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神奇的丝瓜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茁壮”、“瓜藤”、“发疯”、“ 凸出”、“杞人忧天”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抓住文章重点词句,体会丝瓜的神奇。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抓住文章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品读课文,感悟丝瓜所展现出来的品格,启发学生感悟生活。【教具学具】与丝瓜有关的图片资料、投影片。【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预习展示反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展示课)【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2.抓住文章的语句,感受丝瓜的“神奇”。【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件出示预习目标展开预习一、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自主探究课文内容:1.我对丝瓜“惊奇”的原因是什么2.丝瓜的神奇之处是什么?3.讲述丝瓜的生长过程。4.文中几次提到作者“担心”?他分别“担心”什么?5.从丝瓜的生长过程你悟出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四、搜集季羡林的资料,加深对季老的了解。五、课堂延伸:1.抓住“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我”能和“丝瓜对话,想象会说些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有神奇之处的植物?(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处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二环节:展示反馈一、设置情境朗读课题:神奇的丝瓜读过课题后你能提出什么疑问呢?丝瓜是什么样子的?丝瓜能吃吗?丝瓜有药用价值吗?丝瓜有何神奇之处?多媒体:看一个短片,简要了解丝瓜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看看丝瓜究竟有何神奇之处板书课题二、生字词展示老师随机抽取各组同学到黑板上默写,根据默写情况评价各组表现多媒体显示生字词:读一读:l b t y篱 笆 凸出 怡然词语解释:车水马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断。百思不得其解:反复思索,仍然不能理解。杞人忧天:传说齐国有个人怕天会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比喻不必要的的忧虑。随机抽取词语让同学们造句三、朗读展示,走进文本老师配乐范读(多媒体播放音乐和丝瓜的生长图片)提示: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朗读课文?(充满好奇,惊讶,喜悦)各组派代表展示朗读班级评论员重点点评四、自主探究深入文本(一)、品读丝瓜的“神奇”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丝瓜的神奇?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展示本组预习的成果,其他人给予补充。老师归纳:作者通过写丝瓜籽、丝瓜秧、丝瓜的“瓜”的神奇来体现丝瓜的神奇。重点描写了丝瓜的“瓜”的神奇,这种神奇具体体现在哪里呢?多媒体展示:第一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为什么停止了生长?不停止生长结果会怎样?)第二处:“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窗台上。”。(重读:弯了、把躯体、放在。丝瓜的主动性,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智慧。)第三处:“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凸出一个台子上。”(原来是怎样生长的?这个样子的改变是人为的吗?平着身子躺在那儿一般是指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做的?)品读感悟:读出丝瓜的神奇,读出作者的惊讶。以上配有制作的丝瓜插图精彩展示:你还了解哪些有神奇之处的动植物呢?小组派代表展示老师补充:1.瓶子草是一类著名的食虫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长在沼泽地、潮湿的田野或湖滨,属被动捕捉型食虫植物. 瓶子草的这些瓶状叶便是捕捉昆虫的“诱捕器”。2.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电树,如果人们从树旁经过,一不小心碰到了它的枝条,便会被电打得很难受。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这种树具有发电和蓄电的本领。3.大象的鼻子非常灵敏,如果需要,它能拾起一根缝衣针.(二)、讲述丝瓜的生长过程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讲述丝瓜的生长过程丝瓜成长记:“我是一粒小小的丝瓜籽被主人随意点在了房前的空地上.”(以充满童真童趣的讲述形式,调动起学生再创作课文的积极性)五、课堂总结丝瓜的生长过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在作者的眼中丝瓜是有思想的,面对丝瓜神奇的生长过程,作者的情感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秘神奇的丝瓜背后作者的心情变化。【作业布置】把文中你欣赏的词语或句子抄一抄,品一品。预习目标没完成的继续预习第二课时(展示反馈课)【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感悟丝瓜的神奇。2.使学生知道文章写得生动具体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回顾旧课,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同感受了丝瓜的神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丝瓜的神奇之处是什么?丝瓜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能给处在有力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门疯狂的长;能让悬垂的瓜平神躺下。面对丝瓜生长过程中神奇的的变化,作者的心灵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二、深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担心”文中几次写到作者的“担心”?他分别担心什么?小组派代表展示并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句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多媒体出示:(1)第一次“担心”A瓜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B我真替它担心,(重读“真“和“担心”)(2)第二次“担心”A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B我又担心起来。(重读“又”)(3)第三次“担心”A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B我又犯了担心病。(重读“担心病”)分角色朗读,感悟担心衬“神奇”。作者越担心,衬托了丝瓜越神奇。三、体会丝瓜品格、感悟人生态度读课文9、10自然段:“丝瓜有思想,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它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我无法同丝瓜对话。”大家不妨满足一下作者的愿望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丝瓜会说话。多媒体出示:作者和丝瓜的对话“细细的瓜秧,浓绿的瓜叶下忽然一个翠绿色的丝瓜探出头来,它轻轻的用头蹭了一下正在沉思中的老人:嗨,你在想什么呢?”大胆想象接下来会怎么样呢?想象作者和丝瓜会有什么样的对白呢?小组合作,编排场景对话再读课文9、10自然段思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指什么?“含笑面对秋阳”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小组派代表发老师点评:丝瓜生长的智慧在于它适应环境顽强的生存,甘心牺牲部分发展整体,也在于它毫不张扬的静默与自我约束的自由。而我们人的生存却你争我逐地沉浮在繁华的商品与利益的纠葛中,于是生命中许多精彩的细节被现代生活所掩盖与遮蔽。“怡然泰然悠然坦然含笑面对秋阳”该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境界。四、走近作者小组展示搜集到的关于作者季羡林的资料多媒体播放:1.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2.xx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季羡林)【颁奖辞】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3.小故事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新生入校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有一名新生刚走进北大校园,带了不少行李,他想先到其他几个系找他的几位老乡同学,因行李太多在北大“未名湖”旁犯愁。他看见有一位身穿旧中山装的老头,便把行李往他身边一放,喊道“师傅,请帮我照看一下行李,我去办点事。”过了好长时间这位青年才回来,他发现那位“工友”依然为他守着行囊,寸步未离。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子才惊奇的发现原来那天帮他看行李的“工友”老头竟然就是副校长季羡林教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那位大学新生,此时你会怎么想?)五、交流收获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点拨:知识的收获,人格的熏陶,课堂探究过程中收获的友谊哪怕一个生字词的理解,都算有收获,每课一总结,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个进步,学习才会其乐无穷。【板书设计】生长:瓜籽瓜秧丝瓜适应环境 顽强生存普通:生长环境神奇:控制自身生长 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教学反思】神奇的丝瓜一文作者抓住“神奇”,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神奇的丝瓜的生长过程,并展现作者心灵感受的轨迹,“随意”说明丝瓜的普通,“可是”表明我对丝瓜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从“一大截”“每天长出半尺”都说名它的生长速度极快。“每天,注视”表明引起了作者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示我担心的句子:“我真替它担心,生怕它禁受不住这份重量,会从楼上追下来,落到地上。”先写丝瓜的生长,再描写我担心“丝瓜”禁不起重量坠下来;“我又犯了担心的病,”等,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作者担心什么,其结果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感悟丝瓜的神奇之处:丝瓜居然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给处于有利地形的大丝瓜找到承载重量的地方,让它们疯狂的生长;让悬挂的瓜平身躺下。并让学生学习丝瓜在困难和逆境中的“怡然,泰然,悠然,坦然”,的生活态度,反思丝瓜的生活态度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有思想,考虑问题,并付诸于行动。 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鹿和狼的故事教案新人教版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二次备课教学重点、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对比质疑,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那里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质疑 看了这些画面,听了老师的讲解,现在你心里面最想知道什么呢? (总结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想知道为什么吗?板书课题(齐读)二、预习探究 自主感悟1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当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或要表达感受的地方,就停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哪些地方不懂的,你就在那里写上批注,课堂上一起来讨论。三、合作交流,深入理解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重点交流: (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为什么?(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那个语句读出来的?(3)鹿死的原因是什么?2过渡探究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了什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请再仔细读课文,找一找。还有,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来汇报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2)生物链;(3)生态平衡 3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四、品读体验,突出重点 1人类到底错在哪里?下面,请精读第8、9小节,说说明白了什么? 2. 用课文中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3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4练习说话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 。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因为 。五、拓展迁移,大胆实践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看过还听过类似鹿和狼的故事这样的事例吗?试着讲一讲。举例:1回想蛇与庄稼,它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2出示塞翁失马,它告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场混凝土桥梁施工方案(3篇)
- 修整墙面施工方案(3篇)
- 国风文化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宁波工程拆除施工方案(3篇)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
-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考题及答案
- 忻州联考题目及答案解析
- 心理气质类型题目及答案
- 心理门诊测试题目及答案
- 归来三峡人:诗意理解与语言赏析教案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 人教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7《单元写作》课件
- 种植土外购合同协议
- 乡村青年新主播直播实训营招募
- ZYJ电液转辙机检修测试信号基础设备课件
- 船舶公司管理制度
- 浪潮入职测评题和答案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第2部分基础知识
- T-CDAA 003-2024 大数据应用平台 数据服务运营管理技术要求
- 透析中的监测及护理常规
- 铜矿石购销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