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字国云一、学习内容:五柳先生传二、教学设想:文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作者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展现作者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者心态。八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文章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悟。在七年级学生已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都有所了解,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菊花与陶渊明融为一体成为隐士君子的象征,这些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经验背景与文本相结合,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与理解。三、学习目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陶渊明不慕名利、淡泊功名、率真自然、安贫乐道,卓尔不群、自得其乐的 “隐士”精神。四、学习重点:1、疏通文意,在品读中体会人物形象。2、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领会五柳先生“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五、学习难点:1、关键句文字浅显,却蕴意丰富,理解这类语句的深层含义,弦外之音。2、探究陶渊明于贫贱中坚守节操的精神世界。六、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1、从学生已学过的诗歌入题,充分利用学生已具备的课程资源,激活,导入。2、启发式谈话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有针对性的小结、评价或追问,引导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二)学法指导学生充分预习,读品结合,敢于质疑。七、课前预习:(一)课前自主学习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借助工具书与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大声朗读课文。2、回忆、查找、复习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及学习过的作品。3、对于传记文学,通过查阅资料,有初步了解。(二)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朗读视频八、课堂学习:(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古往今来,多少的名人、隐士、文人、墨客以他们丰富而曲折的人生之路,以他们独特而强大的心灵感召着我们,他们的人生之路,就是一本本充满神奇与哲理的书,将他们的生平事迹写下,给予后世以精神给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拜访这位给予我们精神给养的世外高人五柳先生。五柳先生,即陶渊明.(考考学生,引导学生回忆背诵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等作品。)(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视频范读。要求:听清字音,明确音节停顿。感受朗读时的语气语调。2.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强调字音,注意停顿。(3)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 解释字句2. 通译全文3. 说说典故:箪瓢屡空,关于“黔娄”(4) 三读课文,研读赏析1. 五柳先生传由两个部分组成,分析。2.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3. 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5) 四读课文,疑难探究1. 陶渊明如何介绍自己的籍贯姓名?分析内涵2. 直接写他思想性格的句子是?分析内涵3. 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如何理解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嗜酒如命”,是否颓废消极?作者如此喜欢“著文章”,却只是“自娱”, 说明什么?4. 五柳先生的生活状况说明了什么?5. 用原文来概括五柳先生的六种人生态度。(六)讨论: 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物质重要还是精神追求重要?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七)总结全文 以格言警句结束课文:(全班朗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增广贤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子路)、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曹植)、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不以穷变节,不以贱为志。(汉桓宽)九、课外作业:请同学们陶渊明先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用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200字左右)板书设计: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姓名 不详 字号 五柳先生籍贯 不详生活状况 贫困 环堵 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爱好志趣 读书 饮酒 写文章性格品德 欣然忘食 晏如也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戚戚 不汲汲评价: 安贫乐道 淡泊名利 23 马说字国云教学目标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翻译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2翻译并背诵课文。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2试着分析文章的结构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正音正字祇(zh)骈(pin)尽粟一石(dn)食(s)马者其真无马邪(y)(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朗读提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课文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最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教师提示:然后(在这以后)有千里马故(所以,因此)虽(即使)有名马,祇(只)辱(辱没)于(在)奴隶人之手,骈(一并)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有时)尽粟一石食(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这)马也才美不外见(表现,表露)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不可得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策(鞭打)之(指代千里马)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才,才能)鸣之(无实在意义)而不能通其意执策(马鞭)而临之其(难道)真无马邪其(大概,或许)真不知马也背诵课文要求在熟读课文并且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或速记、或互相检查,要求能当堂背诵。教师做适当地检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整体感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闷不平。思考题:a结合标题,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b结合创作背景,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c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点?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文章?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在预习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交流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做出解答,教师应切实地做好点拨)2、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标题是马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爱莲说。b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同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c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这种写法赋所托之物以某种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马喻贤才,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类似这种写法我们还在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课文中学过。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曲折、含蓄地表达中心,能激发读者的想像。重点研读1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师导学: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a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b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c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教师提示: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e其真不知马也。将上述句子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师导学: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当然要有观点,请大家从文章中找一找中心句。另外本文在结构上很有特点,也请大家说一说。(小组讨论)学生可能围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不知马也”哪个是中心句的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不妨让大家争论一下,进行思维和口语训练。教师提示: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本文的着眼点却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经过层层论述,最后得出“其真不知马也”的结论,中心句当是“其真不知马也”。在结构方面,本文脉络清晰,丝丝入扣,全文围绕“其真不知马也”这一中心层层推论。第一段,首先表明作者的基本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可以视为总纲,旨在强调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恳切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然后宕开一笔,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既从反面说明了基本观点,又深刻地揭露了现实问题,这是本文的中心议题。继而水到渠成地叙写千里马被屈辱、埋没的不幸遭遇,作者怀才不遇的苦衷隐含其中。第二段写千里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不能展其才华,揭露问题的实质“伯乐不常有”。“安求其能千里也?”之反诘,吐尽心中的愤懑与不平。第三段尽数统治者的种种愚妄浅薄,令人切齿;进而引发感慨,揭示中心。“其真无马邪”一问,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其真不知马也”一答,如泰山压顶,直捣黄龙。全文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拓展延伸教师导学: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再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怎样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尽其才?(小组讨论,找出中心发言人课堂交流,不必统一结论,只要能谈出想法,提高认识能力就可以了)教师提示:在封建社会里,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如同痼疾,是很难避免的,因而韩愈的希望更是难以实现。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当今社会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主要是有了宽松的育人环境,英雄因有用武之地而能大展宏图。教师小结韩愈的马说因其笔势犀利,表意恳切,文辞练达而传诵于世。其思想内容对封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也有其意义。更可赞叹的是作者本人,他不因自己的不公遭遇而妄自菲薄,而是直言力谏,自强不息。我们不仅要从他的文章学到知识,更应从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力量。24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1翻译并背诵全文。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教师板书课题)正音正字叩(ku)问 叱(ch) 咄(du) 俟(s)其欣悦 负箧(qi)曳(y)屣(x)皲(jn)裂 媵(yng)人 以衾(qn)拥覆 皆被(p)绮绣 容臭(xi)烨(y)然缊(yn)袍 敝(b)衣强调学生读一读,最好当堂写一写,真正收到实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解词析句教师指导学生重点掌握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天大寒 砚冰坚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 主人日再 食同舍生皆被绮绣 腰白玉之环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手自笔录 弗之怠 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卒获有所闻 主人日再食 鲜肥滋味之享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3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a无从致书以观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走送之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门人弟子填其室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d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翻译课文在基本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组织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逐句翻译、理解课文,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订正。朗读背诵要求学生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作业1背诵课文。2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整体感知让学生对照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尽量要求同学自学,不懂再问)提示:1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2a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b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术绘画技法与创作实践试卷
- 行政管理专科公共关系学考试技巧与答案
- 食品卫生与安全法规试题及答案集合
- 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题库
- 行政管理中的危机公关策略试题及答案
- 韩语学习与交流作业指导书
- 2025年工程经济创新点详解试题及答案
- 真诚相待班会课件
- 真诚的课件背景
- 保安工作计划科技业生物科学部门
- 叉车加油管理规范
- 阳光心态快乐职场
- 麻醉药品专用账册
- 初、中、高级工程师申报培训课件
- 医疗器械表格-个人健康档案表-
- GB/T 16180-2014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 底盘系统及空气悬挂
- 代理授权书模板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个案护理体会(论文)3500字》
- 成都地铁介绍课件
- 幼儿园绘本故事:《十二生肖》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