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9《三个太阳》(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9《三个太阳》(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9《三个太阳》(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三个太阳课题19.三个太阳课时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文章的主要信息。2.了解通讯的特点、选材及构思。3体会本文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崇高的南极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重难点感受崇高的南极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胆识与气概。了解通讯的特点、选材及构思。体会本文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1、由复习上节课学习要点导入。2、出示教学目标。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1、出示自学提纲。(1)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生动精彩的语句或者令你感动的语句,从修辞手法及作用等方面赏析。(2)通过语言的品味,你得到了哪些写作启示?(3)你能说说本文的选材构思及写作特色吗?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3、教师检查学情。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见教参)(1)例析:“四周一层层雪浪”比喻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方法的使用形象地描绘出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的景象,这一奇景与雕塑般伫立的女画家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以此为例,课后仿照这种形式,试感受文中其他修辞方法使用的妙处。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一).品味下面语句,根据提示作答。(1)啊,南极!遥远的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南极!(修饰语突出了南极的什么特点?)(2)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这是人类赠给南极的第一幅壁画吗?(“诞生”一词用得好吗?为什么?第二句为什么要用问号?)(二)仿写:“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三)阅读“夜里,整理完好几张速写 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认真阅读第段,思考并回答“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在文中的作用。2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对描写人物起什么作用?3“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4课文中写到女画家用自己的目光观察“南极人”中国科考队成员时,有这样一句话:“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从选文看,“南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5通讯在写人叙事时,往往适当插入一定的生动形象的描写,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通讯”这一特点的认识。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六、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用复述的方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女画家在南极参建设、抢险、画画的事迹。讨论补充记录(2) .妙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表现力。短句表达更有力。与无生命的景与物对话、交流更能打动人。(3)选材构思: 全文运用了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揭示各部分主要内容,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为线索,明写她的 亲身参与和其眼中的南极人,将南极战斗生活的一幕幕呈现在我们面前,暗写壁画“三个太阳”的孕育过程。写作特色:线索清晰,构思巧妙。修辞手法运用巧妙得体,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富有表现力。板书设计教 学 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