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左忠毅公逸事【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理解本文摄取有代表性的事例、用简练文字通过语言、行动、肖像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领会课文人物描写中侧面烘托的手法; 3、正确评价左光年的为人和行事,学习他的爱国精神。体会并学习左光斗中正不阿、体会并学习他中正不阿、敢于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弘扬正义、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知识链接】 1、关于“逸事” “逸事”又写“轶事”或“佚事”,指的是为正史书所不载的事,也就是散失了的事迹。这些事迹一般比较琐碎,但能说明被记者的品质、性格等。 2、 作者介绍 方苞与桐城学派简介: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为文讲究“义法”: “义”即“言有物”,也就是以宣扬理学道统为宗旨的思想内容 。 “法”即“言有序”。也就是写文章的种种法则和规矩 。“义法”说,成为桐城派文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 语言风格追求“雅洁”。写作技巧上有可供借鉴之处,但内容一般是宣传封建礼教,鼓吹程朱理学 。 3、 整体感知左忠毅公: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安徽桐城人,他生于1575年,自幼潜心读书,虽然天资不是很出众但学习异常刻苦。桐城一地在明末清初,文风颇为兴盛,名出,以至后来形成“桐城派”这样一个影响全国,泽被今世的大学派,左光斗居身于其中,深受熏陶,因而年青时就颇负才名,除了精通文史外,还比较留心一些经世致用之说,事关国计民生之策。因此可以说他很早就报有凌云壮志,希图救国救民。这些思想又促使他养成清正刚毅的性格。 4、背景介绍。 明代自成祖开始,宦官干预政治,为祸愈演愈烈。熹宗为皇太孙时,魏忠贤导以宴游,甚得他的欢心。熹宗即位(1621年,16岁)后,魏又勾结熹宗的乳母客氏,由是得以把持朝政,自称“九千岁”。魏又亲自掌管当时的特务机关东厂(即课文中说的“下厂狱”的“厂”),动辄假借皇帝名义逮捕朝廷官员,排除异己。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在左光斗参与下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认为“寸脔忠贤,不足尽其辜”。魏忠贤十分惶恐,泣诉于熹宗,客氏又从中委曲调停,结果杨涟反遭切责。左光斗又随后上书,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俱不听。次年,魏忠贤指使党徒诬陷杨涟、左光斗,说他们接受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贿赂,为他祈求减罪。七月,下杨、左等人于狱;八月,在狱中杀害了他们,决熊廷弼于市。九月,熹宗赐魏忠贤印文曰“顾命元臣”,赐客氏印文曰“钦赐奉圣夫人”。政治之黑暗,于此可见一斑。 【基础知识积累】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炮烙( ) 逆阉( ) 铸造( ) 瞿然( ) 糜烂( ) 檄文 ( ) 睚眦( ) 噤声( ) 草屨 ( ) 呜咽 ( ) 铮铮鏦鏦( ) 成语:目光如炬【整体感知】(一)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通过左光斗的为国选才、狱中忧国和史可法报国的事实,表现了左光斗的光辉形象,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 (二)概括每小节的大意。 本文所记是左光斗的散文的事迹,事件带有片断性,在发展上并不紧相连接。全篇贯穿左光斗的爱国精神。文章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左光斗勤于国事,发现和选拔人才。 第二部分(第2段):写左光斗为阉党陷害,身陷狱中而坚强不屈。 第三部分(第3段):写史可法在军中恪尽职守,是受左光斗的影响。(侧面描写) 第四部分(第4段):写史可法敬师“太公”“太母”及师母的情形,(此段也可划入前一段,表明史可法受左光斗影响之深。) 第五部分:补说逸事的由来。 【文本研习】1、 第一节1、 解释加点的词语微行入古寺 文方成草 则史公可法也2、 指出句式 叩之寺僧3、活用 从数骑出4、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环节? 四个环节:觅才惜才选才誉才。 2、 第二节1、解释加点的词语逆阉防伺甚严 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 旦夕且死 为除不洁者 乃奋臂以指拨眦 微指左公处 老夫已矣 无俟奸人构陷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而目不可开 趋而出 2、句式涕泣谋于禁卒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3、 活用草屦 手长镵 则席地倚墙而坐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4、(1)“席地倚墙而坐筋骨尽脱”。这段话是写什么的?有什么用? 写人物肖像、神态。照应上文“旦夕且死”。揭露阉党用刑残酷。从“倚”、“坐”可见其刚强精神。 (2)“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表现了什么? “虽旦夕且死”,而刚毅之气沛乎天地之间。 (3)左光斗深责史可法是为了什么?“摸地刑械作投击势”有什么用意?(史来探监,出于真挚而深厚的情谊,但危险性极大;左光斗深责备,是为了使他不要感情用事,而要看到当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的形势,要以大局为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作投击势”是催他迅速离去,以免被“奸人构陷”。这说明左光斗至死仍唯国事是念。) 评点:肝胆照人之语。 (4)史可法说的“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也”,这句话有什么含意?(从侧面表现出左光斗对国家对朝廷一片忠心,身遭奸人构陷、酷刑折磨而全不在意,虽在弥留而忠毅之志弥坚。) 3、 第三节1、 解释加点的字辄数月不就寝 使将士更休 漏鼓移则番代2、句式 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 或劝以少休3、活用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4、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但课文第3段写的全是史可法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表现,游离于课题之外,可以删去,你的看法怎么样?这段写史可法镇压农民起义的情况,是作者阶级局限性的表现,应分析批判,但在结构上却是重要的一段,是全文的有机部分,不能删去。因为在这里作者是明写史,暗写左,写史的忠于职守,正是表现左的言传身教对史的影响,从侧面丰富了左的形象。例如,史的“数月不就寝”照应左在“严寒”天视学;史坐帐外看着士卒睡觉,照应左对古寺中寒士的爱护;史“甲上冰霜落”,照应左在狱中伤痛万状的刚毅谋国。史的“下恐负吾师也”一语,点透了和主题的关系。全文以史可法映衬左光斗。4、 第四节1、解释加点的字史公治兵 必躬造左公第2、第四段的作用何在? 是写在左光斗死后,史可法还常去探望左光斗的家属。左光斗死于非命,然史可法不忘旧谊,来往桐城,于繁忙的军务中仍亲自到左府问候左光斗的父母和夫人。这里读者从史可法待左光斗的情义深长也自可进一步想象左光斗生前待史可法确系恩重如山,致使史可法永世不忘。5、 第五节1、 解释加点的字左公甥也 与先君子善 2、 句式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3、文中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分析:以文章传人,可择要述其一生,也可选录部分,以一斑窥全豹。左忠毅公一生,可传之事很多,文中略而不提为众人熟知之事,只是叙说世人不知的一点内容。唯其不为人知,因而撰文也常易使人生疑。全篇起首一句“先君子尝言”,说明是记载先父之言,予人以亲切感、真实感。篇末一段呼应起首一句,注明这些未载入正史的逸事并非街谈巷议,“狱中语”乃左公甥亲自得之史可法,而左公甥又是“余宗老涂山”、“与先君子善”,证实“先君子尝言”确凿无误。所以说结末一段补说了逸事的由来,强调了材料的详实可靠,更加令人信服。【手法赏析】 侧面描写 第3、4段是从侧面表现左光斗精神的感召力的,而且文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