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基础研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二讲 生物的进化.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基础研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二讲 生物的进化.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基础研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二讲 生物的进化.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基础研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二讲 生物的进化.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基础研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二讲 生物的进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 抓住基础 研考向 战考场 第二讲 强技能 备考方向要明了 1 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重点 1 渐变式 3 人工培育新物种 新品种 如人工培育多倍体 1 2010 山东高考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备环节 因此a选项错误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因而b选项错误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所以c选项错误 答案 d 2 2009 广东高考 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 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b 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c 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 对普通栽培稻不利d 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 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解析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 野生稻中对人有利的性状得到了保留 对人不利的性状被淘汰 因此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决定普通栽培稻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只是提供原材料 落粒性突变对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都有利 只是对人类不利 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 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体现了普通野生稻的直接价值 答案 ad 例1 2011 苏 锡 常 镇四市模拟 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图中x y 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则z是隔离b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 有利性状在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d 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共同组成为一个种群 解析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 淘汰不利性状 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 不能共同组成一个种群 答案 d 例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自然 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a b c d 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从根本上解释进化的原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了进化的原因 正确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及繁殖的基本单位 所以 正确 答案 c 1 达尔文认为环境条件对生物变异不是诱导而是选择 生物产生了大量不定向变异后 由环境决定其生存与否 即变异在前 选择在后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无论是环境的选择还是种群内部发生突变 迁移等 一切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必将引起生物的进化 例3 2011 江苏高考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 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 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特点 生物变异的方向是不定向的 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的 答案 c 例4 2011 广东高考 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 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 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 可引起病人发热 出血甚至休克 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 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 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 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 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 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 细胞 如果转基因成功 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和 2 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 aabb a 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 若纯合的雄蚊 aabb 与野生型雌蚊 aabb 交配 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3 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 b基因的紧邻位置 如图 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 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是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 基因频率等知识 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要获得转基因动物 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 如果转基因成功 目的基因 s基因 能进行复制和表达 所以在蚊子体内可检测出s基因 s蛋白以及s基因转录的mrna 2 aabb aabb f1的基因型为aabb 所以f1中a基因的频率为50 f1随机交配 f2中有致死现象 即基因型为a bb 3 16 和aab 3 16 的个体死亡 则f2存活个体中aa aa aa 3 6 1 故f2中a基因的频率为60 3 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 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 使蚊子体内的病毒平均数逐代减少 答案 1 受精卵s基因s基因的rnas蛋白 2 50 60 3 下降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 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1 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a aa 1 2 aa a aa 1 2 aa 2 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若a p a q 则 aa p2 aa q2 aa 2pq 2011年夏季 发生在德国的耐药性大肠杆菌疫情已导致数千人感染 这再一次警示我们 细菌耐药性问题空前严峻 要高度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 据以上材料 可从以下角度命题 1 从进化角度考查细菌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2 细菌致病与免疫的关系 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 导致了许多药物无法治疗的 超级感染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超级病菌 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 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即 细胞接触靶细胞 导致靶细胞裂解 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2 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 超级病菌 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3 试画出这种病菌侵染人体后 在人体内迅速增殖的曲线 4 试画出这种病菌多年来侵染人体 在一种抗生素选择下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 1 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 机体通过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即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导致靶细胞裂解 抗原暴露出来 进而被相应的抗体消灭 2 根据达尔文观点 病菌中存在抗药性个体差异 抗生素的不断使用对病菌起到选择作用 使病菌中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延续后代 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选择 病菌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 3 4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曲线呈 s 型和抗生素对病菌的选择 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曲线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