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拾珍】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学海拾珍】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学海拾珍】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学海拾珍】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学海拾珍】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高考一轮历史复习学海拾珍必修1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 夏 商的政治制度 名师点拨 从 禅让 到 世袭 从 公天下 到 家天下 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社会的重大进步 分封制 名师点拨 分封制涉及作为西周最高统治者的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 它不仅是周王分封诸侯国 诸侯国国君也有权力再分配卿大夫 卿大夫还可以分封士 因而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严格的多层次等级关系 宗法制 名师点拨 宗法制特别是西周的宗法制 既是家族制度又是政治制度 它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 其显著特点是宗法制度和国家权力紧密结合 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名师点拨 秦国与秦朝不是同一个概念 秦国是封建制诸侯国 国君称秦王 前221年 前209年为秦朝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名师点拨 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要辩证地分析其影响 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 其积极作用是主流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 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北宋以后 其消极方面日趋突出 到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明清时期 专制主义发展到极限 其消极作用占支配地位 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 宗法制与分封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怎样的政治效力 1 宗法制就是宗族法规 属于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将权力的继承用嫡长子继承的形式确定下来 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宗法制度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 等级森严 尊卑有序 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君臣关系为纲纪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防止了内部纷争 强化了西周的王权 由此可见 宗法制度通过血缘关系 建立起一整套土地 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 世卿世禄 的特权 从而把 国 和 家 密切地结合起来 与世袭制 分封制共同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体 2 西周通过分封制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扩大了统治的区域 起到了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但在春秋战国时期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分封制本身的局限性日益显露 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人事 行政 军事 财政大权 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随着其实力的逐渐扩大 最终导致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国家分裂的后果 3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形式 两者紧密结合 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 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2009年高考辽宁 宁夏卷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 其主要表现是 a 嫡长子继承制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试解 解析 本题考查嫡长子继承制对皇位继承制的影响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某些原则 如王位嫡长子继承制 贵族世袭爵位等 逐渐嬗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秦汉以后仍然有重大影响 答案 a 二 如何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该制度是秦朝在总结前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创建的 因此它既有继承 又有创新 1 皇帝制度 这是秦的独创 是整个制度的核心 具体表现为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绝对性 独断性和不可分割性 2 三公九卿制 这是中央行政制度 其特点是分工负责 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均对皇帝负责 由皇帝任免 3 郡县制 这是地方行政制度 既是对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否定 又是对战国时郡县制的继承 发展和完善 郡 县集中体现了地方政治 经济 军事 司法等权力 直属于中央 其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从而保证了中央集权的实现 4 官吏的选拔考察制度 这实际上是选官和监察制度 从而保证了皇帝的旨意能畅通无阻 5 秦律制度 这是推行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皇权不受法律限制 且皇帝的谕旨本身就是 金科玉律 法律仅是皇帝的意志而已 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 最主要在于 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 官吏不能世袭 试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 是因为这一措施的实行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即皇权至高无上 答案 d 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 积极影响 1 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秦朝国力日益增强 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 秦统一后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巩固国家统一 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都起了重要作用 3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 消极影响 皇帝权威的加强 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 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化 严酷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激化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 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 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 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试解 解析 考虑世系 的是分封制 它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 秦始皇建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皇帝任命的官僚体系是该制度运转的保障 因此 答案a 答案 a 一 选择题1 2009年高考北京卷 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 礼记 载 武王克殷反商 未及下车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b 井田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解析 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 武王克殷反商 封黄帝之后于蓟 等限定词 这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 建立诸侯国蓟 分封黄帝的后人为国君 分封制开始于西周 a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 排除 b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 排除 d项开始于秦朝 排除 故选择c项 答案 c 2 2009年高考江苏卷 九鼎既成 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 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 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 主要因为它是 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解析 传说夏禹 铸九鼎 象九州 鼎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三国 指的是夏 商 周 材料的含义是九鼎铸成之后 曾经流传了夏 商 周三个朝代 夏 商 周三个朝代对 九鼎 的重视 关键在于 九鼎 代表国家权力 是王权至高无上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a b c三项显然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 d 3 姓氏起源 一书对 宋 姓起源的解释 周武王克商灭纣 建立周朝 封微子 商王后裔 于商丘 建立宋国 共传36代 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 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 以原国 宋 为姓 乃成宋姓 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b 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c 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d 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解析 周礼是西周为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而实行的 分封制和宗法制并不是为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的 因此说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工具是不正确的 答案 b 4 韩非子说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下列最先实践该政治思想的是 a 封邦建国b 确立皇帝制度c 设三公九卿d 实行三省六部制解析 从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可以看出 该政治思想主张权力高度集中 b符合题意 封邦建国即分封制 各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均处于皇帝的绝对领导之下 非 要 之所在 答案 b 5 2011年潍坊模拟 秦统一后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 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 定期朝觐皇帝b 监督监察百官c 负责地力行政d 拥有世袭权解析 题目呈现的是秦朝地方官的情况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在地方设郡和县 郡守和县令 县长 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掌管地方行政 他们都是由皇帝任命 并非世袭 中央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答案 c 二 非选择题6 阅读下列摘编自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 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 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 古有天皇 有地皇 有泰皇 泰皇最贵 因此 臣等愿 昧死上尊号 请王为 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 他提出 去 泰 著 皇 采上古 帝 位号 号曰 皇帝 并说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 命为制 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 朕 的建议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 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 春秋战国时期 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至秦代 则是 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 据载 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 三的 皇帝 称号及 制 诏 朕 玺 等规定中 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 根据材料所蕴涵的历史信息 说明了什么 3 根据材料一 指出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4 综合以上信息 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