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作文╲〞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体验作文╲〞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体验作文╲〞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体验作文╲〞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体验作文╲〞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验作文”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 作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与弱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处于盲目自流,高耗低效的状态。造成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作文程度不高的原因,一是缺乏实践,作文的“原材料”贫乏。文艺创作的源泉是生活,学生作文的源泉也是生活。由于缺乏素材,只得东拼西凑,作文成了一种负担。二是主观意志命题作文太多,学生本来就缺乏生活,又要写出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命题作文,只能是勉为其难。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尽快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将来参与社会所必需的作文能力,我们在总结分析以往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新方案“体验作文”的课题实验。本课题被列为全国“十五”重点规划课题“创新作文”的子课题,从2001年三月起,我们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实际操作。二、研究目标 作文是生活体验与语文学自然结合的产物,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中表现。我们认为小学生作文应扎扎实实锤炼学生的基本功,提高写作素质才是至关重要的,它应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体验作文”课题实验是以培养学生将来参与社会所必需的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用一颗对世界敏感的心去感受生命的脉搏和体验人生的丰富。本课题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小学生年龄、心理、生理特征,通过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力求表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1、 培养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是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产生写作的愿望和激情,养成一种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思考的写作习惯,自觉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展开想象,自主作文。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独特感受、真切体验的文章,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养成好的写作习惯:能坚持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并积极投稿。2、实验目标:探索达到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通过施以教育和影响,开展语文实验,探索达到培养目标的有效的教学原则、师生关系、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法、学法、社会实践活动。三、理论基础1、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教学理论。杜威说:“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为此,教师就应当遵循儿童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本课题就是遵循这一教育原则,旨在通过各种体验,给学生提供限于校本条件的最优发展环境。在本课题的实施中,教师的角色正如杜威所诠释的那样更多的是扮演学生学习活动的参谋、助手,真正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2、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早在75年前就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教与学都应做为中心”,甚至把是否重视“做”作为衡量教育是否真实的标准。新课标也要求“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作文中离不开情感的体验,生活即作文。3、 唯物辩证法原理。“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体验式作文把客观语文生活情景作为刺激学生自主体验语文生活的条件,引起学生写作兴趣与情感等内因的改变,自主投入对语文生活的体验中去,在写作过程中实现对外因的改造。四、方法与内容(一)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探索实验法,凸现体验,重点对教材、教学进程和方法以及相关评价作探索性的改革。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力求实现以下基本目标:1、活化小学语文教材,凸现体验,重组、取舍,形成一定的以学生体验为特色的层递性系列。2、建立多方合作的课外基本读物筛选、交流、更新方式或机制。 3校正学生在作文中的各种弊病,使大部分学生能写出自己的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写作水平。4、寻求、总结能激发学生体验、在体验中提高便于操作的基本方法或模式。5、编辑具有普适性的体验作文校本教材,供师生借鉴。另外,我们还十分注重健全管理制度,重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坚持“三全”、“四有”、“五个转变”(即“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评价”;“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原始材料实验数据有积累”;“观念上从课题研究神秘色彩转变为大众化,态度上从应付转变为主动,从重开题结题转变为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实施过程从重检查监督转变为重过程知道与评价,从单纯写论文转变为立足于作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实践”),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二)、研究内容 体验有多种类型,从主体参与度看,可以分为被动体验与主动体验;从学习内容看,可以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从学习过程看,可以分为接受性体验与创造性体验。凸现体验,就要注重学生的深入参与,突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作品乃至作者之间的多向交流与沟通,不强求整齐划一而要尊重个性。因此,本实验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品质,产生写作兴趣。 写作品质是写作训练的认识、兴趣、态度、方法和习惯,这是作文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写作态度的培养,写作方法的传授,写作习惯的形成,是为写作实践奠定基础。良好的写作品质是写作的基本功,写作品质的培养应作为写作的入门训练来抓。第二、引导体验生活,挖掘写作素材、科学合理地重组教材。以教材中的典型文章为例子,架起教材与学生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感”而“悟”其情(文章表达的感情),“感”而“悟”其喻(比喻、象征),“感”而“悟”其理(哲理)“感”而“悟”其趣(情趣),“感”而“悟”其虚(虚幻、想像)。能真正地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感受作者生活体验。、引源头活水。生活是个丰富的大舞台,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永恒主题,关注日常生活现象,积累生活,挖掘写作之源,激发创作兴趣。这里我们开设了以下八种作文材料积累课:现场观察课、动手操作课、参观访问课、社会调查课、人物采访课、感受体验课、收视课、课外阅读课。引导学生通过看、做、问、查、访、听等多种途径来体验生活,搜集写作素材。第三、开展丰富的语文专题活动,创设写作氛围。1、每月组织作文竞赛,故事演讲会等,以学生自命题为主,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写作风格,个性化的语言)。2、开展作品展品活动:日记、周记、读书笔记、手抄报、剪报等作品展品活动。3、开展写作交流活动。组织全班同学相互交流,或朗诵自己的美文佳作(自命题作文),或述说自己的写作历程,或发表自己的创作经验4、办好“三小”文学社和文学社刊。5、组织和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积极投稿。各年段具体安排:低年级大量发展学生的词语和句式,以及在生活中运用词语的能力。使学生运用词语描述时,懂得要用丰富多彩的词语反映形态万千的客观世界,句子的发展主要是掌握大量的句式。懂得平时交际、问候要说完整、通顺的句子,内容要具体、符合情理、词语搭配要得当。但无论句式、句群和构段的训练,重在实践的应用性。初步练习写创造型想象的短文。 中年级继续丰富体验的内容,进一步发展词语和句子,进行基本段的构段训练,练习写短文,注意观察身边的景物,懂得运用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言文字的音、形、意、象(形象性)反映客观世界,进行审美、抒情、表达认识和感受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初步的语感的训练。 高年级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继续发展学生运用丰富的词语和各种句式、句群,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表现自我,进行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的基本文体和谋篇布局的训练。继续掌握状物、写景、抒情、说明、议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发展学生快速创意、快速作文的能力和反映客观实践的能力。练习写大胆文、想象文、动情文并提高自我表现的能力。 作文训练体现:严格进行双基训练;提早开篇成文;提早写创造型想象文;强化语感训练;形成词句段篇训练序列。 五、研究原则1、 主体性原则。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作文成功的前提。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的客观实际的任何作文要求和作法,必然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为此,本实验以学生的“体验”为立足点进行研究,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2、开放性原则。作文教学思想首先要开放,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自主体验;教育不应该用疆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因此,在写作实践中应做到形式和内容上的开放。减少命题作文,提倡学生自命题作文。“我手写我心”,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充分展示开放式作文下学生的个性。3、实践性原则。要实现学生自主体验、兴趣作文的目标必须把学生主体实验活动摆在首要位置,要让学生在生活体验及语言实际应用中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感及兴趣作文的内驱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提高写作能力。4、发展性原则。善于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其特长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能得到充分发展,承认学生在作文上的个体差异,不以考试定学生终生,鼓励学生的特长发展,因材施教。六、研究的基本步骤。第一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01年1月至2001年8月)1、对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涉及的现实调查作认真的分析,确定恰当的切入角度。2、进一步开展理论学习,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完成100篇的资料收集工作),认识“体验”对于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与日常学习的动力意义,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契机。3、制订操作方案,组建课题组。第二阶段:实验运作阶段(2001年9月至2003年12月)1、 拟就各年段具体方案2、 围绕阅读体验、实践体验组织写作教学活动,让学生多渠道关注生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广泛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爱观察、会思考、勤积累、乐表达的良好习惯,能自主进行写作,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3、 通过实践,进行听课、评课、座谈、收集各方面反馈信息,及时分析总结,调整修改方案,形成初步经验。4、 积累各方面的感性材料并进行不断分析与反思,探索相应的评价方法。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 通过交流座谈,听课,观摩展示等方式,收集多方信息。实验各块负责人对各自的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形成论文;然后由实验课题组汇总写出总体实验报告;成果结集并展示,负责整编学生习作,教师教学典型案例。请专家组鉴定,形成经验;结题。第四阶段:发展深化阶段推广经验,跟踪实验对象发展情况,作好研究,加强宣传,让后继学生受到模范例子的熏陶,推进实验向前不断发展。七、初步成果 在教研员的指导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体验作文”自课题获准立项开始,各位实验教师就脚踏实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目前正处在实验的运作阶段。全体实验教师在加强学习,积极研究,深入实践,探讨阶段性实验操作体系的基础上,多渠道,全方位地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创作兴趣,校园里形成了热心写日记、读书笔记,积极投稿的良好氛围。1、 学生调查表明:(1) 愉悦感增强:抽样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培养,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写作文并不是一件索然无味的事,而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音乐。(2) 写作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近期的努力,大多数同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深入生活,从生活中积累语言,并能及时记下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习惯也初步形成。从下表可见一斑:表一 班别人数优中不及格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六1563046201060六256324823810六3562040281482六456224829751六5542438241462合计27812822012453265表二(三年级实验班) 时间人数优良中差刚上三年级220人55人占25%59人占26.7%95人占31.7%11人占5%现在227人109人占48.3%70人占30.7%44人占17.7%4人占3.3%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体验作文或参加各类作文大赛近四百多篇。其中,我校的小作家陈炯萤还出版了我市第一本的儿童作家作品集春风里的花瓣,充分体现了实验带给学生的收获与快乐。2、教师调查显示:(1) 理念不断更新:教师参与实验,理论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民主、平等、参与、合作、探究、体验的理念深入人心。2001年12月,举行了一次“体验作文”的研讨活动,由丁建军、陈丹毅两位教师执教教研课,该次活动的实况还送宁波是参加评选。至今,已有十几篇实验教师的教学心得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2) 多元合作,教学相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在理论,方法,规律上要指导学生,还要在写作上用“下水文”为学生示范。生生、师生互写、互改、互评,全面提高。打破陈旧的写作和评改模式,由教师引评、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等方式,组成一套科学的作文评改体系。校本课程体验作文的快乐(暂名)已着手编辑,预计12月份出版。几点反思:虽然本课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1、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因此体验也往往十分肤浅,但作文中家长、老师指导的痕迹往往较重。如何撇开社会的大环境,用孩子的视角写出他们的童真、童趣,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2、 “体验作文”和其它方式的作文教学一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不但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品质,更需要实验教师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所以在后阶段的研究中,我们更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实验取得更大的实效。八、组织管理实验时间:三年实验组织:1、课题顾问胡振燕、方蓉飞(慈溪市教研室教研员)2、领导小组朱齐平(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校长)王望达(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副校长兼教科室主任)3、实验组长组长: 柴南南(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副校长 宁波市名师)副组长:王立群(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导 市语文学科带头人)4、实验组成员:龚灵利 王央萍 胡雨燕 马雪芳 魏文 丁建军附表“体验作文”近两年学生习作发表或获奖不完全统计(慈溪市级及以上) 题目发表于何时何处作者姓名、年级、指导老师难忘傣族竹筒舞未来作家2002/3孙海燕 五年级 林燕漫游蝴蝶谷少年报 2002/3孙海燕 五年级神奇的达蓬山少年报 2001/7孙海燕 五年级野炊慈溪日报2003/7孙海燕 六年级第一次喂小狗少年报 2001/10魏薇 五年级游五磊寺宁波晚报2002/5裘雪妍 五年级动物时装节 少年报 2001/4陈炯萤 四年级公共设施谁消毒宁波晚报2001/5陈炯萤 四年级讨伐“白色污染”慈溪少年报2001陈炯萤 四年级难忘黄山毛豆腐少年报 2001/6陈炯萤 四年级游雁荡山慈溪日报2001/7陈炯萤 四年级2050年的儿童节少年报 2001/7陈炯萤 四年级宁波汤圆慈溪日报2001/8陈炯萤 五年级撤除“三八线”少年报2001/9陈炯萤 五年级三次国庆节宁波晚报2001/10陈炯萤 五年级难忘国庆节少年报2001/10陈炯萤 五年级我的优点和缺点宁波晚报2001/11陈炯萤 五年级情系故里,慷慨捐书少年报2001/11陈炯萤 五年级误导未来作家2002/1陈炯萤 五年级眼睛和眼镜小伙伴2001/12陈炯萤 五年级登八达岭长城未来作家2002/1陈炯萤 五年级独特夜景慈溪日报2002/1陈炯萤 五年级小猫丑丑宁波晚报2002/1陈炯萤 五年级童年的铁皮匣子慈溪日报2002/3陈炯萤 五年级这是我应该做的慈溪日报2002/4陈炯萤 五年级马大姐少年日报2002/4陈炯萤 五年级我爱家乡的小河少年日报2002/2陈炯萤 五年级望星空少年日报2002/2陈炯萤 五年级父爱慈溪日报2002/3陈炯萤 五年级我在三亚看日出慈溪日报2002/2陈炯萤 五年级敬礼!五星红旗慈溪日报2002/5陈炯萤 五年级眼睛慈溪日报2002/5陈炯萤 五年级美丽的梦宁波晚报2002/12徐烨路 四年级 姚依文一个美梦作文与阅读报02/9孙怡佳 四年级 厨房的变化“文太杯”征文优胜奖张焱 四年级地球妈妈,我爱你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赛三等奖2003/9李慧彬 四年级爱玩的孩子“成才杯”全国创作竞赛二等奖沈慧熙 四年级友谊小记者报03/6岑晟 四年级游上海文学天地杂志社2003/8张焱 四年级放风筝慈溪日报2003/4张少卿 四年级 马雪芳我的妹妹慈溪日报2003/9邹颖磊 四年级我家的小狗慈溪日报2002/7邹颖磊 四年级全家福慈溪日报2003/2邹颖磊 四年级我爱看书慈溪日报2003/6邹颖磊 四年级秦陵游记慈溪日报2002/10邹颖磊 四年级好人,外公慈溪“我心中的长辈”征文优胜奖邹颖磊 四年级看蝌蚪慈溪市小记者报洪乐立 四年级老鼠天大会未来作家2002/11虞竞冕 四年级 郑宇聪蚕宝宝宁波晚报2003/5虞竞冕 四年级菩萨保佑作文评点报2003/6虞竞冕 四年级躲雨慈溪日报2003/5胡荧荧 四年级神奇的泡泡慈溪日报2003/9胡荧荧 四年级杜湖中华活页文选林佳梦 四年级油烟机的自述宁波晚报林佳梦 四年级小小孙悟空宁波晚报郑睿天 四年级 倪幼丰石榴宁波晚报2001/10孙芩 六年级 丁建军门作文世界2003/9孙思伟 六年级足球作文世界2003/9孙思伟 六年级第一次老外交谈宁波晚报2002/5孙思伟 六年级一场精彩蓝球赛作文世界2002/3孙思伟 六年级第一次坐飞机宁波晚报2002/10沈嘉妮 六年级抢馒头宁波晚报2003/4胡陆莹 六年级粗心的孩子未来作家02/4张晴雨 五年级 陆海霞四季风“明日之星”作文赛银奖沈旭凯 五年级六一遐想慈溪小记者02/5张红琳 五年级游武夷山“明日之星”作文赛金奖02/冯思怡 五年级游上林湖“明日之星”作文赛金奖02/胡哲远 五年级慈溪夜景“明日之星”作文赛金奖02/张红琳 五年级蟋蟀和大门少年先锋报01/9张晴雨 五年级波比-我永远的朋友慈溪日报01/9景圣晔 五年级美丽的秋天小伙伴01/11任琳 五年级四季的雨少年儿童故事报01/10胡海燕 五年级游武夷山小伙伴01/11冯思怡 五年级三味茶未来作家报01/12胡海燕 五年级四位仙女少年先锋报01/12华金雨 五年级烦恼宁波晚报02/12张红琳 五年级雨宁波晚报02/12陈斌 五年级游上林湖未来作家报03/4胡哲远 五年级我的大朋友妈妈慈溪日报孙梦天 三年级 龚灵利一条红领巾宁波晚报金砺耀 三年级我“上岗”了慈溪日报金砺耀 三年级我的爷爷全国作文比赛二等奖施高琼 三年级修车记语言文字报02/5费东栋 五年级 魏文雨中的九寨沟第三届世界华人作文大赛一等奖02/7蔡函驰 五年级晕车的感觉慈溪日报 02/2蔡函驰 四年级放飞一只和平鸽全国少年征文比赛三等奖罗潇 五年级关爱宁波晚报 02/8罗潇 五年级怀念妈妈宁波晚报 03.5罗潇 五年级街头的爱心故事宁波晚报 02.8 胡渝雪 四年级音乐国宁波晚报 02.8 徐梦佳 四年级游上海记创新校园文荟 02.12 陈盛 五年级钓鱼创新校园文荟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