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石雕文化介绍.doc_第1页
学校石雕文化介绍.doc_第2页
学校石雕文化介绍.doc_第3页
学校石雕文化介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石雕文化介绍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昌吉市第六小学。让美丽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是我校“三育人”工作的一大亮点。走进六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草如茵的草地和活波可爱的动物雕塑在欢迎着孩子们的到来。以“理念、品格、志向、求知、感恩、童趣”为主题的 块石雕文化,让孩子们自然的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既生“贤”德,又滋“博”养,年轻的校园因此而显现出她的厚重典雅。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这些石雕的寓意。人生百年 立于幼学,它出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论幼学一书中。意思是:人生百年,树立远大理想与目标主要在于小学所接受的教育。“礼、智、信、勇、和”五块石雕向孩子们诉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同时也孩子们传递着一种理念。这块石雕表达的是和:早在周易中,就强调刚柔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推天道以明人事”。就是说,根据自然界的那种和谐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来谋求人间社会的和谐,这里体现的是我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为办学思想,和则亲 谐则美。(2)这块石雕表达的是勇孟子鱼我所欲也一书中谈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生命。为坚守道义、追求正义而宁愿牺牲生命,这就是最高尚的“勇”。(3)这块石雕表达的是信 出自孟子离娄上。“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我校认为让孩子们把诚信当作做人的根本要求,树立起追求诚信的自觉行动,才能奠定诚信的坚实基础。(4)这块石雕表达的是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引导我们既要“知人”更要“自知”,这才是最高境界的“智”。(5)这块石雕表达的是礼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是说为人处事要以礼而行,不懂礼就无法立信于人、立身于世。我校六年级校本课程国学教材论语向孩子们传递着捆子学说的核心思想“仁”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的石雕主要表达的是一种“品格”。冰心一片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教育我们的师生做人要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清水芙蓉出自李白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句。教育学生做人应清纯、高洁、质朴,少一些虚伪和掩饰,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坦荡。养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意思是做人要襟怀坦荡,让正义根生于心灵,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显得正义凛然,邪恶没有立足之地。三、下面这些石雕表达一种志向济沧海出自李白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人只要有宏伟抱负,肯定有施展的时候。坚定信念,要有不屈服精神。鸿鹄志 千里目“鸿鹄志”出自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比喻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千里目”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里目”,人要有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四、求知知无涯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更通俗的说,要活到老,学到老。慎笃出自礼记中庸。 “慎笃”它包含“博学”、“笃行” “审问、慎思、明辨”等几个学习的阶段,就是说人要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五、感恩结草衔环“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人要感恩报德,至死都不忘。公元前 594年的秋,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交战,晋将魏颗(huo,音同“火”)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衔环”典故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六、童趣笛弄晚风出自唐代吕洞宾牧童一诗: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在这首诗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儿童心灵的无羁无绊。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蓬头稚子出自唐代诗人 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一诗: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从这首诗中让我们看到是几分真纯、无限童趣。三楼书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在楼道中悬挂字画,是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他们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全体师生都有责任做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宣传者。二楼目前人类正在不断改善与自然的关系,为了把全世界共同拥有的珍贵遗产保存下来,妥善地传给下一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至2009年7月,中国已有38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