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2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2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2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2人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2人教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井游记 29满井游记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语感。 2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3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反衬手法,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分析比喻句的用法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感受自然风景的美好,热爱大自然。 【重点难点】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体会文章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设想】 1学习本文,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并结合课后练习,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2将本文与本单元前两篇课文作比较阅读,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昨日的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生答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 2袁宏道(15681610)明代著名文学家,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他是明代后期反对文学复古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与兄宗道、弟中道均有才名,时称“三袁”。他们的文学主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反对承袭,主张通变。认为文学应该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认为文学要抒发真情实感。三是推重民间小说,提倡通俗文学。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 3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这个井的形状,明人王季重的游满井记说:“一亭函井,其规五尺,四洼而中满,故名。”嘉庆一统志说:“井经五尺余,清泉涌出,冬夏不竭。好事者凿栏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燕地(yn) 廿(nin)二月 花朝节(zho) 呷(xi)浪 鲜妍(yn)明媚 飞沙走砾(l) 曝(p)沙之鸟 浅鬣寸许 (li) 髻鬟(j)(hun) 靧面(hu) 红装而蹇(jin)者 脱笼之鹄(h) 汗出浃(ji)背 罍而歌者(li) 一词多义: 时:冻风时(经常)作 于时(这时)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开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 髻鬟之始(刚刚)掠 乍:波色乍(开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满足) 然:晶晶然(-的样子) 然(然而)徒步则汗出浃背 词类活用 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着酒杯)而歌者,红装(穿着艳装)而蹇(骑着驴)者 作则飞(使飞)沙走(使走)砾 重点虚词 之: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还常用,如“四海之内”“国门之外”。) 脱笼之鹄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也常用,尤其保留在成语中,如“惊弓之鸟”“一丘之貉”。以上两种,也都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但主要起结构作用。) 倩女之面髻鬟之始掠(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这种用法现在已不用。) 夫:夫(句首发语词,可译为“大概”)不能以游堕事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3这是一篇写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笔调写出北京近郊早春时节的秀美景色。 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满井 人物:我与数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内,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心境“若脱宠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来之知也”。 第一段:写城中早春“余寒”的景象,作者欲游不能的苦恼。 直接抒写作者心情的语句有哪些?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鸽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仰郁、烦躁轻松喜悦感叹赞美(抑扬)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退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北京一带早春气候特征:“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一个“余”字,一个“犹”字,两相映衬,把寒流不肯罢去的情状描述无遗。“冻风”,意在说明寒冷的程度,也表明作者对“燕地寒”的敏感。(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对北方人来说本不足为奇,但对一个在江南长大的人来说,却是不可忍受的。作者从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则是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了。) 作者心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从“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来看,作者不知作过多少次尝试,都归于无可奈何。 作用: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用城中余寒犹厉、寒气逼人,为写郊外春色作铺垫,反衬郊外早春二月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在对比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慕、赞美之情。 第二段: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22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署髻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泱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气、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线;接着写满井春色,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若脱宠之鸽,”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种种景物。作者写景,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清新明丽),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其中写水写山的部分是重点。作者先是用白描的手法刻画,“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然后,分别用两个长句作喻,水如新开之镜,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动。写柳条突出其“将舒未舒”的姿态,写麦田说其“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都是典型的早春景致。写人虽寥寥数语,却颇为传神。“泉而茗者(清闲),而歌者(豪爽),红装而蹇者(从容)”,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虽曰“未盛”,已是热闹非凡。更有晒太阳的鸟(安闲恬静),吸水戏浪的鱼(自由欢快),它们的快乐不亚于游人,仿佛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最后作者总括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全文的主旨。这就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这是)己亥年二月啊。 文章最后一段“不能以游堕事”,这是对那些热中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在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这完全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口吻。但所不同的是,柳宗元果然一游再游,写出了永州八记;袁宏道也许再没有重游满井,因为第二年八月,他就告假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以后虽又出仕,终非所愿,年仅四十二岁病逝。 4中心: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体、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三、探究质疑 1细读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麦田浅鬣寸许。” 体会作者是如何以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描绘满井春色的。 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因此上面这段描写满井自然景物的文字,即为全文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文字里,景物写得自然清新、优美动人,这和作者使用大量新鲜贴切、生动形象的比喻是分不开的。如作者以“脱笼之鹄”为喻抒写自己自由奔放的情怀,此可谓由物生情,缘情状物。总之,通过一连串恰当的比喻,借助于简洁、准确的文字(“微”、“始”、“乍”、“新”、“将”、“浅”等),作者突出了满井初春景物的特点,也从中巧妙地抒发了郊游的喜悦。 2本文题为满井游记,顾名思义,文章是写作者去京郊满井这个地方游览观光的所见所感。此处早春景色处处宜人,然而最具特色之处,不能不说还在于“满井”这口不同于一般的井,可是文中似乎无一字正面写井,对此应作如何理解? 其实,文中所写的“满井”,是北京东北郊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名胜。它之所以吸引众多游客,主要在于有这样一口非同寻常的井:水面往往高于井边,井中是个水泉。作者到此一游,照理说,无论如何也应写一写这口井,这个认识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再仔细体会就可以看到,本文虽为游记,并非单纯记实之作,它还是要通过写景有所寄托,即文章结尾所说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一结尾,使这篇游记在一定程度上带上了哲理的色彩。文中,为了抒发作者春游郊野心胸豁然开朗的感受,就一方面以“余寒犹厉”,“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城居生活作反衬;另一方面,放开笔墨逐层展开对最能表现满井春色的种种景物的描绘,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富有议论抒情色彩的结尾。这样看来,它仍不失为一篇选材精当,布局严谨的成熟之作,是否花费较多笔墨写井,就不一定那么重要了。 3请同学们思考文中的关键语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和“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内涵。 作者重在抒写“性灵”。 文章开篇写城内的枯燥局促,与城外春色春意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得出结论“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暗含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结尾“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区别。“不能以游堕事”是对那些热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在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有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 所以,这篇山水游记,与其说描绘满井一带的二月春色,还不如说作者借游春在抒写性灵,反映了他对官场和对大自然、人生的态度。 4文中运用白描、比喻、拟人的文句,增加语言积累 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直写山“连”;“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直写大水猛涨,江水汪洋。如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高度抽象概括地写出了西湖雪景。 本文如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笔法极为简练,却又鲜明如画。 比喻: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拟人:如写鱼鸟,说它们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气,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章法上的欲扬先抑(第一段写城中余寒,为下文写田郊春光作铺垫)、生动的场面描写(游人欢乐、喜庆的场面)等 5(创作动机、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前三篇课文,如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重寄托重理念。袁宏道更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也揭示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 四、课堂小结 1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