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7《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北师大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7《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北师大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7《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北师大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7《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北师大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7《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北师大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园林师:苏州园林众多,风格不同,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不同的园林风格。(屏幕展示四大名园图片)这就是四大名园的园林风光,请认真欣赏苏州园林的风光,用一句话概括你观赏后的感受。(学生谈感受,然后朗读课文,找出作者对苏州园林感受的句子。)师:刚才有位同学朗读第段的时候是用导游讲解的语气朗读的,听起来特别有味道,随着他的讲解我们仿佛真的走进了苏州园林。大家画出作者对苏州园林总体感受的句子了吗?生:我找到了,在第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师:这句话不但是作者的感受,还是什么?生:是对苏州园林总体特点的概括。师:对,“一幅完美的图画”是对苏州园林最好的评价。我们都知道图画是美的,可你们知道图画的美来自哪里吗?生:图画的美来自生活和自然,画家将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画下来就成为一幅图画。师:对,但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而又更具有美感的图画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就是如此创造出来的。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带着鉴赏的眼光走进苏州园林,选取你认为最美的一点,去鉴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课件展示要求:()内容上,任选一个方面鉴赏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形式上,可独立探究,也可自愿结合成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上,认真研读课文,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有疑问可互相质疑或询问老师。)师:准备好了吗?哪一个同学或小组来谈谈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生:我发现,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使苏州园林成为一幅完美的图画,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也就是说他们在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的布置上是精心布局、巧妙安排,因此才使园林具有了图画美。师:这四个“讲究”是从什么角度来布局画面呢?生:从整体上。师:整体上具有了图画美,那么在局部上是不是就不需要花这么大的心思了呢?生:不是,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决不容许这幅图画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因而在第段中说“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师:哪些细小的局部也注意到了图画美?生:在第段如“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白色墙壁上“补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目的是使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这是角落的构图美。生:还有,苏州园林的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在第段中写到门和窗“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生:不单是门和窗,苏州园林的色彩搭配也很有特色。它们很少使用彩绘,我看屏幕上苏州园林的柱子、门窗、栏杆大都是暗红色,墙壁是白色,水磨方砖是淡灰色,这些颜色大都不刺眼,给人安静闲适的感觉。师:你的观察力真好,注意到了图片中苏州园林建筑物色彩的特点。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如颐和园大量使用彩绘有极大的不同,设计者认为“白本非色,而色自生;池水无色,而色最丰。色中求色,不如无色中求色”。正因懂得了这个道理,苏州园林才能在无色中求得花开时节的满园春色。从四个“讲究”的整体美到三个细部的局部美,苏州园林从整体到局部皆为一幅完美图画啊。谁还能联系课文,选取一点具体谈谈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生: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我认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建筑物在布局上决不讲究对称,而且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有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在不对称中他们追求一种自然之趣。师:对称的建筑不美吗?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就是其中的典范。同学们请看屏幕。(展示故宫图片)故宫在建筑布局上,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怎能说对称不美呢?生:正如作者在第段中所说,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创造出来的是整齐、端庄的美,因此故宫显得气势恢宏;而苏州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在不对称中创造出自然美,这也是苏州园林美的特色,处处追求体现自然之趣的自然美。师:你真聪明,一下子就抓住了苏州园林美的特点,追求自然之趣的自然之美。“真则有神,假则失之,园林失真,有如布景。”所谓真者,乃“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者。正为求自然之真,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才使建筑物在布局上决不对称。苏州园林仅仅在建筑物的布局上讲求自然之趣吗?生:不,他们在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上更追求自然之趣。请看课文第段,我来说说假山的堆叠。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从造型上说,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从搭配上说,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从效果上说,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而正是因为假山堆叠充满自然之趣,才会有登真山的真实感。师:哦,你这几个方面总结得挺全面的。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谁来说说?生:我来说说,我认为艺术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假山的堆叠需要技术,但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布局则非技术所为,而是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将大自然中优美的山景,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用一定的技术但更多的是艺术,创造出富有创意充满自然之趣的像真山一样的假山。师:说得好。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在艺术上创作出的高于自然的真实。请看屏幕(屏幕展示狮子林假山风光),这就是以假山著称的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全园景物以山为主,全用太湖石堆叠而成,山上道路曲折盘旋,山中洞府曲折幽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师:苏州园林池沼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生:因地制宜,即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布置池沼。师:对,在造园时,如果能利用天然的地形,再根据园林特点加上人工的设计配合来安排景物,在造园学上称为“因地制宜”。当然,山叠何派,水引何式,必须成竹在胸,才能因地制宜。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与池沼的布置都突出了艺术与自然之趣,那么山水之间又是如何配合的呢?请观赏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思考假山与池沼的配合关系。生:我刚才看苏州园林图片时发现,有些园子如狮子林是以山为主,水为辅;而拙政园则以水为主,山很少,他们在设计时是不是根据园子特点的不同,来安排山水关系的呢?师:你的感觉非常准确。中国园林有以山为主体的,有以水为主体的,也有以山为主水为辅,或以水为主山为辅的,这才会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各具风格。关于园林中山水的关系,园林大师陈从周说得好:“范山模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 “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就是山与水的关系。苏州园林假山与池沼的配合就力求山水相宜,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假山与池沼是人力所为,所以讲究配合构思,那花草树木本来就是自然之物,就不需要我们去构思布局了吧?生:苏州园林在花草树木的映衬上也是别具匠心的。师:是吗?大家看出来了吗?你说说看生:先说树木的栽种吧。有高树的仰观,有低树的俯视,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种植,兼顾到四季花草的变化,“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师:这些匠师们为游人想得真细致啊。这样游览者无论在四季的哪一个时间来到苏州园林,眼前都会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生:苏州园林不但树木的栽种着眼画意,就连树木的修剪也着眼画意。在苏州园林里没有修建成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园子里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更不用说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了。师:为什么苏州园林里没有我们常见的修剪成宝塔那样的松柏或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样修剪出来的树木不美吗?生:这样修剪出来的树木人工的痕迹太重,苏州园林追求的是自然之美,因而不会有修剪成这样的树木。另外,作者也说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也是不足取的。师: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什么?我们让美术课代表说说看。生:中国画的审美观点强调自然美,但自然的真实不是艺术,只有画家根据自己的感悟重新铸造出来的自然才是真正的艺术。因其具备了艺术家的诗情意趣。换句话说,中国画的审美观点强调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自然美。师:哦,苏州园林树木栽种与修剪追求的是自然之美,这种自然,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且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就是一幅枯木竹石图。多美的画面呀,可我总感觉遗憾的是,园林在花间树旁水边总有一些人工砌筑的花墙和廊子,这不是大煞风景,破坏了园林的自然之趣了吗?生:没有,这些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边走边观赏,画面就有变化了。师:这位同学一定是去过苏州园林,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花墙和廊子的作用体会得这么深,是吗?生:是,我跟家里人去看过苏州园林,所以有体会。师: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也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因此,游过苏州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这就是景物组合成不同的空间感觉,有开朗,有收敛,有幽深,有明畅。游园观景,如看中国画的长卷一样,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请看屏幕(展示沧浪亭的复廊和廊墙漏窗图片)。这是苏州园林中的名园沧浪亭,在近景远景的层次安排上,沧浪亭的布局和风格独树一帜。园外有一带开阔的水面,沧浪之水围绕在园林之外,园内临水一面用曲折的复廊回绕,廊墙上开有各色漏窗,园外水景从漏窗中透入园中,园内外似隔非隔,空间相互渗透。临水一面廊子可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