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教学设计伊春市第一中学王锡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强调情读,对诗作意境和作者思想情感有总体印象2、问答法:在梳理诗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诗内容和风格3、讨论法:对诗作中疑难点进行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当中的“登台”意蕴。【教学重点】: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教学难点】: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当中的“登台”意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语:今天上课之前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昨日为师听课有感,玉树临风,英俊挺拔的王锐老师说,“杜甫和祥林嫂一样没有春天。”为师觉得很有道理。我们知道:祥林嫂长眠于寒冷冬日。而杜甫这个没有春天的男人,他的眼里,心底总是盛满了秋的悲凉,他的笔端也总是流淌出深秋一般凄冷的悲愁。事迹上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曾经学过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面对深秋,就曾经沉吟:断肠人在天涯。白居易也在琵琶行中展现了: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悲凉意境。那么,一代诗圣杜甫笔下的秋又是如何的?今天这节语文课就让我们穿越回1200年前的那个秋日,与杜甫一起登高望远。二 知人论世1.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对杜甫其人其诗都有所了解,我们简单复习一下,温故知新:杜甫人称?诗圣,文为?诗史 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风?沉郁顿挫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这样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可以说是对一代诗圣杜甫最好的评价。一提起这位老人,或者说他的诗句,我们总是有太多的话要说。哪位同学能够站起来分享一下你知道的杜甫的名句以及它带给你的感受。【明确】传诵千古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三别、三吏、兵车行等等名篇 还有,十载长安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和辛酸,“三年饥走荒山道”和人民共同饱尝的战乱、饥饿之苦,“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和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总之,一代诗圣字字句句都在写广大百姓之所感,写广大百姓之所受。 这样的诗圣,这样的杜甫在安史之乱后,辗转迁徙江湖之间。疾病缠身的诗人登高远望,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诗人有感而发,创作出这首被称作是“今七严律第一”的登高。杜甫眼中的秋景究竟如何,诗人笔下又写出了怎样的九转愁肠,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带着我们对诗圣杜甫的感受,联系这首诗的背景,深入到杜甫的世界中,有感情的朗读这首古诗。三诵读登高1. 齐读登高。诵读时注意4点要求:1是读准字音,2是把握节奏,3是注意轻重,4是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情,如何读出感情,首先要有极强的代入感,要走进诗人内心,走入诗人所处情境。想象一位被疾病和羁旅之苦折磨多年的老人蹒跚登台,面对凄冷的秋景,郁积于胸的愁苦难以压抑,不禁吟啸哀叹)2. 放声自由读,找同学范读。3.你们读过的感受是怎样的?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明确: 悲伤 凄楚 孤独评价:同学们,你们和国学大师王国维读过这首诗之后的感受一样的: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国学大师王国维 四分析意象王国维的眼中,此诗无一景不悲,下面就让我们抓住本诗描写秋景的两联,分析一下这四句写了哪几种意象?作者又用了哪些字眼来修饰这些意象?我们在分析意象时,抓住这些意象的修饰词来把握意象的特点。下面咱们就从炼字的角度,抓住这些意象的修饰词,进而把握意象极其蕴含的情感。我们可以把这种鉴赏手法叫做以字析景,以景带情。(教师示范)【风急】:风急首先,秋天本来是个容易刮风的季节,而江边的风要比其他地方的风要大得多,江边高处的风就更大,再加上诗人年老多病,当然会感到秋风特别猛烈,所以,用了一个“急”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季节的特点。其次,这个“急”字,还寄予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秋风本来就是凉的,江边高处的风就会特别凉,所以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江边高岸上当然会感到凉彻透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诗人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天高】秋的天空是高远的,明澈的。对于心情好的人来说,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气爽的感觉,对于像杜甫这样一位被家愁国难所困扰,同时又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秋日的天空却显得那么高不可及。所以,一个“高”字就写出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猿啸哀猿鸣凄切,有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个“哀”字,不仅写出了猿鸣的特点,也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浓浓哀愁。高猿长啸,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渚请“渚”是江中的小洲,站在高处朝下看,水中的沙洲显得既小又空,在萧瑟的秋风中,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沙白“白”是冷色调,与前面的“清”字一起构成一幅苍凉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那种凄凉的情感。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鸟飞回“回”字写出了鸟在风中吃力地盘旋,让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战乱年代,诗人却有家难归,这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在我国古代诗歌之中,从来都不缺乏飞鸟的形象。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悠闲自在的鸟。 因为毛泽东当时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 而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 那么联系杜甫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杜甫笔下的这只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总之,这并不是一只快乐的鸟,而是一只痛苦孤独的鸟。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告天下,疾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不禁联想起自己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不禁心生悲凉。无边落木萧萧下此句写山景。“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也不能不让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自己和这黄叶一样,快要结束的短暂的一生,是多么的悲凉啊!这写出了秋景的萧索。不尽长江滚滚来此句写江景。“不尽”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永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越显得短暂。虽然在这一联中诗人只写了落木和长江两种景物。但是此落木为无边落木,长江为不尽长江。可见数量上并不少,这样的景象就给人以一种宏大的感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有视觉还有听觉,树叶落下的声音。以及长江的无穷无尽,滚滚而来,则给人一种气势宏大之感。我们化身为杜甫,面对这样的景象,会抒发怎么样的感慨呢?生命之短暂,宇宙之永恒。自己在宇宙面前是如此渺小。然而人生已近晚年,自己却依旧功业无成,报国无门。不由得心生悲情。【总结】“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以上四句写景,确实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心情,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悲秋之意,却又不直接使用“悲秋”的字面,而是将这种悲秋之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悲凉的情感再一次朗全诗。五分析情感1.颈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悲秋之情及其种种原因,无一字虚设,无一字没有丰富的内涵。有人认为这两句中有八重悲哀。试问有哪八重悲哀?【启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罗大经鹤林玉露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我们会发现,这些古代文人一登上高处就会千愁万绪涌上心头。那么,为什么一登上高处就会感慨万千呢?我们会发觉,古人登高之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在登高中,诗人换了一种视觉,也换了一种思维。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登上高台之后发现原来宇宙、时空是那么的宽广,天涯之路在眼前延伸,时间画面在眼前腾挪,生命维度也向前延展。而我又是那么的渺小,“渺若沧海之一粟”,孤独的一个人在那无限宽广的时空当中又是多么的落寞,多么的孤寂。更何况此时的作者已经到了老年,而满腔的抱负又没有施展开来,再加上年老多病。你想,这时登上那高处,在那高旷的环境里边,在那无限的时空里边,一对比,千古风流,百年遭际,一起涌上心头,是不是更生感慨啊?这就是为什么古人一登上高处就会愁绪满怀、感慨万千的原因。2.考虑一个问题,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尾联。尾联当中作者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极其遗憾。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艰难苦恨繁霜鬓”,那么多的苦难,那么多的遗憾使我55岁就头发斑白了。如果像颈联那样尽是一些作者的身世之苦,让诗人愁白了头,我们倒还不感觉什么,充其量不过感觉“哎呀,真可怜的,这个人的一生怎么这么坎坷呀”。但是杜甫不是,他在自己身世如此之苦的情形下,他心里边装的仍然是国家,仍然是人民,是别人。所以有人说,杜甫是儒家典型的“仁”的代表人物,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也就是你心中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他人。杜甫不仅装的自己,他还能想着他人,想着国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边,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他还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这样的一种博大的胸怀。所以,从尾联当中我们看到了杜甫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有一颗博爱之心,正因为这样,千年而下,才使我们敬之、仰之。这就是杜甫的伟大所在。虽身处逆境,心中装的仍然是天下苍生,黎民百姓。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表现感情,从时间空间落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炊,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六课堂小结:自古以来,人们多用“沉郁顿挫”来说明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沉,指深,深刻,深厚;郁,指积,凝重,含蓄。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杜甫的绝大多数诗作都充满着家国之思的哀痛。他的沉郁是有深度的,不是那种个人主义的伤感,而是一种升华了的博大的感情,是忧国忧民的伟大思想。所谓“顿挫”,则主要指他的诗在语言上的凝练沉着,以节奏的徐急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和旋律的铿锵跌宕,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七作业:比较秋兴 其一和登高的异同。【明确】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再次,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涛”对“塞上风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铁员工考试题及答案
- 团队项目进度管理及任务分配模板
- 助人为乐的阿姨500字10篇
- 销售团队客户信息管理工具表
- 农村环保型养殖模式应用合同
- 学习中的挫折与成长事件作文11篇
- 班级才艺展示活动话题的作文13篇
- 《信息检索与利用技巧:大学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 特种文献检索课件模板
- 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平台模板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纲要
- GB/T 29256.5-2012纺织品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第5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 2023年安康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超星尔雅美学原理课后习题与考试答案
- STA无痛麻醉仪课件
- 医疗器械仓储操作流程
- 完整版QC七大手法培训课件
- API-650-1钢制焊接石油储罐
- 游泳救生员(初级)理论复习试题与答案
- 学生学习力评价量表
- 触电急救知识与方法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