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金陵大报恩寺塔形体的古意特色与传承.doc_第1页
论明代金陵大报恩寺塔形体的古意特色与传承.doc_第2页
论明代金陵大报恩寺塔形体的古意特色与传承.doc_第3页
论明代金陵大报恩寺塔形体的古意特色与传承.doc_第4页
论明代金陵大报恩寺塔形体的古意特色与传承.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明代金陵大报恩寺塔形体的古意特色与传承2012年1月第1期南京晓庄学院JOURNALOF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Jan.2012No.1论明代金陵大报恩寺塔形体的古意特色与传承陈平平(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0017)摘要:明代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形体的古意特色主要体现在准大内式和高壮坚丽,度越前代等方面,塔和塔基的尺度都可能寓含着一定的历史意义.继承和发扬金陵大报恩寺塔原有的特色,将有助于重建后的琉璃塔成为二十一世纪南京的精品文化工程,从而延续和彰显古都南京的明文化,佛文化和报恩文化.关键词:明代;金陵大报恩寺塔;大内式;高壮坚丽;传承中图分类号:B9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902(2012)叭一ol1408一,明代金陵大报恩寺塔形体的古意特色明代永乐一洪熙一宣德时期建造的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是南京明清时期的地理标志性建筑和着名景观.清咸丰六年(1856)毁于兵火后,一百五十多年来仍被后人称誉,并图恢复.2002年南京市政府专题研究了大报恩寺塔项目,同意在原地进行重建.此后,曾有过是在原地,还是易地重建的争议.在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后,2010年原奉安于宋代地宫中鎏金七宝阿育王塔里的佛祖顶骨舍利,感应舍利,诸佛舍利等盛世重光,南京市政府遂正式宣布在原地重建.重建工作需要明确思路,还原琉璃塔原有特色,已成为各界的共识.然而对南京重建之金陵大报恩寺塔,应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学界看法不一.当前,在我国各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与宗教项目也纷纷出台.在此过程中,忽略历史上的实际情况,无中生有,追求高大,洋化,现代商业化,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古老的地方特色,面临着淡化乃至被取消的危险.在金陵大报恩寺及琉璃塔遗址园区重建的某些方案中,上述情况也有所存在.例如曾试图将琉璃塔提升至108米,各部分按比例放大,北移至秦淮河边;1_2层设置20米高的千手观音巨收稿日期:20111114作者简介:陈平平,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学教授.一114一像;塔内设18层;塔内设电梯,卫生间,沙发,布置今人字画;将宋代地宫,佛祖顶骨等奉安殿,琉璃塔分离,形成三足鼎立的建筑格局,等等,这些方案都忽略了原塔大报恩的主旨和佛祖舍利塔的基本属性等.重建大报恩寺塔,要尊重它在历史上的实际,要还原特色,不可忽略它形体的古意特色.那么大报恩寺塔的古意特色是什么呢?明葛寅亮金陵梵刹志聚宝山报恩寺条述及:永乐十年,敕工部重建梵宇,皆准大内式;永乐二十二年御制大报恩寺左碑称:重造浮图,高壮坚丽,度越前代.其言虽简,含意却深,值得研究.二,明代金陵大报恩寺塔形体古意特色的外在表现,内涵寓意(一)关于大内式继金陵梵刹志后,清姚鼐嘉庆江宁府志3j,近代吴祥翰金陵胜迹志等均称其为准大内式l4J.明陈沂报恩寺琉璃浮图记说:国朝永乐初大建之,准宫阙规制名大报恩寺;清陈开虞康熙江宁府志卷三十一称:永乐十年,敕大建之,梵宇悉准宫阙6;清施闫章书报恩寺浮图事说:永乐初,准宫阙规制改建.大内,旧指皇宫.准大内式,即准予按照大明皇朝紫禁城宫阙规制建造.这是大报恩寺塔的重要特色.南京的明故宫,清代毁于兵火,今仅存遗址.北京的明故宫于永乐四年(1406)开始营建,十八年(1420)建成.旧称紫禁城,为帝王之家,今犹存.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优秀最独特的经典作品之一,历史文化和美学艺术价值极高,为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占地72万平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建筑面积l5万平米,房屋9900多问.建筑布署有外朝,内廷之分,规模弘大,气势磅礴;中轴布局,左右对称,建筑形式多样,建筑物雄伟高大,富丽堂皇,红墙黄琉璃瓦,大屋顶大屋檐,楼台亭阁雕梁画栋,有龙凤饰物,高贵豪华_8.准宫阙规制,即是按最高规格建造大报恩寺塔,也由于此,琉璃塔方显得高壮坚丽,度越前代.(二)关于高金陵梵刹志说:(寺塔)直插霄汉L9J.之所以如此描述是由于有以下的事实:1.塔为重楼阁式楼阁式塔是中国古代楼阁建筑与外来佛教之塔相融合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在建筑物中最为高大.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神佛居住在仙山琼阁.佛教传人中国后,选择建筑高大的重楼阁式塔,可以使人们在仰望时产生高大神秘的感觉而心生敬仰.金陵大报恩寺塔采用了重楼阁式,用以供奉佛舍利,佛像,佛经等,供人瞻仰.除作为地理性标志建筑和景观外,还具有供人登高与眺望使心胸开阔的功能.在其每一层塔身均有可供人行走的行廊,有栏杆可保安全.2.有较高的塔基报恩寺琉璃浮图记称:连大宫后,叠玉砌数级,上为五色莲台,座高拥寻丈_】.叶灵凤翻译的鸦片战争与江南文物的劫难称:塔身是建筑在一座坚实的砖石基础上,高出地面大约有十尺,从地面进入塔门,要跨上十二级的石级1.茅家琦译的1854年6月1日法斯就漫游天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给麦莲的报告说:琉璃塔立在一块八十英尺见方,十二英尺高的坚实的石台上,方台的四周有石阶梯,梯阶是很大的平滑的砂石石板,上面有精美的雕刻.3.塔的层数为九塔的层数有不同的记载.金陵梵刹志,清悟明折疑梵刹志(又名敕建报恩寺梵刹志),民国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等均记作九层.然明祝允明野记卷三称:立塔十三重_1;清张尚瑗石里杂识也称:塔十三级;毛祥麟对山书屋墨余录亦称:金陵报恩寺浮图凡十三层_1;约翰?尼霍夫南京瓷塔图又将塔画为十层;而明朱之藩报恩灯塔则说:七级凌空傍斗台.九,十三,十,七,四种说法,何者为真?按,葛寅亮乃明南都祠部郎,主管寺院事宜,悟明为大报恩寺的僧人,日日见塔,再对照明凌大德画大报恩寺全图,及清嘉庆大报恩寺内僧敬刻之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全图引,塔为九层,当为可靠.那么,祝允明(即枝山,曾为应天即今江苏南京之通判)等又何以说是十三层,是原塔计划盖十三层,后改为九级,还是夸张呢?这有待研究.尼霍夫之图,则显系将第一层之塔廊误作为又一层,而计为十层.七层之说,错误更不待辩.魏书?释老传中记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到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图J.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尊,象征着高贵,素有九天,九重霄之说;皇上被称为九五之尊,天上有九天王母娘娘等,九被视为天数.金陵大报恩寺塔的层次有九,且每层高度均较高,折疑梵刹志说:第一层塔身连须弥座底,共高四丈四尺三寸六分;第二层塔身高一丈九尺六寸八分;第三层塔身高一丈九尺三寸八分;第四层塔身高一丈八尺八寸八分;第五层塔身高一丈八尺四寸三分;第六层塔身高一丈八尺一寸一分;第七层塔身高一丈七尺七寸八分;第八层塔身高一丈七尺六寸三分;第九层塔身高一丈三尺三寸三分_2.由此可见,塔身比较高.4.塔刹较高具九重相轮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为塔上最显着标记.由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组成,在塔上占有突出和重要位置.除了表相,高出的作用外,也是塔顶结构攒尖收尾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佛教的观点看,表示佛法到了极界.塔图附志对此有较多的记述:顶上铜锅二口,重九百斤,天盘一个,计重四百三十斤;顶上铁圈九个,大圈方圆六丈三尺,小圈方圆一丈四尺,计重三千六百斤;面顶以黄金风波铜镀之以存久远,其色不晦,上九霄龙头,挂铁索八条,垂铃七十二个.十二因缘经提到八种塔,即为八种人所起的塔,其中规定如来露盘(相轮)八盘以上,菩萨七盘,缘觉六盘,罗汉五盘等L2.相轮数目的多少是决定塔等级的关键标志.大报恩寺塔相轮为九一115重,乃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的规格,体现了建塔供奉佛祖报其护佑朱棣夺得皇位之恩,和报其皇考皇妣罔极之恩的大报恩主旨.5.塔的高度关于塔的高度,也有几种不同的记载.金陵梵刹志称:至浮图之胜,高百余丈;康熙江宁府志亦称:塔高百余丈L2纠;报恩寺琉璃浮图记则称:高百丈_26J,书报恩寺浮图事亦称:高百丈j.然而,金陵梵刹志,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关于宝塔丈尺均记作:通高地面至宝珠顶,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地面至覆莲盆口,高二十丈六寸.在上述三书中仅有个别文字的差异,数字则相同.又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卷首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全图(见海关报告第口期)后,说明大报恩寺塔称:高二百七十六英叹七英时强,合中国木尺为三十二丈九尺四寸九分【2,与塔图附志,金陵胜迹志相同.大英百科全书第九版南京条亦说:高约二百六十尺,中国尺为三十二丈九尺四又十分之九寸L3,与之相同,英国百科全书?南京条也称塔高二百六十尺.百余丈或百丈,二十四丈多及二十余丈,三十二丈多等,何者为真?百余丈或百丈,约合公制300米,这是明代建筑上难以达到的高度,乃是一种形容高大的文学夸张,并非记实.葛寅亮,悟明所记数字,乃实际丈量所得.悟明写志时大报恩寺塔尚存,在其寺志凡例中述及:惟塔独存,今之丈尺,依稀相符,前织造部堂曹,悉经丈量_3,显然,它是可靠的.明制1尺约合31.7厘米,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约合78米;二十丈六寸约合63.6米.历史上明初京都高楼不多,即使紫禁城楼房也不过高数层,因而这在古代是很高的高度,非常醒目.如清甘熙白下琐言说道:报恩寺琉璃塔高出天表,数十里外可望见引.至于三十二丈九尺四寸九分之说,前以为系人们对释?德清(憨山)雪浪法师?恩公中兴法道传塔高二十五丈,其安塔顶管心木,约长七丈之语误解.三十二丈九尺四寸九分,约合今103米.它与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相差八丈三尺三寸,合25.4米.三十二丈九尺四寸九分,精确至分,不能轻易指其为假.那么有无合理解释呢?笔者以为,从金陵大报恩寺全图可知塔是建立在聚宝山(后称宝塔山)上的.清代西人来华,如若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地面,用数学三角的方法,如近似三角形投影等,从远处测量塔加山体的高度,可能得到此丈尺数.103米高,在数十里外可见完一116一全有可能.前者是塔的高度,后者是塔加山体的高度,这样看历史上关于塔高度的两种丈尺之争,也就得到了解决.据研究考察,聚宝门即今之中华门,是明代十三座皇家命名的城门之一,且为一座最大的城门.迄今地面高度仍保持了原状,未有人为干扰填挖土方造成的升降变化,而聚宝山即宝塔山则由于150多年来的世事变迁,包括现代的拆迁,考古发掘,大量土方的运出,已发生重大变化.如今在中华门城头上,或走出中华门,已经看不到原先山的势态.琉璃塔从地面至宝珠顶为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精确至分.这一数字是建筑中偶然的随机结果,还是预先周密计划的体现?拙以为,塔的主人和决策者是朱棣,这些数字应体现了他的意旨,以朱棣之雄才大略和行事风格必有其内涵寓意.永乐十一年重修报恩寺敕说:朕念皇考皇妣罔极之恩,无以报称,况此灵迹,岂可终废?乃用军民人等,勤劳其力充广殿宇,重作浮图.比之于旧,工力万倍.以此胜因,上荐父皇母后在天之灵,下为天下生民祈福,使雨呖时若,百谷丰登,家给人足,妖孽不兴,灾诊不作,乃名日大报恩寺.表兹胜刹,垂耀无穷3,表明朱棣建寺塔是为了报皇考皇妣即父皇母后罔极之恩.明王世贞游报恩寺塔记略(游牛首山记内摘出)说:塔,故文皇下京师,纂大宝,倾天下之财力,为高帝及后营福者也-3.明沈德符野获编也说道:南京报恩寺,逼近聚宝门外,其塔高入云表.文皇竭天下之力,十六年始成,当时报太祖孝慈后罔极大恩,故以为名_3.塔图附志则称造塔以报先皇太后之德l3.金陵胜迹志亦云:明永乐间,成祖北迁,因欲报高皇后恩,敕工部依大内式造塔.塔高丈尺数理应与此有关.遵循这一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作出探讨.据明史?太祖本纪,朱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二十四岁时,入濠投奔郭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而战常胜,遂妻以养女,即马皇后.朱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自立为吴王,马氏为妃.至正二十八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在南京登皇位,立妃马氏为皇后.封建社会妻以夫荣,朱元璋二十四岁投郭子兴,娶马氏这是他发迹的开始;而马氏成为朱元璋的结发元配正妻,佐朱元璋夺取天下,至正二十四年为吴王王妃,主吴王后宫.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即皇位,洪武元年立为皇后,续主后宫,这两个二十四,足资纪念.又,据明太宗实录卷二七四永乐二十二年壬午条:文皇帝号太宗,十二月庚葬长陵,上在外二十有三年,寿六十有五_加,永乐二十二年(1424)往前推算,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明史?成祖本纪称: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all.明史?列传?诸王又记日:太祖二十六子,高皇后生太子标,秦王棱,晋王榈,成祖,周王楠J,似亦可将二十四视为二十加四,如此即至正二十年,马氏生第四子朱棣,即后来之明太宗.按,对朱棣是否是朱元璋与马氏之子,历来颇有争议,此处以正史记载和朱棣本人之说为准.朱元璋,朱棣皆精明之人,很难想像朱元璋会以非己之子为子,委以守卫北方责,后又为诸王之首的重任,也很难想像朱棣会在出生问题上授人以把柄.关于六:永乐二十二年御制大报恩寺左碑称:朕皇考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皇妣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开创国家,协心治理,德合天地,功在生民,至盛极大,无以复加也.朕以菲德,统承大宝,负荷不易,夙夜唯勤,惕惕兢兢,祗循成宪,重惟大恩罔极,末由报称.对皇太后马氏的尊谥是: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正好为六.关于一:明史?后妃传称: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洪武十五年(1382)丙戊(八月)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可知马氏生于元宁宗至顺二年(1331).朱元璋洪武元年立马后后未再立后,马氏为其唯一的皇后,也是朱棣唯一的皇太后.关于九,前已述及九为天数,朱皇帝称万岁,马皇后可称九千岁,亦可寓意魂归九天.至于二十丈六寸,封建社会母以子贵,可寓意元至正二十年生朱棣,即明太宗;为皇太后,尊谥六个谥号.(三)关于壮对于琉璃塔的形体是瘦还是壮,目前存在不同看法.由于金陵梵刹志之大报恩寺全图,有凌大德画,张承祖刊之琉璃塔简图,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中有见海关报告第口期的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图,故较长时期以来人们多据此认为金陵大报恩寺是一个挺拔的瘦高个形象.然而御制大报恩寺左碑云为壮,明盛时泰报恩塔赋则谓其巨构殊形,高逾三八,数迈径三,非寻丈也L45;康熙江宁府志称其壮丽甲古今佛刹矣;王世贞报恩寺塔歌亦称:壮哉窄堵波4;对山书屋墨余录亦云:极为壮丽.哪种说法可靠呢?金陵梵刹志大报恩寺全图所绘塔图过于简略.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之江南报恩寺琉璃塔全图见于海关报告口期,而南京正式有海关是在光绪二十五年,琉璃塔于咸丰六年(1856)毁于兵火,图又为西人所绘,故不足为凭.嘉庆七年大报恩寺内僧敬刻的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全图碑(1802),是迄今所知我国现存国人根据实物绘刻的最早,最详细的一幅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全图_49J.它与所附塔志,直观地记录了琉璃塔的外部形态.它表明琉璃塔并非是瘦高个,而是雄壮之塔.报恩寺琉璃浮图记称:下周广四十余寻_5.下周指宝塔最底层建有的一圈八边形的回廊之周长.1寻为8尺,4O寻合32丈.四十余寻寓意何在?明史?太祖本纪述及:洪武三十一年五月甲寅,帝不豫,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官,卒年七十有一.可见,朱元璋生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朱元璋于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月一日称帝,改元洪武,时年40余岁.前已述及,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约32岁余时得第四子朱棣,40余寻合32丈余,亦可由此得解.朱元璋于4O岁时登皇帝位,开大明朝之基业.约32岁多时,得第四子朱棣,后为明太宗,废了建文帝及其年号,遂以己为明太祖的继承者自居.故而四十余寻及其所合之三十二丈余,均足资纪念,以为琉璃塔粗度之基础数字,也很自然.折疑梵刹志对琉璃塔各层的塔身连墙径与墙厚有详尽的记载:第一层,塔身连墙径过四丈五尺;第二层,塔身连墙径过四丈一尺;第三层塔身连墙径过三丈九尺五寸;第四层塔身连墙径过三丈八尺;第五层塔身连墙径过三丈六尺一寸五分;第六层塔身连墙径过三丈四尺一寸五分;第七层塔身连墙径过三丈一尺八寸五分;第八层塔身连墙径过二丈九尺;第九层塔身连墙径过二丈八尺;可见塔身各层连墙径逐层收缩,但收缩程度并不是很大,因而整个塔体形态应称雄壮,而非高瘦,亦非矮胖.这与清代嘉庆年间大报恩寺僧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全图碑的记载是一致的.(四)关于坚1.塔体为砖木结构还是砖石结构近代有些学者认为明代建造的金陵大报恩寺塔体为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这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中国古代建筑用的材料常用砖木,塔体结构也曾多为砖木.砖木结构虽有抗震力较强,便于建造和登临眺望等优点,但却存在致命的弱点,其防火能力较差,且不耐蛀腐,一旦着火或遭白蚁蛀蚀,就难以补救.历史上有许多豪华壮丽的砖木结构塔,都在天火或兵燹中化为废墟,或被白蚁蛀蚀而一117轰然倒塌.而采用防火防蛀腐性能较好的砖石结构,则可以使塔身更高,更坚固.塔檐也可以伸出较长,更好地发挥对塔身的保护作用.永乐十一年重修报恩寺敕述及:朕即位之初,遂敕工部修理,比旧加新.比年有无籍僧本性,以其私愤,怀杀人之心,潜于僧室放火将寺焚毁.崇殿修廊,寸木不存,黄金之地,悉为瓦砾.浮图煨尽,颓裂倾敝.周览顾望,丘墟草野【5.可见原有前塔为砖木结构,毁于火灾.金陵梵刹志?聚宝山报恩寺述及永乐十年敕建之九级琉璃塔:嘉靖末,经火荡然,惟塔及禅殿香积厨仅存_5,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七述及:嘉靖庚申,被火,并其护塔廊毁之,塔故无恙_5.经火后仍无恙,可见为砖石结构.报恩寺琉璃浮图记述及:文皇诏天下,尽甄工之能者,造五色琉璃,备五材百制,随质呈色,而陶埏为象;外之门牖,实虚其四,不施寸木,皆埏埴而成_5.明王士性广志绎卷二述及:琉璃九级,唇吻鸱尾,皆埏埴成,不施寸木,均说明塔体实为砖石结构,为琉璃塔.1854年6月1日法斯就漫游天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给麦莲的报告说琉璃塔:它的主体结构是由精美的红色的纹石建成的,而外层和各不相同的九层塔身的突起部分的顶面都敷以绿色的琉璃砖;第一层的外表没有琉璃砖,但是,它完全是由大块的沙石构成的.法斯为1854年美国驻华全权委员到江宁(南京)的随员.太平天国时期,南京称天京.法斯是亲眼见到该塔的一位外国人,他的报告当属可信.2.斗笋结合报恩寺琉璃浮图记述及:品第甲乙,钩心斗角,合而瓮之,为大浮图;盛时泰报恩塔赋述及:钩斗檐牙,坐计甲乙,非斫削也,瓮瓿瓿以为固兮,盘铅错以为坚.张岱陶庵梦忆?报恩塔述及: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凑成之,其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笋合缝,信属鬼工.民国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卷首载有明永乐大报恩寺塔砖图,说明了它为第四层塔砖,色黝黑,土质极纯.侧面文为:四层墙砖,宋荣泉造.其上有牡形似扇面式者,即两砖斗笋合缝处.2O世纪以来发现了多种砖,石构件.斗笋即榫卯结合,增强了塔的坚固性.3.外旋八面,内绳四方孙文川南朝佛寺志卷上称:增塔为九级八面6;报恩寺琉璃浮图记述及:外旋八面,内绳四方l6.外旋八面,寓意奉天中兴,八方来朝;一118一内绳四方,寓意海宇悦服,四境平安.永乐一宣德年间为明强盛时期.外旋八面,内绳四方的八面形式的塔,在抗震功能上较四方形或圆形有较大的改进,而且较宜于登临者眺望,扩大视野.4.错角式错位结构报恩寺琉璃浮图记述及:外之门牖,实虚其四643.折疑梵刹志亦述及:塔身八面八门,明暗各四_6.从金陵大报恩寺内僧的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图,可清楚地看到,八门是四实四虚,是逐层交错排列的错角式结构.在门窗的位置安排上,一,三,五,七,九与二,四,六,八层,实虚相错位的.盛时泰报恩塔赋述及:辟以八维,虚实其四,顺阴阳也J,对此作出了解释.清戴本孝报恩寺塔灯歌述及:悬知卦象配河洛,八门九宫自相错L6.从科学的角度看,这种结构方式,可使塔身的应力均衡,防止塔身的纵向开裂,保证其坚固耐久.5.塔内石磴,螺旋而上报恩寺琉璃浮图记述及:浮屠之内,悬梯百磴,旋转而上_6.清高士奇登报恩寺塔称:涌地金莲磴道盘,梯云屡上逼高寒L6;朱宗光同刘踪却步辛舍弟兴田登长干寺浮图说:郁纡盘磴道,丹碧耀神宫lmJ,说明塔内为石磴,螺旋而上,可至第九层.石磴远较木质楼梯为坚固.螺旋而上的方式,对塔的坚固性,也有正面的作用.(五)关于丽1.精丽甲于今古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七称:大报恩寺塔高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地面复莲盆,口广二十丈六寸,纯用琉璃为之,而顶以风磨铜,精丽甲于今古J.陈沂报恩寺琉璃浮图记,盛时泰报恩塔赋是明代关于该塔的名篇,详细叙述了塔之精丽.盛时泰称:峥嵘谳鳄,又何丽也,外侈极于弘丽,内缜致于精微_7引,实为中肯之语.2.为五色琉璃塔金陵大报恩寺塔形体高壮坚实,造型雄伟优美,前已述及.金陵梵刹志?聚宝山报恩寺说:至浮图之胜,高百余丈,直插霄汉,五色琉璃合成.陈开虞康熙江宁府志卷三十一称:塔高百余丈,五色琉璃合成;卷三十三又说:塔高九层,纯用琉璃为之.虽然,如今的人们对琉璃的看法不尽一致,有认为琉璃现在看来也比较一般化了,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殊不知从佛教文化角度看,佛家七宝为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琥珀,珊瑚,琉璃为其中之一.佛教尊崇的横三世佛,居左的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其左右胁侍为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金陵大报恩寺塔为琉璃塔,显而易见,其寓意与此有密切的关系.药师佛能祛除众生百病,以琉璃清净的光明,法性的光明照耀世界,驱走黑暗.药师佛与其胁侍日光月光菩萨,更与大明国号相合.琉璃是用于建筑及艺术装璜的一种彩色陶瓷.以陶土作胎,以氧化铅,氧化钡等为釉,以铜,锰,铁,钴等化合物为着色剂,经二次烧制而成.制品色彩绚丽,造型古朴,结构合理,富有我国传统的民族特点,耐风雨侵蚀,不易褪色,剥釉,外观晶莹润泽,如玉似冰,用以造塔显得格外洁丽.琉璃工艺可能源于欧洲,古希腊人已有应用,我国至迟在战国时期出现,唐代已有黄,绿,蓝,白,赤等色,明清时达到高峰,增添了翠绿,孔雀蓝,紫,黑色.品种从一般的砖瓦,发展到建筑装饰构件,如兽头,螭吻,门券等等.在古代,琉璃是很贵重的建筑材料.就颜色而言,古时通常以青色为东,白色为西,红色为南,黑色为北,黄色居中.黄色为土黄之色.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以农立国,土地被视为万物之本,象征社稷.黄色长期被作为皇室的专用颜色,皇帝的龙袍为黄色,明故宫,明孝陵宫殿的屋瓦均用的是黄色琉璃瓦.显然含黄色的五色琉璃乃皇家规制,不得擅自僭越.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用有黄色的琉璃构件,这是准大内式的体现,为其重要的特色.现在我国留存的完整的古代琉璃建筑物已经很少,多数是在北方.着名的有明代山西大同市城区东街的九龙壁,清代北京北海的九龙壁,明代山西洪洞县广胜上寺的飞虹塔(1527重建),十三层,高47.3l米;北宋河南开封市开宝寺塔,十三层,高55.O8米;清代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后多宝琉璃塔,七层,l6米;北京香山公园昭庙琉璃塔,七层,2O米;北京玉泉山圣缘寺多宝琉璃塔,为七层,16米等巧j.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高约78米,为我国古代最高壮最美丽的琉璃塔,驰名中外,成为中古世界之奇观.琉璃塔构件的型式多样,色彩艳丽,图像精美,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很高.报恩寺琉璃浮图记述及:乃列朱楹八面,辟为四门,悬有十六牖于八隅,门缦以陀优钵昙花,壁刻以天王金刚四部大神,具头,目,手,足异相,冠簪,缨胄,衣带,锁甲异制,戈戟,轮铎,器饰异势,种种不类.载以狮象,承以棼檫,井拱翔起,光彩璀璨.覆以碧瓦鳞次,螭头豹尾,交结上下.又蔽以镂槛雕楹,青琐绣闼于外.二级至九级,不设琐闼.堆槛皆朱,壁皆黝至垩榱,拱则间以元朱.其花萼旋萼绕,户牖悬辟之制,皆知初级焉.二十世纪以来出土了大量与琉璃塔有关的琉璃构件,包括浮雕的佛像,飞天,瑞兽,莲花,须弥座,立柱,梁枋,斗拱,藻井等等.今南京博物院展出的琉璃塔拱门一座,乃是由诸五色琉璃砖组合而成.顶端为神态威猛的护法神,两侧对称地设置有飞天,神鸟,飞羊,狮子,白象等,并饰有佛教圣花.约六百年过去了,然色彩仍艳丽如新,图像栩栩如生,美学价值很高.它们是重建时的重要参考实物.3.塔刹精美,黄金宝顶,照耀云日琉璃塔塔刹精美,玲珑挺拔,直指云天.金陵梵刹志称:直插霄汉顶冠以黄金宝珠,照耀云日783.报恩寺琉璃浮图记说:尽九级之上为铁轮盘,盘上轮相叠起数仞,冠以黄金宝珠顶昼则金碧照耀云际.三,关于金陵大报恩寺塔形体古意特色的传承金陵梵刹志,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等多种有关的史籍,以及现代相应的考古发现报告,给重建提供了相关的依据,使今人对大报恩寺有了较多的了解,对明确思路,还原塔的特色,实大有益处.然而,由于材料的局限性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今之重建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完全的复原.传承文明,要尊重历史,还原特色;发展文明,又要度越前代,有所创新.明代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形体的古意特色,应当继承,弘扬和发展.重建的金陵大报恩寺塔,应当体现出明代大内式宫阙规制,皇家大报恩寺的宏伟华贵气势,其样式,风格与外貌,应与之相称,不仅要做到形似,更要神似.原塔的重楼阁式,较高的塔基,九层,塔刹具九重相轮等特点,应当继承.原塔的高度为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前已述及了其可能的寓意.其主要的,如出生于元至正二十年的朱棣即明太宗,为纪念皇妣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六个尊号)高皇后(唯一的)九千岁,祝福其灵魂重归九天;三十二丈九尺四寸九分,乃是琉璃宝塔高度加聚宝山(宝塔山)山体的高度.至于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也当有其寓意.前文所作出的解释是否合乎情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如若认为琉璃塔的高度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即塔图附志所说:敕工部侍郎黄立恭依大内图式,造九级五色琉璃宝塔一座,日第一塔,以扬先皇太后之德u8o,则二十四丈六尺一】19寸九分这一高度,在重建时也不宜轻易改动;如若采取恢复山体至适宜高度,在其上建塔,不仅可以重现原貌,而且可以解决要将其高度提升至100米以上,与周围建筑,高架桥等相适应的问题,同时还能降低工程的难度和成本,可以在山体中打造奉安佛祖顶骨舍利,感应舍利,诸佛舍利等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地宫.报恩寺琉璃浮图记说:下周广四十余寻.四十余寻,合三十二丈余.朱元璋四十余岁登上皇位,三十二余岁得第四子朱棣,如此,重建时亦以保留继承这一丈尺为宜.迄今所知,清嘉庆大报恩寺内僧敬刻之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全图,是国人所绘最早最详细的一幅大报恩寺琉璃塔全图;清嘉庆大报恩寺僧悟明折疑梵刹志是现知最早的一部金陵大报恩寺专志,其中有关于琉璃塔各层丈尺的详细记述,重建时足资参考.就琉璃塔的坚固性而言,以不施寸木为上策.折疑梵刹志记载,原琉璃塔:第八层,地面上对角安装大横木二根,中戴塔心木一根,直至宝珠顶,共长七丈五尺三寸七分.客座赘语卷七说:至万历庚子中,其贯顶大木朽蚀者半,金顶亦敲斜矣.雪浪洪恩慨然谋正之,身自募化,凡得金数千.架木易其贯顶之木,又斥其余资,修塔廊,焕然顿还旧观矣.重建之塔,应将不耐久的木质材料,改为耐久,耐腐蚀,耐火,耐虫等的优质合金钢或特种陶瓷.关于塔是沿用砖石结构,还是佐以现代的优质钢架水泥整体浇铸技术,则可以研究.塔的八面或八角形,各层门窗的错位结构,各层石磴的螺旋上升,皆应予继承.砖或石间的斗笋即榫卯结合,无疑是增加坚固性的特色,现代是沿用还是用优质粘合剂取代?应当慎之又慎.重建之金陵大报恩寺塔,仍应为琉璃塔.这是它在历史上的实际情况,是它驰名中外的重要原因,是准大内式宫阙规制的体现.金陵大报恩寺塔志说:自一级至九级所用砖数相等,砖之体积则按级缩小,佛像亦如之,面目毕肖.正是因为琉璃塔所用琉璃构件数目很大,且形状,尺寸,颜色和饰纹又多差异,因而烧制极为不易.金陵梵刹志说:永乐十年,敕工部重建,梵宇皆准大内式,中造九级琉璃塔,赐额大报恩寺.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又说道:宣德三年本年二月二十四日御用监太监孟继尚义等于武英门,钦奉圣旨,南京大报恩寺佛殿宝塔完了,说与礼部知道.可见历时长达十六年之久.琉璃塔建造不易,维修也是难题,设计和建者对此也有所考虑.张岱陶庵梦忆?报恩一120一塔述及: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为永乐(按:应为宣德)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为焉,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会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重建时琉璃构件质量,结构,图案,色彩等,均须达到相应历史文化,工艺技术与艺术的标准,不宜简化和草率处置.维修问题也应一并考虑在内,应努力以千年屹立为目标.有关制作琉璃构件的厂家招标与选定必须慎重从事.千年大计,质量第一.明代宝德年间建成的大报恩寺塔,曾在南京屹立了四百多年,若非咸丰六年(1856)毁于兵火,当可存留至今.今重建之大报恩寺琉璃塔也当存长久之计.据报恩寺琉璃浮图记塔有碧瓦,朱栏柱,彩门,黑与白壁,青碧色藻井,亿万金色小佛像,布地以金等.孙文川南朝佛寺志称:金碧琉璃,千奇万丽8.近几年公示之效果图有多种,外墙之颜色以何者为佳值得研究.另,二十世纪以来,曾经发现了不少与琉璃塔相关的石质和琉璃构件.在重建时是否可以选择一些完好的构件,嵌入新塔的相应部位,并立碑牌加以标记说明.这样不但能丰富塔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还能大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