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记忆碎片》看影视叙事时间_第1页
从电影《记忆碎片》看影视叙事时间_第2页
从电影《记忆碎片》看影视叙事时间_第3页
从电影《记忆碎片》看影视叙事时间_第4页
从电影《记忆碎片》看影视叙事时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电影记忆碎片看影视叙事时间摘要影视艺术的出现让人类“降服时间”的渴望成为可能。电影时间可分为时序和时距,结合电影记忆碎片分析电影时序的三种叙事模式,通过类比、对比等方法探讨时序在影视中的具体作用。关键词时间时序叙事时间记忆碎片顺叙倒叙插叙闪回人类文明一直把时间想象为“一条单一方向的不可逆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人类可以制作出日历、钟表来计量时间,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时间的流逝本质上是不可逆的。影视记录最为直观的时间,对于电影艺术而言,安德烈.巴赞认为“降服时间的渴望”是电影产生的原动力。对于影视来说,时间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的。法国电影理论学家马尔丹认为“电影首先是一部时间的艺术”。影视作为艺术作品来说,它的时间性有两方面,正如热内特在叙事话语中曾说道“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一是来自于观赏过程的时间,是讲述故事的时间,也是电影本身的时长(“所指”时间)。另一种是影视作品中讲述故事的时间,即影视中的叙事时间(“能指”时间)。这类时间本质上是镜头拍摄下的时间,不是客观现实的,属于“伪时间”。一般来说,时间可以从顺序、持续长度和频率三个维度来看。顺序是前后问题,持续长度是“多长时间”的问题,频率是“经常性如何”的问题。就影视时间来讲,时间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种类别,一是时序,一是时距。时序指的是故事时间和艺术作品中叙事时间的对比关系。文学中常用的“顺叙”、“倒叙”属于此范畴。时距是指事件或故事的实际延续的时间和被叙述的时间长度(文本长、影片时长等)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电影记忆碎片的特点主要论及影视中的时序问题,即电影艺术中对故事时间叙述先后的安排。一、解析电影记忆碎片电影记忆碎片(Memento)是美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第二部影片,在2小时的时长中,导演将一个单线故事用两条时间轨穿插讲述出,故事的情节大致可以概括为:兰尼的妻子在自家的浴室中遭到歹徒的奸杀,兰尼救援时被一个歹徒击伤脑部,患上短期失忆症。事实上歹徒并没有将兰尼的妻子杀死,而是因为妻子最终受不了兰尼的短期失忆症,利用他的病将自己注射过量胰岛素致死。但是自从浴室中被击昏后,患短期失忆的兰尼一直认为妻子在浴室中被杀死,一定要找出杀人凶手。一天,兰尼在一家旅馆突然惊醒,故事由此开始。在警察泰迪的诱骗下,兰尼杀死了一名毒贩。为了报仇,毒贩的女友再次利用兰尼的短期失忆症一步步骗兰尼杀死谋害男友的主谋警察泰迪。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实验电影,记忆碎片几乎涵括了后现代电影中的所有叙事策略。具体分析电影,导演用严密的逻辑将一个故事分解成一个个小块,按照不同时序清晰地讲述出来。全片共用了45段“记忆碎片”,23段彩色画面时间顺序为倒叙,22段黑白片段时间顺序为顺叙。如果将这45个片段编号,故事的正常逻辑发展顺序是:1,2,3,4,5,44,45其中前122段画面为黑白色,后2345段画面为彩色。但是导演却采用了类似短期失忆症患者的思维模式,在影片中将“碎片”排列为:45,1,44,2,43,3,42,4,41,5,40,.21,24,22,23“真实事件”(电影所述的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在电影前两个片段已经表明,电影的结尾处却是“真实事件”的中间部分。黑白色画面部分叙述的是故事发生的前一部分,兰尼被警察泰迪一步步误导,最终杀死毒贩。彩色画面部分叙述故事的发生后一部分,兰尼被毒贩的女友一步步误导,最终杀死警察泰迪。二、时序问题记忆碎片在叙事上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对时序的处理,也正是时序问题构成了这部实验电影最大的看点,下面结合影片具体谈论电影时间中的时序问题。热奈特认为“在故事中事件持续的时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中排列的伪时间顺序的关系”是时序所关心的内容。简单说来就是前文所解释的“故事时间和叙事事件的对比关系”问题。热奈特的理论来源于从文学角度对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的叙事学方面的分析。电影艺术较之于文学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电影作品自身是有自己的时间的,但是就单纯从叙事的时间顺序安排来看,用类比的方式参考文学艺术中的叙事可以更为清晰地分析出电影的时序问题。简单说来,电影的时序安排,类似文学,可以分为顺叙、倒叙、插叙、预叙等几大类别。电影记忆碎片在叙事上主要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三种电影叙事方法。电影中黑白画面的部分单独取出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故事,采用了顺叙的手法。黑白画面的片段中,主角兰尼讲述了同样一个短期失忆症患者的故事,看似无关却做足了铺垫,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彩色画面部分故事是“从尾到头”讲述出来的,从结果讲到原因,故事情节发展的时间轨与电影时间轨是逆向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1.顺叙黑白画面全片中22段黑白画面可以单独讲出一个故事,除了最后一段时间较长外(近6分钟),只有两个片段的时长超过一分钟,最短的只有16秒的时长。这其中主要画面是兰尼在旅馆里不停地接电话,通过电话另一端警察泰迪的暗示,一步步推断出杀妻凶手是毒贩,在最后一个片段中被骗到郊外一所房子中将毒贩杀死。顺叙按照因果关系和自然时间顺序来讲述是最易于被观众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一般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来安排故事。顺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叙事手法,遵循时间的自然流动,在许多经典的小说、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中被使用。以中国的艺术作品为例,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的叙事都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前后将故事展开。中国电影初期,即使如费穆的电影小城之春因其怀旧的情调完全有理由打断“顺时性”的叙述,但是在追忆电影主角的旧日恋情时,导演仍严格遵照顺叙的手法。九十年代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从旧时代的中国讲起,将20世纪中国的大事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以两个戏子的命运串联起来。顺叙在电影艺术发展的初始阶段被频繁应用。在经典好莱坞电影中通常按照“123”的顺序来表现事件,经典影片的导演需要有集中的、有准备的开场呈示,既忌讳事先得知结果如何(闪前),也多“劝告人们不要用闪回”。顺叙的手法可以使电影“延缓戏剧性的发展”。但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导演越来越多渐渐摒弃了单一的顺叙手法。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电影理论研究中引入了文学叙事学的研究手法,对电影的时间叙述有了理论上的进步。2.倒叙彩色画面全片共有23段彩色画面作为倒叙片段,这也是全片最能打乱观众观影逻辑的部分。倒叙中叙事者先叙述故事的结果,再反过来叙述故事的原因,类似文学上“本文时间”对“本事时间”的时序颠倒。影片在最开始就给出了整个故事的结尾主角兰尼杀死警察泰迪。接着导演带领观众利用患短期失忆症的主角兰尼每一次的短期记忆片段慢慢推出为什么警察被杀。这部分的画面每个片段的持续时间都较长,占据了影片的大部分时间。导演利用倒叙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形式上的需要,作为一部实验电影,倒叙打破了叙述上的顺叙性,使叙述本身更具有突兀感和曲折感;另一方面,倒叙的方法满足了故事中人物特点的需要,每一个片段的开头观众总是像影片中刚刚丢掉上一片记忆的主角兰尼一样,对眼前的场景感到莫名其妙,毫无逻辑性可言,让观众体验了一次“短期失忆症”。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凭借着自身记忆,渐渐显示出与电影主角不同的全知全能“上帝视点”,随着故事发展从“果”到“因”慢慢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同样运用倒叙的还有一部不得不提的伟大影片公民凯恩。影片以美国新闻业巨头赫斯特为原型,展现报业大亨凯恩的一生。影片开头就讲述凯恩在桑拿都庄园的死亡,凯恩在临终前说出“玫瑰花蕾”,接下来的影片都围绕着这一悬念而展开叙事,刻画出凯恩的一生。利用倒叙来讲故事在当时流行顺叙手法的好莱坞经典电影时代中实属标新立异,是这部经典影片的一大亮点。闪回,指将过去的某个场景或者片段突然地插入进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倒叙的一种。闪回经常用少量的镜头快速地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呈现出来,对现实进行补充交代。影片中兰尼的记忆常常会出现“闪回”片段:回忆自己与妻子从前的生活,自己在记忆中最后能记起的妻子在浴室中被害的场景。这里闪回的应用也就体现了倒叙片段的另一种目的:表现过去的事件或者补充介绍故事的背景材料。正如上文所说,闪回在电影艺术之初并没有受到欢迎,一位剧作家说“没有动因的时间跳跃会搅乱观众,结果会破坏他们参与的角色生活的幻想”。好莱坞常把闪回看作是为造成悬念或惊诧对叙事进行的说服性处理。这里可见闪回,甚至倒叙的电影叙事手法中带有的固有“搅乱观众”的弊端。3.插叙插叙是叙述者打断中心事件的时间轴,插入对另一个事件或者场景的叙述,插入的时间或场景与中心的事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也正是插叙与倒叙最主要的区别,倒叙讲述的仍然是整个中心事件,只是没有按照故事的正常发展顺序进行,插叙所叙之事并不同于中心事件。那么插叙的意义是什么呢?记忆碎片的黑白画面中,兰尼一直对着电话讲述记忆中的一个故事:在他任保险公司的调查人员时遇到的一位患短期失忆症病人,病人一直被妻子照顾着,但是妻子却在最终忍受不了丈夫患短期失忆症的痛苦,利用了丈夫的病,让丈夫给自己注射过量胰岛素而身亡,病人最终被送到精神病院中。这个故事与电影的整体叙事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却在电影中占用了一定量的篇幅,属于典型的插叙。深究这段插叙的作用时,警官泰迪在电影接近结束时的台词“我猜你只记得你想记得的事情你只想要自己捏造的事实”却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插叙中的内容都是兰尼杜撰出来的,兰尼所讲故事中的病人就是兰尼自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到,人会有一种抗性,能够抑制过去被压抑下去材料的再现。这种抗性可由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严厉的反抗,一是使压抑的材料不直接浮现出来,而是以相近似的事情暗喻出来。可见用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这段插叙的存在合理性并不难,兰尼记得的关于短期失忆症病人的回忆实际上就是被自己的意识压制着的对自己与妻子最后生活片段的记忆。可见导演利用这段插叙提供了背景资料,也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最终补充完整。插叙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介绍中心事件的背景材料,二是为了拓展影片的寓意,这种插叙也叫做“意指性插叙”。第一种插叙是影片记忆碎片中插叙的主要类型,主要目的在于补充介绍中心事件(故事背景、任务交代等等)。第二种插叙在中国传统电影中应用的最为明显,主要是为了渲染某种情感。举插曲为例,作为插叙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导演自20世纪以来不分类型地在影片中插入歌曲,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民族习惯”:在电影叙事中,插曲把情节停顿下来转向抒情。而好莱坞的导演们认为插曲会“打断观众入梦”,是不合时宜的。追根溯源,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中一直浸透着“插叙的精神”。在古代小说中,诗词常常穿插在小说的情节中。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宝黛二人初见,对黛玉容貌举止从贾宝玉视角进一步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此处有意回避全篇幅的叙事,故意放缓叙事节奏,转而描写林黛玉外貌,将观众由“看故事”的叙事带入到审美享受的境地。叙述者对时序的安排总是抱有一定的艺术审美目的,了解一部电影中时间的安排,叙事手法的安排,也能更好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