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三章 螺纹联接 含螺旋传动 螺纹联接 含螺旋传动 3 1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一 螺纹的主要参数一 螺纹的主要参数 现以圆柱普通螺纹的外螺纹为例说明螺纹的主要几 何参数 见图 3 1 主要有 1 大径 螺纹的最大直径 即与螺纹牙顶重d 合的假想圆柱面的直径 在标准中定为公称直径 2 小径 螺纹的最小直径 即与螺纹牙底相 1 d 重合的假想圆柱面的直径 在强度计算中常作为螺杆危 险截面的计算直径 3 中径 通过螺纹轴向界面内牙型上的沟槽 2 d 和突起宽度相等处的假想圆柱面的直径 近似等于螺纹 的平均直径 中径是确定螺纹几何参 2 d 1 1 2 dd 数和配合性质的直径 线数 螺纹的螺旋线数目 常用的联接螺纹要求自锁性 故多用单线螺纹 n 传动螺纹要求传动效率高 故多用双线或三线螺纹 为了便于制造 一般用线数 n 螺距 螺纹相邻两个牙型上对应点间的轴向距离 P 导程 螺纹上任一点沿同一条螺旋线转一周所移动的轴向距离 单线螺纹S 多线螺纹 SPSnP 螺纹升角 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间的夹角 在螺纹的不同 直径处 螺纹升角各不相同 通常按螺纹中径处计算 即 2 d 3 1 22 arctanarctan SnP dd 8 牙型角 螺纹轴向截面内 螺纹牙型两侧边的夹角 螺纹牙型的侧边与螺纹轴 线的垂直平面的夹角称为牙侧角 对称牙型的牙侧角 2 9 螺纹接触高度 内外螺纹旋合后的接触面的径向高度 h 二 螺纹联接的类型二 螺纹联接的类型 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有 图 3 1 1 螺栓联接 常见的普通螺栓联接如图 3 2a 所示 这种联接的结构特点是被联接件上的通孔和螺栓 杆间留有间隙 图 3 2b 是铰制孔用螺栓联接 这种联接能精确固定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 并能承受横向载荷 但孔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图 3 2 2 双头螺柱联接 如图 3 3a 所示 这种联接适用于结构上不能采用螺栓联接的场合 例如被联接件之一 太厚不宜制成通孔 且需要经常拆装时 往往采用双头螺柱联接 图 3 3 3 螺钉联接 这种联接的特点是螺栓 或螺钉 直接拧入被联接件的螺纹孔中 不用螺母 在结构 上比双头螺柱联接简单 紧凑 4 紧定螺钉联接 紧定螺钉联接是利用拧入零件螺纹孔中的螺钉末端顶住另一零件的表面 图 3 4a 或 钉入相应的凹坑中 图 3 4b 以固定两个零件的相对位置 并可传递不大的力或转矩 图 3 4 三 标准螺纹联接件三 标准螺纹联接件 螺纹联接件的类型很多 在机械制造中常见的螺纹联接件有螺栓 双头螺柱 螺钉 螺母和垫圈等 这类零件的结构型式和尺寸都已标准化 设计时可以根据有关标准选用 四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四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1 螺纹联接的预紧 在实用上 绝大多数螺纹联接在装配时都必须拧紧 使联接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 预 先受到力的作用 这个预加作用力称为预紧力 预紧的目的在于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 性 以防止受载后被联接件间出现缝隙或发生相对滑移 为了保证联接所需要的预紧力 又不使螺纹联接件过载 对重要的螺纹联接 在装配时要控制预紧力 通常规定 拧紧后螺纹联接件的预紧应力不得超过其材料的屈服极限的 80 对 S 于一般联接用的钢制螺栓联接的预紧力 推荐按下列关系确定 0 F 碳素钢螺栓 3 2 01 0 60 7 S FA 合金钢螺栓 3 3 01 0 50 6 S FA 式中 螺栓材料的屈服极限 S 螺栓危险截面的面积 1 A 2 11 4Ad 控制预紧力的方法很多 通常是借助侧力矩扳手 图 3 5 或定力矩扳手 3 6 利用 控制拧紧力矩的方法来控制预紧力的大小 图 5 测力矩扳手 图 3 6 定力矩扳手 如图 7 所示 由于拧紧力矩 的作用 使螺栓和被联接件之间产生预TTFL 紧力 对于 M10M64 粗牙普通螺纹的钢制螺栓 螺纹升角 螺纹中 0 F 1 423 2 径 螺旋副的当量摩擦角 f 为摩擦系数 无润滑时 2 0 9dd arctan1 155 V f 螺栓孔直径 螺母环形支承面的外径 螺母与支承0 10 2f 0 1 1dd 0 1 5Dd 面间的摩擦系数 可推导出0 15 C f 4 0 0 2TF d 对于一定公称直径 d 的螺栓 当所要求的预紧力已知时 即可按式 4 确定扳 0 F 手的拧紧力矩 0 T 图 3 7 螺旋副的拧紧力矩 2 螺纹联接的防松 螺纹联接件一般采用单线普通螺纹 螺纹升角 小于螺旋副的当量1 423 2 摩擦角 因此 联接螺纹都能满足自锁条件 6 510 5 V V 螺纹联接一旦出现松脱 轻者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 重者会造成严重事故 因此 为了防止联接松脱 保证联接安全可靠 设计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松措施 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旋副在受载时发生相对转动 防松的方法 按工作原理可 分为摩擦防松 机械防松以及铆冲防松等 一般说 摩擦防松简单 方便 但没有机械防 松可靠 对于重要联接 特别是机械内部不易检查的联接 应采用机械防松 常用的防松 方法见下表 表 3 1 螺纹联接常用的防松方法 防松方法结构型式特点和应用 对 顶 螺 母 两螺母对顶拧紧后 使旋合螺 纹间始终受到附加的压力和摩 擦力的作用 工作载荷有变动 时 该摩擦力仍然存在 旋合 螺纹间的接触情况如图所示 下螺母螺纹牙受力较小 其高 度可小些 但为了防止装错 两螺母的高度取成相等为宜 结构简单 适用于平稳 低速 和重载的固定装置上的联接 弹簧 垫圈 螺母拧紧后 靠垫圈压平而产 生的弹性反力使旋合螺纹间压 紧 同时垫圈斜口尖端抵住螺 母与被联接件的支撑面也有防 松作用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但由于 垫圈的弹力不均在冲击 振动 的工作条件下 其防松效果较 差 一般用于不甚重要的联接 摩 擦 防 松 自锁 螺母 螺母一端制成非圆形收口或开 缝后径向收口 当螺母拧紧后 收口胀开 利用收口的弹力使 旋合螺纹间压紧 结构简单 防松可靠 可多次 装拆而不降低防松性能 开口 销与 六角 开槽 螺母 六角开槽螺母拧紧后 将开口 销穿入螺栓尾部小孔和螺母的 槽内 并将开口销尾部掰开与 螺母侧面紧贴 也可用普通螺 母代替六角开槽螺母 但需拧 紧螺母后再配钻销孔 适用于较大冲击 振动的高速 机械中运动部件的联接 止 动 垫 圈 螺母拧紧后 将单耳或双耳止 动垫圈分别向螺母和被联接件 的侧面折弯贴紧 即可将螺母 锁住 若两个螺栓需要双连锁 紧时 可采用双联止动垫圈 使两个螺母互相制动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防松可 靠 机 械 防 松 串联 钢丝 用低碳钢丝穿入各螺钉头部的 孔内 将各螺钉串联起来 使 其相互制动 使用时必须注意 钢丝的穿入方向 上图正确 下图错误 适用于螺钉组联接 防松可靠 但装拆不便 还有一些特殊的防松方法 例如在旋合螺纹间涂以液体胶粘剂或在螺母末端镶嵌尼龙 环等 此外 还可以采用铆冲方法防松 螺母拧紧后把螺栓末端伸出部分铆死 或利用冲头 在螺栓末端与螺母的旋合缝处打冲 利用冲点防松 这种防松方法可靠 但拆卸后联接件 不能重复使用 五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五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螺纹联接包括螺栓联接 双头螺柱联接和螺钉联接等类型 下面以螺栓联接为代表讨 论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方法 所讨论的方法对双头螺柱联接和螺钉联接也同样适用 对构成整个联接的螺栓组而言 所受的载荷可能包括轴向载荷 横向载荷 弯矩和转 矩等 但对其中每一个具体的螺栓而言 其受载的形式不外乎是受轴向力或横向力 对于 受拉螺栓 其主要破坏形式是螺栓杆螺纹部分发生断裂 因而其设计准则是保证螺栓的静 力或疲劳拉伸强度 对于受剪螺栓其主要破坏形式是螺栓杆和孔壁的贴合面上出现压溃或 螺栓杆被剪断 其设计准则是保证联接的挤压强度和螺栓的剪切强度 其中联接的挤压强 度对联接的可靠性起决定性作用 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首先是根据联接的类型 联接的装配情况 预紧或不预紧 载 荷状态等条件 确定螺栓的受力 然后按相应的强度条件计算螺栓危险截面的直径 螺纹 小径 或校核其强度 螺栓的其它部分 螺纹牙 螺栓头 光杆 和螺母 垫圈的结构尺 寸 是根据等强度条件及使用经验规定的 通常都不需要进行强度计算 可按螺栓螺纹的 公称直径在标准中选定 1 松螺栓联接强度计算 松螺栓联接装配时 螺母不需要拧紧 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 螺栓不受力 如图 3 8 所示 当联接承受工作载荷时 螺栓所受的工作拉F 力为 则螺栓危险截面 一般为螺纹牙根圆柱的横截面 的拉伸强度F 条件为 3 5 2 1 4 F d 或 3 6 4 F d 式中 工作拉力 单位为 N F 螺栓危险截面的直径 单位为 mm 1 d 螺栓材料的许用拉应力 单位为 MPa 2 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 1 仅承受预紧力的紧螺栓联接 紧螺栓联接装配时 螺母需要拧紧 在拧紧力矩作用下 螺栓除受预紧力的拉伸而 0 F 产生拉伸应力外 还受螺纹摩擦力矩的扭转而产生扭转切应力 使螺栓处于拉伸与扭转 1 T 的复合应力状态下 因此 进行仅承受预紧力的紧螺栓强度计算时 应综合考虑拉伸应力 和扭转切应力的作用 螺栓危险截面的拉伸应力为 3 7 0 2 1 4 F d 螺栓危险截面的扭转切应力为 3 2 0 02 32 1 11 tan tantan2 2 1tantan 164 V V V d F Fd d dd 8 对于 10M64 普通螺纹的钢制螺栓 可取 tan0 17 V 1 2 1 041 08 d d 由此可得 tan0 05 图 3 8 3 9 0 5 由于螺栓材料是塑性的 故可根据第四强度理论 求出螺栓预紧状态下的计算应力为 3 10 2222 33 0 5 1 3 ca 当普通螺栓联接承受横向载荷时 由于预紧力的作用 将在接合面间产生摩擦力来抵 抗工作载荷 图 3 9 这时 螺栓仅承受预紧力的作用 而且预紧力不受工作载荷的影响 在联接承受工作载荷后仍保持不变 预紧力的大小根据接合面部产生滑移的条件确定 0 F 图 3 9 承受横向载荷的普通螺栓联接 螺栓危险截面的拉伸强度条件根据式 7 及 10 可写为 3 11 0 2 1 1 3 4 ca F d 式中 为螺栓所受的预紧力 单位为 其余符号意义及单位同前 0 F 2 承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紧螺栓联接 这种受力形式在紧螺栓联接中比较常见 因而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这种紧螺栓联接承 受轴向拉伸工作载荷后 由于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弹性变形 螺栓所受的总拉力并不等于预 紧力和工作拉力之和 根据理论分析 螺栓的总拉力除和预紧力 工作拉力有关外 0 FF 还受到螺栓刚度及被联接件刚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 应从分析螺栓联接的受力和 b C m C 变形的关系入手 找出螺栓总拉力的大小 图 10 表示单个螺栓联接在承受轴向拉伸载荷前后的受力及变形情况 图 10a 是螺母刚好拧到和被联接件相接触 但尚未拧紧 此时 螺栓和被联接件 都不受力 因而也不产生变形 图 10b 是螺母已拧紧 但尚未承受工作载荷 此时 螺栓受预紧力的拉伸作用 0 F 其伸长量为 相反 被联接件则在的压缩作用下 其压缩量为 b 0 F m 图 10 单个紧螺栓联接受力变形图 图 3 10c 是承受工作载荷时的情况 此时若螺栓和被联接件的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则两者的受力与变形的关系符合拉 压 虎克定律 当螺栓承受工作载荷后 因所受的拉 力由增至而继续伸长 其伸长量增加 总伸长量为 与此同时 原来被 0 F 2 F b 压缩的被联接件 因螺栓伸长而被放松 其压缩量也随着减小 根据联接的变形协调条件 被联接件压缩变形的减小量应等于螺栓拉伸变形的增加量 因而 总压缩量为 而被联接件的压缩力由减至 称为残余预紧力 mm 0 F 1 F 1 F 显然 联接受载后 由于预紧力的变化 螺栓的总拉力并不等于预紧力与工作 2 F 0 F 拉力之和 而等于残余预紧力与工作拉力 F 之和 F 1 F 如图 3 11 所示 图 a b 分别表示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受力与变形的关系 为分析上 的方便 可将图 11a 和 b 合并成图 11c 图 11 单个紧螺栓联接受力变形线图 如图 3 11c 所示当联接承受工作载荷时 螺栓的总拉力为 相应的总伸长量为F 2 F 被联接件的压缩力等于残余预紧力 相应的总压缩量为 螺栓 b 1 F mm 的总拉力等于残余预紧力与工作拉力之和 即 2 F 1 FF 3 21 FFF 12 为了保证联接的紧密性 以防止联接受载后接合面间产生缝隙 应使 1 0F 螺栓的预紧力与残余预紧力 总拉力的关系 可由图 3 11c 中的几何关系推 0 F 1 F 2 F 出 3 13 011 1 bm bmbm CC FFFFF CCCC 3 14 20 b bm C FFF CC 式中 分别表示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 均为定值 其中称为螺栓 b C m C b bm C CC 的相对刚度 其大小与螺栓和被联接件的结构尺寸 材料以及垫片 工作载荷的作用位置 等因素有关 其值在 0 1 之间变动 若被联接件的刚度很大 而螺栓的刚度很小 如细长 或中空螺栓 则螺栓的相对刚度趋于零 此时 工作载荷作用后 使螺栓所受的总拉力增 加很少 反过来 当螺栓的相对刚度较大时 则工作载荷作用后 将使螺栓所受的总拉力 有较大的增加 为了降低螺栓的受力 提高螺栓联接的承载能力 应使值尽量小 b bm C CC 些 值可通过计算或实验确定 一般设计时 可根据垫片材料不同 选用数据 b bm C CC 设计时 可先根据联接的受载情况 求出螺栓的工作拉力 再根据联接的工作要求F 选取值 然后按式 3 12 计算螺栓的总拉力 于是螺栓危险截面的拉伸强度条件为 1 F 2 F 3 15 2 2 1 1 3 4 ca F d 或 3 16 2 1 4 1 3 F d 3 承受工作剪力的紧螺栓联接 如图 3 12 所示 这种联接是利用铰制孔用螺栓抗剪切来承受载荷的 螺栓杆与孔F 壁之间无间隙 接触表面受挤压 在联接接合面处 螺栓杆则受剪切 因此 应分别按挤 压及剪切强度条件计算 螺栓杆与孔壁的挤压强度条件为 3 17 0min pp F d L 螺栓杆的剪切强度条件为 3 2 0 4 F d 18 式中 螺栓所受的工作剪切力 单位为 N F 螺栓剪切面的直径 可取为螺栓孔的直径 单位为 mm 0 d 螺栓杆与孔壁挤压面的最小高度 单位为 mm 设计时应使 min L min0 1 25Ld 螺栓或孔壁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 单位为 MPa p 螺栓材料的许用切应力 单位为 MPa 图 3 12 承受工作剪力的紧螺栓联接 六 螺栓组联接设计计算六 螺栓组联接设计计算 根据联接的结构和受载情况 进行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 求出受力最大的螺栓及其所 受的力 以便进行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1 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 图 3 13 所示为一由四个螺栓组成的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 当采用螺栓杆与孔壁间 留有间隙的普通螺栓联接时 图 3 13a 靠联接预紧后在接合面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抵抗横 向载荷 当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联接时 图 3 13b 靠螺栓杆受剪切和挤压来抵抗横向载荷 在横向总载荷的作用下 各螺栓所承担的工作载荷是均等的 因此 对于铰制孔用螺栓F 联接 每个螺栓所受的横向工作剪力为 3 F F z 19 式中 z 为螺栓数目 求得 F 后 按式 3 17 与式 3 18 校核螺栓联接的挤压强度与剪切强度 对于普通螺栓联接 应保证联接预紧后 接合面间所产生的最大摩擦力必须大于或等 于横向载荷 假设各螺栓所需要的预紧力均为 螺栓数目为 则其平衡条件为 0 Fz 或 3 0S fF ziK F 0 S K F F fzi 20 图 3 13 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 式中 接合面的摩擦系数 f 接合面数 图 3 13 中 2 ii 防滑系数 K 1 l 1 3 S K 由式 3 20 求得预紧力 然后按式 3 11 校核螺栓 联接件 的强度 0 F 2 受转矩的螺栓组联接 如图 3 14 所示 转矩作用在联接接合面内 在转矩的作用下 底板将绕通过螺栓TT 组对称中心并与接合面相垂直的轴线转动 O 图 3 14 受转矩的螺栓组联接 采用普通螺栓时 靠联接预紧后在接合面间产生的摩擦力矩来抵抗转矩 图 3 23a 假设各螺栓的预紧程度相同 即各螺栓的预紧力均为 则各螺栓联接处产生的摩擦力均 0 F 相等 并假设此摩擦力集中作用在螺栓中心处 为阻止接合面发生相对转动 各摩擦力应 与该螺栓的轴线到螺栓组对称中心的连线 即力臂 相垂直 根据作用在底板上的力O i r 矩平衡及联接强度的条件 应有 0 10 20 zS fF rfF rfF rK T 由上式可得各螺栓所需的预紧力为 3 0 12 1 ss z z i i K TK T F f rrr fr 21 式中 结合面的摩擦系数 f 第 各螺栓到螺栓组对称中心的距离 i riO 螺栓数目 z 防滑系数 同前 S K 由式 3 21 求得预紧力 然后按式 3 11 校核螺栓的强度 0 F 采用铰制孔用螺栓时 如图 3 23b 所示 用 分别表示第 个螺栓和受力最大螺 i r max ri 栓的轴线到螺栓组对称中心的距离 分别表示第 个螺栓和受力最大螺栓的工O i F max Fi 作剪力 可求得受力最大的螺栓的工作剪力为 3 22 max max 2 1 z i i Tr F r 然后按式 3 17 与式 3 18 校核螺栓联接的挤压强度与剪切强度 图 3 14c 所示的凸缘联轴器 是承受转矩的螺栓组联接的典型部件 各螺栓的受力根 据 的关系以及螺栓联接的类型 分别代人式 3 21 或 3 22 即可求得 12z rrr 3 受轴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 图 3 15 为一受轴向总载荷的汽缸盖螺栓组联接 每个螺栓的轴向工作载荷为F 3 23 F F z 图 3 15 受轴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 各螺栓除承受轴向工作载荷外 还受有预紧力的作用 故由式 3 23 求得 F 后 F 0 F 即应按式 3 14 算出螺栓的总拉力 并按式 3 15 计算螺栓的强度 2 F 4 受倾覆力矩的螺栓组联接 图 3 16a 为一受倾覆力矩的螺栓组联接 底座在各螺栓的作用下 有均匀的压缩 0 F 如图 3 16b 当底板受到倾覆力矩 M 作用后 它绕轴线倾转一个角度 假定仍保持OO 为平面 此时 在轴线左侧 底座被放松 螺栓被进一步拉伸 在右侧 螺栓被放OO 松 底座被进一步压缩 底板的受力情况如图 3 16c 所示 图 3 16 受倾覆力矩的螺栓组联接 为简便起见 底座与底板的互相作用力以作用在各螺栓中心的集中力代表 由受力平 衡可推出 3 24 max max 2 1 z i i ML F L 式中 最大的工作载荷 max F 总的螺栓个数 z 各螺栓轴线到底板轴线的距离 i LOO 中最大的值 max L i L 为了防止接合面受压最大处被压碎或受压最小处出现间隙 应该检查受载后底座接合 面压应力的最大值不超过允许值 最小值不小于零 即有 3 32 maxmax PpPp 3 minmax 0 PpP 33 这里 代表底座接合面在受载前由于预紧力而产生的挤压应力 A 为接合面 0 P zF A 的有效面积 为底座接合面的许用挤压应力 代表由于加载而在底座接合面 p maxP 上产生的附加挤压应力的最大值 计算受倾覆力矩的螺栓组的强度时 首先由须紧力 最大工作载荷确定受力最 0 F max F 大的螺栓的总拉力 由式 3 14 得 2 F 3 38 20max b bm C FFF CC 然后按式 3 15 进行强度计算 七 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七 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影响螺栓强度的因素很多 主要涉及到螺纹牙的载荷分配 应力变化幅度 应力集中 附加应力 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制造工艺等几个方面 下面分析各种因素对螺栓强度的影响 以及提高强度的相应措施 1 降低影响螺栓疲劳强度的应力幅 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 在最小应力不变的条件下 应力幅越小则螺栓越不容易 发生疲劳破坏 联接的可靠性越高 当螺栓所受的工作拉力在之间变化时 则螺栓0F 的总拉力将在之间变动 由式可知 在保持预紧力不变的 02 FF 20 b bm C FFF CC 0 F 条件下 若减小螺栓的刚度或增大被联接件的刚度 都可以达到减小总拉力的变 b C m C 2 F 动范围 即减小应力幅 的目的 但式 3 13 可知 在给定的条件下 减小螺栓刚度 0 F 或增大被联接件的刚度 都将引起残余预紧力减小 从而降低了联接的紧密性 因 b C 1 F 此 若在减小和增大 的同时 适当增加预紧力 就可以使不致减小太多或保 b C m C 0 F 1 F 持不变 图 3 17 提高螺栓联接变应力强度的措施 图 3 17a b c 分别表示单独降低螺栓刚度 单独增大被联接件刚度和把这两种措 施与增大预紧力同时并用时 螺栓联接的载荷变化情况 为了减小螺栓的刚度 可适当增加螺栓的长度 或采用腰状杆螺栓和空心螺栓 安装 弹性元件等 为了增大被联接件的刚度 可以不用垫片或采用刚度较大的垫片 2 改善螺纹牙上载荷分布不均的现象 由于螺栓和螺母的刚度及变形性质不同 即使制造和装配都很精确 各圈螺纹牙上的 受力也是不同的 如图 3 18 所示 当联接受载时 螺栓受拉伸 外螺纹的螺距增大 而螺 母受压缩 内螺纹的螺距减小 由图可知 螺纹螺距的变化差以旋合的第一圈处为最大 以后各圈递减 旋合螺纹间的载荷分布 如图 3 19 所示 实验证明 约有 l 3 的载荷集 中在第一圈上 第八圈以后的螺纹牙几乎不承受载荷 因此 采用螺纹牙圈数过多的加厚 螺母 并不能提高联接的强度 图 3 18 旋合螺纹的变形示意图 图 3 19 旋合螺纹间的载荷分布 为了改善螺纹牙上的载荷分布不均程度 常采用悬置螺母 减小螺栓旋合段本来受力 较大的几圈螺纹牙的受力面或采用钢丝螺套等 3 减小应力集中的影响 螺栓上的螺纹 特别是螺纹的收尾 螺栓头和螺栓杆的过渡处以及螺栓横截面面积发 生变化的部位等 都要产生应力集中 为了减小应力集中的程度 可以采用较大的圆角和 卸载结构 或将螺纹收尾改为退刀槽等 4 减小附加弯曲应力 为了减小附加弯曲应力 钩头螺栓应尽量少用 为了使联接支承面与螺纹的轴线相垂 直 采用凸台 沉头座 球面垫圈 斜垫圈 腰环螺栓等结构措施 5 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方法 采用冷镦螺栓头部和滚压螺纹的工艺方法 可以显著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 此外 在 工艺上采用氮化 氰化 喷丸等处理 都是提高螺纹联接件疲劳强度的有效方法 八 螺旋传动八 螺旋传动 1 螺旋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螺旋传动是利用螺杆和螺母组成的螺旋副来实现传动要求的 它主要用于将回转运动 转变为直线运动 同时传递运动和动力 根据螺杆和螺母的相对运动关系 螺旋传动的常用运动形式 主要有以下两种 图 3 20a 是螺杆转动 螺母移动 多用于机床的进给机构中 图 3 20b 是螺母固定 螺杆转动并 移动 多用于螺旋起重器 千斤顶 参看图 3 21 或螺旋压力机中 图 3 20 螺旋传动的运动形式 图 3 21 螺旋起重器 螺旋传动按其用途不同 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l 传力螺旋 它以传递动力为主 要求以较小的转矩产生较大的轴向推力 用以克服 工件阻力 如各种起重或加压装置的螺旋 这种传力螺旋主要是承受很大的轴向力 一般 为间歇性工作 每次的工作时间较短 工作速度也不高 而且通常需有自锁能力 2 传导螺旋 它以传递运动为主 有时也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如机床进给机构的螺 旋等 传导螺旋常需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工作 工作速度较高 因此要求具有较高的传动 精度 3 调整螺旋 它用以调整 固定零件的相对位 置 如机床 仪器及测试装置中的微调机构的螺旋 调整螺旋不经常转动 一般在空载下调整 螺旋传动按其螺旋副的摩擦性质不同 又可分为 滑动螺旋 滑动摩擦 滚动螺旋 滚动摩擦 和静 压螺旋 流体摩擦 2 滑动螺旋的结构 螺旋传动的结构主要是指螺杆 螺母的固定和支 承的结构形式 螺母的结构有整体螺母 组合螺母和 剖分螺母等形式 滑动螺旋采用的螺纹类型有矩形 梯形和锯齿形 其中以梯形和锯齿形螺纹应用最广 3 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 滑动螺旋工作时 主要承受转矩及轴向拉力 或 压力 的作用 同时在螺杆和螺母的旋合螺纹间有较 大的相对滑动 其失效形式主要是螺纹磨损 因此 滑动螺旋的基本尺寸 即螺杆直径与螺母高度 通 常是根据耐磨性条件确定的 对于受力较大的传力螺 旋 还应校核螺杆危险截面以及螺母螺纹牙的强度 以防止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 对于要求自锁的螺杆应 校核其自锁性 对于精密的传导螺旋应校核螺杆的刚 度 螺杆的直径应根据刚度条件确定 以免受力后 由于螺距的变化引起传动精度降低 对于长径比很大的螺杆 应校核其稳定性 以防止螺 杆受压后失稳 对于高速的长螺杆还应校核其临界转速 以防止产生过度的横向振动等 在设计时 应根据螺旋传动的类型 工作条件及其失效形式等 选择不同的设计准则 而 不必逐项进行校核 3 2 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 一 本章重点一 本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 1 螺纹的基本知识 主要是螺纹的基本参数 常用螺纹的牙型 特性及其应用 螺纹 副的受力分析 影响螺纹副效率和自锁性的主要参数 2 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 主要是螺纹联接的类型 特点及其应用 防松的原理及防松 装置 3 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主要是复杂受力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4 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主要是承受轴向拉伸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5 螺栓组联接的综合计算 主要有三种情况 校核螺栓组联接螺栓的强度 设计 螺栓组联接螺栓所需的直径尺寸 确定螺栓组联接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图 3 21 螺旋起重器 二 本章难点二 本章难点 1 螺纹联接的结构设计与表达 这个问题成为本章的难点 绝不是因为它有高深的理论使学生难于理解 而在于很多 学生不重视它 一旦考题中有这方面的内容 就显得束手无策 既不会选择联接类型 更 不能正确地绘制出其联接结构图 或找不出联接结构图中的错误 因此 对于考生来说 必须把这部分内容当成重点和难点来对待 要多看实物 多看联接结构图 多问为什么 多练习绘制 2 复杂受力状态下的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 由于复杂受力状态下的螺栓组联接 其螺栓受力既可能是预紧力或轴向工作载荷 也 可能是预紧力和轴向工作载荷的复合载荷 还可能是横向载荷 而这既与螺栓组联接的受 力情况有关 又与螺栓联接的类型有关 许多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 不知如何着手解题 或者考虑问题不全面 得不出正确答案 对于这类问题 首先要利用静力分析方法将复杂 的受力状态简化成四种简单受力状态 即轴向载荷 横向载荷 旋转力矩和倾覆力矩 然 后根据螺栓组联接的受力情况和螺栓联接的类型 确定单个螺栓联接的受力 当螺栓组联 接受横向载荷 或旋转力矩 或横向载荷与旋转力矩联合作用时 对于普通螺栓联接 则 需要确定的是螺栓所受的预紧力 而对于铰制孔用螺栓联接 则需要确定的是螺栓所受的 横向载荷 当螺栓组联接受轴向载荷 或倾覆力矩 或轴向载荷与倾覆力矩联合作用时 这时只能采用普通螺栓联接 则需要确定的是螺栓所受的轴向工作载荷 应该注意 当 螺栓组联接既受横向载荷 或旋转力矩 或横向载荷与旋转力矩联合作用时 又受轴向载 荷作用时 在确定螺栓所受的预紧力时 一定要考虑轴向载荷的影响 因为此时接合面间 的压紧力不再是预紧力 而是剩余预紧力 也称残余预紧力 只要分别计算出螺栓组联接 在这些简单受力状态下每个螺栓的工作载荷 然后将同类工作载荷矢量叠加 便可得到每 个螺栓的总的工作载荷 预紧力或轴向工作载荷 若螺栓组联接中各个螺栓既受预紧力 作用又受轴向工作载荷作用 则最后要求出受力最大螺栓所受的总拉力 3 受倾覆力矩作用的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 要注意 对于受倾覆力矩作用的螺栓组联接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时 一定要考虑 受压最大处不被压溃 而受压最小处不出现缝隙或保持某个压力的要求 4 受预紧力和轴向工作载荷作用时 单个紧螺栓联接的螺栓总拉力的确定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解题的思维方式要转变 要由解静定问题转到解静不定问题上来 要从分析螺栓及被联接件的受力 变形关系入手 充分理解变形协调条件 深入掌握螺 栓与被联接件的受力 变形关系图 从而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 1 螺栓所受的总拉力不等于螺栓的预紧力和轴向工作载荷之和 2 轴向工作载荷的一部分用于使螺栓进一步伸长 而另一部分则用于恢复 b F m F 被联接件的部分压缩变形 因此 螺栓所受的总拉力等于螺栓的预紧力和轴向工作载荷的一部分之和 b F 接合面间剩余预紧力等于预紧力减去轴向工作载荷的一部分 为保证联接的刚 m F 度 紧密性 剩余预紧力应大于或等于某一数值 因此确定工作载荷与预紧力时要充分考 虑联接对剩余预紧力的要求 螺栓所受的总拉力等于剩余预紧力和螺栓的轴向工作载荷之和 3 使螺栓进一步伸长的大小与螺栓刚度及被联接件刚度有关 愈小 b F b C m C b C 愈大 则愈小 反之亦然 在螺栓组联接设计中采用细长螺栓就是为了减小 m C b F b C 在接合面间不加垫片或采用刚性大的垫片就是为了增大 从而减小 称 m C b F b bm C CC 为螺栓的相对刚度 3 3 例题例题 例例 3 1 已知普通粗牙螺纹大径 d 24mm 中径 螺距 P 3mm 螺d222051 mm 纹副间摩擦系数 0 15 试求 1 螺纹升角 2 此螺栓能否自锁 3 若用此螺栓作起重螺杆 起重时的效率 为多少 粗牙普通螺纹 线数 n 1 牙型角 60 解 解 1 22 1 3 tan0 0433054 22 051 Snp dd 24797 2 当量摩擦角 v arctan cos arctan cos arctan cos arctan 2 015 30 015 0866 9827 故 自锁 24797 v 3 效率 tan tan tan tan v 24797 247979827 01985 例例 3 2 有一板 用 4 个普通螺钉固定在机座上 机座凸起一个凸台 直径为 50mm 与板上孔的配合为 50H7 h6 板与机座间摩擦系数 0 15 取可靠性系数 防滑系 数 Kf 1 25 螺钉许用应力 螺纹计算直径按小径计算 100MPa 求此板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FQ为多少 dd c mm 1 13835 例 3 2 图 解解 螺栓组不受横向力只受转矩 T Q 由回转力矩 T 产生之横向力lF T r R 4 r 为螺钉与回转中心间距离 r 50507071 22 mm F F lF F R QQ Q 47071 420 47071 1485 螺栓强度 13 44 1383510015033 1 22 Fd N FK F fR 15033 13 0151251485 FQ FQN 935 例例 3 3 图示 a b c 三种结构 其尺寸 a A B L 分别相同 载荷 F 也相同 用 两个螺钉将此板固定在壁上 1 给出需要满足的条件 列出计算公式 未给符号自己设定 2 利用公式比较三种情况下的强度 3 如此板为铸铁制造 问哪种形状较好 应如何改进 并说明原因 例 3 3 图 解解 1 螺钉受横向载荷 F 力矩 M FL 三个图相同 2 螺钉受最大拉力 F M a FL a 1 螺钉预紧力 F K F f 2 式中 为摩擦系数 为可靠性系数 Kf 1 螺钉不拉断 FF C CC F 0 1 12 1 13 4 0 2 F d c 式中 为螺钉 被联接件的刚度 为螺钉的计算直径 许用应力 C1C2dc 2 不打滑 F K F f 2 3 上端不分离 10 1 2 1 12 6 F AB M A B C CC 4 下端不压坏 2 2 1 12 2 6 F AB M A B C CC 式中为结合面许用压强 2 注 经计算 不考虑 影响 C1C2 2 三图公式均同 因此强度相同 3 铸铁抗压强度高 不宜受拉 因此采用图示左右两边各加一肋 中间有两个螺钉 例 3 3 图解 例例 3 4 图示为一气缸盖螺栓联接预紧时的受力 变形图 当螺栓再承受 F 2000 1000N 的工作载荷时 试求 1 螺栓总拉力应如何变化 其最大拉力和最小拉力为多少 F0 2 螺栓受拉应力循环特性系数是多少 例 3 4 图 解 解 螺栓刚度 被联接件刚度 由图知预紧力C130057735 tan C2451 tan F 4000N 螺栓总拉力 FF C CC F 0 1 12 4000 057735 0577351 2000100047324366 N 即螺栓所受最大拉力和最小拉力分别为 4732 N 4366 N 应力循环特性系数r F F min max min max 0 0 4366 4732 092265 例例 3 5 图示螺栓联接结构 当工作载荷 F 5000N 加在下端后 在结合面 A 处 指该 环形面 仍要求保持一定剩余预紧力 其大小 F 1 4F 设螺栓材料的拉伸许用应力为 200MPa 试列出螺栓的强度计算公式 并求出要求的螺栓危险截面直径 公式用文字符号表示 题中未给定的符号可以自行假设 例 3 5 图 解 解 134 1 2 FFd 式中 螺纹小径 或用 螺纹计算直径 d1dc dd FF 1 1341342450000 997或 c mm 3 4 习题习题 一 判断 3 1 图示板 A 用 4 个铰制孔用螺栓固定在板 B 上 受力为 F 则 4 个螺栓所受载荷 相等 题 3 1 图 3 2 对受轴向变载荷的普通螺栓联接适当增加预紧力可以提高螺栓的抗疲劳强度 3 3 图示螺纹副为右旋 螺杆只转不移 螺母只移不转 当螺杆按图示方向旋转时 螺母向左移动 题 3 3 图 3 4 只要螺纹副具有自锁性 即螺纹升角小于当量摩擦角 则在任何情况下都无需 考虑防松 3 5 受翻转 倾覆 力矩作用的螺栓组联接中 螺栓的位置应尽量远离接合面的几 何形心 3 6 一个双线螺纹副 螺距为 4mm 则螺杆相对螺母转过一圈时 它们沿轴向相对移动 的距离应为 4mm 二 填空 3 7 受轴向变载荷 0 F 的紧螺栓联接 设 为螺栓的相对刚度 A 为螺栓的横截 面面积 则螺栓承受的应力幅为 C2 C2分别为螺栓与被联 a C CC 1 12 接件的刚度 3 8 设为螺纹中径 为螺纹升角 v为当量摩擦角 对于联接螺纹 在预紧力d2 时拧紧的螺母 螺纹副中的摩擦阻力矩为 F 3 9 公制三角形螺纹 螺纹副之间的摩擦系数 0 2 则其当量摩擦角 v等于 写出计算公式及结果 3 10 图中板 A 用 4 个铰制孔用螺栓固定在板 B 上 受力为 F 其中 两个螺栓受力最大 题 3 10 图 3 11 图示为两根钢梁由两块钢盖板用 8 个铰制孔用螺栓联接 钢梁受拉力 F 在进 行强度计算时 螺栓的总剪切面数应取 题 3 11 图 3 12 图示为两根钢梁由两块钢板用 8 个普通螺栓联接 受拉力 F 在按式 确定螺栓所需的预紧力时 摩擦面数 i 应取 z 取 式中 F F iz 12 F 钢梁与盖板间的摩擦系数 z 联接螺栓的个数 题 3 12 图 3 13 普通紧螺栓组联接所受载荷可分解为 四种基本载荷的 组合 3 14 压力容器盖的紧螺栓组联接 外载荷 F 为变载荷 F 0 若螺栓的最大总拉 力和剩余预紧力不变 只将螺栓由实心的变成空心的 则螺栓的应力幅 F0 F a 预紧力应适当 F 3 15 受轴向工作载荷 F 作用的紧螺栓联接 若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分别为和C1 其预紧力为 则螺栓所受总拉力 F0 C2 F 3 16 用于联接的螺纹 其牙形为三角形 这是因为 3 17 设摩擦系数为 梯形螺纹副的当量摩擦系数 v等于 写出计 算公式及结果 三 选择 3 18 相同公称尺寸的三角形细牙螺纹和粗牙螺纹相比 因细牙螺纹的螺距小 小径 大 故细牙螺纹的 A 自锁性好 钉杆受拉强度低B 自锁性好 钉杆受拉强度高 C 自锁性差 钉杆受拉强度高D 自锁性差 钉杆受拉强度低 强度 指螺纹杆的承载能力 3 19 在防止螺纹联接松脱的各种措施中 当承受冲击或振动载荷时 是无效 的 A 采用具有增大摩擦力的防松装置 如螺母与被联接件之间安装弹簧垫圈 B 采用以机械方法来阻止回松的装置 如用六角槽形螺母与开口销 C 采用人为方法 如胶或焊 将螺纹副变为不能转动 D 设计时使螺纹联接具有自锁性 即使螺纹升角小于当量摩擦角 3 20 外载荷是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 螺栓的预紧力是用公式 来进行计 F 算的 式中 F 轴向外载荷 剩余预紧力 螺栓的相对刚度 F C1 C2分别为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 C CC 1 12 A FB F F F F F C 1 FD 1 F F F F F 3 21 被联接件受横向外力作用时 如采用普通螺栓联接 则螺栓可能的失效形式为 A 剪切或挤压破坏B 拉断 C 拉 扭联合作用下断裂 D 拉 扭联合作用下塑性变形 3 22 螺纹副中一个零件相对于另一个转过一圈时 它们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 是 A 线数螺距B 一个螺距C 线数导程D 导程 线数 3 23 设计紧联接螺栓时 其直径愈小 则许用安全系数应取得愈大 即许用应力取 得愈小 这是由于直径小时 A 螺纹部分的应力集中愈严重 B 加工螺纹时愈容易产生缺陷 C 拧紧时愈容易拧断 D 材料的机械性能愈不易保证 3 24 图示悬置螺母的主要作用是 A 作为联接的防松装置B 减少螺栓系统的刚度 C 使螺母中各圈螺纹受力均匀D 防止螺栓受弯曲载荷 题 3 24 图 3 25 单线螺纹的大径 d 10mm 中径 d2 9 026mm 小径 d1 8 376mm 螺距 P 1 5mm 则螺纹的升角为 A 2 734 B 3 028 C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期末英语填空练习题
- 活动二 无土栽培一种植物说课稿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 风险投资项目评审流程规范
- 3.5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教案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2025年中级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专业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秋招电气工程师试题及答案
- 影视剧本拍摄流程详解
- 龙岩市2025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林业局公开招聘驻站护林员1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注册会计师税法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 光纤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林则徐虎门销烟课件
- BIM概述课件教学课件
- 退火炉施工方案(3篇)
- 高层办公楼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农作物施肥精准手册
- 健身房股东协议合同范本
-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自查自纠报告
- 待灭菌物品的装载
-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解读
- 2025年职业病诊断医师考核试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