡莲 ,与水边植物遥相 呼应 ,加上水中倒影 ,使广阔的水面产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环堤植以池杉、水杉、小叶 榕 ,间以紫薇、夹竹桃等花灌木 ,疏密有致 ,高低有序。接下 来沿狭长的水体错落植以垂柳、榕树、水杉 ,不仅增添了水面 的层次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 ,倒影也成为一景 ,似有清 池涵月之意境 ,带领人们进入恬淡静谧的自然空间( 图 1) 。1. 2 宅间绿化配置原则采用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 ,用低矮的落叶灌木与常绿球形植物及花卉 ,或丛植、或群植 ,修剪造型 ,使之组合成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 ,植物配 置不拘一格 ,也可适当点缀 12 株低矮的色叶乔木如枫树、 银杏 ,使立面的色调、层次丰富多彩。树冠线清晰而富于变 化。居民区的围墙边可选种攀援植物如地锦、凌霄等 ,增加 立面绿色层次。1. 3 公共绿地配置原则 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 手法 ,花架利用紫藤、凌霄、地锦等攀援植物; 廊亭周围可采 用丛植、孤植等手法 ,错落有致地配置黄杨、松柏、云杉;绿地 内的景墙前可用低矮的小叶黄杨或紫叶小檗、水蜡等规则式 布置 ;墙体边缘植地锦 ;绿地内的坐凳旁可配置一些乔木 ,用 以遮阴和制造一种幽静环境 ,铺装场地边沿的坐凳可栽植绿 篱或花灌木或宿根花卉;绿地内活动场地 ,可用嵌草砖与广 场砖铺装组合。裸露地面以草皮铺装 ,体现居民区公共绿地 自然式布置艺术效果。2 居住区绿地系统植物配置形式2. 1 空间处理 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 ,其他大部分都分 布在住宅前后 ,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 ,形成平行、等大的 绿地 ,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 ,因此 ,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 不同组合 ,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 ,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因 此在选择植物上进行如下分类: 用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 落叶乔木如银杏、栾树、元宝枫、小叶榕、大叶相思、合欢; 常作者简介袁留斌(1974 - ) ,男 ,安徽宿松人 ,在读硕士 ,讲师 ,从事花卉栽培与园林造景方面的教研工作。2006206207收稿日期34 卷 21 期袁留斌 浅谈居住区绿地系统植物配置与设计5539景观序列的终点也是高潮是栈桥亲水空间。这里的栈桥、汀步的设计布置 ,使人们能在水边停留嬉水。水旁散置片山块 石 ,以地锦、鸢尾覆盖 ,使人如入咫尺山林。水体的端点从植 红枫 ,乌桕等色彩明朗的植物 ,并以水杉、鹅掌楸为背景树 , 间植垂丝海棠、龙爪槐以丰富林缘线。栈桥间以鸢尾、黄菖 蒲等湿地花卉丛植以活泼气氛。由于水体丰沛 ,将使这里植 物青翠欲滴 ,生机盎然。而以红枫为主体树木 ,在秋高气爽 季节示以“秋叶红似春花”之美景。3. 3. 4 利用美的芳名。合欢 合家欢乐;桃花、李花 桃李满天下 ;桂花、杏花 富贵、幸福。4 设计中的思考与探索4. 1 居住小区环境绿化的现状及障碍 近年来随着居住区 高层化的趋势 ,停车场等硬质设施增多 ,占用了大量绿化用地 ,使人均绿化面积严重不足。过分强调绿化的美化作用 ,同过去以“绿”为主的方针形成对比 ,大量整形花灌木、草木、 一年生花卉、冷季性草坪被引入居住区 ,这样 ,无形之中增加了管理费用。而其所发挥的生态效益则是同样面积乔、灌、草复合群落的 1/ 4 。另外一些居住区绿化中存在树种单调、 结构简单、层次感不强、物种丰富性不足等问题。4. 2 小区环境绿化建议4. 2. 1 居住楼设计要重视绿化工作。在整体设计时充分重 视绿化设计 ,首先留出足够的绿化用地。在道路布局设计上 注意合理安排道路与绿地的关系 ,尽可能使绿地集中 ,便于 景观的设计及视觉的效果 ,特别是合理设置建筑北面铺装及 绿地的宽度 ,避免因建筑北侧绿地的采光不足而改为铺装。4. 2. 2 小区内硬质景观与绿化相结合。对于可用绿化手法 处理的硬质设施要与绿化景观设计充分融合 ,尽量减少小区内硬质地面的面积 ,一方面增加了绿地面积 ,另一方面对于减少辐射与改善视觉效果也十分必要。4. 2. 3 采用垂直绿化。利用爬藤植物的攀援性向空间要绿 色 ,对于小区内的围墙、无窗的住宅山墙 ,都可以采用这种种 植方式 ,既扩大了绿色范围 ,又由于植物随季相变化丰富和 补充了建筑的立体效果。4. 2. 4 处理好地下停车场绿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 提高 ,停车面积要求扩大 ,而传统硬质停车场必将占用大量 绿化用地。为解决这种矛盾 ,可以从 2 方面着手 ,一种是采 用多种形式的嵌草铺装代替硬质铺装;另外 ,可将地下停车 场引入居住区 ,这是国外已广泛采用的手段。4. 2. 5 增加乔木的种植量。大草坪加景点的种植模式在住 宅小区曾大量应用 ,随着小区的进一步交付使用 ,这种模式 在功能上的缺点和养护上的种种麻烦也暴露出来。因此在 环境设计中适度加大乔木的栽植数量 ,对于利用有限空间增 加绿化量 ,有很大帮助。在新华学府小区的设计中 ,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 ,其表现不仅在总体规划中 ,同样存在与园林小品的设计和细 部处理上。例如 ,在考虑到宅间绿化利用的最大特征是集中在老人和儿童这两个年龄层上 ,因而宅间庭院布置一些卵石小道 ,竹林下设石桌石椅 ,以供老人晨练、聊天、下棋之用。 同时开辟沙坑、滑梯、秋千等供儿童游戏。而园椅也用木质 代替石质或铁质以保证在天气温度变化反差大时 ,不会太烫 或太凉。在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两侧设大型柱式园灯 ,以在夜 间起警示作用。亲水平台台阶高度适宜儿童上下 ,并围以矮 栏杆。宅间道路无台阶 ,以缓坡形式出现 ,可方便轮椅出入 住宅。这些设计体现了处处关注人的需要 ,力求创造适宜人 的居住环境。居住小区绿化规划 ,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 ,反映出不同 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 , 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用发展的 (下转第 5552 页)图 1 溪流水体景观3. 2 庭院设计与绿化 整个小区依附主体水景共有12 个庭 院 ,其中有的根据春夏秋冬不同时令景色为主题 ,有的则以突出某种植物特点为主 ,形成该庭院独特的风格 ,给居民以强烈的识别性和归属感。小区分为水岸临风 ,蓝调溪林等 4 个空间组团。位于入口广场处两个大型住宅庭院 ,采用欧式 风格 ,以规则式几何形水体组合。沿水体设步行道及坐椅 , 水池中喷泉结合雕塑。整体风格清新雅致 ,充分展示出水的 动态美和静态美。利用水的明净和潺潺的水声抚平人们烦 躁的心情。其绿化以整形花坛和花镜为主。其间以三色堇、 毛杜鹃、孔雀草做色块 ,周围植以洒金千头柏 ,使宅间绿化色 彩明朗活泼 ,与欧式风格设计相协调。位于“水岸临风”景区附近设计有“木犀香阁”,以金桂为 主 ,辅植四季桂 ,或丛植或列植。铺装休息地上散植三色堇 ,围以麦冬 ,使休息区环境轻松活泼。以四季景色为主题的庭 院 ,春来繁花似锦 ,夏则绿荫暗香 ,秋来霜叶似火 ,冬季翠绿常延。位于水体旁的两个庭院以龟背竹林为主 ,分别配以合 欢、毛杜鹃 ,紫竹鸢尾 ,使得夏季庭院竹影婆娑 ,树木葱翠。地下配置杜鹃与鸢尾花丛 ,既覆盖了地面避免地面裸露暴 晒 ,又丰富了环境景观。在自然式庭院中 ,还根据不同居民的需求设计了欧式风格和古典风格的庭院。在欧式庭院中 铺设色彩明亮的硬质铺装 ,其上设休息靠椅 ,周围植以棕榈、大叶相思 ,给人以置身异域南国之感。而与之风格相迥异的 商梅园中则以腊梅、碧桃、紫竹为主配置 ,其间梅花含笑 ,竹影摇曳 ,使人感受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3. 3 植物的象征寓意3. 3. 1 利用植物优美的姿态。苍劲古松 坚强不屈; 青 翠竹木 气节虚心 ;傲霜寒梅 不畏强权、无所畏惧。3. 3. 2 利用丰富的色彩。色叶木 秋的联想;白花宁静、 柔和 ;黄花 朴素 ;红花 欢快、热烈。3. 3. 3 利用泌人心脾的芳香。桂花 甜香; 兰花 幽 香 ;含笑 浓香 ;梅花 暗香 ;荷花 清香。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552安徽农业科学2006 年园艺术逐渐被英国大规模引进 ,在趋向自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中国式的桥、亭等园林建筑。法国人勒鲁治曾著书说这种 形式是“英华庭园”(Anglo2Chinese style)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 林对欧洲大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欧洲其他国家开始效仿 英国建造自然风景式园林是在 18 世纪末叶以后 ,从而使中 国造园思想在欧洲得以传播。2. 2 从植物配植角度研究西方中国式园林与传统中国园林 的区别2. 2. 1 西方的“单纯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师法写意自然”。西方的“中国式园林”一般规模很大 ,他们欣赏逼真地模仿再 现自然 ,甚至设计得像真正的乡野一样 ,这使得经过设计的 园林景观与一般自然界的真实景观没有任何差异。而中国 园林意在“写意”,即“源于自然 ,而高于自然”。江南园林一 般面积较小 ,不可能完全再现真实的自然 ,中国园林往往“师 法自然”,但都经过艺术的加工与升华 ,将自然艺术的手法加 以再现与组合 ,最终达到“意在自然 ,高于自然”的境界。2. 2. 2 植物的文化涵义。西方的设计者没有能够了解特定 植物在中国文化中的专有内涵 ,往往用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西方文化去解释植物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或者设计者将 植物排列方式设计成“自然式”的 ,但所选植物种类往往还是再现其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2. 2. 3 中国园林植物配植的时间感。中国的植物配植讲究 同一丛植物在清晨、中午和黄昏 ,由于不同的明暗光影变化 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以供人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的消遣之 用。同样一丛种植 ,由于季相变化 ,在春、夏、秋、冬四季应当 突出不同的景观 ,以供人一年四季游览。然而 ,这种植物的 时间季相变化在早期的西方“中国园”中是被忽略的。3 西方的造园手法对中国园林中植物配植的影响3. 1 植物划分空间 全面选用低矮的植物 ,种植在一起 ,则 能形成开放型空间环境。这种空间在人的视线内无遮蔽物 ,给人以开阔的、自由的、欢快的感觉。大小不等的植物(即乔木、灌木及草本) 配合种植 ,能形成封闭型空间和方向型空间。封闭型空间 ,是指四周及顶部均被植物所遮蔽 ,具有相 当的隔离性和隐密性的空间 ,它能给人以神秘、幽深的感觉。 方向型空间即半开敞型空间 ,是一面被植物遮蔽 ,或者多面 被植物遮蔽 ,使人的视线朝向敞面 ; 或者四周遮蔽 ,顶部开 敞 ;或者顶部遮蔽 ,视线可自由射向四周。方向型空间既满 足了人们需要一定的隐密性 ,又保证了人们需要阳光。3. 2 植物“夹景 、漏景 、框景 、隔景”的作用3. 2. 1 夹景。这常常被规则式园林所运用。植物成行排列 种植 ,遮蔽两侧 ,创造出透视空间 ,形成夹景 ,使人产生景观深邃之感。3. 2. 2 漏景。如果作为屏障的植物遮蔽不严实 ,则出现漏 透。视线穿越植物的枝叶间或枝干间 ,观赏景物时 ,则产生 跨越截止空间和由于枝叶摆动而产生的扑朔迷离的别致的 审美情趣。3. 2. 3 框景。植物种植在景物的周围 ,以其树干、树冠为遮 挡物而形成框架 ,从而使游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景物上 ,突出 强化了景物的美感价值。3. 2. 4 隔景。开敞型空间由于选用种植的均是低矮的植 物 ,在视觉上和功能上都能起到隔景的作用。如种植低矮如 墙的绿篱 ,进行区域性的划分 ,分隔了一定的空间。低矮的 植物 ,又常常被城市绿化运用 ,作为隔离物 ,分隔了机动车、 自行车和行人的道路。参考文献12345周武忠. 寻求伊甸园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刘少宗. 景观设计纵论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童寓. 造园史纲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 陈志华. 外国造园艺术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湖北省美学学会. 中西美学艺术比较M. 武汉 :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郑春苗.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张家骥. 中国造园论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3.金学智. 中国园林美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678(上接第 5539 页)眼光去研究和探索。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 ,满足居住区的 功能要求 ,创造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这是我们设计者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参考文献1 沈晖. 家园花园乐园J . 林业勘察设计 ,2003 (2) :65 - 68.2 吴小巧. 浅议我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J . 中国园林 ,2003 (4) :34 - 36.3 窦维奇. 浅谈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特点J . 安徽林业科技 ,2000 (2) :4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