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冕宁二中郭孝萍一、简析教材: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励志名篇。本单元所选文章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而本文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容恳切,令人感动。二、学情分析: 本文较长,学生背诵起来难度较大,文章理解也有难度,要求学生在疏通了文意后提前预习背诵。学生应该重点理解人物,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本课内容和本单元教学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实词,培养古文阅读能力。(2)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刻苦学习的精神,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的热情。四、教学重点:1、学习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背诵能力、想象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及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五、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如何用自身体会勉励马生作为教学难点。六、教法学法:1、朗读、自主合作与探究法2、讨论点拨法:本文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有较浓的阅读兴趣。3、复述法:教师要求学生复述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样做的原因,借此梳理行文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品读法:重点鉴赏本文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5、延伸拓展法:整合阅读送孟东野序七、教学手段:多媒体八、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展示课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对文章的字词,文意疏通归纳完了,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节课的重要字词的归纳。(展示课件)(1)全班同学一起读课文,感知课文(2)复习第一课时归纳的重要字词: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一词多义和 冠久而乃和(缓解、缓和)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第一)言和而色夷(谦和) 既加冠(男子20岁成年)请 再战则请从(请让) 再而衰(第二次)俯身倾耳以请(请教) 日再食(两次)患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无冻馁之患(忧患)古今词义 汤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菜汤)走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趋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或 或遇其叱咄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卒 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遗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古义:赠送 今义:遗失)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今义:虚假)词类活用 手自笔录:原意:“笔”现:用笔 名作状语 腰白玉之环:原意:“腰”现:腰配腰挂 名词用作动词。 无鲜肥滋味之享:原意:鲜新、肥大 现:鲜鱼、肥肉,形作名 2、请同学关上书给我们复述一下故事。(学生举手复述课文)二、进入第二课时学习(课件展示)(一) 合作与探究:深入研读1、 整体感知:假如你是文中的“藏书者”、“先达”、“同舍生”,试以“我眼中的宋濂”为话题站在不同身份的角度说一段话,感知文意。(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同学们讨论,各抒己见抒发自己的感受)藏书者:讲诚信(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先达:谦虚、爱好学习,尊师重教之人(余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同舍生:谦虚好学,不慕名利,乐观向上,值得交往的好朋友(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2、读懂人物:大家以不同的身份介绍了你所交往的宋濂,现在你就是“宋濂”,请归纳你求学程中遇到哪些方面的艰难困苦,并说明你是怎样面对和解决的。(结合课文说一说) 得书之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从师之难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求学之苦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余寓旅,无鲜肥滋味之享” 生活之艰: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读出自己: (1)面对这些困难,作者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最终成为一位学识丰富、文采彪炳的大文学家。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全文说一说:“我读出了一个 ( )的宋濂”。 总结:勤奋、诚实守信、尊师重道、乐观有信念、善于说理、善于现身说法(2)课文说“中有足乐者”怎样理解“苦”与“乐”的关系?你觉得宋濂的快乐在哪里呢?(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以谈论自己) (板书)苦和乐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从而体现了苦和乐的因果关系: 作者从两个方面写自己年轻时求学之“勤且艰”。一写得书之难。幼年家贫,好读书而无从致书以观,只得借书抄录。二写从师之艰。成年以后,因无名人指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小心谨慎,色恭礼至,反复求教,方有所得。作者追忆当年深冬季节冒风雪远行外出求师的种种细节,从衣、食、住、行诸方面进行对比,淋漓酣畅地写出自己从师求学所经受的历历苦辛,并说明虽然生活清苦,仍然以求得学问为乐事。第2段列叙今日大学里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优越。一无“冻馁之患”,二无“奔走之劳”,三无求师问难之艰,四无借书手录之苦。内容与上一段处处形成对照。 这些快乐最为重要的是让人的精神得到愉悦,因为心灵的快乐是一个生命体健康成长,最后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二)拓展与延伸: 1. 今天,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书读,学校教育义务均衡发展,我们现在都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中读书,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受。 2.怎样看待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的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所有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三)整合阅读: 送孟东野序,说说这篇文章和课文的“序”性质是否相同?各有什么特点?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四)目标检测(中考链接:2分钟)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C )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B) A每天的第二顿B每天吃两顿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3.“以中有足乐者”是指(A)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4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援疑质理 询问俟其欣悦 等待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烨然若神人 光彩照耀(五)小结1、请归纳作者求学历程中遇到哪些方面的艰难困苦?(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试背诵原文 学习了这一课,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送给大家两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请大家仔细理解体会,能够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零星时间做起,不怕困难,努力攀登,争取将来做一个高尚的有智慧的人,做一个能够爬上山顶的人。那是老师和家长的最大的心愿。(六) 作业布置 1.背课文 2.请收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3.试翻译送东阳马生序的后半部分板书设计:送东阳马生序宋 濂 以中有足乐者:幼时借书室内抄书(嗜学)加冠求教百里叩问(益慕圣贤之道) 劝学当余之从师也求学负荚远游(中有足乐者) 对比手法 师生态度: 对比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 勤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生活情况: 对比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学习条件: 对比今日太学生:衣食丰足,学舍宽宏,有问必答,应有尽有(七)课后反思:课文较为适合学生学习,特别是补充部分较为适合学生目前的状况,结合农村国家补贴,以及各种资助、营养餐,现在的中学生读书的困难基本上已经解决,为什么还不能专心读书,甚至拿着各种补贴、吃着营养餐在学校中混日子呢?结合学生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结合学生中的厌学情绪以及各种状况,教育学生既有针对性、又较为灵活,学生容易接受教育。但因学生平时就不爱动脑筋,讨论问题不够积极,只有少数学生发表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