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能力调查及分析_第1页
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能力调查及分析_第2页
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能力调查及分析_第3页
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能力调查及分析_第4页
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能力调查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能力调查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自我防护措施执行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职业暴露自我防护相关调查表对全市37所不同级别医院的200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主要暴露途径以玻璃割伤、针刺伤、刀片割伤为主,损伤率分别为80.21%、64.55%、14.44%。自我防护措施执行率:抽血戴手套为27.33%,输液戴手套为19.47%,手皮肤有破损时戴手套操作为38.40%,有可能被体液、血液溅到眼部戴护目镜为3.64%。不使用防护用品的主要原因:工作太忙、觉得太麻烦、用品提供不足、认为没必要,发生率分别为76.58%、46.79%、33.48%、14.81%。级别越低的医院锐器损伤发生率越高、自我防护措施执行率越低(P0.05)。结论通过行政干预,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做好标准预防,是减少职业暴露危害的重要措施。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能力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2(b)-0116-03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因此受感染的机会很多,若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伤害,还会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1。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证实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的危险职业群体2。而皮肤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3,一旦发生锐器伤,只需0.004mL带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被空心带血的针头刺伤而感染乙肝的可能性为6%30%,感染丙肝的可能性为1.8%10%,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为0.13%0.4%4。为了解我市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自我防护措施执行现状,笔者根据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和自身防护的要求,对全市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10年912月,随机抽取中山市三级综合医院3所,二级综合医院3所,一级综合医院26所,民营综合医院5所,共37所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2000名。1.2方法所用问卷是在参考大量文献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经预调查后反复修改而成。在各医院护理部的协助下,由护理部向本院护理人员分发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匿名的形式填写后,护理部统一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933份,回收率为96.65%。对每份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检查,筛除63份不合格的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870份。调查内容包括:医院级别、在过去一年中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途径、操作环节、自我防护措施执行等情况。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医院之间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不同级别医院职业暴露损伤主要途径比较由表1可见,1870份问卷中玻璃割伤、针刺伤、刀片割伤损伤率分别为80.21%、64.55%、14.44%。从三甲医院至民营医院玻璃割伤、针刺伤、刀片割伤损伤率呈递增顺序,经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营医院、一甲医院锐器损伤明显高于二甲医院、三甲医院,与民营医院、一甲医院设备落后、防护设施不健全有关。2.2不同级别医院职业暴露损伤操作环节比较由表2可见,从三甲医院至民营医院掰安瓿、整理医疗废物、针头回套、清洗利器损伤率呈递增顺序,经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营医院、一甲医院在掰安瓿、整理医疗废物、针头回套、清洗利器操作环节损伤明显高于二甲、三甲医院。2.3不同级别医院自我防护措施执行情况比较由表3可见,抽血检查戴手套、输液戴手套、手皮肤有破损时戴手套操作、可能被体液、血液溅到眼部戴护目镜方面,从三甲医院至民营医院防护率呈递减顺序,经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甲医院在手皮肤有破损时戴手套操作防护措施执行率最高,一甲医院及民营医院在可能被体液血液溅到眼部戴护目镜的防护率为0。2.4不同级别医院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原因比较由表4可见,各级医院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甲医院防护不到位与工作太忙关系较大,一甲医院、民营医院防护不到位与用品提供不足、认为没必要防护关系较大。3讨论3.1规范使用医疗安全装置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制订了很多相关职业防护的政策、制度,如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锐器要求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本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37所医院2000名护士中玻璃割伤损伤率为80.21%,针刺伤损伤率为64.55%,刀片割伤损伤率为14.44%,其中,加药过程中徒手掰安瓿导致了72.35%护士被碎安瓿割伤,针头回套导致了17.65%针刺伤,19.95%的针刺伤发生在整理医疗用物时。提示护士加药掰安瓿时要用纱布包裹安瓿、禁止针头回套、使用后的锐器必须直接放入利器盒等。只有正确使用医疗安全装置,改变以往错误的行为习惯,才能控制损伤操作环节,减少锐器伤发生。3.2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含义:应把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看作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质均应戴手套,对可能被体液、血液溅到面部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护理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等。使用手套等防护屏障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5。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减少50%以上6,证明了在操作及处理污物时戴手套的重要性。虽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不可完全避免,但是美国CDC评估表明,62%88%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可以预防的。所以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发生。3.3自我防护意识有待提高本调查显示:抽血检查戴手套执行率仅27.33%,输液戴手套执行率为19.47%,手皮肤有破损时戴手套操作执行率为38.40%,可能被体液、血液溅到眼部戴护目镜执行率为3.64%;其中一甲医院及民营医院戴护目镜率为0。说明只有少部分人员能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进行自我防护,大多数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防护行为不规范。对于没有使用防护用具的原因,76.58%护理人员因为工作忙,在注射、抽血及输液等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操作中不戴防护用具。现阶段护士紧缺,工作负荷重,紧急时候执行操作经常是刻不容缓,忙碌中有时候来不及防护7。所以职业暴露与工作忙乱有关8,提示管理层需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9。有46.79%护理人员不戴防护用具的原因是觉得不方便、太麻烦,仍有14.81%的护理人员认为没有必要,未意识到使用防护用具的重要性。有33.48%护理人员认为用品提供不足,提示防护用具的使用与提供,得靠管理者,特别是科室护士长的监督与落实10。3.4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加强医务人员防护知识教育已经被公认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11。McCoy等12研究发现,医疗机构内持续的培训对医务人员坚持标准预防非常重要,是提高医务人员自身防护依从性的关键3。调查发现,级别越低的医院锐器损伤发生率越高、自我防护措施执行率越低(P3.5增加职业防护的投入及行政干预职业防护一般被认为是“只有投入、不见效益”的工作,大部分医院防护用品费用全部由科室承担,且不能收费。本调查显示,级别越高的医院实施自我防护措施越好,说明职业防护需要经济基础做后盾7。所以要做好职业防护需要管理层重视,增加职业防护的投入。工作中笔者还发现通过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文件,强制执行,并实行督查,有助于自我防护行为的建立7,从而保证防护措施的具体落实。参考文献1李玲,陈晓玲.关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8):613-615.2AnnND,CiesielskiCA,MetlerRP,etal.Occupationallyacquired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infection:nationalcasesurveillancedataduring20yearsoftheHIVepidemicintheunitedstatesJ.InfectionControlandHospitalEpidemiology,2003,224(2):86-95.3孙伯英,李明艳.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防护教育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62-564.4秦小平,王兰英,李爱萍.271例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调查分析及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08,8(9):53-54.5谭妙莲,刘霞,龙硕,等.2002-2007年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2931-2933.6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2(2):110-112.7杨筱多,姜亚芳,李春,等.长沙市23家医院手术室护士应用个人防护用品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74-877.8李素英,韩秀芬,张秀珍.医院工作人员利器损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1007-1008.9陈小燕,徐春丽,陈倩,等.156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90-1392.10陈宝勤,傅建国,王小燕.临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7):2282-2284.11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12McCoyKD,BeekmannSE,FeigusonKJ,et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