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骨干教师教学反思方法使用情况调查分析.doc_第1页
小学骨干教师教学反思方法使用情况调查分析.doc_第2页
小学骨干教师教学反思方法使用情况调查分析.doc_第3页
小学骨干教师教学反思方法使用情况调查分析.doc_第4页
小学骨干教师教学反思方法使用情况调查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骨干教师教学反思方法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至关重要,教学反思方法的使用则是教师教学反思最直接的体现。为了初步了解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使用情况,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山西省某县9所小学的62名骨干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教学反思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山西;骨干教师;教学反思;反思方法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O11)30003803一、问题提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llJ教学反思方法是指教师对具体的反思内容进行思维加工时所采用的外显方法,主要可分为教师的内部对话和外部交流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使用时根据所借助的外部力量的不同而又有了不同的分类。通过了解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可以对教学反思的现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调查设计1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围绕反思日记、课堂教学录音录像、与学生交流、与同事讨论交流、观摩他人教学、网络互动、行动研究等七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从它们在教学中各自使用的频次情况、该方法的反思效果情况、及该方法对教师自身教学反思水平的反映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共设计单选题22个,开放题2个。 2调查对象选择。本次调查对象选自某县l0所小学的62名语文、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由个人报名、学校推荐的方式产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被试均为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也都有着时间长短不一的反思经历,在反思方式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实践和认识。 3调查实施。调查实施于该县教师集中进行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期间。填写问卷时处于统一的环境中,能够保持较好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向教师做了明确说明,该问卷仅供研究使用,不会涉及到个人信息的透露,请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填写,无优劣、对错之分。发放问卷62份,收回62份。问卷信息用SPSS160软件统计和分析。 三、统计结果1被试基本情况。被试基本信息情况统计显示,62位被试平均年龄为3l岁,平均教龄为10年,具有小高职称的教师为l5人,占242:小一职称的人数为43人,占694;未填写的人数为4人, 占65。从学历层次来看,37人为本科学历, 占总人数的597;25人为专科学历,占总人数的403。 2对进行教学反思重要性的认识情况。40人认为非常重要,19人认为比较重要,2人认为不太重要,1人认为一点都不重要认为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教师比例占总人数的952。由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了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3七种教学反思方法使用情况。 (1)坚持每天都写教学反思日记或反思卡片的教师人数为48人,占总人数的774 ;坚持每周写一次的人数为13人,占总人数的21;(2)用录音录像设备将课堂教学录制下来进行反思的教师,仅有2人在每学期使用一两次,其余59人都是一般不用:(3)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总数达到了42人, 占总人数的689 ,另外的l9人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反思;(4)通过与同事交流、教研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则达到了58人, 占总人数的951 ,而3人是一般没有,占48 ;(5)在平常教学活动中通过观摩其他老师教学以及观看教学视频的形式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教师人数为52人占总人数的852。而9人则一般没有,占145(一人数据缺失);(6)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网上论坛、聊天等网络互动形式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人数为11人,占总人数的177,而51人则一般没有,占823;(7)对以往教学通过开展行动研究的形式进行教学反思的人数为31人,占总人数的508,而30名教师从未进行过,占484 , (1人数据缺失)。 以上结果表明,写反思日记是所有参与调查老师所采用的最为普遍的反思方法,62人都写反思日记,其中坚持每天都写的占774,经过笔者调查后的访谈得知,该数据与该县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教师以“作业”形式来交反思日记的举措有着重要关系。另外,与同事交流、观摩他人教学、与学生交流这三种方式较为普遍,分别有951 、852、689韵教师采用,这也反映了该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是注重及时的教学交流和改进的而教学录像、网上互动和行动研究这三种教学反思方式则在该县小学教师中遭遇冷落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偶尔采用,这与其他地区的调查数据出入较大 ,究其原因,笔者访谈后得知主要是与该县地处偏僻的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都较低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论是在硬件设施上还是教师自身素质上都不具备相应的条件。 4七种教学反思方法使用效果。7人认为写反思日记进行反思的效果很好占总人数的l13 :46人认为使用录音录像设备将课堂教学录制下来进行反思的效果很好。占总人数的742 :6人认为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好,占总人数的97:18人认为通过与同事交流、教研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好。占总人数的29;12人认为通过观摩其他老师教学以及观看教学视频的形式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好, 占总人数的194;10人认为通过网络互动来进行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好, 占总人数的161 ;14人认为通过行动研究来进行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好的占总人数的226:1人认为写反思日记进行反思的效果很差,占总人数的16,没人认为其他6种方式进行反思的效果很差。(本文转载自ww.fw789.om 范文中国网) 在调查中涉及七种教学反思方法的使用效果上。46人认为使用用录音录像设备将课堂教学录制下来进行反思的效果很好, 占总人数的742 ,但与上一项调查相应的数据却显示,在被调查者中只有2人每学期用一两次录音录像设备来进行教学反思,这两个数据的反差也说明了教师们对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来提高自己教学反德思效果的强烈愿望。 而与同事讨论、观摩教学则是在教师教学中运用较多效果反映也较好的一种教学反思方式,可见,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通过反思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主要还是来自与同事的交流与相互学习。 5七种教学反思方式对自身反思水平的反映情况。 (1)写教学反思日记:8人认为不太能反映, 占129 ;33人认为能基本反映, 占532;15人认为能较好反映,占242;6人认为能很好反映,占97。 (2)用录音录像设备进行反思:1人认为不太能反映,占16;9人认为能基本反映,占l45;21人认为能较好反映, 占339 ;30人认为能很好反映,占484 。 (3)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6人认为不太能反映,占97;24人认为基本能反映,占387 ;27人认为能较好反映,占435;5人认为能很好反映。占81(4)通过与同事交流、教研组讨论的方式:4人认为不太能反映, 占65 ;22人认为能基本反映, 占355 ;26人认为能较好反映, 占419 ;10人认为能很好反映,占161。 (5)通过观摩其他老师教学以及观看教学视频的形式来反思:5人认为不太能反映,占81:23人认为基本能反映,占371 ;25人认为能较好反映,占403;9人认为能很好反映, 占l45。 (6)通过参与网上论坛、聊天等网络互动形式:7人认为不太能反映,占l13;31人认为能基本反映,占50;2O人认为能较好反映,占323 ;3人认为能很好反映,占48。 (7)通过开展行动研究的形式: 3人认为不太能反映,占48 ;19人认为基本能反映, 占306 ;21人认为能较好反映, 占339;17人认为能很好反映。占274 。 四、分析与建议以上调查结果表明,该县小学骨干教师普遍认识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日记是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最常使用,但被认为是效果最差,也最无法反映自身反思水平的教学反思方法;通过录像方式反思是在教学活动中最不常用,但被教师认为是效果最好。并最能反映自身反思水平的教学反思方法;与同事交流则是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较常使用并且认为效果较好,且能较好反映自身反思水平的的教学反思方法。 为了提高教师反思的水平,提升反思的效果,进一步促进教学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作用的发挥,应遵循自愿原则使教师反思日记不仅成为习惯,更成为有效的手段;对与同事交流这种反思方式应进一步规范化,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场所,举行反思的主题会议,创设一种良好的反思氛围翻:此外,教师应真正提高自己进行反思的积极性,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随时做好参与到反思的行动中来的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