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文昌小学 晏芙蓉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是唐朝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他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心和祝福。二、设计理念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古诗文学习的重点,应不断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这首诗的教学设计,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引领学生自主习得古诗词,淡化诗意解读,而重赏析诵读,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三、教学目标知能目标: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过程目标:采用个别读,齐读、自创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境,读中悟情。情感目标: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诗意、诗情,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理解诗题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那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诗句对对碰的游戏,你们愿意吗?(老师分别读咏柳、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重点诗句的上句,学生对下句。)设计意图:通过诗句对对碰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2、师:那你们知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哪位诗人写的吗?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王维的资料。(课件出示王维资料。)老师强调:不仅要学会搜集资料,还要学会整理资料,牢记关键词句。3、指导读诗题,解诗题。a.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理解关键词“元二”、“使”、“安西”。(课件出示古代地图,了解长安、渭城、阳关、安西所在地。)b、指导读诗题:请读出王维送的人是“元二”;请读出元二去的地方是“安西”。小结: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同,我们的朗读重点也可以不一样。设计意图:读清、读懂题目,为后面的理解诗意、品味感悟诗情奠定基础。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明白诗题的意思,了解诗人,这样可以为后面学习古诗奠定基础,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而巧用课件中的地图和老师的提示语相结合,使学生对诗句中出现的几个陌生的地理位置有了较深的印象,初步感受到了前往安西路途之遥远。二、读准古诗,读出节奏1、(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导学生如何评价)3、强调多音字“朝”和“舍”的读音:(1)、为什么要读“朝(zhao)雨”?那早晨的太阳就是,早晨的霞光就是。(2)、为什么要读第“客舍(she)”第四声?“舍”的意思是?你还能组个词吗?学法指导:多音即多义,根据意思来选择诗句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4、“舍”是个会意字,大家仔细观察,上面的“人”和与“一”像房子的屋顶,“十”字梁柱放中间,“口”字根基要稳固,这样一所房子就建成了。(师范写,生书空、练写)老师强调书写姿势。设计意图: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读自评,纠正读音和节奏。对古诗中出现的多音字的读音选择进行方法指导。三、品读诗歌,入境悟情1、感受送别景。(1)王维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来读读这两句,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一:雨(板书:雨)这是一场怎样的雨?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浥轻尘)指导读出雨的特点。预设二:柳(板书:柳)经过雨水清洗的柳树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理解:柳色新)指导读出柳的特点。(2)你们很会结合语言文字来想象。那客舍外被细雨滋润的可能还有,可能还有,可能还有。设计意图:教学古诗词意境最好的办法是:以画面配意境。这实际上就是把浓缩在诗句中的情境用画面的形式显现出来,而这些画面,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从插图中看到的,更应该是他们透过语言文字想象或感受到的。(3)客舍外被雨水滋润的可能还有,可能还有,可能还有,可是作者为什么只写了“柳”(学生先猜,老师再解惑)?(4)课件出示课外含“柳”的诗句,生读。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以后在习作时也要学会借用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叫“借景抒情”。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诗句的拓展,引导学生走进相似的诗句园中,不仅可以达到丰富儿童古诗文积淀之目的,还能使其感受古典民族文化折柳相送的典故。2、体会送别情。(1)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清晨,诗人王维却无心欣赏,因为他的好友即将登上这样的路途。(课件出示阳关到安西路途艰险的视频资料和描写其画面的古诗句)岑参曾这样描述这条路(导读)这条路有三千多公里,元二即使乘马车,也要走上半年多,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2)王维会对元二说什么?元二啊,!设计意图:同学们看到的是悲凉的图片,听到的是呼啸的风沙声,读到的是描写道路漫长而艰险的诗句,这样的课件直接将他们带到了诗境之中,对元二的担忧和不舍已经冲击到了孩子们的心灵。叫他们怎能不感同深受?(3)千言万语已化作一句话(课件出示三四句)生齐读。王维把对故人所有的情都盛在这满满的酒中。(板书:酒、故人)(4)但今天,这杯酒的味道分明有点不一样,究竟是什么味道?(相机指导朗读)(5)早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可喝下这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劝一次!(齐读)(6)西出阳关无故人,元二此次出使仅仅是没有故人吗?他还听不到,他还喝不到,(逐一擦去板书)但他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板书:情)(7)让我们将这份情带入诗句中,一起读。【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体验,拓展想象空间,再次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这既是一种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四、多样朗读,深化诗情(1)摇头晃脑地读。(2)叠读。(3)加语气词读。a.你知道的语气词有哪些?b.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在你觉得合适的地方加上你觉得合适的语气词,读一读。c.说说你加语气词的理由。d.齐读老师加好的诗句。(4)鼓励拓展阅读送别诗。【设计意图: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