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站在铁索桥上2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站在铁索桥上2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站在铁索桥上2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站在铁索桥上2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站在铁索桥上2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体会红军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教育学生热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了解红军当年勇夺泸定桥的英勇事迹;了解顾工的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句。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读飞夺泸定桥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这就是红军长征曾夺取的泸定桥。睹物思人,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是否了解红四方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激烈战斗场面,诗人顾工站在泸定桥上心潮激荡写下了现代诗 (板书课题)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思考:“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再指导朗读。3“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汹涌激荡)你能说说汹涌激荡是怎样的心情吗?4“诗人为什么心潮会汹涌激荡呢?他站在桥上想起了什么?”学生自由学习第2节诗。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 指导朗读。5欣赏现在的卢沟桥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带着幸福的情感和对烈士的感激怀念朗读第三节。6指名读第四节。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1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板书设计:看到了云雾、白浪我站在铁索桥 追忆战斗的场面 抚看今朝鲜花盛开 赞颂英雄的土地和人民附:飞渡大渡河 萧华水湍急,山峭耸,雄关显,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手指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读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